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白化贝
对于整个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实验准备进度,陈舟准备切实掌握住。
在这其中,令陈舟有些没想到,但却十分满意的一点是。
高结自始至终,都没有来找过陈舟。
关于利用新的半导体材料,去制备粒子加速器探测器的事,高结自己承担了下来。
这一点,陈舟十分欣慰。
只觉得自己,看人的眼光,还是蛮准的。
此外,陈舟也趁着实验准备的时间,更深入的研究了一番,粒子加速器探测器材料这个课题。
在更深入的挖掘金刚石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价值外,陈舟还试着加入了更多地思考。
这段时间,张一凡那边,也和他的团队,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工作。
陈舟一收到这篇论文,便开始了审核。
该做批注的做批注,该圈红的圈红。
至于该批的人,那也得批。
张一凡第一次体会到了陈舟的严格。
这是比他当初大学本科毕业时,完成毕业论文,还要严格数倍的。
当然了,对于陈舟的严格要求,张一凡和他的团队,并没有丝毫不满。
相反,他们十分乐于接受陈舟这种严格的意见。
只有这样,他们也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
在这种双方有意识的情况下,张一凡他们也快速地,在汲取着陈舟的知识和经验。
毫不夸张的说,陈舟为他们提供的这个机会,可比他们在麻省理工读研究生,还要来的实在。
这份经历,也在悄悄改变着他们。
陈舟在审核论文的同时,也将自己更深入的一些研究内容,发给了张一凡。
让他们在修改论文的同时,将这部分内容,加入进去。
张一凡起初还有些不解。
他觉得,这些应该是他们后续研究的理论指导,现在放在论文里,直接投期刊,不就等于是为他人提供理论基础吗?
陈舟却没有过多解释,只告诉了他一句话:“你们研究的,不单单只是金刚石半导体材料,它还是粒子加速器探测器的材料。”
也只是这一句话,张一凡瞬间便明白了。
如果单从化学和材料学的角度来看,这份研究确实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
但是,如果从他们的实验来看,这份研究,却就是不全面的了。
想通这些,张一凡便不再迟疑。
一边开始组织人手,修改论文,丰富论文。
一边开始为下一次的实验,做好准备。
时间,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过。
转眼之间,已是两周之后。
这段时间,高能所里,陈舟的课题研究小组,每位研究人员,都在按照自己的任务安排,加班加点的准备着,这个令他们无限期待,无限向往的实验。
高结也在按照陈舟的吩咐,争分夺秒的,去制备着这次实验,所需的粒子加速器探测器。
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
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实验,准备完毕!
2018年3月22日这天。
高能所里,在浓烈的学术研究氛围之下,有着一股抑制不住的躁动感。
不止是陈舟的课题小组成员,就连其他的科研人员,也是一样。
原因无它。
陈舟这个从一开始,就吸引了诸多关注目光的实验。
将在今天,正是开始!
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物理之门!
“高教授,辛苦你了!”
控制室内,陈舟看向身旁的高结,第一次这么说。
“应该的。”
高结微微偏头,看着陈舟,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相较于这次短基线加速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其它的各项准备工作。
高结十分的清楚,陈舟是将这其中,极为关键的一项任务,交给了他。
整个物理学界所公认的,下一代加速器中微子实验,将致力于提供中微子流强,以及探测器的体积和性能。
从而研究中微子质量顺序、寻找新型中微子,以及轻子CP破坏等重要的物理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粒子加速器探测器的因素,至少能够占到一半以上。
由此,也可以看出,陈舟对高结的信任,以及更多的考虑。
于高结而言,能够及时且有效的完成,陈舟所布置的这个任务,他自己也是十分满足的。
陈舟微微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
收回目光,陈舟开始看向,正在做着最后检查的,课题小组的研究人员们。
克罗斯此时走到陈舟身边,轻声说道:“大概还需要十分钟,最后的检查,可以完成。”
“嗯。”陈舟淡淡应了一声。
在观察着最后检查工作的同时,陈舟的脑海里,也开始回忆着,整个研究中,可能存在疏漏的地方。
如果没有的话,那自然是最好。
如果有的话,那就及时做出调整,加以完善。
粒子加速器,一直都是高能物理学界,研究微观物质世界的重要工具。
只不过,因为中微子的特性,在研究中微子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其它类型的实验。
但在陈舟的看法中,粒子加速器始终是最有效的,一个实验工具。
加速器产生的中微子束流,具有能量高、流强大、方向性好等特点。
对于中微子这种,人们还不是太了解的粒子来说,是非常适用于去研究它们的。
像是传统的,用于产生中微子束流的装置。
就是由质子束流、靶、聚焦管道、衰变通道、垃圾站五部分组成。
其中,质子束流正是来自粒子加速器。
质子撞击的“靶”,通常由耐高温的材料制成,如石墨等。
用以抵抗高功率束流,带来的巨大的热量。
碰撞产生的不同方向的带电介子,通过一个加磁场的聚焦管道,变成同一个方向。
聚焦管道通常就设计成牛角的形状,使得不同横向动量的粒子,都能够得到聚焦。
而改变磁场方向,就可以按需挑选出,带正电或带负电的介子。
聚焦后的介子,在数百米长的衰变通道中,就会产生中微子或它的反粒子。
最后,尚未衰变的介子,跟其他除中微子以外的衰变产物,一起被传送到厚重的垃圾站中,被吸收,避免造成放射性的污染。
从这个装置以及整个实验过程,也可以看出,探测器在这其中的重要作用。
而陈舟他们,此次便是采用短基线加速器,进行中微子实验。
基线指的就是,中微子飞行的距离。
在发现μ中微子之后,世界各地建造了多条加速器中微子束流。
并将中微子探测器,放置在距离束流很近的地方,通常相隔只有几十米,用于研究中微子与物质发生的相互作用。
这也就是短基线中微子实验。
说起来,这些短基线加速器实验,在最初是为了标准模型服务的。
在标准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它们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就好比1973年,CERN观测到加速器μ子与强子或电子,通过“中性流”发生弱相互作用的过程。
成为电弱统一理论的重要证据。
并为电弱统一理论的三位创始人,温伯格、萨拉姆和格拉肖带来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中微子这个超出标准模型的粒子出现后。
后期的短基线加速器实验,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同时承担了搜寻中微子振荡的任务。
只不过,其中大部分的实验,都没有发现中微子的类型发生改变。
仅有的例外是米国的LSND和MiniBooNE实验。
但是,这些短基线加速器的实验结果,却又无法用现有的三代中微子振荡来解释。
必须引入第四代,甚至第五代中微子。
因此,短基线加速器实验,就这个层面来说,也成为了探索更多种类中微子的重要线索。
而这,也是陈舟选择短基线加速器实验的原因之一。
陈舟或许不会是中微子振荡模型的提出者,但他一定会是其中的完善者。
他也极有可能是打开新物理之门的那个人。
“陈教授,整个加速器实验的检查,已经全部完成,没有发现问题!”
高结在得到一名研究人员的汇报之后,走到陈舟的面前,语气有些激动的说道。
陈舟点了点头,看着高结,道:“那,实验开始!”
整个课题小组,所有的研究人员,全部撤离出这次实验的加速器装置,依序回到了加速器实验的控制室之内。
“都回来了吗?”陈舟微微偏头,跟克罗斯问道。
克罗斯点点头:“都回来了,可以开始。”
“嗯。”陈舟应了一声,旋即走到控制室的指挥台前。
稍微清了清嗓子,陈舟朗声说道:“各位同事,经过我们近3个月的努力,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实验,我们终于准备好了!”
“在今天,我们将去验证,中微子的质量顺序是否为正顺序,我们也将去获取CP破坏相角的大小,还有那个我们一直寻找的,不为零的重中微子,还有θ23是否等于45°,还有……”
这是第一次,所有的研究人员,听到陈舟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觉得自己距离陈舟口中,这些原本虚无缥缈的东西,是这么的近。
“好啦,我虽然还有很多话,想和大家说,但现在,还是让我先去推开这个新物理之门吧!”
“在实验之后,我相信,盛大的欢庆,正在等着我们!”
说完这些,在每个人期待且激动的目光中,陈舟最后说道:“现在,我宣布,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舟团队中微子振荡加速器实验,正式开始!”
随着陈舟的声音落下,已经准备待绪的研究人员,立马便开始了正式的实验操作。
随着短基线加速器实验中,中微子束流的产生,这项牵动许多人的实验,已经开始!
……
高能所里,何弘蕴和耿国建这两位副所长,正凑在一起,谈论着陈舟的实验。
“耿所长,你觉得他能成功吗?”何弘蕴给耿国建倒了杯茶,有意无意的望着窗外。
耿国建看着这杯即将倒满的茶水,嘴角微微一动,开口说道:“不管他能不能成功,至少我们已经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咯。”
上一篇:华娱之我即是天命
下一篇:人在港综,你管这叫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