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1186章

作者:中秋月明

感谢过去一两个月,荆小强在鹏圳到粤州的这些工业园区、城中村、街头巷尾的深入体验。

果然让他在原作基础上调整修改出来的剧本,无比真实细腻。

当然也得感谢威尔史密斯给了他太清晰的表演样板,无比清楚整部戏几个催泪高潮、打动人的卖点在哪里。

最后把父子俩躲在地下通道里面栖身,被城管追得鸡飞狗跳,还要哄儿子这是在做游戏的细节,写得丝丝入扣。

并没有脸谱化的把城市管理者就抨击成反方,而是从整部电影传递出来中心思想,在绝对的正义之上还有个绝对的人道主义。

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才是解决很多矛盾的出发点。

光凭这,就比原作有了质的飞跃。

而恰恰就是看懂了这点罕见的剧本内核,三位中年男演员,可以说是往后二十年内地最扛把子的顶级演技派,都赶来希望拿下主演。

汪志文甚至把他最近两年颇为出名的长发剪了,从抵达就已经把自己捯饬为汗流浃背的奔波样,身上的衣服也尽量干净却皱巴巴的透着拮据。

让荆小强一见面儿就感觉这是真用了心。

可郭优比他更觉,抬手抹了自己的地中海:“还能有比我这更落魄的吗,我这样儿都不用台词服装,站在这就知道我才是底层。”

怎么他这一开口就感觉在演喜剧呢。

程道明是不说话,但死死盯着这俩嫌弃,眼里写着你们都是浮夸的垃圾!

肯定把主角那种有点拧巴的死磕性格表现出来了。

主要还是荆小强的金字招牌吧。

哪怕他基本不在平京的电影圈混,沪海也尽可能脱身。

但安宁、老张跟着他飞升,还是让整个内地电影人都瞩目,哪怕李和信这么个不起眼的电影爱好者,也能跟着拿奥斯卡外语片小金人。

实属羡慕。

所以他能张罗的电影,又有这么好的剧本放在了眼前。

对这种演技派来说,有很多发挥的空间,特别珍惜。

拉下脸来都要抢。

怎么办?

错过哪个都有点可惜。

第1544章、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

荆小强的态度,那当然就是全都要!

如果说安宁的剧本限制性比较大,这几位的选择面就宽得多了。

甚至还有富余!

先把他本来为安宁准备的另外一部戏拿出来:“七十年代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克莱默夫妇》我想你们都看过,我能拿到这部戏的电影版权,然后改编成国内的电影,这部戏跟《当幸福来敲门》有很大的戏份类似,都是单身父亲带着孩子辗转奔波,但区别是这边更强调女性意识觉醒,在九十年代后我们的都市节奏越来越快,女性不只是相夫教子也有自己工作价值的呈现,对广大观众有很强的提醒。”

电影学院、戏剧学院当然有自己的渠道能看到不少优秀影片。

对这部经典肯定不陌生,但更多是当成家庭爱情片,而且这明摆着是要跟安宁搭手演离婚夫妇,三位都不吭声。

压力大啊,再看看。

荆小强接着摆出一部:“故事用倒叙的方式,一个成功的音乐家、艺术家回到落后的家乡,回忆起小时候被音乐老师启蒙教诲的场面,我可以来客串这个音乐家开头,但整个故事都以这位坚持乡村教育的音乐老师展开,顽皮的儿童、蔽塞的意识、瞧不起知识分子的环境,都挡不住他用音乐陶醉所有人,用音乐改变山里娃命运的魔力……”

三人有点意动了,相互对视,好像在说你要不要,不要我先占着,但又心痒痒后面还有什么好的本子,于是聪明的不吭声。

眼神表情肯定都在想象了。

八九十年代乡村题材的片子不少,但拍得好,拍出了效果,还恰恰是老张那部《一个都不能少》。

这种电影要拍得叫好又叫座,很考验导演功底。

荆小强这部则源自于0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放牛班的春天》,更巧妙的运用了音乐来穿插到电影里让观众获得愉悦感。

好电影一点都不需要晦涩难懂,哪怕这部文艺片可能没那么火爆,荆小强却很有把握用音乐、用合唱来让整部戏好看。

他甚至还提出了个更具诱惑力的建议:“你们也拍过不少影视剧了,就像安宁一样,我们采用的方式是用HK的影视班底来制作拍摄,可以由谁来担任自导自演,HK导演顾问会全程指导。”

汪志文终于忍不住了:“我想试试这部戏。”

另俩犹豫下,终归是竞争者少了个,连忙点头鼓掌。

郭优还立刻架秧子:“没错,太合适了,强子一讲这个故事,我脑海里面浮现出来的就是你这样的文艺范儿,我和老程看起来哪里有音乐细胞呢,众望所归,众望所归!”

荆小强抛出最后一个剧本:“这才是最难的,需要凑一帮老戏骨来拍,当然安宁也可能会参演,用最平静的语气,讲述一个回家的故事,年迈的父母在乡下,到大城市打拼的孩子带着妻儿回去探望,爹妈又嫌弃又盼望,讲述的是我们东方人对家庭的理解,文火慢炖的用功力打动观众,稍有不慎就会变成淡而无味的流水账。”

没错,相比超级英雄那种火爆场面,细水长流的文艺片更考验功底。

从演员、编剧、摄影到导演甚至配乐,每个细节都精心把控,反复推敲。

但意义更大:“你们来到鹏圳,能看到全国有梦想,有热情的人全都在南下,哪怕他们当中很多人会失败,但这座崭新的城市就这样靠无数人堆积而成,可这只是刚刚开始,还有无数的中专生、高中生带着憧憬和希望,从无数个小镇、乡村,走进大城市走进高校,我们这个国家正在面临这样巨大的乡村到城市变革,现在可以提前把这个话题拉出来,用写实的素描方式把城市新家跟乡村老家的故事描述出来,给更多人看到。”

好吧,等他把这个很容易拍得淡而无味的高难度电影梗概讲述完,程道明看眼郭优:“那……就我来演这个戏?”

郭优不起哄了:“几年前我们拍过一部《过年》,总体跟这个有点像,但味道、气性却完全不同,我就不再掺和了,那我演幸福来敲门?”

荆小强其实对郭优的电影印象,出国前在于他那部把中国人苦难都演尽的《活着》,出国后当然就是愈加炉火纯青的喜剧片、贺岁片。

某种意义上《活着》这部没能公映,荆小强他们这些业内人士都是私底下悄悄看过的作品,应该是老张和郭优各自最里程碑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他的心态。

禁不住在上辈子混乱而彷徨的二十多岁中反复自问:“我为什么活着?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我应该追逐的目标是什么?”

然后才死马当做活马的非要去找寻,最后在大洋彼岸变成了只是活着。

现在忍不住顺口问了句:“你跟老张拍过什么电影没?”

没想到郭优楞了下:“没有,他现在可是奥斯卡小金人导演,行情高得不得了……”

荆小强吃惊:“有部叫《活着》的剧本,他好像跟我聊过,还没拍啦?”

结果郭优压根儿不知道,反而是程道明还看过这本小说:“好像是听说老张前几年把这个版权买下来准备拍,可马上就拍了《赎罪》,现在彻底火透半边天了,没听说他准备拍这。”

荆小强哂然。

原来自己真的影响改变了许多。

六七年前刚刚在平京出头,安宁被老张借去拍戏,后来买别墅时候遇见,自己有意无意的表达了更为开阔的创作思路。

不要紧盯在过去,更不要翻来覆去的用苦难教育观众。

不能再把以前那种艺术作品动不动就要悲剧收场的惯例延续下来。

放到二十年后,连好莱坞都不敢轻易死主要角色,观众看影视剧就是来放松享受的,谁敢喂屎就死一边儿去。

那会儿还频频在国际拿奖的老张还不以为然,等到凭借《赎罪》彻底拿下最高奖项。

看来他也彻底转过弯来了。

只是和擅长文艺片的黎鞍、擅长动作片的老余不同,老张被深深的打上战争片高手的印记,在欧美就很难有人请个华人来拍战争戏了。

况且莉姐也已经彻底跟老张分开,现在挂在MR.KING事务所名下,凭借奥斯卡最佳女配,还有之前一系列各种国际奖项,比安宁更适应海外演艺事业。

这部苦难经典,就掩于尘埃了?

荆小强没什么可留恋惋惜的,在他看来所有的文艺叹惋都得为国富民强服务。

没有国际地位,好莱坞也是镜花水月啊。

那部电影最后不是用了个“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么,用歌声不更好。

那就马上把《放牛班的春天》开拍!

真就是马上立刻,李和信本来在沪海那边把控影业集团的两部戏,屁颠颠的赶过来当剧组总管。

哪怕主演过奥斯卡外语片了,他也不觉得自己未来的戏路在海外,更没觉得自己是个多大的腕儿。

可能还是跟着一起到海外见过了世面。

现在顶着影业集团总经理的头衔,在全国各地操持剧组,偶尔碰见特别喜欢的角色才过把瘾。

不用说,这部乡村电影里的“反派”暴躁严厉的校长角色,被影业集团总经理给抢了去。

汪志文笑得嘴都合不拢,两个奥斯卡金奖获得者给他做配呢。

一边在鹏圳歌剧院拍荆小强衣锦还乡的画面,一边全力以赴的在鹏圳、粤东的各种学校选拔小演员。

凑了几十个毫无拍摄经验的孩子参演。

大部分还是焦漪联系的乡村中小学学生,她自己很贡献了几个平时就注意到很有灵性的孩子。

大家都觉得这种原生态的家伙才最容易出彩。

当然荆小强也就成了无可争议的音乐顾问,除了电影里出彩的歌曲、配乐制作,连整个放牛班的合唱、汪志文这个主角音乐老师都得他来传授技巧。

好在杜若兰也能帮上忙,两人很得孩子和家长们喜欢。

每天拍摄都是一大堆家长挤在旁边追星,还有人给荆小强炖汤润嗓。

这怎么可能,你们怕是不知道小强的嗓子有多珍贵,能随便喝不明来历的东西吗,潘云燕都当仁不让的截住,只能喝她的汤。

CIA的探员们在鹏圳呆了这么久,看荆小强又一头扎进郊区乡镇里的剧组片场,等到看见《当幸福来敲门》剧组又加入进来,他们终于受不了全都撤回HK去等候了。

这片除了工地就是工厂的地方,让他们偶尔来出任务还行,长期呆在这样的地方简直要疯。

可对荆小强他们来说,这种仿佛狂热一般的创作激情,才刚刚开始蔓延!

甚至连高速公路服务区仓储商场的盛大开幕、销售狂潮,都成了电影高潮部分的场景客串。

这让本来在陪着调研这场服务区商业社会职能的曲老,也忍不住参与进来配乐作曲,他都好些年没站到第一线了。

当然这时候才悄然出现找荆小强了解情况的各方面人员也依次出现。

最后连老张都闻讯赶来,提出让他指导那部讲述回家的电影。

第1545章、内外有别

肯定还是程道明旁观了安宁这个二把刀,带着一堆HK剧组拍得花里胡哨。

汪志文自己操刀的放牛班更是成天闹得鸡飞狗跳。

荆小强哪怕知道自己拿出来的是经典,但也没有那种非要拍成传家宝的心态。

重点是一定要叫座,拍得好看,普通观众的喜爱重要性绝对超过专家对艺术家的评论。

这样才能达最大限度发挥这几部戏该有的社会效应。

所以这三位中,最较真儿的程道明还是觉得要找个强援,不能这么糊弄。

悄悄找张导交流了下。

其实从奥斯卡载誉归来之后,荆小强这一年多跟老张就没啥联系。

他当然主要是忙,哪顾得上这种小事。

另外倒不是老张有多自负,可能对其他人老张都不乐意在对方的名气阴影下发挥,对荆小强却是正儿八经的服气。

除了之前拍戏合作,荆小强只提方向建议,绝不瞎比划伸手的非常懂行。

大家合作很愉快。

更何况老张、文哥他们几个是真见过荆小强在海外的排场,知道他这是体面人,从来没仗势欺人拿钱压秤。

所以现在闻讯立刻也飞过来。

稍微翻看下剧本跟配置,就提出这部叫《步履不停》的家庭剧情片,我来拍,所有的团队也由我的人来配备。

荆小强当然没问题。

还掏心掏肺的抖搂底子,这是自己在“观摩”焦盆那边的电影风格之后琢磨出来的现实主义作品,你来就最合适不过,温情、细腻的同时要保证每个画面都好看。

这才是老张的强项嘛。

这就好比做菜,不许放辣子,不许重盐重油,只能清淡幽香,那能操作的空间就小了很多,更考验功力。

几个人站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加油站楼顶,简单几句话就达成了协议。

看着能停放两三百辆车的服务区外场被各种车辆挤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是“抢便宜”的顾客和采购员。

甚至要靠荆小强的安保团队临时加入进去协助商场保安保证秩序,才能让剧组摄像机捕捉这样热闹的免费龙套场面。

当然同时还有很多粤东、南方各省甚至砖儿台的媒体记者在现场采访。

这样把电影剧组淹没进去倒也不起眼。

因为天上还有架崭新的航拍直升机在盘旋,这让幸福敲门剧组最后的成功高潮才能大场面化。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