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白化贝
“信息科学技术让人类的计算能力,进入了另一个次元,互联网让所有人都变成了千里眼顺风耳。”
“从某个程度来说,这100年的科技发展,比人类之前几千年中,所有的成就加在一起都要大。”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智能手机、人工智能、3D打印等各项新技术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够切实感受到,技术的高速发展。”
“也因此,每个人都有着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未来,会因为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技术也会一直进步下去。”
“但实际上,人类的未来,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相信宿主已经有所感觉,人类的基础科学,实际上已经停滞了很长时间,并有可能在一直到来的未来,始终停滞下去……”
“挑战任务目标:打破这基础科学发展的枷锁,抓紧时间,做出基础科学的突破性研究!”
“挑战任务1描述:物理学是一门探知世界的学科,它基本上囊括了人类文明所有的技术,所以技术发展的未来,也在物理学身上。”
“但很不幸的是,现在的理论物理,还在一百年前建立的框架内发展,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突破框架的迹象。”
“The party is over!”
“随着高能物理的盛宴,逐渐走到最后,也就代表着基础物理的停滞!”
“请宿主接下挑战,完善你所发现的,并不成熟的物理理论,打破基础物理逐渐停滞的趋势,在新物理之门内,再次找到盛宴开启的理论!”
“挑战任务1奖励:能源解决之答案。”
“特殊提醒:此为挑战任务2开启的先决条件!挑战任务时间,限时2年!”
“宿主请选择,是否接受挑战任务1?”
随着系统提示音的消失,原本显示屏上的任务模板界面,也被挑战任务1的内容所取代。
在显示屏的最下方,挑战任务1的下方,赫然便是两个按钮。
一个“接受”。
一个“拒绝”。
两个按钮,一红一绿。
正不断闪烁着。
和以往的“接受”为绿,“拒绝”为红不同。
这一次的“接受”按钮是红的,“拒绝”按钮是绿的。
陈舟紧紧的盯着这两个按钮。
他现在终于明白了,系统先前一直提示的“基础科学的突破”,到底是什么意思。
诚如挑战任务的背景所言,过去的一百多年,是人类进步最大,也是最为颠覆的时代。
量子力学的建立,让人类对微观世界,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
相对论的提出,使得宇宙开始崭露在人类的面前,人类得以去探索宇宙的本质。
但是,人类的基础科学,却是真实地陷入了停滞。
现在的学者们,一直在做的,都是在完善以往的理论。
也包括陈舟。
不管是胶球的发现,还是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都没有跳脱出原本的基础物理理论。
新物理之门,只是被打开,却没有人真正进入。
陈舟记得自己在去年,也就是2017年。
他看到过一则报道。
人们启封了一批五十多年前的时间胶囊。
那里面有着五十多年前人们的展望。
他们说:“我们现在已经踏入宇宙,你们肯定已经可以非常方便地前往其它行星了吧?对于多变的气候,肯定也能控制自如了吧?对于……”
这份五十多年前的留言,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想。
因为,在那个时代,他们亲历了人类第一次翱翔蓝天,到人类第一次踏足宇宙。
而这中间,仅仅隔了半个多世纪而已。
所以,又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人类征服太阳系,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
又怎么会是一个虚无缥缈,不可能完成的梦呢?
但事实,永远就是事实。
人类这半个多世纪,没有做到他们的期待。
尽管现在的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仿佛有新技术在诞生。
但是,技术和基础科学,可不是一回事。
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基本的原理。
而技术,则是对原理的应用。
就像陈舟系统里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一般。
没有自然科学,就不可能有应用科学,不可能有技术。
事实上,统计一下就能发现,现代科技的理论基础,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上个世纪。
就比如说GPS技术,依赖的是爱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发表的相对论。
核武器和核电站的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爱因斯坦,来自于质能方程。
而看似十分前端的研究前沿,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技术,则是可以追溯到普朗克时代。
都是十分久远的事情了。
说来有趣的是,为什么以前的手机,充一次电,能用一周。
而现在的手机,一天一充却都不够用。
其本质原因,就是电池技术的发展,已经被基础科学的理论给局限住了。
远远跟不上硬件的升级。
陈舟收回思绪,再度看向仍旧不断闪烁的两个按钮。
他不知道自己选择“接受”会怎么样。
也不知道自己选择“拒绝”,又会怎么样。
但从两个按钮的颜色来说。
如果按下“接受”,他将走上一条,异常艰辛的探索之路。
如果按下“拒绝”,他可以躺在现有的荣誉簿上,完全没有任何忧虑。
蓦地,陈舟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是真的要改变世界吗?”
“改变世界的话,我其实还蛮感兴趣的……”
“虽然我最多只影响到身边的人,也只改变过我自己……”
“但是,不试试的话,又怎么知道不行呢?”
“就算是为了那份‘能源解决之答案’,也得按下这个红色按钮吧?”
小声嘀咕的陈舟,忽然抬起手臂,手指迅速一点。
按下了那个在他的瞳孔里,不断被放大,最后占满整个视线的——
“接受”按钮。
第六百零六章 想做个听众
“接受”按钮。
“宿主已确认接受挑战任务!”
“仅以告知宿主以下消息,挑战任务一经接受,需完成整个挑战系列任务!”
“挑战任务与各学科任务有牵连,但却单独存在,互不干扰!”
“挑战任务的完成机会,只有一次!”
“如挑战失败,则宿主将失去任何挑战任务的机会!”
“请宿主珍惜时间,奋勇向前吧!”
随着陈舟选择按下那个红色的“接受”按钮,系统提示音也再度响起。
显示屏上挑战任务的相关信息,当即隐去,继而浮现出一系列的提示消息。
“机会只有一次吗?”陈舟喃喃自语道,“这样或许才更有压力吧?”
这是陈舟第一次遇到这种限定完成时间,还明确告知机会只有一次的任务。
但是于他而言,既然已经选择了接受,那就去做就行了。
系统有告知权,但他却没必要太在意。
只不过,陈舟挺好奇的是。
如果他真的没有完成,除了失去挑战任务的机会,还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这没有损失的任务,到底代表了什么?
陈舟又看了一眼显示屏上的提示消息,心中思绪万千。
他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基础科学的停滞了。
系统对当前世界的科学发展,有着远比所有人类,更为清醒的认知。
所以,从它这里确定的事,基本上是不会有错的。
以前,陈舟在刚踏入学术研究之路时,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尤其是在研究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之后,他对基础科学停滞这件事,更有了深入的认知。
就拿陈舟自己来说,他原本是打算在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返回华国,加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的。
这也是他在CERN接触到寻找重中微子的实验后,认知考虑过的事情。
但是陈舟在回国之后,却改变了这个想法。
而是选择了直接进入高能所,自己组建粒子加速器的实验团队。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陈舟在对整个中微子领域的研究,对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进行了了解之后。
他发现,大亚湾那里的研究进度,或者说可以从事的研究,是无法满足他的预期的。
诚然,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一项值得华国人骄傲的实验。
但是,在运行了这么多年以后,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适用性,已经不能满足中微子领域的研究了。
这才有了在前两年被提出来的江门中微子实验。
江门中微子实验,就是为了接棒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才被提出,并开始建设的。
并且,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已经在计划退役了。
顶多再服役两年,就会在完成科学使命的情况下,光荣退役。
这一点,虽然是陈舟的猜测。
但是后来,陈舟与王贻淓的交流中,也是得到了确认的。
所以,如果说陈舟仍然选择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的话,那他很有可能,将无法取得现在的研究。
至少,参与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后,陈舟的思路肯定不会与先前一样。
而会转变到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这条线上来。
那样的话,已经服役多年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既然在王贻淓等人的手中,都没有新发现,凭什么到了陈舟加入,就能利用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的实验装置,去发现新的成果?
陈舟可不觉得,自己能够凭空造物。
而且在那样的情况下,陈舟很有可能,需要等到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建设完成。
上一篇:华娱之我即是天命
下一篇:人在港综,你管这叫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