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骑猪去挖坑
老人对他的话嗤之以鼻,冷哼一声道:“你这个医生就知道胡说八道,孩子这么小,又生病了,必须加强营养,怎么能少吃呢。”
“再说吃得这也不算多啊,我老年人虚不受补,他这么年轻,吃得越多越好,身体也就越棒。”
唐医生毫不客气地反问道:“那孩子怎么会生病呢?”
老人被问住了,还是嘴硬道:“这就要问你们医生了。”
说完回头冲着孩子爸嚷了起来:“我就说华西也就名气大,医术不咋地吧,赶紧带孩子去海市看病吧,可别耽误了孩子。”
孩子爸看起来涵养很好,维持着脸上微笑,没搭话,而是反复询问唐医生。
“孩子的肾病是吃补品吃出来的吗?医生,你能够确定吗?如果确定的话,我肯定要给孩子少吃的。”
“这……”唐医生顿时语塞,作为一名严谨的医生,虽然他很确定就是这些高蛋白的补品把孩子吃坏了,但却不能直接下定论,毕竟医生要为自己说的每句话负法律责任。
他只能重复道:“这些补品吃进去,都是要经过肾脏排泄的,既然已经有肾衰竭的症状了,就千万不能再吃了,以后要低蛋白饮食,让肾脏喘口气,别再给这么重的负担了。”
孩子爸点点头,心里有数了,回头说道:“爸,那就听医生的吧,以后少吃点,先安排住院吧,如果需要透析的话,我们也能够照顾。”
唐医生对这位家长的态度还是挺满意的,心里一动,说道:“我看孩子还年轻,只要不继续大补特补,恢复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对了,三清有个新的治疗慢性肾病的药物,正在临床试验,药效很不错,可以试一试,也许能尽快恢复,不至于轮到透析。”
孩子爸瞬间大喜:“那可太好了,谢谢医生,您赶紧安排。”
唐医生微微一笑,叮嘱道:“那你们一定要听医嘱,千万不要再吃乱七八糟的补品了。”
说着说着,他感触万分地摇摇头:“哎,现在年轻人得尿毒症的越来越多了,就是因为经常喝饮料,吃补品,还喝乱七八糟的汤剂,把肾都给吃坏了。”
“我这周看的病人里面,这种十几岁就得慢性肾病的,就有好几个,都是一个原因,病从嘴入,你们做家长的,以后一定要注意。”
病人家长点头称是,就连老头也闭上了嘴,不再坚持自己的补品理论。
把高中生送走后,唐医生又看了几波中老年患者,才结束了门诊。
接下来一段时间,确实如他所说,来看肾内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而且很多人确诊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后期,发展成了尿毒症。
这就要从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特点来说,它的特点是起病隐匿,慢性肾脏病1-3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比较粗心或者皮实的病人,甚至到了5期都没有明显不适,可以称之为沉默的杀手。
有个不恰当的比喻,不叫的狗咬人,让人防不胜防。
要想早早识别,有个非常简单经济的方法: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B超。
按照三级医院低配价格:7+20+80=107元,每年一次,无论什么肾病绝对都能早早筛查出来。
可惜,很多人都没有这种意识。
由于慢性肾病还有一个特点,发展缓慢,所以很多人哪怕年年查,就算指标不正常,差别却也不大,没啥不舒服的,不愿意治疗,甚至怀疑医生在故意吓唬他,然后温水煮青蛙,拖延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等到慢性肾脏病逐渐发展至尿毒症,就已经来不及了!
唐医生看到年轻的肾病患者,都会推荐对方去参加三清的新药临床试验。
因为年轻人病得很纯粹,都是吃坏了,导致肾功能受损,早早治疗,痊愈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像中老年人一身慢性基础病,即便肾脏出了问题,也要先从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治起,才会有所好转。
比较起来,还是年轻人见效比较快,适合参与临床试验。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两个疗程下来,参加试药的年轻患者,病情都有了起色,每天都在好转。
第五百一十三章 透析室的希望
“很好,尿蛋白2+,肌酐123μmoI/L,短短两个疗程,肌酐就从700降到了100+。”
“肾功能受损得到了修复,目前还有一些炎症,问题不大,只要继续吃药,相信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唐医生看着手中的生化检查结果,赞不绝口。
这些报告属于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们,今天刚新鲜出炉。
与过去数周的检查结果仔细对比一番后,唐医生确定了自己的诊断。
“第一个疗程,80%的早期肾衰竭患者肌酐指标都降到了400+,足足降了一半,有些甚至是肌酐1000+的急性肾衰竭患者。”
“跟对照组的透析患者相比,效果非常明显,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虽然还没有彻底恢复正常,但已经从肾功能衰竭期,慢慢进入了肾功能损伤期。”
“当然,还有20%的患者由于肾功能长期受损,恢复得不太明显,肌酐还有六七百,从整体结果来看,治疗结果非常乐观。”
“第二个疗程,效果更加明显,几乎所有在第一个疗程中有所改善的患者,肌酐指标都降到了100+。”
“这些患者已经从肾衰竭变成了肾炎,只要注意身体,不要再做损坏肾功能的事情,一个月之内应该都会恢复到100以内的正常值。”
“剩下那些患者,也有90%获得了改善,肌酐降到了400以内,这种情况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本来病情就比较严重,可能还需要几个疗程,才能恢复到理想值。”
“即便这样,也从肾衰竭转变为肾功能受损期,只要吃其他药物,也是能够控制住病情的,比起来之前的束手无策,只能透析救命,已经好太多了。”
“起码他们都不需要透析治疗,只需要正常服药就行了。”
“综合来说,两个疗程下来,80%的轻度肾衰竭患者,基本都恢复了正常。”
“还有17%的重度患者,病情有明显改善,不再需要透析治疗。”
“当然,这也和他们年纪较轻,都是青壮年,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有关。”
“剩下3%的患者,要么病情严重,要么身体虚弱,肾功能衰竭已经无法挽回,实在无能为力,只能转到透析室了。”
唐医生看到这里,忍不住长叹一声,唏嘘不已。
他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收治进来的几个患者。
那个18岁就被文盲母亲耽误的肾衰竭少女,来的时候病情很重,在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已经不再需要透析,还得了一万多块试药费用,后续的治疗应该不成问题。
那个未成年的高中生,由于临床期间只能吃食堂,切断了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两个疗程下来,很快就恢复正常,而家长在见到如此明显的效果后,也终于意识到过量补品的危害,不再坚持。
那个22岁的大学生,在戒掉大量高糖分的碳酸饮料后,肾功能抢救回来了,这一次试药肯定让他印象深刻,出院后希望他能吸取教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还有那个长期加班,暴饮暴食,作息极度不规律的32岁打工人,体会到真正的生死危机后,想必也能从中感悟人生,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想着想着,唐医生嘴角慢慢上扬,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
“看来三清这款治疗慢性肾病的药物,效果真的很神奇,对肾小球受损治疗效果明显,足以成为一款基础一线药物。”
“那些慢性肾病患者,只要还没到年老体衰的中后期,应该都能救回来。”
“肾衰竭患者,总算有救了。”
一念及此,他不禁激动不已,同时兴奋中也带着一丝遗憾。
“可惜,这款药来得太晚了,透析室里那么多患者,都用不上了。”
“对轻度肾衰竭患者来说是神药,但对于那些透析多年的重度尿毒症病人,即便这款药,也回天乏术啊。”
唐医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荡之情,猛地站了起来,往透析室走去。
那里有他经手多年的患者,一个个都在生命的流逝中,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
他想去看一看,告诉这些老熟人,科技发展得很迅速,现在已经有能够挽救肾衰竭的药物了。
只要继续等下去,也许过几年,转机就会出现,人生还有希望。
唐医生脚步如风,很快走出住院楼,穿过一条小路,走进一扇敞开的大门。
一进入这里,就看到了一些奇特的人群。
他们脸色黑暗,走路蹒跚,露在外面的胳膊上,布满横七竖八的疤痕,还鼓起了肉球,静脉曲张像一条条蚯蚓一样趴在上面,四周扎满针眼,整条手臂看上去面目狰狞,让人不敢直视。
这些一个个眼神麻木,看起来像吸x者的人,就是尿毒症患者。
他们得了一种不死之症,余生要靠机器来维持生命。
每周要来2-3次医院,全年无休,哪怕节假日也照样要来,否则就有性命之忧。
除了换肾,已经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拯救他们。
但等到一颗能配型的肾脏,那几率比中彩票也高不了多少。
即便终身透析,每个人也只能多活一二十年,这样昂贵的费用,平常家庭根本无力承受。
这也是每年尿毒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
大部分人还没等到最后的日子,就已经因为经济状况,或者并发症而去世。
这里的每个人,无论之前多么幸福,都会被拖得负债累累。
由于长期性透析,每个家庭都入不敷出,很快就家徒四壁。
许多病人的年迈父母,不得不在本该享福的年纪四处奔波,赚取微薄的收入,来支付透析的费用。
大多数人平平无奇的一天,对他们来说,却是负重前行。
对这些病人来说,肉体上的痛苦咬咬牙都能坚持,精神上的苦楚才最是磨人。
每天一睁眼,就看着生命一天天从指缝间溜走,这种折磨已经是最轻的了。
相较于病痛来说,孤独才是最大的并发症,总是摧毁他们的生命于无形。
一旦得病,亲朋好友,妻子丈夫,都会日渐疏离,最终一一离开。
只剩下最亲近的家人,而看着亲人日益操劳,佝偻的背影,自己却只能在一旁看着,无能为力,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长期在压抑下生活,让他们变成了一群群独来独往的孤独旅者。
他们活得卑微,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在跟病魔抗争不屈。
除了那微弱的一丝希望,再也不剩下什么。
“唐医生,你来了。”
“来了啊。”
“吃了吗?”
“最近怎么样?”
路上的病人们看到唐医生,纷纷停下来,眼神中闪过一丝光芒,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朝他热情问候。
大多数病人都只是点头示意,就这样便已费尽了所有的体力。
有的病人还有一丝力气,将脸上的皱纹使劲挤出一朵花来,表达自己的喜悦。
还有些新来的病人,身上残存着宝贵的活力,才能挥挥手,问几句话。
唐医生脸上笑容如春风般和煦,热情地回应着相熟的病人。
“老宋啊,你感觉咋样了?一定要按时来透析。”
“你儿子成绩还好吧,再熬一年,明年就毕业了,找个好工作你就能松口气。”
“小北啊,你爸妈最近身子还好吧。”
“工地上活再累,你也得督促他们按时吃饭,早餐不能再省了。”
“这是李护士给你买的衣服吧,看着挺精神的,又是个帅小伙了。”
“张大爷,今天怎么你自己来了,女儿没陪你过来?”
“啊,她生儿子了,那恭喜了,你们家三代同堂,真是让人羡慕啊。”
“哦,里面透析室满了啊,你在排队。没事等等,等等就好。”
一个皮肤黝黑,满脸沧桑的中年人,忽然抓住唐医生的手,脸上痛苦与迷茫交织在一起,仿佛发泄一般地诉苦道。
“唐医生啊,怎么办,我现在还不能接受自己得了尿毒症,我还年轻啊,才40多岁,我儿子还在读书,我就没工作了,现在每天吃低保,老婆也跑了。”
“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他怎么办啊。呜呜呜~”
说着说着,这个汉子竟然彻底崩溃了,当众嚎啕大哭起来。
旁边的病人似乎对此见怪不怪,也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一个个只是唉声叹气。
唐医生并没有意外,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大多数病人刚进来的那段时间,都无法接受这种命运的骤变,一直要等到一两年后,才会慢慢接受现实,最终坦然面对。
以前他每次来这里,都会遇到几个崩溃的病人,有的发疯般地捶打墙壁,有的抱头痛哭,有的默默垂泪。
每次他面对患者“我还有救吗”的灵魂拷问,都无法回答,只能沉默以对。
这样一来,心情就会变得跟病人一样压抑,久久无法舒缓,甚至影响到了下班后的心情。
久而久之,他也不敢经常来。
但今天,一切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