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06章

作者:秋来2

杨文岳听着本地人的说法,眉头微微一挑,他说的这个民富应该不包含普通百姓,甚至连一般的小地主不配被称为“民”。

“这些东西贩卖到哪里?”

“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顺德等地的龙眼、荔枝也可以远贩江南玉山各地。

至于广州的白糖更是南走澳门,到红毛、日本、琉球、暹罗(泰国)、吕宋、远销东西二洋。”

自古便是利益动人心。

这些经济作物往海上走一遭,那价值要比大米强上不知多少倍。

杨文岳左思右想,也觉得普通百姓纵然是种植这些作物,也干不过那些大地主。

他翻看册子,又拿着望远镜瞧着一望无际的族田。

这种情况在广东极为常见,几乎是一村一族。

许多人都是从外地迁徙到广东,同一姓而分数宗,大丁口有数千口,小丁口几十人。

自从朱熹在《家礼》中提出族田,不得典卖后,一直被写入家规,具有私法的效力,待到清朝章总时期,又成了国家之法。

以至于族田越来越多,甚至在一县内占据百分之六十的田地也多是常态。

但他们早就忘记了要救济族中贫弱之人的规矩,成为高高在上的剥削者。

纵然是同族之人,也有不少人背井离乡,下海当了海盗讨生活。

杨文岳知道族田,但没想到广东这里的族田问题是如此尖锐。

当真是“造反”的好地方啊!

“族田是各种各样方式多起来的,我家的族谱也记载着告诫我等后世子孙莫要多留浮银,多购置土地。

以免被强盗所抢,或者把浮银放出去生息,总之家里莫要留太多的浮财。”

杨文岳瞥了他一眼,没多言语。

他相信那些没有田地的族人,会很痛快的响应锤匪的瓜分田地的政策。

目前的问题是先解决大家吃饭问题,即使占据广州能占据如此大的利润。

可中原各地都在闹旱灾,此地稻米一年两三熟,就算运输困难,也得先积粮,卡他们海盗的脖子,叫他们认清现实,谁才是这片地盘的主人。

杨文岳在山西边境为了对抗官军的袭扰和派遣谍子。

他发展大批百姓作为农兵作为储备和探子的有效经验,给他们分发田地,先种上一年粮食,解决温饱问题。

他们自然会帮忙守卫各地相互团结起来。

只要不给他们提供淡水、食物,想要购买那些有经济价值的东西,都去屯门和澳门两处。

杨文岳把自己在广东走访的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整理成了一本厚厚的文书,派人连带着赵小五发现的花生种子一路护送回去给大帅悄悄。

给穷人分田地这件事,在广东也是头一回见,什么不被大明承认的胥民也都可以登记在册,几个人相互作保,都可以上岸建造房屋居住。

尽管锤匪分发族田以及没收所有田地重新分配的事情,在广东又掀起了一次来自大地主士绅们的反抗。

因为锤匪开始打击官军,打葡萄牙人的时候,都无所谓。

他们皆是认为,无论是谁来广东,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都得跟大明一样靠着他们。

可当锤匪的锤匪向他们砸来的时候,这些人自是坐不住了。

但应对这些叛乱,赵小五显得更加得心应手,给这些大地主士绅卖命的人,至少在装备上要比明军好上不是一个档次。

甚至还能与锤匪进行火炮对射,连准头都不错。

这些消息被郑芝龙的兄弟全都传送给了他。

郑芝龙看着锤匪的所作所为眼皮子直跳,他觉得锤匪实在是太擅长收买人心了。

这种事比他干的还有魄力。

“爹,中原大乱,李自成攻破洛阳杀了福王还煮了吃,张献忠攻破襄阳杀了襄王。”

郑森把刚刚打探出来的消息和盘托出。

正在感概锤匪邀买人心的郑芝龙闻言抬头叹了口气:“大明越发的孱弱了,这伙流寇怕是要成大事。”

“那锤匪贺今朝就没掺和掺和?”

“没听说他们有动静,只是占据了川东的一些地盘,便守住边境,一副看戏的模样。”

郑森顿了顿开口道:“爹,让五叔不远千里去山西,是否过于危险了?”

“当年一个个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在海上搏杀,赶路算什么危险?”

郑芝龙倒是不以为意,反倒觉得贺今朝定然是有大谋划,否则也不会冷静的看戏。

以锤匪目前在广东的所作所为,郑芝龙认为提前与贺今朝进行勾连没什么不好的。

他可不想后半辈子远离家乡,逃亡海外生活。

目前就局势而言,贺今朝争夺天下的概率极大。

再加上锤匪在广东并没有表现出一副要“出海”的模样,那运输的主动权全都在他手中。

贺今朝是用的着他,且要依仗他的。

郑芝龙也就是恨自己没生个闺女,要不然指定得和贺今朝结亲。

等等。

郑芝龙想起与他关系最好的二弟,还有一个小女儿未曾出嫁呢。

当年他们兄弟俩被他爹当众逐出家门,在海上搏杀,江湖逐渐传出“龙智虎勇”的赞誉。

但是在崇祯八年的时候,他与对手刘香在广东海战,郑芝虎跳上刘香的主船大杀四方,结果被人用渔网网住,扔进海中溺死。

即使郑芝龙逼得刘香自杀,一统南洋,让海上走的人都得买郑家的旗帜。

但是郑芝虎的尸体,即使是郑芝龙带着善于潜水的人一同下去,都不曾找见。

这也是郑芝龙的遗憾,遍数他的几个兄弟,也只有老二留下的两个女儿才值得他费心。

老二一辈子就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三男两女,四人都已经成家。

待到老五回来之后,先看他如何评价贺今朝,再看看此人有没有“天子相”,要不然他绝不能把侄女推到火坑里去。

在海上跑船的人,对于这种“迷信”的说法是极为相信的。

“这两日你去你二叔父家里走运一二,爹要给侄女说份亲。”

郑森也是个心思敏锐之人,他看着他爹道;“爹,你不会是想要把妹子嫁给贺今朝吧?他可是大明的反贼!”

“我以前还是海盗呢,谁也别笑话谁的出身!”

郑芝龙毫不在乎,锤匪在广东的所作所为,以及中原大乱明廷的软弱表现,让他不得不多考虑几条后路。

第1003章 钱算什么

杨文岳在广东的调查报告还都在路上,但是郑芝龙的五弟郑芝鹏已经带着人进入了山西的地界。

消息早早的就传到了太原。

对于这位远道而来的使者,贺今朝还是给予了重视,叫人安排他乘船沿着汾水而上。

“主公,看样子郑芝龙想要瞧瞧咱们的实力,探探底。”

张福臻慢悠悠的打着养生拳。

贺今朝也在打,轻呼一口气:“郑芝龙只想守住自己的富贵生活,至于谁当皇帝,他不在乎。”

这个人如今在南洋是有些许的小实力,也就是连目前实力最为强横的红夷人(荷兰人)都得看他的脸色。

人家不远万里来发财劫掠殖民,想要站稳脚跟还得看他妈的郑芝龙的脸色。

这不成了跪着要饭的?

所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都想要拔掉郑芝龙这颗钉子,方便他们进行殖民活动。

郑芝龙通过大明官方的背锅,剪除其余海盗,一家独大,把海上力量纳入地方官府体质。

虽然你知道我是海盗,但我他妈的还是大明的官。

怎么搞你都有借口。

这些临海省份的海盗发了财之后,都愿意衣锦还乡。

只有少部分愿意在新开辟的土地上养老。

那在官面上搞你手续更合法了,故而黑白两道想吃这碗饭的,都得看他郑芝龙的脸色。

“大明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吴国俊等人去湖广支援杨嗣昌,傅宗龙被一脚踢出朝堂外派对付李自成。”

张福臻缓慢收伸:“张献忠铁定会吃大亏,才会安心往江西等地跑路,至于傅宗龙与李自成之间的对决,我倒是认为李自成的胜算大。”

“分析的有道理。”贺今朝随即又扯到郑芝龙头上:“你觉得郑芝鹏他想要看什么?”

“看什么?”

张福臻打完长呼一口气:“大抵就是我们的实力,无论是民生还是军队,主公完全可以带他去阅兵,正好前往河曲的英灵殿祭拜一番,让他也瞧瞧,我锤匪军心的凝聚力在哪,一举两得。”

贺今朝也是同意,快要清明节了,去岁在四川就没有亲自去,今年也得前去走一遭祭奠逝去的兄弟们了。

海盗的逻辑自是强者为尊。

郑芝鹏也不例外,他一路走来,从南方往北走,越走越觉得大明残破。

等到了河南的地界,那简直是走一段路,就得踩出点白骨出来,村子里经常是一座比一座破败,一点都不见人烟。

要不是他的人带着兵器,路上不定得遇到什么样的麻烦。

郑芝鹏到了山西境内与锤匪的人接应上之后,他才觉得稍微有些人间的意思。

至少沿途所见,都有百姓在忙碌。

而且也没有死气沉沉的样子,郑芝鹏就觉得贺今朝在治理民生上是有些手段的。

就他一路上的观感,那真的是山西以内是一个世界,以外又是一个世界。

贺今朝当真是爱民如子,颇有仁义之心。

他能看得出来百姓们都在挖掘沟渠抗旱灾。

尽管天下大乱,但贺今朝并没有趁机出兵去捞一笔。

要不然他的人也不会在广东那里把“银子”散给穷人。

郑芝鹏站在船头上,拿着单筒望远镜观察各个方向。

“五叔,这有什么好看的?”

郑渡是郑芝龙族谱上的次子,实际上是老三,才十二岁。

因为老二被郑芝龙过继了岳父家,成为他在日本分部贸易的掌门人,后期一直给其兄郑成功支持,直到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越来越严重才停止。

“你也多看看。”郑芝鹏瞥了一眼他道:“兴许你小子就得留在这里当人质呢。”

“啥?”郑渡一下子都不乐意了,凭什么。

“换句话说,就跟你二哥一样,作为在我郑家在锤匪的掌门人,双方互通有无。”

郑芝鹏坐在船头,放下手里的望远镜:“这是你爹的意思。”

“可我爹是大明总兵,我大哥都成了秀才,我为什么要给反贼效力?”

“正是因为你爹,你大哥都在明廷里效命,你还未曾科举,索性就在锤匪这里待着,我听大哥说,锤匪的孩子都是要上讲武堂的。”

郑芝龙作为海上的霸主,自然是晓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要不然一条船经历海浪翻船了,全家都得死,那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郑渡一下子就有些蔫了,本以为他是跟着五叔来长见识的,没成想他爹是存了这种心思。

什么他娘的掌门人,还不是质子?

他二哥田川七左卫门靠着他爹的实力以及娘家人的实力,在日本幕府都占有一席之地,得到重点培养的。

郑芝鹏却是不在乎侄儿的感受,他相信贺今朝绝不会亏待郑渡的。

如今的情况,读书有什么用?

难不成也跟大侄子一样成为大明的秀才,然后还要靠着科举做官吗?

当今天下大乱,大明还能支撑几年,都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