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辉煌图卷 第26章

作者:温茶米酒

  关洛阳道:“那就烧了?”

  秋笛说道:“赵千牛和瓦庆可以直接烧,烧之前你让刘府的人做个证,领了赏银便是,其他三具尸体,却要带回真武祠先扫除秽怨,否则烈火一焚邪气流窜,可能导致附近百姓梦魇缠身,罹患重病。”

  关洛阳默默点头,对这些邪术士的危害性,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虽说正面打起来,这几个人也就是一练大拳师的水平,最早被砍死那个老头,甚至连大拳师都没到,可大拳师明刀明枪,哪有他们这么险恶,居然死了都能遗害人间。

  第二天一大清早,刘府的人就送来酬劳,刘老太公服了秋笛的药之后精神大好,亲自出门,千恩万谢。

  秋笛借刘家渠道,让成阴知府转交信函,向都指挥使府上探问,注明回信之时,直接送到真武祠。

  随后,关洛阳他们婉拒了在此久住的建议,只让刘府准备了几辆马车。

  那些尸体塞进一辆马车里,另外秋暮、秋华各躺一辆马车。

  尤其是秋暮现在还不怎么能受颠簸,秋石就在他那车厢里,铺了好几条棉被,又在车厢的八个角上各贴了一道守静安镇符咒,能在动中取静,坐于船只车马上,如处平地。

  从刘府回真武祠,也就一个时辰左右的路程,但他们到了山脚下的时候,却发现石阶前已停了七八顶轿子、四辆马车。

  还有一些气派的软轿法驾,或是以丝绸扎成莲花,缀饰于纱帐内外,或是大水牛背上安放座椅,椅背雕刻仙鹤太极、锦鲤祥云等等。

  不少打扮殊异的和尚道士,在这些法驾周围静候着。

  不过这些人都很有礼数,并未堵住直通石阶的道路。

  关洛阳他们的马车,直停在石阶前,顿时引起众人关注。

  一名小道士率先甩动拂尘,稽首一礼。

  周围众人相继行礼,秋石、秋笛也从马车上下来还礼。

  关洛阳跳下来,悄声道:“这些人是?”

  秋笛嘴唇微动,声音低如蚊呐:“都是有真手段的派门中人,不过,留在山下的是晚辈随从,正主应该都上山去了。”

  正说话间,山上有道士下来,匆匆到了眼前,年约三十,蓄有浓密乌亮的短须,双目明澈。

  “大师兄,秋笛,你们可算回来了。”

  秋石说道:“秋良,怎么回事?”

  秋良面上有些许焦躁之色,道:“我们几个早上刚回来,粥还没喝完,各方前辈就都到了,说是要来找师父师叔,商量下个月十五,中元玉箓大醮、盂兰盆法会的事情。”

第37章 变局

  既然真武祠来了许多客人,关洛阳他们商议之后,还是决定由关洛阳和秋笛,把伤者和尸首转到后山,再运上去。

  秋石作为大弟子,即刻随同秋良,去见那各方派门的前辈高人。

  邪术士的尸体送到镇邪堂,两名伤者也在院中安顿好了之后,秋笛就也到正殿去了。

  关洛阳毕竟不是真武祠的人,那种场合,不适合贸然进去旁听,就留在后山院落里看刀。

  这把翡翠花纹的古刀,不愧是在秋笛的描述中,已经能够半夜啸叫的宝物,跟赵千牛的钢刀硬拼那么多下,只是多了一些划痕。

  只是最后关洛阳爆发力道的那一下,终究还是太刚猛了一些,刀背崩断对方钢刀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缺口。

  关洛阳轻轻抚摸着刀背,手指去到刀尖的位置时,又回转过来,右手松开,仅凭左手一根手指,挑在刀身一侧。

  这里恰好是长刀重心所在,刀身横陈,不摇不摆。

  他所学的金眉刀法,是以峨眉山白眉拳的器械手段“飞凤单刀”为基础,结合了明朝《剑经》《手臂录》《单刀法选》的一些武术理念,经过田公雨在战场上实际尝试,取长补短,多年演变而来。

  这套刀法吸取了当年东南沿海抗倭的一些经历,取长补短,所以颇为看重刀身弧度和拔刀一瞬间的运用。

  而现在关洛阳手上这把古刀,刀背笔直,刀刃略宽,刀尖过于淬利,在他运用起来的时候,实则是有些不顺手的。

  还需要经过一些细心的感受和磨合,才能够让这把刀也做到如臂使指。

  关洛阳把刀往上空一抛,右手接刀,步伐旋转有序,长刀绕身舞动,上刺下撩,横旋竖劈,进退有度。

  一趟刀法练下来,院子里面一块七尺大小的地方,出现了如乱麻般团团缠绕的足迹。

  他衣袂飞舞,甩袖收刀,转头看去。

  门口,秋华拍了拍肚子,赞道:“好刀法,我要还是双手都在,一定要拍手叫好,拍的更响亮一些。”

  关洛阳绝不戳他伤疤,直接把话题扯到刀上,道:“还是多亏了这把好刀,要不是秋笛把这刀借我,面对那些怪猴子的时候,我估计就得手忙脚乱,左右支绌了。”

  秋华说道:“其实师父嫌这把刀太轻,才会供在镇邪堂中十年不用,近两年来,这刀渐有灵性,夜里躁动,师父已经想要选一个合适的主人,把它送出去了。”

  他断臂重伤,面无血色,但这时候精神倒还不错,笑着说道,“我听秋笛讲,恩公全名关洛阳?”

  关洛阳点点头:“我才二十出头,别把我叫老了。”

  “好吧,关兄弟。”

  秋华说道,“你知道这把刀叫什么名字吗?”

  关洛阳道:“秋笛没说。”

  “师父、师叔当年是在一处古战场里掘出这把刀来的,师父为它取名沉舟,师叔则说,这刀既然重见天日,何必再取朽物的名字,于是用谐音唤作,成周。”

  秋华忍不住哈哈笑道,“也真是跟你有缘。”

  西周时代,洛阳城,就被唤作成周。

  秋华的意思,其实就是把这刀送给关洛阳,不过毕竟他师父不在,这刀的归属,终究不能算是尘埃落定,所以他也没有把话说死。

  先把这番话讲出来,就是让关洛阳安心点拿着这把刀。

  院外传来秋笛的声音。

  “这帮人偏偏选在这个时候,真是……”

  他脸带气愤的走进来,被关洛阳一问,就竹筒倒豆子一样,把正殿发生的事情讲出来。

  那帮人来,为的是中元节法会的事情。

  从秦汉以来,交趾虽时而为藩国,但种种文字变迁、节日习俗,都早已经从中土皇朝传来,随中土之变而变。

  中元大醮、盂兰盆会,在交趾也已经是绵延了千百年的习俗。

  每年的七月十五,道士和尚,乃至于那些神汉巫婆,为死者超度,求其安宁,为生者祈福,求其平顺。

  实际上,本来这类事情统一称作盂兰盆会,只是大明崇尚道门,八十年前,陈永华收复交趾之后,百姓南迁,奖励开垦耕种,道门声势亦略微一振,所以又加上了中元大醮的说法。

  到了四十年前,武当动源道长,奔赴交趾,大修奉诏真武祠,借朝廷大义与交趾十五府各派门,论道斗法,定下联盟之约。

  皇帝御赐玉箓大法师符令,作为盟约信物,一旦有术士大举为祸,执此符令,可以召集十五府正道派门,平祸安民。

  持有这符令的派门,自然而然成为当地中元大醮的主持者。

  这种事情是约定成俗,本来各方派门的人,只要等到七月十五当天,接受指引,各自巡行上场就行了,根本没必要这么早来找九英道长他们商量。

  可今年成阴府的这场大法会,有许多特殊之处。

  因为三个多月前的那场地龙翻身,波及全府十余县,灾邪频出,受害者众多。

  大明京城那边,又派越王郑规巡抚交趾,慰问民生,可能将与交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一同抵达成阴府,在下个月十五那一天,亲自到场,祈天佑民。

  越王身份贵重,自不必多言。

  而承宣布政使司,主掌交趾十五府的民生财务,提刑按察使司主控交趾全境的刑事缉盗事宜,也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

  故而这一回,成阴府中元节法会的隆重,将远超以往。

  勒石庙的方丈法师韦顶公,连同摩天寺阳莲大法师,就知会了附近各处道观寺庙的人,一同过来商议。

  平时淡泊名利的出家人,真正遇到了这类事情,居然还不能泰然处之,这番作态,简直热切的像是那些最喜欢巴结权贵的乡绅豪商。

  关洛阳抱刀而立,低笑了声,说道:“他们来的未免也太巧了吧?”

  “你是说……”秋笛迟疑了一下,“不太可能,阳莲大法师当年超度那群水盗术士,是出手最狠,战果最丰的一个。况且上门的人里,还有三清观致远道长、圣母庙元元法师,这些与我们师长交好的前辈。”

  秋华说道:“韦顶公这人,本来就是个俗不可耐的性子,甚至愿意去逢迎马强那种人,一旦听说越王将至,他会牵头联络各派,做出这种事来,倒也不奇怪。”

  关洛阳说道:“九英、九鹤两位道长不在,那他们现在准备怎么办?”

  “他们准备在山下镇子里住几天,等到师父回来。”

  秋笛话还没说完,正殿那边忽然嘈杂起来。

  关洛阳耳力最佳,凝神一听,分明听到秋石惊怒交加、难以置信的一声低吼。

第38章 七盏灯

  奉诏真武祠,正殿前方是方砖铺地的广场,广场中心放着一座能到人胸口高的大香炉。

  秋石这个时候本来已经绕过香炉,把各方派门的前辈送到下山的台阶前。

  但那条长长的台阶上,却正有几个挎着腰刀、做兵卒打扮的人,抬着一具盖了白布的尸体上山来。

  领头的那人看起来是个官比七品的把总,身材雄壮,上前两步,抱拳说道:“是秋石道长吗?”

  秋石被一种不安的感觉所包裹,手指下意识的弯了一下,说道:“正是贫道。”

  那人有些恻然,说道:“是这样的,都指挥使大人原本派人向真武祠求药,但久候不至,老夫人病体难支,于是又派本官分三拨人马急行探问,却在出交州府的时候,见九鹤道长漂在水上……”

  周围僧道众人纷纷侧目,脸上神情不一而足,但都夹杂着几分掩饰不住的震惊之色。

  韦顶公失声叫道:“怎会如此?!”

  秋石一言不发,急行几步,要伸手去揭开白布,却被把总一拦。

  他骤然扭头,眼中浮出几条猩红的血丝。

  那把总心头一惊,连忙解释道:“九鹤道长身上似乎有剧毒,我有几名兄弟碰到他之后,倒毙当场,还是用竹竿将他挑到岸上,架入马车运来,秋石道长切勿贸然触碰。”

  说话间,把总刀鞘一偏,用刀鞘末尾挑起白布一角,露出下面一张惨白、发灰的面孔。

  秋石全神贯注的看着这张脸,双拳紧握微颤,喉结滑动,发出一道嘶声闷吼。

  旁边僧道众人涌来。

  “九鹤道兄!”

  三清观的致远道长在近处看了一眼,悲慨长叹,从袖里抽出三根线香,持咒念诵。

  “上清洞玄,晃朗太元,清净法体,全身而坠,三五火车,祛邪破瘴,灵官大将军破秽来谒,急急如律令。”

  致远道长一篇法咒念完,手里三根线香一合,揉成了一把香粉,往九鹤道长身上一撒。

  那一把香粉无风自燃,千百点火星伴着一阵强风吹过,揭开白布。

  火光香气在半空中打了个旋儿,向下坠落,笼罩在九鹤道长全身上下。

  没了白布掩盖之后,九鹤道长的尸身更显悚然,心口处有一个穿透胸膛的窟窿,左臂胀大,比大腿还粗,五根手指如同紫萝卜一般。

  右边衣袖破损,小臂上有毒蛇牙印,那一块皮肤都发皱、萎缩。

  但随着那些火星在九鹤道长的衣物、皮肤上,若隐若现,逐渐熄灭,香气越发浓郁,浮肿的左手传出像是放气的声音,渐渐恢复正常的粗细,右手的毒伤萎缩处,也重现饱满,毒蛇牙印里,流出两道青血。

  待火星尽灭,香气淡去,致远道长脸上却更显愤懑之色。

  因为他发现九鹤道长的尸体上,除了这些毒伤之外,至少还有十四道邪咒余韵,假如不想办法化解,再过几个时辰,这尸身恐怕就要融化成浆。

  阳莲大法师踏前两步,一身大红法袍上,间杂着灿金、深绿的几道色彩,干枯嶙峋的赤脚往地上一跺。

  咚!!

  周边十几人都感到地面微微一震,一股似有若无的炎气,从九鹤道长尸身下方冲腾起来,使周遭空气都微微扭曲。

  尸体道袍破损的一些地方,相继传出如同琉璃碎裂、枯木崩断、厚纸撕扯的声响,存在于那些地方的邪咒残韵,被阳莲大法师摧枯拉朽的破去。

  只是在九鹤道长肚腹之中盘踞的几道邪咒,还在负隅顽抗,散发出褐黄浑浊的一团微光。

  阳莲大法师眉眼含怒,一只手掌伸出,却迟疑了一下。

  只因九鹤道长的须发,已经在热力烘烤之下微微卷曲,要是他再加催法力,只怕反而要先损伤九鹤道长遗体了。

  “阳莲大师,还是让我为九鹤道兄尽一份心吧。”

  戴着尖顶斗笠、素白长袍的一个老婆婆,抬手示意,让那几个兵丁把九鹤道长的尸身放下。

  这老婆婆,正是圣母庙的元元法师,也有亲近者,称她元婆婆,庙里供奉的是百余年来受广泛推崇的柳杏圣母。

  柳杏圣母,在传说中是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因跌碎了玉剑,受罚下凡,化身而成,以尖顶斗笠为祈福信物,善能解人病老孤贫之请,在南洋,是一位上等福神。

  阳莲大法师收了炎气,元婆婆摘下头顶斗笠,往前一抛。

上一篇:大乾长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