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791章

作者:秋来2

反正傅宗龙背了不是一次锅,再背一次也算是经验丰富了。

“他不配。”

贺今朝对于这种二进宫还死忠大明的人没什么好感:

“就让杨鹤出面接待吧,什么盟誓也让杨鹤干,他岁数大还欠我哥人情。”

“是。”

吉珪随即召来一名吏员,叫他去通知杨鹤做好接应准备。

大明的使者算个屁啊,敢摆谱,直接搞他,让他进监狱待着去。

大明的诏狱傅宗龙都二进宫了,想必还没有体验过战俘学校的监狱呢。

“此举一成,杨嗣昌必定认为他是困鸟得飞了。”张福臻倒是不屑的笑了笑。

如今在大明朝廷里驰骋决策的那些人,真是一茬不如一茬了。

想当年他还为大明效力的时候,到底是百花齐放,无论是对起义军还是对关外鞑子,都有着不少应对之策。

如今剩下的皆是没什么过人的本领,反倒嘴上夸耀的功夫一个比一个强。

由此就可以推断出崇祯的用人,越来越喜欢重用说他喜欢听的话的臣子。

这种人能有几个有真本事的?

“我觉得主公的教化进度很快,但放眼整个西北三省,还是觉得太慢。”

张福臻捏着胡须摇摇头:“就算我们对大明的最终目的达到了,可依旧没有解决用人慌的问题。”

“这种事着急也没有用。”杨玉休则是笑了笑。

大明都软弱到同反贼议和的地步,自家主公建立新朝,吞并全国的指日可待。

毕竟按照大明的传统,反贼只有死和投降两种选择。

可自家主公逼得大明皇帝低头选择秘密媾和,足以见识朱由检真没什么办法了。

“我倒是看吴国俊的书信,鞑子皇太极以义州为根据地,怕是要攻破锦州,从而更好的吞并大明。”

吉珪放下手中接到的书信:“此战,大明必败。”

张福臻接过书信随口问道:“你怎么知晓?”

“孙传庭都把大明兵部抄写洪承畴的策略以及批复都送来了,依照大明的操作,洪承畴提出来的那三点要求,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办到的。”

吉珪哼了一声道:“洪承畴的担心不无道理,大明哪里还有那么多的粮食给洪承畴手下的士卒吃,关键还要打持久战?

皇太极学的是诸葛武侯坐地炮的法子,纵然祖大寿洪承畴是个有能力的人,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也不是司马懿。

最终的结果,最少半年,最多一年辽东的战事就会见分晓的。

那个时候大明不仅没工夫对付咱们,他们连张献忠、李自成之流都无法应对的。”

张福臻认真的看完了洪承畴的策略,不得不说眼光与判断相当毒辣。

就是给他做后勤支撑的大明极为操蛋,跟不上他的脚步,能直接把他拖死。

张福臻也放下手中的文书,吉珪说的没错,此番明清之战,大抵上是非战之罪,而是大明后勤不给力,硬生生被拖垮的。

第0990章 使者

贺今朝倒是晓得洪承畴降清的契机,就是他出关抵御清军,然后被章总给定为贰臣传第一。

毕竟洪承畴对付覆灭南明以及率领南方绿营,抵抗李定国孙可望的反攻功劳很大,可谓是冠绝诸多贰臣。

对大清的贡献不用多言,值得章总给他排第一。

所以洪承畴无论是仕明还是仕清,都一直在狠狠的打压农民军,维护士绅阶级的利益。

吉珪对于大明官员做出的保证,有着相当清晰的认知。

他们嘴上答应的好好的,但一到关键时候,就是不给你做到位了。

反正前线打仗的,又不是我。

你个臭丘八饿不饿肚子,关我屁事?

纵然在朝廷危急关头,他们都能做出给勤王兵卡bug的操作,连续三天调动不给他们粮食供应,导致山西兵哗变,就足以见识明末官员的一贯作风。

管你是巡抚,还是总督,是因为什么为国效力抵御外族之类的。

通通都没什么特殊待遇,在我这里一视同仁。

粮食能省则省,省下来就是我的。

贺今朝稍微思索了一会:“明清之间的战争,结束的太快可不好。

吉珪,你给吴国俊飞鸽传书,让他与唐通发力,一定要让洪承畴仔细确认粮草是否到位,否则他们没法长久的与皇太极对峙。”

明清之间的战争速战速决,是不利于锤匪的。

他们只有在边关上不断的长久对峙厮杀流血,才最符合贺今朝的动作。

无论是明军也好,还是清军也罢,通通都得在辽东那血肉磨坊里好好磨上一大圈才好。

“同时让孙传庭也发力,让大明官员给辽东将士的粮草供应,一定要到位。”

“是。”

等贺今朝吩咐完之后,厅内的几个参谋全都忍不住笑起来了。

明清之间的战事,还得自家大帅帮明廷查漏补缺,督促那些官员按照洪承畴的要求,给落实到位。

如此行径当真是“大明忠臣”才能做出来的事。

可偏偏自家大帅是大明最大的反贼头子。

这件事,当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主公,此番明清对战,皇太极占据的优势极大。”

张福臻看着辽东的地图指着锦州方向:“皇太极会长久的围困锦州,打洪承畴率领的援军。”

有关辽东的地图册,还是硕托等人校正过的。

“皇太极继位之初就攻打宁锦防线导致大败,后期使用围点打援的办法取得了大凌河战役的胜利。”

吉珪看着地图道:“此番大批清军囤聚在义州,军事力量比以往更加强大,但我认为清军依旧不擅长攻坚战。

明军只要粮草充足,凭借坚城以及大炮的战术,足可以重创清军。

清军会用尚可喜等人操练火炮,每日轰击城池。”

硕托早就说过,皇太极立志要搞火炮。

以至于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人区别于其余投降的汉人,被封为三顺王,独立于八旗之外。

孔有德等人部下多是孙元化训练的“欧式炮兵”,清廷没枪没炮,他们不仅给教还给造。

现在的皇太极可没有章总认为大清是以骑射得天下的认知,而是积极拥抱“新科技”,力图达到战争转型。

一个积极进取的君王,可不会保守残缺,固执的认为战争就该按照他的意思那么打。

先前清军日夜炮轰松山城,都奈何不了金国凤,足以见识清军的操炮水准不是很好,只能以量胜出。

“清军围而不攻,断绝大明的援兵和粮饷,就会使得城内的明军不占自溃。”

贺今朝颔首,清军大抵就是这个操作,只要能打赢,管他使什么招。

“主公,清军还会大规模的招降,采取攻心策略。”

张福臻捏着胡须道:“比如城中的蒙古人,拉拢大明的士绅,承诺给与他们优待,最重要的是拉祖大寿下水。

此举可以孤立明军当中的顽固抵抗派,加速明军内部的瓦解,让他们无法团结一心。”

贺今朝走了几步,看着辽东地区的地图,以目前的形势而言,清军在那块地界胜出明军太多,所以他才想着要拉偏架。

积极发动自己的力量,给明军增加筹码,希望他们别那么拉胯,最好能够给皇太极造成极大的麻烦。

傅宗龙作为明史到了雁门关,受到了山西巡抚许鼎臣的热切接待。

毕竟先前卢象升一直都在做针对锤匪的作战计划,并且积极备战,让许鼎臣极为振奋,日夜都想着杀回太原。

结果清军入关,卢象升战死,接替卢象升为宣大总督的又进京当了兵部尚书。

现在许鼎臣听傅宗龙前来的目的,一下子就坐不住了。

这么说,朝廷在蓟镇部署几十万大军,不仅没有同锤匪决战的想法,反倒要同大明最大的反贼议和?

这是什么笑话?

许鼎臣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都成为了笑话。

傅宗龙知道许鼎臣此时失落的心情,他也绝望过,可还得为朝廷办事啊!

如今大明越发的糜烂,陈新甲说的是有道理的。

先解决一处,再解决另外一处,大明如今的实力,已经禁不住折腾了。

若是辽东情况无法解决,到时候清军就能快速入侵京师。

杨嗣昌无法从重庆出来,那中原的流寇也会越来越壮大。

朝廷与锤匪议和,实在是无奈之举。

这件事为秘密,待到朝廷解决辽东的事情后,精锐回军,便是西征之时。

许鼎臣能怎么办?

光凭借他手中的甲士,根本不可能与锤匪对抗,只能固守。

“你与我说说你在四川是如何战败的。”

许鼎臣站起身来,想要听一听锤匪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强大了。

“锤匪火炮威力大且准头强,唯一不便捷的就是运输困难。”

傅宗龙简要的说出了锤匪的优势,再加上白杆兵的军阵遇到火炮简直就是毫无还手之力。

“这么说,咱们也得多铸造火炮?”

“对。”

傅宗龙叹了口气,他手中的大将军炮还没怎么发挥威力呢,就遭到锤匪的火炮覆盖。

甚至他在兵部做事的时候,连辽东鞑子手里的火炮都比明军的要强上许多。

这两方大明反贼都是从大明这里得到的技术,偏偏大明的士卒都用不上如此好的火炮。

许鼎臣思索了一会,开口道:“你可有制造红夷大炮的门路?”

“孙元化虽然被杀,但徐光启还是有别的学生,只不过不是那么的出色。”

“你帮我修书一封,请他们带着工匠来,我会给他们极好的待遇以及官职的。”

许鼎臣作为巡抚,还是有任命官员的权力。

“好。”

傅宗龙当即修书一封,他万万没想到,在与锤匪交界处,还有许鼎臣这样的大明忠臣,依旧盘踞在山西境内,日夜等着朝廷援军到来。

但愿别搞到最后,王师无法北定中原,连祭告也没什么说的。

等傅宗龙出了雁门关,就受到杨鹤的热情接待。

锤匪与大明议和,他儿子得以逃出升天,故而此番为贺今朝交代差事,即使年岁大了,可依旧风采依旧。

对于这位曾经的大明高官,傅宗龙实在是不了解。

但现在看着他乐呵呵的模样,又代表锤匪出任此事,定是受到贺今朝的重用。

“不知老大人如今官居何职?”

“白身。”

傅宗龙脸色一下就变了,什么意思?

“白身?”

杨鹤摸着自己全白的胡须道:

“老夫年岁大了,有些忘记了,我还是有官职在身的,倒是不方便透露。

若是我能活的够久,你再来此地,兴许就晓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