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473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原本他以为,对于器官衰竭患者,器官移植才是最优解,但异体器官移植的终身排异反应,以及罕见的匹配率,证明了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除非患者能够用上自体克隆器官,才能彻底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

可是自体器官克隆,从技术上来讲,实在太难了。

科学界目前只能克隆出一个个细胞,再根据细胞培养出一个个迷你类器官,离克隆出有血有肉有神经的真正器官,还离得太远。

更不用说批量产出自体克隆器官了。

所以,卫康也只能先尝试一下人工器官这条捷径。

作为有着扎实理工科背景的企业家,他深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如何才能更好的问题。

人工器官好歹造出来就能用,不需要患者苦等,排异反应也低,在目前来说属于最优解了。

而且人工器官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成本低,极具性价比。

因为人工器官属于工业产品,每个器官的型号有限,具有通用性,不需要量体定制。

这一特性无疑给量产化开了一扇天窗,任何产品一旦开始量产,其成本就能以极其恐怖的速度降下去,再以极其恐怖的速度普及到民众中去。

器官移植动不动上百万的价格,注定了它只能属于少数人。

许多人就算等到了匹配的器官,也根本用不起。

甚至,他们从一开始,就因为价格原因,没有考虑过器官移植这一选择。

而人工器官如果能量产,卫康有信心把它的价格打到跟抗癌药一个档次。

这对大部分人来说,就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能够成为一个坚定的选择,不再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看不见摸不着。

至于更好的自体器官克隆,卫康心里很清楚,这玩意一旦问世,从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必将成为有钱人的禁脔。

因为从iPS干细胞分化成自体器官,这个过程非常麻烦而繁琐,耗资巨大,远比器官捐赠要更加昂贵。

那些连免费捐赠的器官都用不起的穷人,怎么可能用得起自体克隆器官。

进行克隆的科学家,使用的仪器和耗材,做手术的医生,所有这一切,全都需要钱。

器官可以自己从身体里长出来,却不会自己从设备里克隆出来。

这样的克隆器官,只有有钱人才能用得起。

他们甚至还能囤货,用一个备一个,全身每个器官都时常焕新。

对他们来说,原生的器官才是最好的,拥有与生俱来的体验。

如果有的选,谁会选择有缺陷,只能完成单一功能的人工器官呢?

只有没选择的人,才会用它来救命。

人工器官便宜实惠,皮实耐用,毫无疑问能够挽救更多贫苦人民的性命。

可能各方面的体验会没那么好,但对穷人来说,只要能活下来,就足够了,他们没有资格去考虑生活质量的问题。

这样的想法在卫康脑中不断浮现,让他第一次对前方的路产生了一丝动摇。

“全世界75亿人,不,全国14亿人,如果每个人衰老的时候,都想要克隆一个器官来移植,从而延长自己的寿命,那会变成怎样一副场景?”

卫康瞬间感觉到一丝惊悚,全身像过电了一样,头皮发麻。

“如果不断移植新鲜的克隆器官,能让人延长寿命,哪怕是从100岁延长到120,甚至150岁,整个人类社会,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19世纪之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超不过40。”

“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贫苦百姓,都非常公平地容易壮年早逝。”

“在细菌感染和各种疾病面前,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

“二十世纪,有了抗生素,解决了细菌感染致死问题,人类平均寿命才开始突飞猛进,达到了60岁,发达地区甚至高达80岁以上。”

“60岁和80岁,有着足足20年的差距,代表着发达和不发达两个世界。”

“先进的医疗水平,充足的营养摄入,对身体良好的维护,这三个因素足以让两个人的寿命差距达到20年。”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

“钱这个问题,在面对稀缺资源的时候,显得更为凸出。”

“而器官移植,不管是异体器官,还是自体克隆器官,都是一个稀缺资源。”

“前者非常罕见,后者耗资巨大,注定了它不像树上的果子,农田里的粮食那样,抬手可得。”

“因为稀缺,所以昂贵,而对它的渴望又永无止境。”

“最终的结果又会是怎样?”

“当寿命和金钱挂钩的时候,必然造成垄断,长寿会成为富豪专属,并惠及他们的后代,从而打造出一个又一个长生种族。”

“穷人只能活到80,富豪能活150。”

“这样的时代,到底好吗?”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并由我亲自开启,我该如何面对?”

“医疗技术若是成为富豪垄断寿命的帮凶,那又有什么意义?”

面对这样的灵魂拷问,卫康眉头紧皱,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之中。

“也许,那一天会在不久到来,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这到底是技术能解决的问题吗?”

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下尿袋,重获新生(上)

昆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什么?你们三清又搞出来人造膀胱了?”

“临床实验已经批下来了?这,这,实在是太好了。”

“放心,我马上给你找几个患者做临床实验。”

吴主任放下电话,激动得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作为泌尿科主任,他见过太多太多每天挂着尿袋,过得生不如死的患者了。

其中许多患者还很年轻,本来有着大好年华,却因为疾病的原因,整个人生都被彻底摧毁。

实在让人扼腕!

必须尽快通知他们,过来改造膀胱,把尿袋取下。

想到这里,他马上回到办公桌前,翻阅起电脑里的病例记录。

“女,16岁,因为车祸导致膀胱破裂,肠道状况不佳,无法取回肠再造膀胱,行膀胱造瘘术,太可怜了,这手术还是我亲自做的。”

吴主任回想起那位挂着尿袋,楚楚可怜的花季少女,不由鼻头一酸:“就她了。”

“还有这个,10岁男孩,患有严重先天性尿失禁,膀胱只有常人五分之一大小,这种情况不好做手术,只能保守治疗,据家属反应,患者已经出现自闭症状,如果能给他移植人造膀胱,肯定能极大提高生活质量。”

“男,50岁,患尿毒症30年,左肾和膀胱都已切除,这30年来每周都要来医院透析,每个月要换一次尿管,家庭负担很重,如果能给他换一个人造膀胱,肯定能有所改善。”

“……”

短短十分钟,吴主任就挑出来五个印象深刻的患者,要么病情严重,要么年幼,要么家庭负担重,做完人造膀胱移植后,都能极大改善自身状况,拯救五个在病痛中沉沦的绝望家庭。

随后,他一一给患者和家属打电话,亲自通知他们这一喜讯。

作为一名医生,他喜欢听到患者发自内心的喜悦声音,每次都觉得无比满足。

……

50岁的老李是个连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人,每周做三次血透的他,声音洪亮,行动敏捷,有事没事还喜欢骑自行车。

作为一名肾斗士,他已经与尿毒症斗争了30年,并战损了一个左肾,一个膀胱。

他不像一般的尿毒症患者那样,每天奄奄一息,孱弱如风中残烛,而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除了腰间挂着的一个黄澄澄尿袋,他外表看起来与常人无异。

老李的病根,缘自8岁时的一次意外,他因为顽皮爬到树上,不曾想受到惊吓一下子滑了下来,树枝戳伤了尿道,回家后小便就开始出血。

那时医疗条件也不好,老李只是随便吃了点中药,并放在心上,却没想到尿道的损伤使膀胱和肾脏都受到了感染。

从12岁起,他就开始管不住自己的小便了,课堂上三番五次举手请假上厕所,老师只当他淘气,常常不准,却不知这孩子已经憋得快哭了。

无奈之下,老李只好退学,当时只觉得如释重负,压根儿没想到尿频是因为膀胱已经在萎缩。

后来,尿频越来越严重,一家人跑去当地医院看病,却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20岁的时候,老李小便时突然大出血,整个人倒了下来。

当地医生已经束手无策,送到上级医院,医生说他的左肾和膀胱已经坏死。

为了保住性命,他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泌尿器官,右腰上多了个造瘘口和尿袋,用来排尿。

再后来,他又得了尿毒症,每周要做三次血透。

40岁时,尿毒症引起心衰,这是最危险的并发症,老李感觉自己只剩下一口气,却再次神奇般地被医生抢救了回来。

多次路过鬼门关,但老李依然活得好好地,乐观且开心。

整整30年,他一直带着尿袋生活,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保安,活得小心翼翼,却从未放弃过生活。

工作之余,他从书店买来书,自学二胡和琵琶,一手好琴艺让他成了社区的红人,甚至有了一位女粉丝,组成了琴瑟和谐的一家人。

能有如此的状态,源自他把自己当成正常人的洒脱心态。

无论工作生活,他都以正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哪怕以前夏天的时候,他带着尿袋去公共场合游泳,都没觉得有什么异样。

那些异样的眼光,他觉得不在乎,就当看不到。

时间一久,这一点,也让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

由于得病多年,他还结识了不少泌尿肾病科的医生,跟吴主任更是老熟人。

这天,他如往常一样,在社区里拉着二胡,跟一群琴友们交流。

忽然,电话响了。

老李拿起手机:“喂,吴主任啊,什么事?”

噗通一声,手机从头手中滑落,直直地掉在地上。

老李却浑然不觉,整个人愣在当场。

直到妻子在旁边推了一把,他才如梦初醒般,惊呼出声。

“我,我要有一个新膀胱了?”

他看了眼脚下,赶紧把手机捡起来,幸好,厚厚的手机壳挽救了屏幕,使其免于碎裂的命运。

妻子听到这话,也吓了一跳:“新旁观?到底什么意思?”

老李一把抱住妻子,久久不肯撒手,低声呢喃道:“吴主任说要给我一颗全新的膀胱。”

不知不觉中,他脸上已满是喜悦的泪水。

妻子瞬间懵逼了:“你膀胱不是早切了吗?还能再长出来?”

旁边的琴友也都一个个睁大眼睛,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老李就如擦汗一般,一把抹掉脸上的泪水,向大家解释。

“不是重新长出来,是移植一颗人造膀胱,哎呀,复杂的我也说不明白,不过这是三清集团研发的新成果,应该假不了。”

“噢,三清的新成果啊,那应该保真。”

众人恍然大悟,立即信了,一个个七嘴八舌地向他贺喜。

“老李啊,你是赶上好时候了,膀胱没了还能竟然再移植一个新的,真是好运气啊。”

“是不是要搞那个什么临床试验?现在很流行这个,上回我家老头子也得了一个什么病,七老八十了也参加了一次临床试验,可洋气了。”

“30年,老李的膀胱终于又回来了,实在可喜可贺。”

“回头做完手术,咱们给你办一桌冲冲喜,庆祝一下。”

妻子也是一脸的欢天喜地,她搞不懂这事到底怎么做到的,只能归功于科技的力量。

“那你有了新膀胱,是不是以后就不用挂个尿袋了?”

老李拍了拍外套下的尿袋,里面鼓鼓囊囊,他心中顿时五味杂陈,想想这尿袋竟然陪了自己三十年,要是以后没了,可能还真有点不太习惯。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