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641章

作者:秋来2

第0875章 大明京官与地方官并无差别

秦王一个是害怕现在听到城外传来坏消息,让他夜里睡不着觉。

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被京师里的那位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帮勾日的文官,跟你要钱的时候好声好语的,说是为大明天下着想。

待到皇帝诘问的时候,你们他们那副嘴脸是怎么变的?

秦王急匆匆的逃走了。

这种事藩王掺和进来,准没好处。

陆之祺等人看着秦王疾走,便也不在阻拦。

王爷摆明了一副我不听我不听,我啥都不知道的模样,众人又如何能阻拦呢?

藩王碰军队那就只能被废为庶人,送去中都守陵,兴许一个小小的守陵太监,都能折磨欺辱你。

杨麟倒是觉得王爷挺好,不会指手画脚。

只要按时给钱就行。

陆之祺叹了口气道:“秦王需要避嫌,咱们就议事吧。”

黄炯率先发问:“杨总兵,咱们不管贺今朝的招降信真假,我只问你,这城你能守多久?”

对于这种外行的话,杨麟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但现在乃是同舟共济之日,他只能开口道:

“巡察使,西安城中有多少粮食,可以支撑我军守城以及供应百姓生活?”

杨麟的话让黄炯哑然,这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因为贺今朝在招降信的末尾提了,早点投降,免得发生人相食的惨剧。

他们这些人倒是不愁吃喝。

唯有城中的百姓,他们时间久了拿什么吃喝?

况且城门一关,大多数买卖都行不通。

只会加剧混乱。

纵然百姓死的七七八八,这些事也都跟他们无关。

像黄炯之流认为上对得起皇帝,下对得起自己,至于黎民百姓,只能踩在脚下。

布政使等人只想守住西安,并不想成为贺今朝的俘虏。

但杨麟的话,又把大家给搞沉默了。

山陕之地本就歉收,要不然也不会每年有那么多百姓加入反贼的行列当中求活。

粮食收成本就不好。

一旦要求守城,还得优先供应军队,指望着他们守城抵抗敌军呢。

但这波军粮应该从哪里得到保证?

杨麟的先现实问题,陆之祺想了想:

“先进行多方筹措。”

众人面露难色,粮食永远都是不够用的。

如今城门一关,那粮价当真一直往上涨,不曾回落。

现在还要筹集粮食,怕是难以为继,绝对是个大难题。

黄炯捏着胡须,紧皱眉头,没粮这城可怎么守?

“军中粮食能支撑几月?”

“三个月不成问题。”杨麟回了一句:“但要省着点吃。”

“三个月,足够洪总督率军回援了。”陆之祺定了下基调。

杨嘉谟瞥了这个自大的文人,终究是没在言语。

是谁给他的勇气,能说出这种话来的?

纵然洪承畴他从山西一步一步杀到这里来,贺今朝他兴许就能重兵包围,在你面前宰了洪承畴!

对军事一窍不通,偏偏还能做主,当真是让人火大。

杨麟稍微有些后悔自己把粮食说多了。

现在看来,他们还是不着急。

“大人,那可说不准啊。”

一旁的川兵参将王根子看着陕西的官员道:

“杨总爷说的过于保守了,三个月不发生战事勉强够吃。

可一旦锤匪攻城,士卒只喝粥如何能拿得动刀枪?

纵然贺今朝他围困我们不攻城。

三个月后,城中粮食不够吃,军心不稳,我们还怎么守城?”

听到有人反驳自己,陆之祺下意识的眉头一皱。

王根子就大大刺刺的坐在一旁,带着几分不屑。

他本来就是客兵,不招本地官员待见。

现在连基本的生存保证都没法提供,大不了就打开城门,迎锤匪入城,咱兴许还能活命!

当然这是他最不想走的一条路,只要大明让他和麾下士卒吃饱穿暖,咱们还得给大明卖命。

“王根子!”黄炯确是站起身来指责道:“你什么意思?”

杨麟也不反驳,他倒是希望有个二愣子能够说些话。

免得三个月失期,洪总督不至,那他们可就麻爪了。

“大人打过仗吗?”王根子斜楞了他一眼。

“自是没打过。”

“大人是读过书的。”

黄炯不屑回答,哼了一声。

王根子自顾自的道:“那大人应该晓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如果我们这些尽心尽力为大人守城的士卒,连吃都吃不饱,还如何护得住诸位大人的性命?

若是我等守城士卒连拿刀的力气都没有,这西安城自然是不攻自破。”

“三个月时间,洪总督必然会率军来援,我等前后夹击,锤匪必然大败。”

“呵。”王根子对于这种自诩运筹帷幄的书生之见,只想发笑:

“可万一洪总督他来不了呢?”

“你在与本官抬杠!”黄炯面红耳赤,显得有些气急败坏。

他能够发号施令的基础,就是洪承畴会率领大军来援。

可王根子直白的话,直接把他的地基给挖了,接下来的守城战还怎么开展?

“洪总督从河南平原进攻山西高岭,地利上不占据优势,纵然是真的进入晋南,他还得筹集大批船只渡河。

可锤匪光是长安城外面的士卒都超过几万,他还守不住一条黄河吗?

况且诸位大人凭什么觉得洪总督一定能够击败锤匪,不远千里的来救西安城的诸位大人?”

王根子的话及其难听,难听的想要陆之祺叫人乱棍把他打出去。

要不是强敌在外,一个卑贱的武夫,也敢在本官面前应用狂吠,大放厥词?

可如今锤匪就在城外,还没开始攻城,自己就先乱了阵脚,着实是会让人笑话。

陆之祺硬生生的忍下这口恶气,待到此间事了,定要让你好看。

陆之祺在心中如此安慰自己。

“二位大人,王参将的话不无道理。”杨麟见要激化矛盾,急忙补充道:

“洪总督远在千里之外,我自是相信他会来救援西安。

但是常言道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还得先自己救自己,不能光把希望放在他人身上。”

陆之祺与黄炯对视一眼,知道今天怕是不会议论出什么结果来。

只能暂且散了,先想想办法,再做定夺。

陆之祺这个布政使还不如山西布政使王象坤守卫太原呢,长久的坚持下去,且还能稳定城内。

这二人皆是没有遭受过反贼的毒打,每次都有比他们厉害的文官顶在前头,帮他们排忧解难,他们划划水就行。

可现在那些文官降了降、进诏狱的进诏狱,被罚戍边的戍边,剩下的还都出关剿匪。

就剩下他们二人挑大梁,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他们早就慌做一团。

只想着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然后让自己疯狂的相信,这根稻草有用。

杨麟拍着王根子的肩膀:“王将军能把实话说出来,我当真是心里落下了石头。”

王根子倒是耸耸肩并不在意,这不仅是为了守卫西安,同样也是给他麾下的兄弟们找条活路。

能坚持到现在还在为大明打拼,不到万不得已,王根子是不愿意降贼的。

贼就是贼,咱可是官!

多少贼想洗白当官?

杨嘉谟看着他们二人,淡淡的道:

“你们且瞧着,洪总督必然不可能领军来救援西安的。”

“为何?”

“这封招降信上的消息如果全都是真的。”杨嘉谟止住脚步,回头看向二人:

“你们都没有想过这件事吗?”

杨麟与王根子二人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不可能。”杨麟率先摇头:“大曹将军,他不可能战死。”

“是个人都会死。”杨嘉谟双手背后:

“连小曹将军都战死了,大曹如何不能战死呢?”

“我们都是久经沙场之人,谁知道打仗的时候,哪一刀,哪一支箭就会要了你我的性命。

曹文诏他凭什么不会战死?”

王根子皱着眉头不言语,曹文诏战死这件事,他宁愿相信潼关失守是真的。

不得不说目前曹文诏是大明官军的一面旗帜,他死了,对于剿匪官军的士气影响甚大。

“不可能,你不要被贺今朝的谎言所欺骗。”

杨麟下意识的反驳,觉得这件事不靠谱。

“呵。”杨嘉谟也不在辩解,他该说的也就说了。

如果一个守城主将对敌人都有错误的认知,这城如何能守得长久?

“待到我们的探马从潼关返回来,便知真假了。”

王根子心里则是在嘀咕锤匪真有那么强?

西安城内的决策层依旧没有理出头绪来。

或者说是延续了大明皇帝和内阁的作风,能拖就拖。

只要不是立刻刀剑加身,他们就都能接受得过且过。

就在他们为粮食以及洪承畴来不来纠结的时候,城外的炮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