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44章

作者:秋来2

“这东西将来是用在军工上的。”贺今朝激动之余又补充了一句:“不仅仅是民用,诸位努力吧。”

然后他拍了拍晕乎乎的鲁力,叫他再接再厉,好好改善眼前这个样机。

最后又与姐夫说了几句要求,让他好好培养此人。

众多工匠再次卷起来了,纷纷围绕着鲁力的这个样机,谁能遭得住封爵的诱惑?

贺今朝哼着小曲慢悠悠的往府衙走。

几个谋臣等贺今朝回来之后,决议询问有关称王的事。

毕竟按照传统而言,都是先称王,然后再称帝。

“主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当号雍王。”

张福臻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最好今后就设立大雍朝。

“自是为秦王,号大秦,而且主公在陕西起家。”吉珪则是表达了自己的建议。

“秦晋皆为强国,更是主公的发家之地,当为唐王,囊括秦晋,开创盛世。”

“当为大秦!”吉珪捏着胡须道:“自从秦一统到现在近两千年,主公又是黑帝之子,为水德。”

北宋建立以后,因为后周是木德,所以木生火,北宋是火德。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继承了北宋的火德,灭掉北宋的金国一开始不玩这一套,但是后来也往下续,认为自己的德行是土。

至于元朝就比较麻烦了,由于西夏金国南宋都是它灭掉的,所以完全不知道该从哪往下排。

不过因为元的国号来自于大哉乾元,所以就根据乾的卦象宣称自己的德行是金。

明朝灭元之后,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接着往下排,明朝就应该是金生水,明朝为水德。

但是朱元璋不愿意,因为朱元璋姓朱,朱就是红色。

而且他起家的军队叫红巾军,他建立的国家叫大明,明就是太阳,是火,红色。

他起兵时打出的口号是光复大宋,大宋是火德。

三把火同时出现,所以他认为大明也必须是火德。

毕竟五德学说岂是如此不便之学说?

这套理论大概是在战国时期提出来的。

五德终始说就是一套牵强附会的学说,因为古代的皇帝需要为自己的统治找一个合法的理由,所以这个学说很有市场。

其实就是为了继承上一朝的遗产,能够较好的被人认可。

贺今朝对于这些说法嗤之以鼻,哪有什么天命所在?

有的只不过是人心所向!

“我个人的意见是你们说的都不错。”贺今朝环顾周遭道:“我决定称秦王,将来定国号的事再说,而且我还是喜欢别人称我为大帅。”

“大王英明。”

吉珪连忙表达了自己的敬意,我心中只有一个太阳。

主公果然还是最喜欢听从我的建议。

“大王,称王之事还未昭告天下,是否给大明送去一封书信,告知他,顺便讨要今年的议和银两,我担心崇祯会赖账?”

张福臻倒是觉得称王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一个过渡。

主公他就算是自称锤王,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等到了一定的地步,就能称帝了,先前叫什么王不重要。

“嗯,以后对外的称呼就叫秦王了。”贺今朝坐在一旁道:

“听闻崇祯最近在京师里查处贪官,听说搞出来不少银子。”

“不错。”丘之陶同样坐在一旁:

“大王,刚刚孙传庭传回消息,崇祯的内帑不足百万两,指定是支付不起我们的议和银,而且还给吴国俊发了饷银,叫他训练士卒,甚至让他乘船去松山给洪承畴运送粮饷,以此激励明军士卒。”

几个谋士听到这个消息,皆是感到十分的满意。

“大王,崇祯与皇太极在辽东上僵持太久,谁都不愿意轻易放弃。”张福臻捏着胡须道:

“而且崇祯主动与皇太极议和,结果皇太极连国书什么都写好了,最后被崇祯放了鸽子,定然大怒。”

“大怒有什么用?”

贺今朝摇摇头,怒而兴兵,怕是皇太极容易栽。

两方僵持的太久,纵然东北没有遭遇到贺今朝这种天气的困境,可是被大明拖在战争的泥潭当中,他也遭不住的。

“大王,朱由检看样子是想要垂死挣扎。”吉珪眯着眼睛道:“明军打完了辽东战事,精锐回来,便会屯驻在河北、大同等地,威压我山西。”

“不可能的。”

张福臻确是哈哈笑了起来,因为他相信明清之间的争斗,是维持不了那么久,双方士卒也会被消耗一大半。

明军能战胜清军的概率太小了。

“如今的大明就是一只破鼓,遭受万人捶,不可能你去踹一脚,里面跑出无数个壮汉揍你。”

张福臻的话也让众人哄笑起来。

大明的孱弱是肉眼可见的,朱由检还能当皇帝的日子,都进入了倒计时。

“崇祯不给咱们银子,大王就有了开战的借口,直扑湖广而去。”

主动权在锤匪这里。

甚至还可以让孙传庭主动纰漏大明与锤匪、满清之间议和的消息,这样大明朝堂内部自己个就会乱起来了。

那些个言官御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定然会主动去纠缠朱由检。

甚至还会波及一大批参与议和的官员,如此一来,朝堂还有几分心思去应付锤匪是不是进攻湖广了?

只要朝廷内部乱起来了,大家都得争斗一番,远在天边的事情都得放一边。

许多时候阳谋都是无解的。

贺今朝连连点头:“调拨的五千蒙古轻骑兵到哪里了?”

“回主公,已经进入了偏头关,正在那里等待大王的招呼。”

“好,叫他们来太原周遭驻扎,几日后,我要举行阅兵,然后便誓师出发,开始赶路。”

贺今朝吩咐了一句,便叫手底下的属官们各自办事去。

先前已经陆续往四川调拨兵马,用于轮换与土司之间的战斗。

这次贺今朝出兵,就不用大规模调拨兵马,直接会和四川士卒,一同进发湖广。

第1035章 阅兵

贺今朝称秦王的事情,在锤匪的地盘开始向各个村镇传达。

在此之前发布了数期报纸,命令官吏以及农会等人向百姓继续宣扬锤匪的政策。

所以此番百姓都知道贺今朝要称王的消息。

消息一经传出,锤匪治下的百姓就极为兴奋。

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贺今朝当了皇帝,这天,才算是真正的变了!

他们不再是吃不饱饭的流民。

也不再是受人欺辱的奴仆。

更不是世代为贱籍的乐户。

只要贺大帅坐稳江山,他们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那些立下功勋的锤匪士卒就是明证。

许多乐户更是加入了锤匪的宣传队,从此受人尊敬,而不是任人欺辱,许多乐户的媳妇,生出来的孩子都不一定是他们亲生的。

这些人的地位快速上涨,谁不支持贺今朝呢?

此番得知贺今朝称秦王,他们更是不余遗力的进行宣传。

只有贺今朝当上天下之主,他们才能更加安心,能够保住自己的好日子。

可以说,锤匪治下各地的百姓,都陷入了狂欢当中。

被打击过的士绅,盼望着大明能够重新杀回来,做回人上人的人,更是心生绝望。

有些人忍不住上吊自杀。

因为他们看不到希望,才会心生绝望。

至于朱姓宗室们,更是不少人加入锤匪,想要博一条富贵之路。

因为他们以前的日子也不好过,别看顶着宗室的头衔,可饿死的,被人欺辱的也不在少数。

晋王、秦王等扫大街的相顾无言。

“完喽,你再也没有希望了。”

岁数不小的秦王看着第一个被擒获的晋王摇摇头。

他这么大岁数没被贺今朝宰了,还能苟延残喘,早就看透了。

唯一的遗憾是他埋不进早就弄好的陵寝。

晋王能从黑煤窑当中活着回来,又被做些扫大街倒夜香的活计,能坚持下来,心里素质变强很多。

可听完秦王的话,他终究是破防了,开始痛哭起来。

京师里的大明皇帝,根本就没想着要收复山西,这么多年了。

大明越发的没落,他是知道的。

因为贺今朝在报纸上不仅宣传锤匪的政策,也描述在大明、满清、其余流寇治下百姓的生活。

只有对比一二,就知道谁才能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

贺今朝深知掌握舆论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百姓都是文盲,他们习惯于听信“官吏”、“有威望的乡老”的话,而朝廷政策的解释权,也都在这些人的手上。

以至于大明收税的时候,老爷们全都把属于自己的税给嫁接在这些小民头上。

待到出现什么饥荒,百姓活不下去,他们就会较为心善的放出“高利贷”,然后趁机吞并大批土地,完成财富的累积。

可以说每一次的天灾,都是他们享受饕餮盛宴的时候。

报纸的发行,学堂的普及,至少让他们欺上瞒下的手段少了许多。

这些情况,其实锤匪治下的百姓都知道,因为他们以前也是这种惨日子。

故而贺今朝称王这件事,各地百姓都自发的庆祝起来。

谁不愿意贺大帅称王称帝啊?

只有那些怀念大明统治的人,才会在心里愤恨天道不公之类的,然后在悲愤当中死去或者继续苟活!

他们希望看到大明的官军能够卷土再来。

洪承畴在当官方面那是没的说,狠狠的拿捏住了崇祯的心思。

要不是崇祯把他后路斩断,说什么锤匪贺今朝势大,他还要借口对对锤匪,指定不会去辽东。

结果被崇祯说有杨嗣昌在,而鞑子皇太极在关外蠢蠢欲动,祖大寿求援。

就得你去,否则洪承畴真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他倒是想要当一个十里坡剑圣,在“新手村”好好的刷经验和技能,然后再出关与清军决战。

洪承畴到了辽东后,也在认真的做事。

从提拔人选,到向皇帝讨要军饷,以及与清军对峙,都做的井井有条。

为此多铎因为洪承畴的应对,导致清军战败,还被皇太极剥夺亲王的爵位,降为郡王。

再加上此时的吴三桂更是大量训练士卒,颇有些手段。

不像以前的将军一样任人唯亲,而是挑选青壮派且有能力的官军,麾下士卒也多是青壮派。

大家敢打敢杀,虽然没有恢复老关宁军的威力,但相较之前,也有了极大的进步。

要不然吴三桂也不敢屡次与清军进行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