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白化贝
就在陈舟胡乱猜测时,系统的提示音随之到来。
“特殊说明:鉴于宿主数学学科已达到Lv8,故正式开启满级升级模式。”
“满级升级模式规则如下:”
“1、凡一门学科达到Lv8等级,该学科即开启满级升级模式(语言学除外);”
“2、满级升级模式开启,原有属性经验值将不可用,开启学科将有新的升级条件;”
“3、满级升级模式开启后,对应学科任务,将自动转换为满级升级任务,具体请查看任务详情。”
“恭喜宿主,在成为学霸的道路上,终于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请宿主再接再厉!”
在最后鼓励了陈舟一句之后,系统的提示音便消失了。
但这沙雕系统所提升的内容,却是令陈舟既疑惑,又惊讶。
他没想到,这个系统还会根据等级的不同,开启不同的模式。
他也没想到,这最后通往Lv9满级的道路上,居然有一个满级升级模式。
这是最令他惊讶的。
显示屏上,陈舟的个人信息已经暂时隐去,取而代之的正是系统提示的内容。
陈舟来回观看了好几遍,直到这些内容消失。
“这意思就是,以后每一个学科升到Lv8之后,都会开启满级升级模式,除了语言学……”
“然后这个满级升级模式,就是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要求……”
“再加上满级模式开启后,对应学科任务的转换……”
陈舟在脑海里不断地解读着这个规则,嘴里也不停的嘀嘀咕咕着。
“换句话说,就是数学升到Lv8等级之后,将不再采用原来的自然科学经验值进行升级了?而数学课题所获得的任务奖励,也不再是自然科学经验值了?”
想到这,陈舟顿时看向“数学”那一栏的“0/⑩”。
又扫了一眼其它的学科,确实都没有变化。
只有数学在升到Lv8之后,发生了改变。
“看看任务栏,应该就知道了……”
这样想着的陈舟,视线持续下移,最终定格在不断闪烁的“任务栏”上。
伸手,点击“任务栏”按钮,陈舟进入了任务模板界面。
和前面数次完成任务后,重新刷新的任务不同。
这次,不只是完成的任务,刷新出了新任务。
原本为了数学学科服务的任务1,也发生了改变。
虽然任务的内容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任务1模块的界面和任务的奖励,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原本都是普通的任务界面,就像游戏里领取任务后的界面一样。
但是现在,任务2和任务3还是那个样子,任务1却蒙上了一层淡金色的光。
这层淡金色的光,就绕着任务1的区域,照亮着任务1里的内容。
“丫的,这就是满级升级任务吗?把普通任务,升级成了‘金色传说’任务?”
陈舟虽然觉得这个界面有些花里胡哨的,但是看着还是挺舒心的。
“任务奖励的话……我擦?逗我呢?不低于哥德巴赫猜想等级的数学课题?”
陈舟看着那被一层淡金色光晕捕捉的任务奖励,不由得爆了出口。
他终于明白那个“0/⑩”里面的“0”和“⑩”是什么意思了。
“0”代表完成的课题数量!
“⑩”代表所需完成的课题数量!
而这个课题的难度,必须要不低于哥德巴赫猜想!
也就是说,陈舟必须要完成10个哥德巴赫猜想这一级别的数学课题,才能将数学从Lv8升级到Lv9!
这任务,不可谓不艰难!
“系统,你是不是在逗我呢?千禧难题,一共也就7个,你这未免也太强人所难了吧?”
陈舟忍不住再次吐槽道。
和以往一样,系统没有任何回应。
又看了看这发生改变,被淡金色光芒笼罩的任务1。
陈舟很是有些忧郁。
“还10个哥猜这一级别的课题,你咋不干脆说黎曼猜想呢?”
说完之后,突然想到什么的陈舟,又赶紧说道:“哥猜这一等级,就哥猜这一等级吧,我努力,我努力还不行嘛……”
说完之后,见系统仍旧没有回应,陈舟才悄悄松了口气。
他倒也不是怕别的,就怕这沙雕系统一根筋,别有什么隐藏指令之类的。
一听他说黎曼猜想,就真给他改了任务,换成10个黎曼猜想级别的课题。
那可就真的好玩了……
“一个课题,代表一个①,数学想升到Lv9满级,看来是绕不过10个①了……”
陈舟觉得这沙雕系统大概是想让他一个人完成半个世纪,乃至一个世纪的数学研究。
就连他的那张数学蓝图,也未必顶得住这一任务的要求。
但对于陈舟而言,他也很想看看Lv9的风采。
思索了片刻,陈舟顺着这一任务的目的,大致理了理可能的数学难题。
便放下对这一“金色传说”任务的纠结,转而看向新刷新的任务2。
“2、脱胎于理论,绽放于未来的材料之美!”
“任务描述:宿主以绝对的完美之姿,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求学生涯!两篇顶级研究成果,足以载入数学和物理学的史册!”
“在胶球实验课题的研究中,相信宿主也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那么,既然有着创新之心,也有着探索未知的欲望,何不趁机抓住这一点不同,寻找那背后的材料?”
“请宿主抓住那已经露出些许容貌的创新灵感,对粒子探测器的相关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
“任务奖励:根据宿主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进行综合考量,奖励自然科学经验值和应用科学经验值。”
“注意:任务2的时间,不做限制要求,但请宿主珍惜时间,及早完成!”
虽然任务2依旧是朴素的白板任务,也脱离了原本本科到研究生的生涯规划。
但是,任务2的内容,却是令陈舟眼前一亮。
陈舟意识到,系统随着他身份的不断转变,也在不断地调整任务内容。
完成了求学生涯的他,也终止了这一求学类的任务。
转而开始出现的是和数学物理学并列的学科类任务。
而且这类任务,所抓住的是他在之前课题中,灵感迸发的关键。
促使他去深入研究这其中的价值。
陈舟觉得这一点,是真的挺不错的。
陈舟默默看了看任务模板界面的三个任务,分别主导的是数学、化学、物理学。
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陈舟嘀咕了一句:“求学生涯的结束,也意味着我学术生涯的真正开始!”
这次任务的完成,也算是陈舟的一次转变,身份的转变,以及未来的转变。
没在系统空间再多逗留,陈舟直接退出了系统空间。
看了眼书桌上梳理课题方向的草稿纸,陈舟重新拿起笔,开始仔细规划。
数学的蓝图,被陈舟拓宽了边界。
这是为了他那只差一级,却横亘着10个哥德巴赫猜想级别难题的数学满级。
此外,关于任务2和任务3的规划,陈舟打算在游学开始之后,再视情况而定。
毕竟,任务3需要他加入课题组才行……
在陈舟和弗里德曼准备着学术交流事宜时,物理学界也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随着诺贝尔物理学家奖的评奖工作的开始。
引力波的发现者,雷纳·韦斯的名字,也开始再一次频繁出现在新闻之中。
如果说去年因为时间问题,韦斯教授没有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话。
那今年的他,是几乎可以确定的,将要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他的呼声,可以说是所有候选人中最高的。
当然,引力波的发现,肯定不止雷纳·韦斯一个人的功劳。
加州理工的基普·S·索恩和巴里·巴里什,在LIGO发现引力波这一事实上,同样有着决定性的贡献。
尤其是基普·S·索恩,更是当今世界上研究广义相对论下的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也因此,一个引力波的发现,促成了三位诺奖热门候选人。
此外,还具有诺贝尔物理学奖竞争资格的,就只有粒子物理学界的大发现——SLAC的胶球实验了。
胶球相关联的人,自然就是陈舟了。
作为SLAC最后的对撞机实验计划的“真正主导者”,陈舟在胶球的发现一事上,有着巨大的贡献。
在之前SLAC的那场报告会之后,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披露胶球实验的部分细节。
这时,物理学界乃至整个世界,才真正意识到,陈舟在胶球实验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更有不少物理学家直言,是陈舟以一人之力,为整个物理学界,找到了传说中的胶球!
故而,在引力波成为大热的当下,胶球成为了唯一的竞争者。
而陈舟,俨然成为了,除雷纳·韦斯之外的,诺奖第二热门候选人。
陈舟的获奖热度,甚至比基普·S·索恩和巴里·巴里什还要高上一些。
关于陈舟能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话题,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这里面,有一个观点其实蛮有意思的。
就是,有些人觉得陈舟已经足够幸运了,在21岁的年纪,便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解决了胶球实验的理论难题,发现了胶球。
他应该可以等一等,让那些也有着足够贡献的人,先拿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毕竟,陈舟的年纪足够小,就算下一届再拿也一样。
只不过,这一观点一出来,就立马收到了大量的评论。
有人列举了每年诺奖得主的年龄,以及他们的获奖理由,再据此推算每位获奖者等待的年月。
也有人一上来就怼了回去,诺奖评的是能力,而不是年龄。
事实上,每年排队诺奖的人,远不止LIGO的三位教授。
其后,有着许多在多年前就发表了一定份量的研究论文,却始终排不上的人。
而诺奖,也从来没有说,年龄小,就应该等的说法。
一切,终归还是凭实力。
网上的讨论固然热闹,物理学界的议论,也固然精彩。
但真正头疼的,却还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奖委员会。
此时,瑞典的皇家科学院里。
“卡罗尔教授,能告诉我你最终的决定是什么吗?”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内,委员会成员纳尔多·帕克教授,颇为头疼地问道。
本来,按照诺贝尔奖的评选流程,各诺贝尔委员会都会在每年9月前,发出征求提名推荐书,要求提名人在次年2月1日前,送回推荐候选人名单及其成就说明等资料和推荐意见。
然后各委员会就会开庭详细审议,在6月1日前,依据反馈的推荐信息,提出推荐名单。
上一篇:华娱之我即是天命
下一篇:人在港综,你管这叫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