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41章

作者:秋来2

把柄捏在有些人的手中,需要他什么时候去赴死,那消息也就该捅咕出来了。

汪乔年拼凑了步骑3万人,以郑嘉栋、牛成虎、李国奇率领,到达洛阳。

汪乔年是天启二年进士,东林党人。

他自以为是个用兵之材,休息的时候总是骑马奔跑,练习射箭、冲刺,在野外的风露当中睡觉。

这时,农民军围困郾城正急,左良玉不断的求救。

汪乔年认为,农民军锐气正盛,如果直趋郾城,难与争锋。

襄城距郾城百余里,是农民军的后方基地。

如果攻占襄城,李自成势必回救,郾城之围自解。

待其回救之机,汪军击其前,左军乘其后,可一战而胜。

作为经常与左良玉打交道的李国奇,倒是面露疑色,他不认为左良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这种人宁愿突围也不可能困守孤城,乖乖等着朝廷援军来救他。

所以当李国奇建议咱们先在洛阳观望一二,让麾下士卒歇歇脚的事,被汪乔年断然拒绝。

可又经不过牛成虎三人联合的劝谏。

毕竟奔袭百里外,大军拖沓实在是走不快。

于是,汪乔年半推半就的留步兵和火器于洛阳,他亲率骑兵一万,日夜兼程,进占襄城。

其第一步作战计划如意实现。

当然了,能攻克襄城,也是有举人私自打开城门,才能让汪乔年顺利进来。

但是等他进占襄城后,杀了驻守的起义军,汪乔年率兵驻城外。

他命总兵李国奇、郑嘉栋、牛成虎各为一路,进驻城东四十里处,以声援左良玉军。

李国奇等人皆是表示反对,有襄城在手,为什么要分兵离城四十里外去与闯贼交战?

让他们来主动攻城,消耗他们的士气不行吗?

结果汪乔年认为自己作战计划周密,顺利进占襄城,调动闯贼回救都能如意实现。

现在三个臭丘八敢反对本督师的策略?

你们只有执行,没有反驳的余地,况且一万骑兵困守城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李国奇脸上也露出震惊之色。

这一万骑兵是什么样的成色,你不知道吗?

然后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直接分兵而行。

李自成得知襄城陷落消息后,紧皱着眉头。

现在哪里冒出来的官军,都敢来欺负他?

李自成认为郾城一时难以攻下,汪乔年远来立足未稳。

为了消除腹背受敌的威胁,留一部兵力监视郾城,亲率主力数十万立即奔赴襄城,攻击敌军。

汪军在农民军的突然进攻之下,不战俱溃。

本就是被他强行拼凑的队伍,骑兵许多还是骑着抢来的驴子。

官军还想要凑一万匹战马,简直是痴心妄想。

援锦州的十三万官军,才有马匹骡子等四万。

李、郑、牛三总兵率部先逃,跑的慢的副将马名廉被击杀。

汪乔年率残兵千余退守襄城,气的大怒,向外求援,命令他们回来。

结果左良玉龟缩于郾城,不敢出援。

甚至左良玉在闯王的义军主动解围后,他不仅没有西向夹击义军,反而乘机带着部众向东溜走。

三个总兵同样选择跑回洛阳扩充实力,免得士卒也落入闯贼手中。

总督汪乔年遂成了光杆司令。

李自成看着城外堆积的起义军尸体,恼怒下了死令。

经过五昼夜的围攻,用火药成功炸开城墙,攻入城内,俘汪乔年及副将张国钦、张一贯、党威等人。

李自成待到城北当众审讯这些人,然后斩杀,惹得士卒欢呼。

杀官,杀大官!

众人对于李自成指挥作战的观感大为改变。

毕竟开封是坚城,而且有了开封的失败经验,襄城终于被炸成功了。

特别是李自成指挥作战,解除了背腹受敌的威胁,及时更改目标,采取避实就虚,舍弃左良玉这个沙场悍将,专打这种督师率领的队伍。

结果一战功成!

李自成如今指挥数万大军作战的经验指数级增长。

李自成溃败汪乔年占据襄城两天后,即拔营东向。

他志在夺取开封,以实现“距河洛,取天下”的目标。

但是李自成并没有直接围攻开封,而是再一次夺取开封周遭的州县,一来是积蓄粮草养活大军,二来是孤立开封。

闯王乘胜连克豫东大批城镇,据传,闯贼克睢州时“入城搜掠大量财物,而未杀一人。”

李自成等部起义军很快就扫清了开封的外围。

第三次围攻开封战事开始,采取长围解困。

兵部急令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等率领大批军队来援。

官军总数多达十八万,号称四十万,连营河上,摆出了同闯贼展开决战的阵势。

官军前锋到达朱仙镇,起义军暂时撤离开封,集中力量打击来援的官军。

李自成设指挥部于阎李寨,罗汝才屯于横地铺。

为了防止开封城内的官军出城追袭,使义军陷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地位。

李自成派人持伪造的左良玉部令箭到城下大呼道:

“贼旦夕可擒矣,但恐其潜遁入城中骚乱,汴兵无多,尔等当严守,不可轻出!”

城内的大明官僚果然中计,信以为真,闭门不出。

毕竟四十万大军还是挺唬人的,周王松了口气。

这次闯贼三攻开封,终于不用他来付银子了。

为了针对这伙官军,李自成费尽心机,夜里都在筹谋如何搞定他们。

毕竟以“百万闯王军”对付“四十万明军”,优势在我!

李自成为了截断明军退路,预先于官军之东南要道掘长堑,深二寻(八尺为一寻),宽数寻。

双方展开激战。

明军乃由几镇兵临时拼凑的,由于丁启睿统御无能,他连自己麾下都不能制止,官军内部各将领之间又矛盾重重。

丁启睿要诸路军向闯贼发起攻击,左良玉以农民军士气正盛不可击,断然拒绝。

当年皇帝最受宠的杨督师都不能调动他,更不用说这个丁督师了。

然后左良玉放牧的战马数十匹混于丁启睿的马群中,索要不得,大怒。

丁启睿可不觉得自己马多了,就是左良玉这个人过于跋扈,想要逃跑,所以才会故意来找茬的!

必须得打压他,只要磨了刺头,才能让众人都听他丁启睿的命令。

要没有靖辽侯在侧,还真治不了他!

就在官军内讧的时候,李自成命人筑起四座土山,架设大炮,居高临下,攻击官军。

那么多人组成的“官军”,手里根本就没多少粮食。

当夜左良玉拔营逃跑,直接派兵掠夺其他营的马骡。

姓丁的,你他妈的敢不给我战马,老子就抢!

各营被左良玉这么一搅和均乱,顿成全线崩溃之势。

李自成发现左良玉等逃跑,哈哈大笑,命人对先逃的步兵置之不理。

骑兵过后,闯王的队伍只与左良玉后卫部队接触,而不与其鏖战。

左良玉甚喜,疾驰八十里外,逃至起义军预筑的长壕深堑之处,受阻不得前进。

正当左兵下马找东西铺垫壕沟,一片乱糟糟的模样之时,埋伏在此的假曹操罗汝才纵兵奋击。

突然遇袭之下,左军自相蹂践,后边人踏着前边人的身体过壕,壕堑被尸体填平,骡马器械丢失无数。

左良玉仅以身免,亲兵爱将俱尽,逃往襄阳。

丁启睿在总兵杨德政、虎大威的保护下逃亡。

可以说朱仙镇一战,官军主力左良玉部七千人首先避战而逃,其他将领也不战而溃。

丁启睿借口追回左良玉,经许州逃往光州、固始。

农民军渡过沙河进行追击,闯王的军队大获全胜,俘杀明总兵姜名武,收得降卒数万名,骡马七千匹。

起义军复围开封。

一直学些摆烂的朱由检获悉援军溃败,丁启睿在狼狈逃窜时竟把督师的敕书、印、剑都丢失一空,愤恨不已!

朕纵然是想要休息,可手下的督师都不能让朕省心。

偏偏让朕出来给他擦屁股。

随即朱由检便下令把丁启睿逮捕下狱。

左良玉虽然逃亡在先,但是由于他兵多势大,这次只不过是损失了不少的亲兵,但还是有实力的。

兵部有所顾忌。

只把另一总兵杨德政作个“法头例首”,予以处斩。

因为杨德政为了保护后逃跑的丁启睿,突围数次,成了光杆司令,那不杀你杀谁?

第1033章 大帅,何不称帝?

汪乔年没来得及自杀,就被李自成抓住先割了舌头再砍下脑袋挂在旗杆上的消息,迅速被散播到河南各地以及开封城内。

李自成对大明所谓的督师,只有两个是极为忌惮的。

一个擒获高闯王的卢象升,但是他死了,那就无所谓了。

还有一个就是一直追着他打的洪承畴,现在他在关外和鞑子对战,李自成希望他能死在关外。

这样无论大明再派出什么督师来,他都不会害怕了。

而李自成也终究是做到了贺今朝的地步,河南各地守城官吏纷纷弃城逃亡。

“河南百姓”往河北山东等地逃走,昼夜不歇。

李自成这次围攻开封的战术仍然是“围而勿攻,持久必克”。

他把部队扎营于城西大堤外,离城仅十里,他乘城内人心动乱之机发动宣传攻势,用弓箭向城内射人传单。

传单上写着李自成的文告,题目是《奉天倡义文武大将军李示》。

“丁启睿、左良玉俱被本营杀败,奔走四散,黄河以北援兵俱绝。

尔等游鱼釜中,岂能当活!

可即开门投降,一概赦罪纪功,文武官员照旧录用,断不再杀一人。

倘若罪重深孽仍旧延抗,本营虽好生恶杀,将置尔等于河鱼腹中矣!”

但是周王却不认输,拒不投降,不仅再次拿出银子,还连连向朝廷求救。

崇祯为了解救开封,保住周王宗室,听从杨嗣昌的建议,从诏狱里把侯恂给拎出来了。

侯恂原为大明户部尚书,在诏狱里待了七年,他爹死了,被崇祯放出去奔丧,几个月后回到京师继续蹲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