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682章

作者:秋来2

当朝鲜收到清军攻打的消息后,就飞快的请大明出兵相救。

崇祯在皇太极围困朝鲜国王后,才收到了朝鲜求援的消息。

清军刚刚在大明抢掠一波,回去修养了没多久,就进攻朝鲜。

特别是几天前崇祯才收到丁启睿送来的消息,贺今朝攻克西安城,固原镇、宁夏等地望风而降。

这件事本就让崇祯心烦意乱,冲淡了洪承畴大败李自成的好心情。

结果这个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来,朝鲜他是救不了的。

大明面对清军,如今是自顾不暇,哪里有余力再去支援朝鲜?

贺今朝与皇太极二人,在京师肆虐一遭回去之后,都没有闲着。

明明刚冒出一点希望,紧接着又有那么多坏消息传来,崇祯照镜子的时候,都发现自己头上有白头发了。

崇祯接受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对于清军占据朝鲜的事,他只能选择不闻不问。

如果能稳住清军,给他时间专门对付流寇和锤匪才是最好的。

清军的如此作为,朝中也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

但对于这种情况,作为大明的最高统治者,崇祯也不好向外透露他真正的想法。

他显得忧心忡忡,难以开口说和谈这种话,丢不起这脸,崇祯只好暗示大臣来提议。

第0905章 人才储备

作为皇帝的内臣,太监高起潜派了一个算命的瞎子叫周元忠,由六个人陪着,前往沈阳议和。

皇太极远征朝鲜未归,自是诸王招待这位大明使者,然后让他带回了一封信。

大致内容就是督促大明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和平,其实清廷内部自是晓得大明是不会轻易做出议和的举动。

只会给皇太极送去讨伐大明的借口罢了。

面对如此内忧外患的场景,兵部尚书杨嗣昌主和。

但按照目前的情况,他也不敢明说。

大明哪有那么多的兵力和钱粮,再去支撑双线作战了?

如今贺今朝已经要全占陕西,他手握山陕两省之地,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锤王。

西北有狼烟。

中原腹地几十万流寇作乱。

辽东皇太极打完朝鲜之后,蠢蠢欲动,不是打蒙古就是要打大明。

他们都在劫掠大明的战事当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可以说大明如今真正当了风雨飘摇之际,哪还有那么多精力分别对付?

流寇和坐寇已然成为大问题了!

杨嗣昌同崇祯一样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想从皇帝那里得到支持。

他就利用皇帝刚刚结束读书的时机,引用孟子的话。

“善战者服上刑。”

孟子前面说为争夺土地而战,死的人遍地都是。

为争夺城市而战,阵亡的躺的满城都是,这就是人们说的带领土地来吃人肉。

这样喜欢战争,如孙膑吴起那样的人应该服重刑。

要是一般人大多听不懂这种话,都是文盲。

但崇祯没少读书,自是明白杨嗣昌话里没说出来的意思。

他回复那是列国之间的战争,今天是一个属国要跟我们打。

即使不能消灭它,也不能出此下策,以后不要在这样讲了。

杨嗣昌连忙承认自己有罪,但是又借着月食火星等天象大谈议和之事。

宣大总督卢象升是主战派,认为建州必不可款。

崇祯听完主和派的话,嘴上不承认,但心里是有所动的。

他招来卢象升进京在平台询问与清军该当如何相处?

卢象升自是高声回答,陛下命臣督师,那臣唯有战而已。

崇祯立即就变色了,呆愣了很久,极为不高兴的道:

“朝廷原来也没有说招抚,主张招抚的都是外臣。”

卢象升直接就打断了议和的希望,说了三个大逆。

清兵逼陵寝以震人心,趋神京以憾我大明根本,分出畿南,掠我豪郡,扼我粮道。

如此严重的事情,难不成就招抚了事吗?

大明先帝颜面在哪?

京师百姓战心何存?

周遭士绅以及与清军交战的士卒,会作何感想?

崇祯不能应答,只是叫他与兵部尚书相商。

结果主战与主和的二人大吵一架,卢象升指着杨嗣昌主张议和,杨嗣昌大声辩解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

卢象升直接把周元忠那个算命瞎子当使者的事给说出来了,全天下人都知道了,兵部尚书还以为能瞒多久?

杨嗣昌一下子就哑火,迅速大叫周元忠是谁,他根本就不认识。

朝廷因为对清的主张,各自战队争吵。

崇祯也极为惜身,不肯下场掺和或者顶多,就让两方开掐。

朝廷的争论总是无时无刻的存在。

相比于朝廷的争端,大明兵部尚书的爹杨鹤正在接收新一批的学员。

这批俘虏的陕西官员,大多自己都听过名字,也有没听过的,这几年窜的挺快。

对于贺今朝的处置,杨鹤倒是挺满意的。

要不然他一个人实在是太无聊了,正好整治这帮人。

陆之祺等人原本以为会被贺今朝重要,结果集合之后,砍了几个贪官,剩下的都给迁徙到太原来了,吓得他们以为要被送去挖煤矿。

幸亏是遇到老大人杨鹤了,众人急忙上前攀关系,询问到底怎么回事?

至于当年杨鹤被锦衣卫带走,然后又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太原城的过程,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摸清楚,他们要不要下矿啊?

杨鹤捏着白花花的胡须,靠在躺椅上,瞧着挤在屋子里取暖的这帮人。

当真是心情愉悦啊,他不知道有几个能入贺今朝的眼,但贺今朝的实力哐哐上涨,他也是清楚的。

自己的傻儿子当了大明的兵部尚书,着实是让他有些担心。

因为那个职位,有几个人能够安稳的退下来?

相比于太原一所“学校”的热闹,贺今朝在西安便稍微显得有些冷清了。

杨玉休当即调拨大批干吏前来统计西安城内的百姓以及地主士绅。

先统计出人口,然后再丈量周遭土地,该杀的人都宰了。

该送去挖煤的人也都派去挖煤,挖铁矿等等。

贺今朝手里捏着吴国俊送来的消息,皇太极领兵十多万攻打朝鲜了。

这件事在他看来,绝对是小题大做。

皇太极根本就用不着十多万人,就能攻克朝鲜,但是每次都带这么多人。

贺今朝有时候再想,他是不是搞以战养战呢?

“主公。”吉珪把另一个文书放在一侧:

“李自成被洪承畴打的逃进山中躲避,倒是张献忠聚集几十万人马,声势浩大。”

贺今朝放下手中的书信,又拿起战报瞧了瞧,李自成初举闯王大旗,就被打的落花流水。

看样子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还不如张献忠呢!

“希望张献忠能够坚挺一二,如此才能给李自成更多的修养时间。”

贺今朝放下手中的文书:“对于这个同行,我以前是抱有极大的期望的,看来是我还不够了解他。”

吉珪面带微笑,当初都是流寇,只有自家主公沉稳下来,在山西成了坐寇。

流寇是没有太多机会的,只要像辽东那种鞑子,有自己的基本盘,才能做更多的事。

纵然张献忠与官军打的有来有往,可也没有自己的地盘。

别看大明对山西周遭都布置了兵力,可是他们也只是多做防御,根本就不敢主动招惹锤匪。

至于锤匪快要全占陕西了,大明朝廷它敢来放屁,派兵来打山西吗?

现在连围魏救赵的手段都不敢使了,别看把凶悍的卢象升调到宣大当总督来了,可还是不管用。

卢象升先把目前的大同总兵姜襄给划拉到他的阵营再说吧。

麻承息已经被皇帝撸了,姜襄有贺今朝资助的人头帮助,顺利上位。

整个大同府,从上到下,哪个不通锤?

那就剩下代王宗室了。

可代王也是两头为难,他想要整个军队攥在手里,不至于成为别人的筹码。

可上一次稍微赏赐守城士卒,便被皇帝狠狠夸奖一顿,差点就送到新修复的凤阳中都守陵去。

大明皇帝对藩王如此警惕,让代王束手束脚。

贺今朝从京师返回山西,就是一路走的宣大路线,沿途皆有粮草供应。

这也是锤匪说只要你提供粮食,我就不攻城,让你继续在大明当官。

大多数知县,都会选择让城中富户出点血,咱们花钱买平安。

这也是连卢象升那种,喜欢单人独骑,拎着关刀赴任的猛人,向皇帝祈求把他的老底子天雄军给调到身边来用。

因为在宣大这个地界,他组织不起来百姓以及士卒对大明忠诚的心来。

特别是朝廷加剿饷的消息一出,更让宣大等地的残存百姓争相涌向锤匪,希望能够分得土地,过上好日子。

卢象升只能组织军队屯田,自给自足,想要依靠百姓也依靠不上。

就大明朝廷增收赋税的事,无异把许多对大明心怀希望的给掐灭,推到反贼身边来了。

现在隆冬集结,卢象升被皇帝叫进京师述职。

不仅没有听到对锤匪的法子,反倒因为对大清是战是和,与兵部尚书等人吵起来。

以前吉珪只是个不得志的举人,如今看着自家主公实力越发壮大,他自然是兴奋的很。

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说不准咱也是开国功勋,能够青史留名。

可以说,贺今朝的文臣们都憋着一口气呢。

谁知道前途是光明的,现在就是劲往一处使的时候。

“主公,兰州城内百姓主动打开城门,欢迎我军入城。”

张福臻捏着高一功刚刚发来的捷报,唯有些许官军跑向更远的地界。

但都不是问题。

贺今朝接过战报看了一眼,大致就是高一功进展迅速,许多县城都是不战而降,他随军带着的干吏大抵是不够的。

这几年在山西培养了大批的吏员,以及许多因伤残退役的锤匪士卒,都给安排了活计。

但全陕太大了,整个山西抽调许多人都不够用的。

至于肃王仓皇出逃被抓,根本就不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