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33章

作者:秋来2

贺今朝闻见红薯独有的香味:“我们打下的江山,可不能被大明那些世代享福的士绅钻了空子,要不然就白拼命了。”

“明白。”

几个人在商议将来出兵的各种准备事项。

锤匪悄悄磨刀磨了许久,也终究该露出獠牙,向世人宣告贺今朝的野心。

前期所有的谋划,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金砺被允许到太原街道上行走,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钓鱼的意思。

他发现大明的亲王果然在此地扫大街,而且还不是一个半个。

如此羞辱人,不愧是不讲道理的贺今朝能做出来的事。

金砺表现的更加谨言慎行,生怕自己被人打了小报告,惹怒了贺今朝。

此番出来,即使是有锤匪士卒跟着,但金砺也想要碰碰运气,皇上塞进来的谍子,到底有没有在太原混出一番事业来。

否则没机会传递他们从锤匪这里打探来的消息,相信潜伏几年,他们的收获一定很大。

金砺对此事既小心,又有些期待。

可是让他失望了,在街上溜达了一天,冻的鼻子通红都没有人借机靠近,金砺也没有见到一个熟面孔。

作为一名间谍,金砺是不合格的。

作为一名使者,他也是不合格的。

单单他自己所见所闻,都觉得锤匪大不相同。

毕竟他先仕明再仕清,两方都待过。

对于官场那一套颇为熟悉,可是对于锤匪这一套,他一点都不熟悉。

金砺接连晃荡了几日,也不见有人来接触,心中便已然泄了气。

莫不是早就被贺今朝给抓起来了吧?

金砺一直想要见的副将高鸿中,现在根本就不在太原,他一个外来流民被安置种田,露出些许武艺,表达想要加入锤匪,直接进了陷阵营。

因为先前贺今朝命令李定国试探性的进攻云南的土司,给他们些许厉害瞧瞧。

高鸿中身在陷阵营,自是去云南看大象呲牙了。

他不是不想给皇太极办事,实在是没机会啊!

现在想要投靠锤匪的人不计其数,你一个“大明边军”怎么可能被直接提拔起来的,先去陷阵营打磨一阵才是基本套路。

兴许等高鸿中在云南立下功勋,有没有胡乱吃蘑菇,为锤匪做事,有了军职,兴许还能被贺今朝接见一次,询问近况。

至于皇太极洒进来的其余谍子,混的也不是很好。

要么有的人就在锤匪这里种地了,反正给谁种都是种,给锤匪种还饿不死,也不会有人驱赶你干活,除非你犯了罪。

金砺没等来高鸿中,倒是等来了后续护送礼物的清军,着实是让他松了口气。

人参、貂绒什么的,都是这种礼物。

贺今朝叫大夫把人参清点入库,将来兴许还能吊着病重士卒的性命。

这玩意他也没吃过,天知道有用没用。

想必皇太极也没有作假的手段吧。

对于这些礼物,贺今朝悉数收下,询问满清的公主呢?

得到的回复是天寒地冻,公主体寒未曾行路,待到春暖花开后必定送到山西来。

皇太极是想要让贺今朝出手,联姻也只是个说话的由头。

再加上他宠妃身死,就更没有什么举办成亲之类的心情。

通过三国演义得知,他皇太极绝不想做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戏码,只要贺今朝不动窝,他闺女就不送来。

不管贺今朝接受不接受这个答案,皇太极都不想丧失更多的主动权。

按照目前的形势,皇太极的计划也显然落空了。

贺今朝因为与皇太极盟誓结亲的事情,被他“欺骗了”几年,纵然是泥人也有三分脾气。

其实就是想要从这些人的嘴里炸一炸皇太极以及松山之间的关系等等。

“大帅。”

金砺也是第一次见到贺今朝的面容。

相比于当年站在皇上身后,远远打量着锤匪的统率。

他是明军,先前可是知道明军是如何被清军给暴打的。

就这么一位混不吝的“君主”,真不知道那些官吏是怎么看待贺今朝的。

金砺稍微一想就没好话,尽管他臣服于皇太极,但因为某些事也会在心里暗暗骂傻逼皇上。

“大帅,这只是嫁妆的一部分。”金砺脸上陪着笑道:

“我大清是非常有诚意,想要与大帅结成翁婿之好,从而分治大明南北。”

“黄台吉可没有什么谈判的价码,就算是送个假女儿过来,也总比他在嘴上提了那么多年的誓约,我都算是他通过了。”

贺今朝耸耸肩看着眼前的貂皮道:

“可惜了,现在求人办事,他依旧是拉不下脸来,生怕影响他那点刚刚崛起的名声。”

就如同崇祯一般,双方统率都在坐着谋划,唯有他在写信询问洪承畴,为何还不见捷报传来。

第1026章 请陛下多休息

有些人没那个本事,只不过出生的运气不错,“荫缘巧合之下”,骤得高位,便有了可以肆意指挥人的权力。

尤其是当崇祯这个皇帝还稍显多疑、激进的性格。

当他得知洪承畴被清军给包围在松山上,更是忧心的睡不着觉。

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惶惶不知所措,只说理应迅速突围,方能把大明的损失降到最低。

此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昔日他要求主力冒进与清军进行决战,今天摇身一变赞成洪承畴逃跑。

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无异于让前线士卒军心,荡然无存,更是让崇祯不喜欢。

该打的时候不让打,不该打的时候让死命打。

就连该死守的时候,拼命让你撤退,想要挽回损失。

如此指挥,凭什么战事能全如你的意呢?

崇祯忧愁的头上白发越来越多。

现在他听着陈新甲等人极力劝阻下旨让洪承畴突围,崇祯其实心里是不愿意的。

当初是你们极力劝朕决战,现在稍微显露出颓势,你们便要无脑撤走,朕决不答应,宁愿再加码,洪承畴与皇太极大战一场。

他都不想放弃宁锦防线!

大明对辽东的沉没成本太高了,这说明从万历年开始到现在的战事全都成了赔本买卖。

不仅没有让那些女真人消失,反倒还称帝建国,实力越发的强大起来。

否则下一次皇太极再次入塞掳掠,直接就赖在京畿附近,不走了。

那他朱由检还当什么皇帝?

相比于陈新甲的主意,周延儒倒是闭嘴不言,一切都由兵部尚书做主。

前线也有洪承畴指挥作战,相信比臣随口说的主意,更加良好。

就在崇祯发愁的时候,靖辽侯入了京师,直接被皇帝叫来平台问策。

吴国俊先是好好回复击溃张献忠一事,又说了河南闯贼李自成势大之类的。

崇祯耐着性子听完,随即主动把辽东的事情说了一遍,问吴国俊有什么主意?

“回陛下。”吴国俊稍微思考了一会道:“清军入塞铁定是谣言!”

陈新甲看着吴国俊:“靖辽侯如何敢肯定,难不成在辽东也有谍子?”

陈新甲这话说的可谓是极为诛心!

扣帽子是当官对普通百姓的合理侵害。

更不用说在这般等级森严的封建大明。

他们往党争对手头上扣帽子,也是家常便饭。

吴国俊却是不理会陈新甲,继续道:

“陛下,皇太极想要侵吞我大明土地,必然会攻破宁锦防线,全占整个来辽东,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只能固守山海关。

此时刺客洪总督牵制住了清军的大批人马,他若是分兵入塞抢掠我大明,那形势对于洪总督极为有利。

皇太极手中可战士卒能有二十万就算是吹牛了,他还要分守辽东各处。

手中能动用的人超过十五万人围困松山,对上我大明的兵力才堪堪占上一两万的优势,但是对于围城而言,优势并不大。

关键皇太极还是围困一方,按照兵法而言,五倍围之,可他连一倍都没有,足以见识优势在我大明啊!”

吴国俊的这一番话,尤其是优势在我,听得崇祯眉头舒缓了许多。

这也是崇祯为了守住宁锦防线,不惜和锤匪贺今朝议和,放松对李自成等流寇的围剿的原因。

待到最差的地步,他甚至想要把吴国俊给派到辽东前去支援。

总之,这一战大明绝不能败。

“若是皇太极再次分兵入塞抢掠我大明,他在松山外围连优势兵力都没有了。”吴国俊这才看着陈新甲道:

“我听闻陈尚书也在辽东待过,难不成不清楚狗鞑子的实力吗?

他如何能像我大明一般,动不动就召集十几万人马?”

“陈尚书说要洪承畴撤军。”崇祯的信心稍微起来了一些。

“坚决不行!”

吴国俊脱口而出。

这话听得陈新甲眉头一皱。

吴国俊这才稍微拱手:“陛下,如今洪总督身在前线比我们更好的判断该如何形势,莫要遥控指挥。

若是陈尚书想要指挥,还需要他自己亲自到松山大营去,否则别在这里叽叽歪歪胡乱出主意,倒是战败身死的是洪承畴,而不是站在这里的你我!”

陈新甲气得胡须都飘起来了。

吴国俊这话丝毫没有给他留半分面子。

“论指挥大批人马的经验,整个大明连我都比不过洪总督,其他人说的建议,陛下大可不必听从。”吴国俊看着陈新甲冷哼一声:

“这行军打仗,最忌讳有人不懂前线形势,总是觉得自己才是最正确的。

这种人,陛下还是远离些,以免被带进坑里。”

“你!”

吴国俊毫无畏惧,朝中谁敢破坏大帅的谋划,那就是跟我吴国俊作对!

在崇祯心里,虽然陈新甲是他破格提拔的,但面对吴国俊屡次立下战功,还是他心里的无双上将,自然是偏袒他一些。

况且武将对于文官胡乱指挥,都有着极深的抵触心里。

当年吴国俊归于卢象升指挥的时候,怎么不见他顶撞上司?

提到卢象升,崇祯随即摇摇头,有杨嗣昌在,他是不可能给卢象升更好的身后待遇的。

“朝廷没有钱粮支撑了。”

“哼。”吴国俊毫不客气的道:

“这才是陈尚书你该干的事,而不是时刻想要拖前线将士的后腿,我大明当真到了一点钱粮都拿不出来的地步了吗?”

吴国俊这话说的极为诛心,大明朝廷要是一丁点钱粮都拿不出来,那也就该离灭亡不远了。

“亦或者待到陈尚书的催促下,洪总督以及大明十三万将士在辽东战败,陈尚书也得卑躬屈膝的向狗鞑子议和,给他们百万两银子的议和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