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从改变开始 第134章

作者:一白化贝

而且,极其重要!

因为,这玩意属于核物理一块。

而现在,华国的核技术应用,是落后于国际水平的。

虽然华国核工业集团是说,华国总体的核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当今国际水平,排名靠前。

但实际上,能真正在世界上进行核技术排名的,也就那么些国家。

而且,华国的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大湾核电站,里面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没有华国自有的。

虽然后来经过消化吸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差距是明摆着的。

就算不说这些,只说简单的和技术应用,在医学上的电子束直线加速器这类的射线装置,也依然比不上国际水平。

国内大部分医院,选用的全是国外品牌的设备。

因此,陈舟看到杨院长的研究课题,第一反应是,搞这么大的吗?

不过,他对此的兴趣却是极大的。

等了大概十分钟,陈舟才把课题资料下载完。

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时间细化

陈舟把压缩包拖到一个专门建立的文件夹内,然后开始解压压缩包。

“咦?密码?”

陈舟没想到,杨院长还给这个压缩包加密了。

不过仔细一想,一般来说,这样的课题,都是物理研究所的项目,有着一定的保密性,也是正常的。

陈舟拿出手机,就准备给杨院长打电话要密码。

不过电话还未拨出,杨院长又发过来一个txt文档。

陈舟接收之后,打开文档,里面正是压缩包的解压码【DZS1】。

把解压码输入,压缩包顺利解码。

打开解压后的文件夹,陈舟不由得一愣。

好家伙,杨院长这是怕他暑假在家太闲么?还是担心他沉迷冰雹猜想而无法自拔?

“强脉冲粒子束原理及应用”这个文件名的文件夹里,足足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文件夹,文件夹里还有文件夹……

“难怪下载了这么久,这个项目的课题资料,未免也太多了吧?”陈舟心里嘀咕着,手上鼠标滑动,就打开了一个文献资料。

【高功率粒子束极其应用】

陈舟仔细看了一下。

高功率粒子束,通常来说,就是称为强流相对论性粒子束,包括电子束和离子束。

这是一个年代不算久远的概念。

陈舟记得自己在一个文献中看到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强流相对性电子束的概念被提出。

到八十年代末,在英国马丁教授开创性的工作下,使得强流相对性电子束的实际应用变成了可能。

只不过,这其中三十年的研究背景,是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条件下。

在六十年代初期,英国原子武器研究中心的马丁教授和他的小组,首先建议运用脉冲功率技术产生高功率电子束。

并且成功的将传输线技术应用于脉冲功率的研究,从而开创了脉冲功率技术的新局面。

也是从这时起,高功率电子束加速器作为核武器效应模拟源,开始发展了起来。

七十年代后期,由于粒子束惯性约束聚变方案的提出,高功率粒子束开始向着更高的功率水平发展。

数年间,国际上主要强国的主要实验室,便先后建造了数量众多的发生装置。

而华国国内对于高功率电子束的研究,是从六十年代初研制脉冲X射线机技术开始的,六十年代末,开始进行纳秒脉冲高压技术的研究。

到七十年代,才正式转向高功率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制。

而现在,关于高功率电子束和离子束技术以及应用到诸多科学研究领域。

像是核爆模拟器,高能闪光X射线照相,内电磁脉冲研究,惯性约束聚变,自由电子激光和高功率气体激光器的激励等等方面。

其衍生的新兴学科,也有像是抗辐射电子学,相对论电子学,强流束物理学等等。

总的来说,高功率粒子束是当前一门比较活跃的前沿科学技术,它也是强激光研究的重要技术基础。

收回思绪,陈舟继续看着眼前的文献资料。

直到中午时分,陈晓过来敲门,喊他吃饭。

陈舟才从粒子束的世界中,回过神来。

陈舟没急着起身,只是回头和陈晓说了一声,马上过来。

转回头,陈舟看着眼前电脑上的文献资料,微微沉思。

对他而言,这次杨院长的课题难度,有些超纲了。

虽然杨院长说的是,只让他负责处理课题的数据,发挥他在数学上严谨计算的长处。

但是陈舟可不会傻傻的认为,真的只要拉一些公式,把数据算算,就算解决了。

而且,这也不是他的风格。

既然已经加入了课题组,那必须要做到最好才行。

陈舟现在的心态是乐观而积极的,他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转变的这种心态。

想了想,陈舟觉得还是有必要像之前一样,在事情堆积的时候,就做个计划。

这样的好处,一来是可以知道每件事具体的进度,二来可以对时间合理分配。

“小舟,快来吃饭!”

“好!”

把看文献所做的笔记整理了一下,陈舟起身,走出了屋子。

张红英又是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

吃饭时,陈舟只觉得自己明明一直在吃,可碗里饭菜的量,好像就没减少过?

果然,在家的孩子,除了吃胖点,就只有吃的再胖点。

陈舟不免担心,这一个暑假下来,自己回去的时候,会不会长出双下巴?

吃完饭,张红英和陈建国便去上班了。

而收拾碗筷和刷碗的任务,则由陈舟和陈晓分别承担了。

“哥,我有一道题不太会,你一会给我讲解一下吧?”正在刷碗的陈晓,出声跟陈舟说道。

陈舟点点头:“好,是你摊开的那本书?”

陈晓:“就是那本书,那道题我画了个圈。”

“我先看看,你刷好碗过来。”

“好。”

陈舟走到桌子旁,拿起陈晓摊开在桌子上的那本资料,看了起来。

资料上,陈晓用红笔圈了道题。

一道证明题,题目倒不长。

【设n是正整数,a1,a2,……,an,b1,b2,……,bn,A,B均为正实数,满足ai≤bi,ai≤A,i=1,2,……,n,且b1b2···bn/a1a2···an≤B/A。】

【证明:(b1+1)(b2+1)···(bn+1)/(a1+1)(a2+1)···(an+1)≤(B+1)/(A+1)。】

陈舟看完题目,已经有了思路。

又看了一遍题目,陈舟轻声笑了笑,这道题,对于陈晓这个才中考毕业的准高中生,确实是有些难了。

这时,陈晓已经刷完碗,走了过来。

他拿起桌子上一张草稿纸,递给陈舟:“哥,这道题,我只能算到这,你看一下,前面的思路对不对?”

陈舟接过草稿纸,看了一下。

嗯,这小子还不错,前面的思路是对的。

能解答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不错,这道题的难度,你能算到这,已经很难得了。甚至比一下高中生都强,很厉害!”陈舟自然也不会吝啬自己的夸赞。

听到陈舟的夸奖,陈晓不自觉的嘴角一咧。

对于老哥的夸奖,他还是很受用的。

陈舟自然也注意到了陈晓的模样,他笑着说:“可别骄傲。来,我帮你把思路理下去。”

说完,陈舟拿起笔,开始在草稿纸上,接着陈晓的计算,继续写了下去。

陈晓收敛了表情,认真的看着。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来给我们分享一下

“……在这里,设n=m时结论成立,则当n=m+1时,利用归纳假设知,i=1∏m+1(kiA+1)/(A+1)=(i=1∏m(kiA+1)/(A+1))·(km+1A+1)/(A+1)≤(k1k2···kmA+1)/(A+1)·(km+1A+1)/(A+1)≤(k1k2···km+1A+1)/(A+1)。”

陈舟边写边问陈晓:“这步能看懂吗?”

陈晓摇摇头,又点点头:“能看懂,就是有点难……”

陈舟奇怪道:“难什么?”

“呃……”陈晓迟疑着说道,“按步骤是这么推下来的,可关键是,我想不到这其中的关键步骤……”

听到陈晓的话,陈舟笑了笑:“没事,你想不到也是正常的,主要还是你的自身的知识储备还不够。要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多看,多想,多积累。”

陈晓默默点了点头。

陈舟把草稿纸放下,继续说道:“最后再利用数学归纳法,便能使不等式对所有正整数n成立,命题也就得证了。这道题主要还是归纳法的灵活运用,你好好想想。”

“嗯。”陈晓点头应是,把草稿纸拿起来,自顾自的琢磨了起来。

陈舟看了陈晓一眼,没有说话。

起身,把位置让给陈晓,然后去切了块西瓜,洗了一些葡萄,给陈晓拿了过来。

做完这些,陈舟看了眼时间,便回到了自己的屋里。

在书桌前坐下,陈舟开始做着详细的计划,把自己的时间进行细化。

时间这玩意,只要你好好管理,你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有很多可利用的空余。

而且,从某种纬度来说,时间就是运动。

我们定义的一天,不过是地球自转了一圈。

我们定义的一年,也只不过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了一圈。

所以,节约时间,也可以理解为,去追逐地球的运动。

这样一想,陈舟瞬间觉得,时间管理的概念,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毕竟,追逐地球的运动,想想就很帅!

把计划列好,陈舟开始进入下午的节奏。

继续研究冰雹猜想。

经过一下午的忙碌,陈舟又在错题集上留下了数页浓墨重彩的错误。

没办法,至今为止,他仍旧没有找到好的思路。

而他能做的,依然还是边学边研究。

不断的从相关的文献中汲取知识,再不断的尝试解决冰雹猜想这个难题。

放下手边的工作,陈舟揉了揉太阳穴。

学习与研究,是对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消耗。

陈舟觉得有些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