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359章

作者:中秋月明

十年后纽约司空见惯,但现在,特别是在大都会剧院,太罕见了!

荆小强面无表情的开始沿着歌单唱跳!

当然,这个跳仅仅是针对其他同级别歌手的擦汗立正,不至于大动作到歌舞剧那种蹦跶。

但还是很新鲜了。

而且他对于咏叹调的掌控太熟练了!

胡德尔松曾经摸到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边,却始终未能进来正式演出。

而他所有的经验跟技巧传递给荆小强,还没有荆小强的声音强悍,也没他强壮。

第二天的记者们大肆渲染罗伯特开唱前这段脱口秀,认为他是故意先给出个很不严肃的开头,再接着表演非常严肃认真的歌剧咏叹调。

观众们就会被这种巨大的反差,加倍的觉着好!

感觉明明这家伙是说笑话的,居然唱咏叹调还这么好,太意外了!

在这样的笑声中,抬手就是一首《今夜无人入眠》。

著名歌剧《图兰朵》的最著名唱段,是西方剧作家在一百多年前想象的中国故事。

用这场高音选段开首,再合适不过了。

浑厚、高亢,气势雄伟的歌声中,还有荆小强模拟的东方武士动态。

游刃有余的表达这首从技巧到难度都堪称高峰的曲子……

接着,《美若天使》。

选自多尼采蒂的《唐帕斯夸莱》。

这特么是以极富质感的美妙中音为特色。

让观众们开始坐不住了,你的音域这么宽广吗?

还能更宽呢……

第441章、比天高

第三首《爱情是只自由鸟》。

著名歌剧《卡门》里的旋律,表达卡门这位吉卜赛姑娘的放荡不羁……

女高音!

“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儿一点也不稀奇。

男人不过是一件消谴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

简直就是荆小强自身的真实写照,骚浪贱的在台上搔首弄姿的叉腰得意洋洋。

还去撩艾利克斯!

居然不会让人有违和感!

引来一片掌声和笑声!

《卡门》虽然最终是悲剧,但整个是按照喜剧体裁来,这首第一场的曲子更是漫不经心的西坂牙小调。

詹妮他们已经忍不住跟周围示意,看看,看看我们连彩排都没有,当机立断的抓出来,就是相信他的实力!

这个潜力股抓得精准吧?

值得吧?

为什么看得这么准。

接下来就是《人生是什么》。

我就听了这一首。

这首原本应该沉闷无比的咏叹调,能被他唱得感情入骨!

二十岁啊。

没有经历哪里唱得出这等张狂、薄凉、肆无忌惮下掩盖住的空虚。

甚至现在的表现,比上午看见的版本又精进了!

这就是妖孽。

黑桃皇后作为俄系歌剧,虽然不算最主流,有些唱腔也比较难懂,这首也不属于最耳熟能详的名曲。

但音乐艺术是感情的语言,又是声音的艺术,比其他艺术具有更加直接,在感情上更加强烈影响人们的特点。

荆小强显然把这首咏叹调发挥出了感情,前半截的嚣张,后半截捂着胸口对艾利克斯喃喃呓语……

唱腔精准,但完全不是按照剧情要求的感情走,唱出自己的体验。

整座巨大的观众席上鸦雀无声,被这种超乎寻常的艺术渲染力带走了情绪。

深陷其中。

天赋、技巧、功力、感悟,缺一不可。

虽然说美声唱法的男歌手,可以把艺术生命延续到四十岁,可以在这个年龄段达到各方平衡。

但如果二十岁就出现这样的苗头,未来不是有二十年的艺术生涯值得期待?

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全方位提升,唱到后面岂不是成精?!

这就是幸运。

就像足球迷经历马拉多纳的那不勒斯时代,篮球迷经历乔丹的公牛时代,幸运的陪同见证妖孽不断进化和创造历史的过程,而不是翻看过去的影像想象那个时代。

这就是最大的幸运。

这甚至成就了艾利克斯,因为荆小强依旧站在指挥台边,对着指挥深情演绎。

普通观众们以为这是歌者找个参照物,像上一首那样。

可乐团、詹妮他们都知道,这里面有含义。

艾利克斯更加明白,主动放弃心理防御,迎合沉浸。

前半截似乎就是他正在经历的前半生,春风得意,志得意满。

生命是什么?

是上帝眷顾的我!倒霉蛋去哭泣吧。

可等到后半生中年丧子,感受到命运无常,再次反问人生是什么?

只剩下沮丧的诅咒,这世上只有死亡才是确定无疑……

想当年,豪情壮,随便顶风尿三丈,现如今,中了邪,顺风使劲尿一鞋。

就是被命运彻底击垮的那种崩溃沮丧。

以至于艾利克斯疯狂的手舞足蹈,操控乐团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完成之后,撑住乐谱架久久难以平复!

他似乎触摸到了荆小强脑海中自己的那个灵魂!

感受到了那种无尽悲伤之后的生无可恋。

像个苍老的灵魂,无力的撑在那,全体乐团成员都充满敬意的看着自己指挥,以及面无表情,收起情绪,对台下雷鸣般掌声回应鞠躬的唱者。

这一曲,彻底奠定了罗伯特·KING的名气。

甚至可以在大都会歌剧院百年来各种传说中留名。

应该是第一位在演唱中把指挥搞崩溃,还不影响演出的歌手。

荆小强没要求换人,甚至没要求乐团跟上:“OK,现在临时插播咏叹调点唱,请用你们的掌声选择,法国、意呆利、德国、俄国……”

大师往往不会什么歌都唱,他们专攻自己的范畴。

只有路边的流浪歌手才要应对客人任何要求。

胡德尔松差不多就落到这个地步。

为了恰饭,什么都要会唱,才能在各家剧院之间无缝切换,到处揽活儿。

大都会歌剧院的尊贵观众们从来没享受过这种待遇。

新奇极了!

稍一迟疑,掌声重点落在了德国。

又问韦伯?贝多芬?斯特劳斯?瓦格纳?

还是瓦格纳吧,逼格高,在哪个时代都难以回避。

特别是这种公开表态投票的时候。

很轻易的就掉进了投票陷阱。

这回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参加了掌声投票。

曲目上有点纠结,荆小强列出五首著名咏叹调,有两首掌声热度差不多,有人都忍不住喊了。

荆小强来了句:“OK,成年人不做选择,我们全都要!”

唉,可惜没人懂他狠狠握住拳头的梗啊。

龙哥也来了,他跟星爷斗得方兴未艾,也没听过这,正跟文化中心的各位一起挤在包厢,看迈克尔羡慕不已的眼神。

西城剧院少东家,现在觉得自己留不住罗伯特了!

因为在观众们惊喜热烈的掌声后,荆小强把两首咏叹调,都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清唱完成。

本来瓦格纳的作品就是交响乐性质,人声很不容易穿透乐曲。

现在纯人声清唱!

观众们难得的听清了瓦格纳的咏叹调,那叫一个新鲜!

再经典,再著名的曲子,能换个新鲜角度来倾听,总是让人兴奋的。

最激动的是唱片公司老总和音乐总监,可以给个大价钱了!

各项叠加,三十五万美元吧。

光是这盘专辑的瓦格纳清唱就能保证后面好些年大卖!

所有搞乐理研究的都不爱写瓦格纳的论文。

艰难!

但唱得如此轻松又充满韵味的清唱。

单独拿出来再出个专辑?

商人是最无耻的。

休息了两首曲子,艾利克斯也终于调整好情绪,乐团团员们都看着他呢。

再不演奏,咱们就要退场,不需要伴奏了吗?

于是艾利克斯敲敲指挥棒,重新回到歌单上来。

莫扎特的《复仇火焰在心中燃烧》;

《蝴蝶夫人》中的《晴朗的一天》;

《费加罗的婚礼》中《你再也不要去做情郎》;

普契尼的《漫步街上》,这特么可是非常著名的女高音;

……

最后在《浮士德》中的《小金牛之歌》中结束歌单。

是詹妮把这首咏叹调放到最后,因为当年大都会歌剧院建成开演的第一部戏,就是《浮士德》。

有致敬历史的意思,也有把罗伯特·KING推高定位的含义。

但最后的曲子,还是《victory》。

罗伯特·KING作曲……

这个是真的有点爆炸性。

你说唱得好,全音域,也就罢了。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