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419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但每个人被病魔肆虐,想要迫切获得治疗的迫切心情都是一样的。

他们每天需要至少测5~6次血糖,注射2~3针胰岛素。

每次打针都要偷偷摸摸,避开旁人,要么躲在厕所里,要么找一个没人的地方。

如果被人看见,就要承受异样的目光,有些人甚至会失去工作。

他们的口袋里永远装着糖块或者小饼干。

每顿饭的肉蛋和碳水化合物精确到克,遇上食物难消化,碳水化合物没算对,忘记加餐,运动量过大,血糖曲线总会上蹿下跳。

测血糖的针会在他们手指上留下细密的针眼,长期注射胰岛素的部位皮肤也会变得干瘪,许多人肚子上遍布着红斑和淤青。

他们中有的人在手臂上贴着驱蚊贴大小的传感器,传感器的探头进入皮肤5毫米,以便实时监测血糖。

从确诊开始,他们的生活便被那条细细的血糖曲线牢牢牵住。

他们必须拼尽全力,将血糖控制在安全区。

只有如此,他们的生活才会继续。否则,他们会遭受低血糖的折磨,并面临并发症的威胁。

对他们来说,自己的身体就好像一辆自动挡的车,突然变成了手动挡,油箱还经常漏油。

眼下,有了一个新的机会,起码能让自己摆脱注射胰岛素,变得能像正常病人一样吃药,每个人都不愿意放过。

他们都想要马上参与临床试验,试一试这新出的口服胰岛素,看看到底能不能替代每天的胰岛素针,同时也为新药上市提供更多的数据。

许多人直接从外地跑来昆市第一人民医院,挂个内分泌科的门诊,询问能否报名试药。

在这种情况下,二期试验的报名人数瞬间暴涨,很快就满员了。

由于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比较少,在全部糖尿病人中只占5%,所以之前试药的志愿者里数量不够,只能找一些比较严重的II型糖尿病人来补充。

现在人数够了,试验进展顿时变得飞速。

所有参与试药的患者,治疗结果都跟注射胰岛素没有任何差别,甚至效果还要更好。

只要跟往常一样,在餐前服下合适剂量的药片就行,再也不需要打针。

每天只要按时餐前服用,就能维持一整天的血糖稳定。

数百人的病例足以证明,这款口服用药,能够彻底取代注射胰岛素,将患者从每天打针的痛苦和不便中解救出来。

就这样,临床二期试验很快就进入了尾声。

……

与此同时,向高飞集合全部门之力,在半个月之内,就把糖尿病管理功能肝出来了。

虽然是第一期的内测版,只有一些比较基础的功能,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但还是跟临床三期试验一起推出,并在后台针对性地进行了推送。

这一天,只要注册过龙图,上传过自己病例的糖尿病人,手机上都收到了一条推送消息。

“龙图app正式推出糖尿病情管理功能,此功能为内测版,暂时只向糖尿病人开放,请更根据指示进行更新。”

“同时,三清集团所研发的口服胰岛素新药,目前已经进入临床三期试验,请感兴趣的患者在后台报名申请,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看到这条消息,所有糖尿病人都震惊了。

第五百零六章 驯龙高手

早上七点,赵娟被一阵闹钟惊醒,她第一时间就摸出床边的血糖仪。

轻轻一碰,针头在她手指上留下一个隐秘的针眼。

下一秒,血糖仪的显示屏上一阵闪烁,出现一张血糖波动图。

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血糖值。

血糖曲线稳定地漂浮在安全范围内,形成一条完美的曲线。

赵娟知道,这条曲线对她来说至关重要。

曲线贴地飞行会让她心慌颤抖甚至昏迷,一旦向下探头超出阈值,曲线由黑变红,就是接近生命禁区的警告。

而持续向上冲去,如同过山车式的曲线则是最糟糕的,不但需要借助胰岛素将它拽回来,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只有拼尽全力,将血糖曲线控制在安全区,她的生活才能继续。

否则,她不但会遭受低血糖的折磨,面临并发症的威胁。

还会再次失去工作。

是的,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因为糖尿病患者这个身份而失去工作了。

从15岁发病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二年,赵娟早已习惯了每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却依然不习惯“糖尿病”这个名称。

除却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她还深陷于隐瞒自己病情的艰难之中。

“隐糖”,是她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也是她目前的生存困境。

18岁高考那年,她就经历了一次社会的毒打,对糖尿病患者所遭受的歧视有了深刻的认知,从此走上了隐糖之路。

当年她考上本省的一所医学院,但根据招生规定,糖尿病属于严重的内分泌疾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

虽然面对高考体检,她巧妙地避免了被查出血糖问题。

体检前一天她都没吃饭,也不怎么睡觉,几乎是一会儿测一下血糖,保障自己的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熬到了早上再去体检,终于通过了考核。

但由于离家求学,胰岛素需要在冰箱保存,大学宿舍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她向校医院反应,希望能帮忙冷藏胰岛素,却遭到学校的退学处理。

她奔走求助,也无济于事,不得不回家复读一年,被另一家高校录取,换了个专业。

没有继续学医,对她来说是个遗憾,但毕业后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日子就这么继续过下去。

当然,她也用了自己的方法,才通过企业的体检,在集体宿舍开始了隐糖生活。

为了不让其他人发现,她总是穿着宽松的裤子,把胰岛素笔放在里面,借着上厕所的机会,去偷偷打针。

这样很不方便,但胰岛素笔比较便宜,一个月只要花费千元左右。

胰岛素泵虽然更好更方便,能提高生活质量,但动辄好几万的价格,实在是高不可攀。

宿舍没有冰箱,她就把胰岛素放在保温瓶里,虽然没有冰箱冷藏效果好,但也可以保障胰岛素的活性。

因为患病,她更加珍惜工作机会,比其他人都要努力。

但在一次聚餐中,她被上级灌酒,醉到不省人事,被同事送到医院急救。

虽然护士问她,测到的血糖超过了16,是不是有糖尿病,她十分慌张,矢口否认。

但不可避免地,同事已经知道了她是糖尿病人的事实。

领导开始关心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到了年底,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人事找她面谈,以病情为由进行明里暗里地劝退,她不敢反抗,只能黯然答应。

她当时害怕极了,生怕自己患病的事情在行业内人尽皆知,以后再难找到工作。

于是,拿着公司的离职证明,她乖乖离开。

因为糖友被公司拒收或劝退的事,非常普遍,她们不仅找工作难,还要时刻担心被公司开除。

这也是她不得不隐糖的原因所在。

果然,第二份工作签订的承诺书上,就有患严重疾病不得录用的条款。

很遗憾,第二份工作她又没能隐瞒成功。

虽然这次她咬牙斥巨资购入了胰岛素泵,但出差的时候,身上的胰岛素泵被同事发现,怀疑她得了癌症在化疗,老板得知后,又进行了和善而委婉的劝退。

后来,她又因为同样的原因,陆续换了几份工作。

有一份工作甚至没通过试用期,因为老板也是糖尿病患者,但是II型,敏锐地察觉出她也是一位糖友,二话不说就把她辞退了。

对此,她也很绝望,为什么年轻的糖尿病人会被歧视,中老年患者反而不会。

简直太荒谬了,她觉得这个社会一定有什么大病。

这绝对不是她的问题,而是这个世界错了。

糖尿病又不是传染病,只要控好糖,也不影响在办公室的工作。

和普通人唯一的不同就是她每天要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这跟有些人每天要用一到两个小时化妆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为什么还会这样被人歧视?

这样的疑问一直萦绕在她心头,许久许久,无法消散。

为了安慰自己,她只好把这条血糖曲线看成体内的一条龙。

血糖高低起伏,就是这条龙在飞天或潜水。

而她就是一名被选中的驯龙高手。

那些对糖尿病人的限制和歧视,隐藏在生活里的诸多地方,从学校到企业,无处不在。

为了绕开它们,她只能牢牢抓住那根血糖曲线,成为一名驯龙高手。

将龙驯服得俯首帖耳,得心应手,才能安全地隐藏起来,不露出一点马脚。

洗漱,早餐,注射胰岛素,像机器人一样分秒不差地完成这一切,赵娟终于赶在七点半出了门。

一个小时的漫长通勤后,来到公司,开启打工人兢兢业业的一天。

只不过,当同事们纷纷到来后,她敏锐地发现气氛似乎有些沉重。

过了没多久,人事一个个把人叫进了办公室。

晴天霹雳,竟然是公司业绩暴跌,要把整个部门都裁掉。

赵娟顿时绝望了。

为什么又是我,为什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这么难?

这一次虽然没有暴露自己糖尿病人的身份,但整个部门都没了,也跟再次暴露没啥两样。

办理好离职手续后,她浑浑噩噩地上了地铁。

车厢里空荡荡的,一如她此刻的心情。

她现在甚至懒得去想下一步。

再找一份工作吗?被发现了怎么办?被裁员了怎么办?

怎么办?怎么办?这么多‘怎么办’把她脑子塞得嗡嗡作响。

她有些羡慕在老家有一份稳定编制工作的同学了。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随意一瞥,整个人都呆住了。

“……三清集团研发的口服胰岛素新药,目前已经进入临床三期试验,请在后台报名申请,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口服胰岛素?”她又震惊又迷茫,口服这个字她懂,胰岛素她也懂,但是放在一起,她就看不明白了。

这个口服是她想象中那个意思吗?

胰岛素是她正在用的那种吗?

可是,胰岛素面世一百多年了,从来都是注射的,怎么可能变成口服呢?

不是说口服胰岛素是世纪难题,没有人能解决吗?

然而,“三清集团”这几个字瞬间又让她觉得多了几分可能性。

她猛地坐直了,所有颓意顿时一扫而空。

“我要报名!”

如果说,有工作的时候,她可能还会因为请不了假而无视这样的机会,但现在反正也被开除了,在家闲着还不如去试药。

就这样,赵娟成功通过试药申请,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这次临床三期试验,不再局限于昆市,在她的城市也有一所合作的医疗机构。

所以她第二天就来到医院,在内分泌科签署了协议,办理入住。

很快,口服胰岛素就开始展露威力。

不用打针,不用在肚子上贴一个胰岛素泵,只要按时吃药,就能彻底稳定血糖。

从未有一天,赵娟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如此轻松。

“终于可以像个正常病人了。”她由衷地感叹着。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