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1219章

作者:中秋月明

虽然被周围人嘲笑是个臭老九没啥用,螺丝都打不好,工厂里面也是亲戚把持没有上升机会。

甚至连妻子都埋怨他不认命,我们就专心打工赚钱,存够了钱回家生活不行吗,把那点本就剩余不多的收入还拿去“游山玩水”。

他依旧专心的在了解这个世界,起码这个和原本小县城完全不同的世界。

当然最能够慰籍他的还是儿子,那是他希望改变命运的原动力。

让孩子不要再生存在泥泞粪坑里,让孩子有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他奋斗在这座冰冷城市的原因。

因为他读过书,他有思考能力,就不会盲信所有一切的口号跟不合理,他总是在自己羸弱的身躯里找寻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郭优完全不是那个在之前电影里吊儿郎当,随便演点什么都充满小机灵的贫嘴,更没有平京人特有的那种调侃懒散,只有踏实,面对这个社会的一切不公,都报以热忱努力的踏实。

这已经是九十年代末期了,电影观众已经经历了港片的十年洗礼,也经历过进口大片的震撼冲击,现在这样充满现实主义的社会题材还能吸引他们吗?

答案就是,能。

如果银幕上表现的就是身边发生的那种真实,如果看到的都是和自己沉闷无聊生活完全不一样快节奏高速率冲击,最主要是男主角那种不放弃又拼命努力的个人成就之路,就能够吸引到一切共鸣的人。

这跟十年,二十年来银幕上总是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人要为大局牺牲的主旋律,又或者干脆瞎几把乱飞乱打的粗制滥造影片有了很大区别。

好多人的眼睛极亮,也许是被银幕上的光芒照亮,更可能是被男主角的努力点燃了心头火苗。

他们明显是被这两天的口碑吸引而来。

荆小强看得津津有味,焦漪也跟他并肩躲在缝隙里看着芸芸众生一般,却没什么偷摸火热的行为,只扣住手指静静呼吸,虽然旁边的劣质音箱震得让人难受。

特别是当男主角终于偶然在街头看到有打着大哥大的人,趁着帮人家捡东西问到人家是做销售员工作。

他也下定决心辞工,去销售公司干这种天花板更高的工作时候,妻子终于暴躁如雷的大骂一通,那震耳欲聋的声波,差点没让两人抖起来。

但故事的高潮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妻子要把儿子带回老家,男主角拼命抢夺下来。

一贫如洗的父子俩流落街头,躲在地下通道遮风避雨时,明显整个影院的气息都集体变重了。

那是种感同身受的痛苦,贫穷造成的斯文扫地,哪怕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男人都能接受,但是让心爱的儿子带着稚气的问我们没有地方睡觉吗,宛如刀割的刺痛才无比真实。

还好有义工托儿所,可以几乎不花钱的把孩子暂时寄托在那里,男主角开始拼尽全力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销售员技巧和能力。

也是在改变锻造自己。

他站在人来人往的鹏圳街头,大声朗诵背诗词,被别人看成神经病一样绕道而行;

他背着包在烈日炎炎的街面上挨着店铺询问要不要摆上这种商品,俗称的扫街,被郭优在电影里面做得极为认真热情;

但努力只是个基础条件,更重要的还是在这种努力之上不断改进调整自己,并且能够思考怎么做到最好。

用以诚相待,服务至上的态度面对小客户,用细心观察、尽力满足配合大客户。

再拮据也尽量保证自己的外观整洁,再贫穷也一定坚持自己做人的尊严。

而且无论多么艰难,收到第一笔微薄的销售提成,他也一定要把儿子接回来相依为命,也要花钱正儿八经的把儿子送进幼儿园接受教育。

荆小强实际上看过星仔后来那部《长江七号》,用看似搞笑的桥段把父子俩的底层人生安插在完全失败的酸楚人生里。

那部戏所有的转折,都建立在观众以为既然是搞笑天王的喜剧片,每个包袱抖出来都应该是幸运的赢家,结果电影里偏偏都是极为现实的惨败,只是星仔搞笑功底深厚,愣是能让观众在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下被他无奈尴尬的反应逗笑,笑中带泪的那种无奈。

到最后都只剩下的无奈。

可荆小强要郭优表现出来的是泪中带笑。

这个立意区别就太大了。

再苦的生活,我们也要看到希望。

再酸楚的苦水,男主角也能带着儿子在地下通道梦想未来要有什么样的家,被城管追得鸡飞狗跳时候,还能气喘吁吁的教儿子这是在做游戏。

睡桥洞、躲树丛,被蚊子军团咬得第二天上班上学都浑身是包,父子俩分别在自己的场景笑料百出。

荆小强也忍不住仰头多看了几眼儿子的表现。

正像罗莉说的那样,大强似乎有种从老爹那继承来的演技,颇有些冷幽默的看着“少头发的爹”各种狼狈哄骗,叹口气陪他演吧。

实际上这部戏里的男人,内心再强大,性格再坚韧,其实何尝不是这个五岁的儿子在为他支撑所有的精神世界呢。

跟着父亲同甘共苦没有怨言,从不责怪父亲的失意贫穷。

也许他还小,意识不到这种苦难,但他的存在,就是男人顶天立地的一切。

好多人摘下眼镜开始哭泣,那种男人哪怕自己苦点难点咬咬牙就过去,但看着孩子跟自己餐风露宿的心疼难受,让每个观众都有种拼命对待生活的强烈愿望。

幸福是要靠自己去推动沉重的大门到处找寻的。

当男主角终于在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在“仓储式商场”推销出去一大批货物,获得了一大笔提成奖金的时候。

全场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欢喜鼓掌。

努力终有回报。

这个世界很残酷,很冰冷,但再破破烂烂,也总要有人缝缝补补。

这部戏做到了。

包括男主角拿到了销售金额的支票,回到公司终于能够兑现自己的提成时候,都还充满了忐忑。

因为有拒不认账的同行,有百般挑刺的上司,有各种刁难的客户,这提成还没有到手,就完全有可能是一场空。

但重要的是他已经展现出了价值,那些提成不过是量化价值的数字,他的价值已经在他的手上和心里,他已经掌握了做成销售工作的密码。

所以连公司也只能善待这种掌握了密码的人。

当公司老板、董事、经理一群人在会议室向他兑现奖金的时候,郭优的演技达到了巅峰,那种很高兴又压下来的感觉,那种无处释放的喜悦。

最后伴随他把十万块提成的银行卡揣进兜里,还拿到五千块额外奖金,走到熙熙攘攘的街上,情不自禁的对自己鼓掌的那段经典场景。

竟然让全场观众都站起来跟着那节奏鼓掌!

双手握紧使劲呼吸吹气,举起来用力鼓掌行走在人群中,有了尊严,有了立身之本,有了未来的那种热泪盈眶。

也许还有人酸溜溜的说这不过是鸡汤,其实不过是用来掩饰自己的懒惰和逃避。

根本掩盖不住《当幸福来敲门》这部戏,在全国掀起的热烈反应!

唉,这样的男人,连焦漪都能带着热烈的反应,还要把喜悦压下来的看了他整场。

第1587章、节奏感最重要了

还是适逢其时吧。

只有经历过98年到千禧年前后的商业人士才会明白,整个内地当时正在陷入什么样的“营销为王”热潮。

因为整个八十年代,是有些脑瓜子灵活、胆大妄为的家伙在各处踩着钢丝做生意,随时可以被冠上投机倒把的名头吃牢饭。

普通人赚钱渠道很少,万元户都是富甲一方的存在。

到了九十年代政策稳定下来,鼓励大家都摆脱铁饭碗、全民倒爷、搞活经济。

必然是个巨大的思想转变。

几十年吃穿用度都有严格范围的生活,一下放开。

除了京沪粤等大城市闹腾得凶,到处办公司、做生意,绝大部分城乡地区还是各地只有那么点“人精”、“能干人”在发家致富。

准确的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报纸上都是官方体裁、四平八稳,小道消息天花乱坠。

那时候可没有互联网能随手一搜。

所以很多有知识,有想法,不甘平庸的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

大多数人还得像蒋桂章那样从国营单位逐渐走向市场,已经算是非常幸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九十年代中期的砖儿台标王出现,各种经济已经爆发到急需大量销售人才的地步。

可因为太长时间的思想固化,除了极个别聪明上山下海的翻腾,绝大部分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做。

开创性的思维能力极其匮乏。

荆小强居然把这部《当幸福来敲门》打造成了一部个人推销工作教学片。

那些夜场了还闻讯排队来看的打工人,哪里是奔着父子情深来的,他们明明就是来学习电影上教导的新时代推销工作是怎么做的。

哦哦哦,原来面对人张不开口这种事情大家都有。

只要到热闹喧哗的街头去大声背诵、演讲,就能打磨自己的口才和脸皮、胆量。

没有人脉关系,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进行推销。

那就可以从街头小店挨家挨户的去拜访、交流,找寻消费者的稀缺点。

更是要学会双手奉上名片,在三言两语里表明身份,强调工作范围、产品类别,让人印象深刻。

十次、百次、千次的无效重复,只要有一次得到反馈,又要怎么维护经营。

电影里几乎是手把手的教!

荆小强当时是把蒋桂章手下几个销售王牌叫过来做技术指导,那可是从故意学方言到抽烟姿态,好话连连的各方面都顶尖高手。

他就打的这个主意。

在互联网还不够发达,职业教育也没跟上,甚至那些从右岸、焦盆传来的成功学、人生鸡汤、金牌营销套路才刚刚有点方兴未艾的势头。

不要让这些本来就一无所有的底层,把自己那点血汗钱送进这些所谓的培训机构。

老子索性来拍个电影传授。

讲得可细致了。

据说仿佛一夜之间,全国各地的区县市热闹街头,都有人在大声朗诵背诵,这又反过来带动更多人照着做。

然后全国各地的商店、小卖部、百货公司都有无数人去套磁聊天,把售货员们烦死了!

哪来这么高的积极性!

成功学这种东西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心态内因激发起来,主动去迎面生活,整个精神面貌都会有很大改观。

在本来就商业运营水平很低的内地市场,光是掌握这点基础销售术,都能在广袤的巨大市场上乱杀。

只是这个过程,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去甄别揣摩如何提升自己,而不是盲目的听风就是雨。

再好的鸡汤也要对症下药,才能让体弱但健康的人变得强壮,如果本来就是个病号或者有相关疑难杂症的人喝了没准儿一命呜呼呢。

这种情形其实在三四十年代大萧条前后的花旗,五六十年代刚从战后复苏中站起来的焦盆,以及七八十年代顺着美援支持开始腾飞的南丽、右岸等等所有经济体都有经历过。

市场经济进入到每个人身边,能不能醒悟过来,抓住这么一丁点技术去紧跟时代潮流机会,命运就由此改变。

过了二十年,好多九十年代富起来的那批人都还会不约而同的提到这部让他们茅塞顿开的电影。

由此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原来商业,大有大的做法,平民百姓也能以销售员的身份在其中穿针引线做个拼缝儿……

这样的电影简直火爆了好不好!

哪怕后来内地跟风式的出了不少类似商业电影,却都难以逾越《当幸福来敲门》树立的丰碑。

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商业能力就没法写出这样的本子,刻画出那么多生动有实效的商业范例。

而且父子情深看起来好像是支线,其实让整部电影能够升华到拼搏成功要有精神内核的高度。

如果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去欺骗、陷害、抢夺,还对得起孩子那善良无辜的眼神吗。

这就像同样是打仗,明白了为家乡父老、为人民战斗的军人,和那些只是抢粮抢钱抢女人的兵痞有本质区别。

掌声送给社会人,送给那个为了孩子,为了梦想奋斗的男人。

无数片眼镜,真的就像熠熠生辉的钻石被抹去了尘埃,他们真正明白了自己要怎么做。

有人还在现场记笔记!

起身离场时候更有人对银幕鞠躬致谢。

荆小强看得认真极了,脸上的笑意就没散过。

比他赚了多少钱都开心。

因为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这样的激励中救赎了灵魂。

焦漪温柔的只看他,感受着指间的热度,好像在触碰他的内心。

直到纷纷散场走完,两人才牵着手默默的走出来。

焦漪都不戴回墨镜了,无惧被人看到怎么样,主要是更好奇的观察荆小强神态。

因为这是她跟着在法西兰那么大的场面,都没见过的愉悦感。

很清晰。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