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743章

作者:秋来2

清军分左右两翼进兵。

作为战略部署,皇太极召集出征的诸多亲王贝勒大臣宣布了不少严苛的纪律。

多是对统率以及旗丁的惩罚各种条例!

直到最后,皇太极着重强调了进入大明境内,勿要毁坏寺庙,勿要妄杀平民,勿要剥取被俘人员的衣服。

勿要离其夫妇,勿要贪掠财物,勿要用俘获之人看守马匹。

不要吃不熟悉的食物,不要饮酒,有不遵从者,依律治罪。

这些事都是皇太极根据前三次掳掠大明所总结出来的。

他毕竟现在已经称帝了,既然大明那么的没实力,自是要多多争取明境内的百姓。

让他们加入我大清的治下,为我打天下添砖加瓦,而不是都投靠到锤匪贺今朝那里。

皇太极为了让山西的锤匪放心,也给贺今朝写了一封信,说你不地道,前去打四川也不告诉我。

咱们两个可是姻亲之家的盟友,理应共同对付大明。

听闻你在四川陷入了苦战,那我这个当老岳丈的必须帮你减轻来自大明的压力。

你尽管在四川待着,我派人掳掠大明,以作牵制作用。

咱们两个合伙灭掉大明,到时候划江而治,世世子孙永结同盟。

皇太极在政治上大多时候都是成熟的,故而嘴里的谎话也是一套一条的。

尽管他确信贺今朝不会相信他说的话,但保不齐哪一天他这个当头的,脑瓜子一抽,就出了昏招。

如此行为,那都是说不准的。

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又不用付出什么代价。

皇太极认为,贺今朝就算是得到自己出兵的消息,他也鞭长莫及,根本就没有什么精力再来分一杯羹。

至于大明得到他派出两路大军西征的消息,山海关以南东的明军一定会西援。

为了使得明军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顾,使得西征的清兵能够从容的直捣中原。

皇太极决定回去,亲自统率大军从义州渡大凌河,在这一代牵制祖大寿。

对于在大明拥有“祖跑跑”美称的祖大寿,皇太极始终无法放下心来。

这个人实在是过于忠诚于大明,尽管自己对他释放了极大的善意,又给他写了许多信件,可祖大寿一点投降兴趣都没有。

当年跟随他投降的关宁军以及祖大寿的族子,都接了皇太极的委托,要劝说祖大寿尽早归降。

那些祖大寿收到信件后,很多时候看都不看,直接扔进火盆里取暖。

锦衣卫赶到重庆,奉诏把傅宗龙、邵捷春等人剥夺官职,戴枷押回京师。

至于四川巡抚由陈之奇担任。

傅宗龙万万没想到邵捷春也会跟他一样。

逃跑到此地的瑞王一下子就坐不住了,陈之奇有什么本事,他急忙叫锦衣卫的人等几天,他要向皇帝求情。

锦衣卫的人自是给了王爷机会,但是他们得先赶路,否则没法限期交差。

只要陛下同意王爷的上书,那我等就分毫不差的把二位大人给送回来。

瑞王上书又能如何?

他也配妄议国事,参与大臣的任命与抓捕之事?

当真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

尤其是崇祯经历唐王一事,对于这些藩王越发的警惕。

他在心中是有些怕贺今朝推举被他俘虏的某些藩王做口号,行成祖之事,然后打到京师来。

他最后扶持一个大明的傀儡皇帝,或者直接废帝,贺今朝自己当皇帝,都是说不准的事。

瑞王看着锦衣卫带着人犯走了,他突然心里有些空捞捞的。

“赵总兵,莫不如我们也离开这重庆府吧?”

瑞王猛地冒出这个想法,万一皇帝是想要救傅宗龙二人的性命,将他们带离此地。

毕竟按照贺今朝的尿性,他既然占据了四川,那就得跟山陕之地差不多的搞。

“殿下的意思是,锤匪贺今朝下一步就要攻打重庆了?”

瑞王长叹一口气:“历经千辛万苦才逃到此地,可没待多久又待不下去了,到时候锤匪来了再跑,怕是来不及的。”

赵光远点点头,他也从瑞王那里赚来了不少金子。

此时已然觉得自己的命是十分金贵的,怎么能死在与锤匪的战事上呢?

“殿下可是想过要到哪里去讨生活,天下之大,总得有个去处吧?”

瑞王仔细想了想:“去云南,那里地势足够远,山也不少,兴许待上十多年。

贺今朝都不一定能打到那里去,到时候兴许我早就驾鹤西游了。”

“那属下这就去准备。”赵光远急匆匆的走了。

重庆府人心惶惶,大批百姓出逃,就是为了当锤匪兵围重庆的时候,官军不会驱赶他们强行上城守卫阵地。

毕竟这种事谁被征召,谁心里都不乐意。

稍有不慎,便把小命都给丢了,还没什么钱财抚恤可拿。

总之就是收益小风险大,谁愿意干赔本的买卖啊?

瑞王在此看了一眼坐船离开的两位重要官员,摇了摇头,天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他把一些有能力的官员全都调走,然后留任接手的是一瓶子不满,甚至连半瓶子都没有的庸官去处理。

那能行吗?

“走吧走吧。”

瑞王背着手默默往自己买的房子方向走去,唯一的优点便是当初是买的,而不是租的,这就让他能回一口血。

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呐!

陈之奇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能当上四川巡抚,期间倒是不知道前任傅宗龙有没有举荐他就任。

到现在,都没有人认这个的。

他还升任兵部侍郎,右佥都御史之类的头衔,崇祯也让他“专办锤匪”。

但是会让宣大总督卢象升、五省总督洪承畴、靖辽侯吴国俊、山西巡抚许鼎臣等人全面围攻山西,迫使锤匪退兵。

同时熊文灿会带着张献忠等人入川与贺今朝厮杀。

尔等守卫重庆,万万不可失误,定要竭尽全力。

这一次朕要全力围剿锤匪,定要把贺今朝擒住,千刀万剐之类的。

看着崇祯如此大手笔的安排,光是那些人名单,就将星璀璨,让陈之奇笑的合不拢嘴。

他可绝非只会死读书之人,极其好钻研兵书,也善骑射,还曾经率领乡民斩杀倭寇数十名。

尤其是在赣州当副使的时候,年关将近,他释放了十七名囚犯回家过年,让他们春天自己回到监狱报到。

结果十六人如期而至,唯有一人没有回来,在被追捕时,他说无颜见陈兵宪,撞石而死。

总之陈之奇在民间百姓的“名声”很好,连囚犯都能陪他演戏之类的。

“如此行事,定然能够把贺今朝从四川赶出去。”

陈之奇站起身来激动的走了两步:“只要朝廷大军围剿贺今朝的老巢,他指定是坐不住了。”

第0953章 吞并四川

相比于新任四川巡抚陈之奇的自信,川将们皆是感到恐惧。

三万白杆兵损失殆尽。

锤匪如此恐怖的战力,那还打个屁啊?

率先逃跑的张应元在遵义遇到了李国奇等人,双方见面忍不住爆发一顿口角。

终究是没有把刀子给抽出来,锤匪难缠,咱今后还能报团取暖呢。

就是不晓得真遇到难事了,会不会把阴对方一把,让他们垫刀头阻击锤匪,然后咱在趁机跑路。

跑路这件事,不仅仅是明军军将的共识,瑞王也不想待在重庆等死。

他便带着自己的一杆心腹赵光远等人直接逃离重庆。

赵光远也不想在重庆等死,他在汉中的时候都打不过锤匪的偏师。

如今贺今朝率领大军亲至,死伤那么多川兵,下一步记得打重庆来,那还打个屁啊?

明军遇到战事逃跑,那不是基本的操作吗?

故而他也假借着保护瑞王的名义,直接不搭理新任巡抚的命令,果断润走了。

邵捷春在没有被锦衣卫抓走的时候,为了防止锤匪装作溃卒夺取重庆,故而一直都没有让偶尔出现的溃兵入城。

理由就是重庆只有两万弱旅,恐锤匪他们潜入城中,山城士卒不多,当严守,不可轻出。

随着邵捷春被抓捕,陈之奇上位,为了增强重庆的防守力量,同样也是为了拉拢那些地主豪绅。

有些人见瑞王偷偷溜走了,也想要举家逃离重庆。

重庆居民每夜时不时的呼喊“锤匪来了”、“贺今朝到了”。

城中士绅阶级,惶惶不可终日,不时有逃跑迹象。

陈之奇自知官军力量单薄,人心惶惶,但他坚信只需要坚守重庆,待到朝廷援军到来。

亦或者山西等地出大事,贺今朝必然没有心思再进一步了。

但目前仅以官军的力量,不足以同锤匪抗衡。

所以陈之奇就以贺今朝大肆抢掠地主士绅的财富土地,还杀他们的事来鼓动这些人,顺便把皇帝的谕旨告知他们。

不用怕贺今朝,咱们是有支援的。

陈之奇要以共同的阶级利害动员地主豪绅,组织更大的反抗力量。

绝不能让锤匪轻易攻破重庆。

这种事在大明极为常见,既得利益者当然要抱团,来镇压那些想要抢夺他们利益的阶级。

以前那些屁民的力量过于弱小,不需要他们团结在一起,单个势力就能捏死他们全家。

现在锤匪贺今朝的实力越来越强大,自是逼得他们开始抱团取暖。

所以当陈之奇派人在山城中竖起一面大旗,写着山城豪杰,愿从吾游者立此旗下。

这一招可谓是极为蛊惑人心,山城内的上层人物,明宗室、乡绅、士民、商贾无不愿意入社。

地头蛇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地位,强迫自己控制的人参加地主武装。

毕竟这人呐就得胎里富。

像他们那些贫苦百姓,都是胎里富手底下的附庸拼,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

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凑足了上万人的青壮队伍,用于增强守卫重庆城墙。

对于这个结果,陈之奇非常满意。

按照兵法而言,贺今朝想要攻克山城,至少需要三十万人马。

陈之奇在没有担任巡抚之前,每日都对学生讲兵法,教授骑射,准备应对时局的变化,被京师的廷臣认为他是懂军事的。

可自从担任巡抚后,他便收起了“大老粗”的习惯,每日以文墨为事,尽显儒雅风流。

至于军政多废驰,自觉布置妥当,连管都不管。

陈之奇在这里洋洋自得,可他没有看见那些被强行派来守卫城墙青壮的脸。

锤匪专杀土豪劣绅!

还把田地分给贫苦百姓耕种,没有人会继续给士绅当奴当婢女,都给上户籍,还有学上。

谁不盼望着锤王贺今朝,赶快抵达重庆啊?

咱们可都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