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632章

作者:秋来2

只有杨麟,守卫西安,才稍微能让我安心!”

卢象升急忙叫人把随身携带的地图挂上,屏退众人,仔细观察:

“总督,若是想要夺回陕西,要么走汉中,沿着去年李自成等人进入凤翔等地的道路去支援西安。

要么咱们就直接率领大军攻进山西,逼迫贺今朝回援。

他苦心经营山西数年,定然不想轻易丢了老地盘。”

“可是陛下要求我们六个月的期限剿灭河南诸地的贼寇。”洪承畴脸上带着纠结之色,他不想丢掉陕西。

“这个期限你我都知道是无法完成的。”

卢象升压低声音道:“与其因为这条期限什么都得不到,莫不如放手一搏。

你去攻打山西,我来继续剿灭流窜到河南、湖广的贼寇。

你一个人顾不上所有的省份,我一个人也顾不上!”

集中兵力办大事,划分各自的战区。

洪承畴也觉得以如今的情况,他带领的士卒怕是难以继续攻击高迎祥李自成等人。

自曹文诏战死之后,反贼士气正高,己方士气低迷。

反贼稍微往前推进,官军便毫无战心,直接往后撤走,打都不想打。

左良玉、祖宽二总兵两军相隔七十里,见贼寇大队东行,尘埃涨天,阔四十里,络绎百里。

老弱居中,精骑在外。

他们二人遥望山头,不敢邀击!

毕竟曹文诏是明军的一面旗帜。

如今这个旗帜都折了,脑袋瓜子都被高迎祥给砍了,官军当中谁还能有战心?

锤匪贺今朝就是晓得豫楚边界的造反大军能够缠住官军。

他见陕西空虚,直接发兵再度进入陕西。

洪承畴原本以为贺今朝就是想要牵制朝廷官军,况且有潼关在手,他自是十分放心的。

但贺今朝就是给他来个意外。

洪承畴发现自己还是小看那个驿卒了!

他不是想要牵制官军,而是真正想要鲸吞陕西,然后再打四川。

这不是一般的反贼。

而是要打天下的那种反贼!

“你也不要绕路去汉中了,我估摸贺今朝打潼关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

那他指定会去打凤翔等地,控制大散关,我军浪费行军时间和粮食被堵,全都是无用功。”

卢象升给洪承畴提了一嘴,让他下定决心去攻山西。

“贺今朝这个贼寇不同于其余贼寇,他若不除,定是我大明的劲敌,兴许还想着拿走我大明江山。”

卢象升一时间有些诧异,他还是头一次听洪承畴对一个反贼评价如此之高。

“就因为他快速打下了潼关?”

“你还是不了解他。”

洪承畴摇摇头,又详细说了一下贺今朝在山西的所作所为。

一些真实的消息还都是靠着曹文诏与姜襄交流说出来的。

总之,从姜襄嘴里说出来的话。

不管真假,曹文诏全都发给了洪承畴去看。

类似这种真中带假,假中带真的话,当真是不好让洪承畴做出正确的判断。

因为派出去的谍子,可是没有几个能坚持为大明效力的。

要么就策反,要么就过段时间主动自首。

毕竟给官军干风险大收益小,哪有给锤匪干待遇更好呢?

只要去了山西,大多数人被农会安排一阵后,都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卢象升未曾想洪承畴与贺今朝之间相互斗智斗勇如此之久,丝毫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那我们便上一道奏疏,划分各自的战区。”卢象升提了这个建议。

如今反贼实力蹭蹭上涨,三边总督洪承畴连陕西一地都难以应付。

如今流寇盘踞在豫楚之地,更不是他所能及的。

卢象升建议洪承畴先去专门剿灭锤匪,不给他安心发展壮大的时机。

既然朝廷命我为五省总理,以南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等军务。

我带领总兵祖宽、祖大乐,副将李重镇所统率的关辽兵何当地驻军夹剿,又有尚方宝剑便宜形势,定要撕咬高迎祥。

洪承畴则是带着靖辽伯等蓟镇、河北、陕西诸多人马袭击山西。

最好命令山西巡抚许鼎臣领兵出雁门关,威胁太原,如此才能真正让贺今朝心中烦躁。

总之就是他卢象升来剿灭东南,洪承畴来剿灭西北。

如今起义军力量大增,让明廷不得不动员全国的力量来对付。

洪承畴颔首,便与卢象升共同上了道折子,诉说潼关被夺之事,做好补救措施。

卢象升已经打定主意,你这帮反贼搞死我大明的旗帜。

那我就竭尽全力,搞死你闯王高迎祥这个旗帜。

洪承畴带人直接往山西进发,同时叫总兵张全昌殿后。

可高迎祥、李自成二人已经打出手感了,李自成亲率兵马尾击洪承畴,包围了断后的张全昌。

张全昌倒是没有曹文诏决绝,直接自刎报效大明。

他选择了原地投降李自成,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洪承畴闻听消息后,也懒得追究张全昌了。

秦有兵,贼贼寇往豫逃。

豫有兵,则贼寇往楚逃。

我东奔西走,旷日废财,皆是没有取得较大的战果。

他对流寇不停的“流”非常恼火。

尤其是在疲于奔命的征战当中,洪承畴接连损失两员骁将艾万年、曹文诏。

紧接着就是总兵张全昌叛变。

众多官军的士气皆是所剩无几。

毕竟以前手拿把掐的流贼,变得比他们还能打。

掌控生死的主动权就不在他们手上了,自身一不留神,反倒会有丢了性命的威胁。

如同对后金鞑子和锤匪的战事一样,官军如何能够不怵头?

这流寇越剿越强大,大明官军反倒越剿越虚弱!

此时洪承畴松了口气,中原战场上的重任便落到了卢象升肩上,他到是可以去在和贺今朝硬碰硬。

事到如今,洪承畴只想着攻击山西,至少试探一二。

他还没想着要如何收复山陕,因为具体的情况洪承畴还不是很确定。

京师内。

崇祯很快就接到了两人的合力上书。

对于他们的分工,崇祯基本保持赞同,无非就是再给卢象升增兵,让他在湖广等地再募七千人马,增强守卫。

“潼关丢了。”

崇祯的话音一落。

兵部尚书张凤翼就浑身哆嗦了一下。

自从他担任尚书以来,大明对外还不曾取得一件军事上的胜利,先是流寇越来越大,后金又扣关掳掠。

再加上中都凤阳被贼寇毁坏,近些时日又损失了许多良将。

张凤翼当即躬身请罪,请求乞骸骨。

对于他的请求,崇祯只是摆摆手,现在他当真是心累。

贼寇实力越来越强悍了。

“潼关一失,山陕便是锤匪的天下!”崇祯站起身来走了两步,语气不善:

“那个小驿卒,还真能给朕搞事情。”

“陛下,靖辽伯不是随军而上,正好叫他去收复山西。”

首辅温体仁提了个建议。

这么些时日,也没见吴国俊传出什么有利战报来。

多是不疼不痒的砍了几十颗上百颗贼寇的脑袋。

并没有像曹文诏那样,屡次破大敌。

讲道理,他都能把后金鞑子打的吃亏了。

对付一些流寇,那岂不是手到擒来?

崇祯对吴国俊的想法是好钢要放在刀刃上。

后金鞑子那是与吴国俊对打。

就像那些流寇,洪承畴上书太能跑了,就算是想要与之对战,都没什么机会。

所以崇祯对吴国俊一直都是宽容有加,从来没有觉得他是杀不了流寇,而是总是没有多少机会。

“此事自是交给洪承畴,莫要多做理会。”

“是。”

温体仁应了一声,再次测试了皇帝心中对吴国俊的分量。

“陛下,还有一件事。”王应熊急匆匆的拿着奏疏往平台内走。

“何事?”

“陛下,朝鲜使臣送来的,女真鞑子皇太极称帝了,国号大清。”

王应熊急忙把奏疏递给一旁的太监。

平台内的大明君臣都愣了一下。

区区女真鞑子也敢称帝?

这是崇祯决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他拿过奏疏仔细看了看,便是皇太极叫朝鲜使者观礼,给他跪拜,但两个使者不肯。

说天下只有一个皇帝,那便是大明皇帝,别人我们都不认!

皇太极认为朝鲜使者傲慢无礼,决定要共伐朝鲜。

朝鲜国主吓坏了,急忙派人请求大明支援。

就像当初日本攻略朝鲜之时,大明也派出援军击溃日军。

这才是当大哥的样子!

但区区几十年的时间,大明已经没有先前的军威。

他目前都自顾不暇,更不用说去救援朝鲜。

能不能击溃辽东鞑子,还是一回事呢!

“陛下,皇太极还派蒙古人在潘家口、董家口、喜峰口等四处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