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秋月明
陆曦装没听见的跑了。
气得潘云燕咬闺蜜耳朵,杜若兰也嫌她事儿多:“要去就去!他又没个把门儿的,听歌呢,这么好!”
燕妮儿委屈。
真是这么深厚的音乐底蕴,都影响不了她们这点俗事儿。
后面接下来的《爱情是只自由鸟》表现的是吉普赛人那种生活理念;
《晴朗的一天》大家可以跟我这首《Bui-Doi》结合起来听,无独有偶的都表现出来西方价值观对亚洲的即用即抛态度。
谁特么说歌舞文艺没有国界的,这里面传递的东西可多了。
这种既不是一味吹捧欧美,又不是无脑唱赞歌的旁述表达方式,让观众们听得颇为新奇又认真。
由此,也奠定了荆小强个人演唱会的特点,轻松,科普,高水准。
但从音乐家角度就觉得,卧槽,这曲目跨度也太大了吧!
搞得HK交响乐团都有点惶恐了。
本来HK音乐家还有点看不起沪海交响乐团,国内能有什么好的西洋乐团?
HK乐团里面很多高手都是从内地最顶尖挖过去的,基本上都是同一席位最好的演奏家。
而且主挖平京那边,那都是动不动全国精英荟萃的结果。
沪海交响乐团主体还是以沪音为来源,思维更新,但底蕴厚度不如平京。
但很明显这支华东地区最高水平的乐团,除了在《命运交响曲》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高水准。
还特别展现出他们跟荆小强之间有非常默契的配合。
在荆小强解说歌唱的过程中顺手来几个旋律、小调佐证他天南海北闲聊,烘托现场气氛跟观众笑声,都很娴熟啊。
这是交响乐团里很罕见的配合细节。
殊不知这是荆小强原来在歌厅卖艺时候的老伙计。
那会儿就这么玩。
而且荆小强唱新歌,他们跟着盲奏才是最见功底的,今天还没展示过呢。
实在是整个气氛太过珍惜。
从观众到舞台上的演奏者都觉得珍惜。
荆小强有种畅所欲言的想唱就唱,只想把最美好的东西献给观众,而不在乎形式。
乐团更觉得自己的舞台不用在乎这呀那,尽情挥洒艺术才华就是了。
观众看得过瘾,台上演得舒服。
怪不得后来二人转、相声大佬都想方设法的搞了自己大舞台,这种自己家里表演的感觉很不一样。
最后表演超时,十点过了才依依不舍的结束。
荆小强还给大家道歉,说可能有些观众赶不上夜班车了,大家一个劲儿的反过来感谢这么美好的夜晚,再远的路也值得回味。
主宾尽欢,荆小强还站在台上唱难忘今宵送别了。
开心,这是真开心。
第969章、扯旗立碑
大家都期待这个耗资巨大的歌舞中心局部启用也能够有开门红。
荆小强自己肯定有把握能唱好,并且HOLD住场面。
但真正开唱,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么嗨。
也许他还是低估了自己拥有自己剧院的兴奋度。
哪怕不是产权上的绝对拥有,歌舞中心还是默认一切都围绕他来运转。
所以这就像习惯了租房的屌丝,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房产,那种兴奋是从未体验过的。
更何况这还是契合自己天赋的产业。
更更没想到的是面对自己的市民,叠加出那种只想歌唱到天亮的愉悦感,是荆小强之前在国内演唱都没想到的。
真就是在自己的家里,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
陆曦把他拎回去都换了两身衣裳了,他还忍不住起身出门。
开车再围着音乐厅周围转转,思忖明天能怎么做到更好。
陆曦觉得也行,车上我熟,凯迪拉克还特别好用。
这种激情之下,荆小强终于相信为什么会有那种废寝忘食的疯狂投入了。
他可不就是在土改中分到一块肥沃土地的老农嘛。
还是特别擅长庄稼把式的那种农夫,恨不得搬到地里去住。
婆娘少来干扰老子!
于是这个国庆节的沪海市民,从沪海周边闻讯而来的音乐爱好者,乃至全国各地到沪海出差旅游的群众,都陆续见到了成天在音乐厅周围转悠的荆小强。
沪海歌舞中心哪怕才勉强开张一半,也迅速成为沪海最新的旅游胜地。
公交公司连开好几趟班车,都永远挤得脚尖不落地。
而且这时候沪海市的规模也没那么大,好多人都自己骑自行车过来。
迅速把音乐厅周围的广场挤成景点。
人山人海的停自行车地儿,都安排了十多个大妈大爷。
切切实实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
荆小强只后悔没同步进展的把面积巨大的公园绿地也给完善出来,那容纳个两三万人都没问题。
只是大剧院工地还在忙活,要考虑各种安全因素。
那就争取保证元旦能奉献更好的环境给大家。
音乐厅内部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限流,从进门就分左右,参观这边顺着走,购票这边排队,请勿喧哗的提示牌随处可见。
迷宫般绕来绕去的贪吃蛇隔离带线路,最后能让购票者在台阶区自由活动停留。
而纯粹好奇参观的市民,则可以顺着工作通道从环廊一窥现代化音乐厅的内部环境。
放到二三十年后都不会过时的内部装修,通透明亮的落地玻璃大厅,看着就有档次的装饰木面吊顶、不锈钢雕塑、大理石拼接地面。
彬彬有礼的制服接待人员,免费拿取的精美音乐普及小册子。
大型点阵式显示屏上最近一周的演出信息以及余票数据,当然基本上都为零,未来一个月的演出不具体时间,但也有滚动预告。
细节到整洁漂亮的卫生间都带着喷香剂跟随时保持清洁的工作人员。
一切都按照百老汇剧院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绝对让参观者们新鲜又感叹。
当然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无处不在回荡的美妙音乐,和穿着黑色西装,游走在音乐厅各处的荆小强。
现代场馆管理是门学问,百老汇那一切都是几十上百年沉淀的规章流程。
荆小强可熟悉了。
只是再好的流程也要有足够的资金跟完备的人员组成来保证。
西城剧院最后在火灾中毁于一旦,哪怕是突发事件,也是整个运转架构出了问题。
所以从第一天开幕营业之后,荆小强加倍投入到试运行管理,二十多个从沪戏舞美系借调过来的剧场管理专业学生,亦步亦趋的跟在他周围。
基本上就把这个专业所有在校生一网打尽,今年的毕业生更喜不自禁。
当初他们可是跟荆小强一同作为美术艺考生进校,然后整个舞美系一茬茬分成各种灯光、化妆、服装、布景等等各种专业,进剧场管理的往往都是从美术角度比较差,挑剩的边角料。
一个年级也就几号人,扩招了也不到十个,属于冷门偏僻专业,毕业如果不能分配到沪海那几个大剧院、大戏院,估计都只能回各自地方电影院蹉跎一辈子。
万万没想到现在居然可以立刻进歌舞中心!
而且还能有跟着到国外学习甚至交换工作的机会!
小强你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呀。
真是一个个笨拙系上红色领带的结,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统一配发黑西装,恨不得把荆小强抬起来走!
荆小强再三叫他们不要太煞有其事,不听!
前面两三个块头大点的开路,左右各三四人再把急切靠拢的好奇市民隔离开,荆小强被一圈七八人紧紧包围,后面再跟着断后的。
谁要是敢贸然闯进这警戒圈,能摔到音乐厅屋顶上去!
还一个个的趾高气扬,完全把自己代入到赌神周围跟班小弟的心态。
不跟那后世装腔作势的流量明星差不多么。
荆小强狂翻白眼,后来威胁利诱的恐吓,谁再特么这样脱离群众,就再也没有机会进歌舞中心。
这帮孙子才稍微收敛点。
服务意识还需要荆小强一点点扭转,所以出国留学很有必要。
两周的国庆开场季之后,荆小强奔赴焦盆时,剧场管理专业跟了四个人,全都是平时表现相对更踏实朴实的,其中有个还是大一新生,激动得从办护照签证起好几天都睡不着觉!
另外还带了位这边的青年老师,成天讲授些几十年老掉牙的东西,最应该去看看世界的就是他了。
这时候当然再无任何校内杂音,荆小强在沪戏,连带沪音甚至整个沪海,风头一时无两。
最早他出名在青歌会,那是全国闻名的歌唱冠军,后来一张张专辑,一次次演出,名声大噪,但好像跟普通老百姓也没多大关系。
因为哪怕在电视上看也有距离感。
这次完全不同了,整整上半个十月,荆小强除了每天八点固定的个人专场,还出演了十余场歌舞剧、音乐剧。
然后只要去那个国际社区对面的音乐厅广场,就有很大概率会遇见他带队到处查看安排调整工作。
场场爆满欢呼,天天人头攒动。
每一天,成千上万的观众和好奇参观游客,都会把这种口碑带给四面八方。
荆小强就在那个崭新的歌舞中心,漂亮得咧,做事好认真好踏实,看见谁都和蔼可亲,一点都没有架子,很容易看到的。
这就好比以前再有名那也是游击队、张麻子的土匪军,现在竖起大旗有了根据地。
前所未有的大明星根据地。
以前仅仅知道他在沪戏,都能引得那么多青春型精神病写信又去校门口蹲点。
现在光明正大的演出工作学习,只要去就能看见他,虽然买票排队比较困难,但在追星和吃瓜群众面前,这都不是事儿。
整个沪海的报刊杂志,连带全国的媒体,都趁着国庆节前后云集歌舞中心。
以前他们也很难找到荆小强踪迹,成天飞来飞去,国外环球,吃皇粮挤火车要报账的记者们根本跟不上他的节奏,现在只需要去沪海歌舞中心蹲点就行了。
运气好还能看见国际著名歌星米高积逊和港台明星呢。
看看这规模,这排场!
国内第一家专业顶级音乐厅,还是不需要国家一分钱拨款建成投入使用。
从HK歌舞剧团、HK交响乐团、沪戏歌舞剧专业、沪海交响乐团、军艺文工歌舞剧团,轮番上阵你追我赶的演出。
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时代,其他歌星赚了钱各种疯狂消费恨不得把名牌挂满全身,荆小强却凭借一己之力,兴建这样的公共空间,明摆着这票价就不是为了赚钱,只要走进大厅去看过,到音乐厅去听过。
有很多可以写可以歌颂的亮点。
绝对的全国热点,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甚至比热搜榜一还要榜一,因为互联网时代意味着信息爆炸,所有人是从海量的信息里面获取最大的那个,各种热点相互争夺曝光。
那时候不爆炸,所有媒体写什么观众就看什么,还很容易你抄我我抄你的转载。
荆小强轻而易举的就在全国人民耳边转来转去还不讨厌。
大家都很喜欢挖掘各种细节的报道,哦哦哦,照片上这么漂亮的音乐厅原来是他到国外演出赚钱修的啊,后面那个工地还大好几倍?
原来这栋教学大楼也是他带着师生到海外演出赚回来的啊,好漂亮的……学生老师!
哇,荆小强平时也这么穿,大T恤加衬衫牛仔裤,他周围那些穿西装的,都是沪戏的学生?
沪戏要给学生发西装吗?
好的,我要考沪戏!
还要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