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白化贝
所以,克雷数学研究所必须抓紧时间,做好颁奖的准备,在这次事件的影响时间内,尽快完成颁奖仪式。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让克雷数学研究所,获得千禧年公布这7大数学难题时的预期影响。
就在詹姆士·卡尔逊和米奥德拉格·德克斯特在紧密筹备之时,《数学年刊》编辑部这边也在热烈的讨论着。
对于陈舟的6篇论文,他们确实是犯了难。
尤其是在同行评审这一块,一下子找18名顶级数学家,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可要邀请同一名数学家,进行多篇论文的评审,那时间上就不好控制了。
按照现在这件事的受关注度,明显大家都在等着最后的期刊发表。
特别是各大学术论坛上,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评论,这些评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6篇论文内容的。
其中,还有不少数学家,也加入到了讨论之中,以一种极其专业的态度,各种称赞着陈舟的研究成果。
这些数学家中,就包括现在尤为兴奋且激动的德利涅,他其实并不怎么上网,也不怎么关注学术论坛的事。
不过这一次,实在是陈舟给他的惊喜太大了,他感觉余生的愿望,都被满足了一般。
此外,克雷数学研究所的詹姆士·卡尔逊,也加入了其中,还当众宣布,已经启动对陈舟关于千禧年数学大奖难题的两篇论文的评审。
一下子,所有的压力就都来到了《数学年刊》这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此刻相当于起到了盖棺定论的作用,大家都在等着他们的评审结果。
以往收到陈舟的论文,《数学年刊》编辑部都是一片兴奋之声,但这次,却是有些发愁。
《数学年刊》编辑部。
“联系过了吗?”
“已经联系过了,不过没有回话。”
“嗯?怎么会没有回话?实在不行,你可以联系燕京大学那边!如果陈教授愿意举办报告会的话,那就简单了!”
“我这就联系燕京大学那边!”
“对了,你可以试着联系一下德利涅教授,寻求他的帮助!”
“德利涅教授?”
“你忘了学术论坛上的事?”
“啊,好的,我明白了!”
这已经是今天第三次,出现相同的问话了。
《数学年刊》编辑部这边,所寻找到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寻求陈舟的帮助,让他举办这6篇论文的报告会。
这样,他们的同行评审工作,也就简单了。
可是,按照陈舟以往的惯例,虽然也有过报告会,但是大多数时候,好像这位陈教授只是把论文甩给他们,就又继续下一项研究了,压根不在报告会上浪费时间。
只能说,这位陈教授有着极为强大的自信。
所以,他们希望通过燕京大学这边,通过德利涅这边,看看能不能让陈舟举办报告会。
要不然,如果克雷数学研究所的评审都结束了,都颁奖了,而他们《数学年刊》还在卡着,那就真的尴尬了。
……
德利涅这几天的心情始终不错,应该说从跟陈舟的那通电话打完之后,他的心情就一直很愉悦。
心心念念的标准猜想,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他也可以跟自己的老师有个交代了。
不过,令德利涅有些奇怪的是,他都已经收到了克雷数学研究所的邀请了,却没有收到《数学年刊》编辑部的同行评审邀请。
按理来说,同行评审的邀请,应该会比克雷数学研究所那边快才对。
像陈舟上次的NP完全问题就是这样,克雷数学研究所那边就一直在犹犹豫豫的,想着陈舟不会来领奖,又不像就这么把奖金给陈舟,就打算多拖延一段时间。
但转念想到詹姆士·卡尔逊和他提到的网络颁奖仪式,德利涅也就想通了克雷数学研究所这次为什么这么果断。
与其拖下去,不如尽早把奖金给陈舟,这样不仅能博得一个好名声,还能通过网络颁奖仪式收获一波影响和关注。
正想着的德利涅,就走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德利涅教授,您好!”
迎面的招呼声,让德利涅神情一愣,但很快认出来,眼前这人正是《数学年刊》编辑部的成员。
“你好,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德利涅教授,我们想邀请您担任陈舟教授那6篇论文的同行评审专家。”
“我?6篇论文的同行评审?”
德利涅猜到了对方来找自己的意图,但没想到这一开口就惊呆了他。
要说1篇论文的同行评审,他应该是没问题的,这一次性搞6篇论文,他这把老骨头可真不一定遭得住,他还不想这么早去见自己的老师。
知道自己的话造成了误解,这位编辑部成员连忙把他们的办法解释了一遍。
听到这番解释,德利涅才明白,原来是希望他来当中间人,把本不好评审的论文,转变成陈舟的个人报告会,届时数学界的人,都会是同行评审的专家。
想了想,德利涅并没有立即答复对方,只是表示自己会跟陈舟联系,提出这个建议,至于陈舟会不会举办报告会,还得看陈舟自己的决定。
有了这个答复,这位编辑部成员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起先他是打算通过电话联系德利涅的,但想了想后,觉得还是当面寻求德利涅的帮助比较好。
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只要他们能够再说动燕京大学那边,有燕京大学和德利涅两方的助力,相信这件事是可以成功的。
在感谢了一番德利涅的帮助后,这人便立马返回了编辑部,准备联系燕京大学。
第七百五十五章 不能用常理度之
这几天的陈舟,在上传完6篇论文后,就没再继续关注论文的情况了。
现在的他可不像刚开始做课题投稿那会,还会惦记着论文投稿的情况,时不时的在电脑上确认一下。
自从完成论文投稿,并将论文上传到预印本网站e-Print arXiv后,陈舟就再也没打开过电脑。
更别说是看看论文投稿的情况,以及各大学术论坛的热闹讨论了。
即使有不少人给陈舟打电话,询问并祝贺了他的研究成果,可他也没再多关注一眼。
他这几天,算是按照答应李振邦的情况,首次来到了“夸父”工程的研究团队这边,并且与所有研究人员开了一场讨论会。
对于陈舟的到来,所有人都是十分惊讶的,包括潘老和吴志鹏这两位副总指挥在内,都没想到陈舟会突然过来。
因为这几天的陈舟,实在是太“热”了,到处都能听到谈论他的人。
上到门口大爷,下到自家小孩,都知道了华国有位全世界最牛的数学家,现在被全世界的人称为数学之神。
本来这件事也不一定能过引起这么多的关注,毕竟关心数学的人,实在不多。
可架不住这个人是陈舟,是已经上过几次新闻联播的陈舟,是已经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陈舟。
如果说什么科学奖项在华国的知名度最高,那毫无疑问是诺贝尔奖。
你去问一个人知不知道菲尔兹奖,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但要是问他知不知道诺贝尔奖,那就是大部分人都知道了。
在这样的已经被广泛关注的情况下,被新闻媒体一报道,可不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再加上各大自媒体平台报道时的夸张,那关注度自然就更大了。
不对,也不能说是夸张,除了标题比较刻意吸引眼球外,其实他们报道的内容,还算是真实的。
毕竟,陈舟这6篇论文的价值,完全不输给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的研究成果。
甚至于对整个基础科学的突破来说,这6篇论文的价值,是要大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成果的。
所以,这些报道里的超越诺奖成果的研究论文,也算是客观的评价。
至于那个数学之神的说法,现在的各大学术论坛里,基本上都这么称呼陈舟了,这更是客观的报道了事实。
在这种明明很真实,甚至稍显低调,但却给人一种夸张的报道错觉的情况下,那关注度的人可不就越来越多了。
因为从不相信,到发现原来真实比这还夸张时,所受到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然后,讨论的热度,就一层一层的叠加了,讨论的人群也就一波一波的散开了。
也因此,潘老和吴志鹏都认为,这几天的陈舟估计会很忙,因为这6篇论文儿联系他的人,应该能够绕燕大一圈都不止。
而且陈舟来之前,并没有给任何人打过招呼,就这么过来了。
所以,潘老和吴志鹏,包括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压根没想到陈舟竟然会主动来他们这。
不过不管陈舟为什么会来,至少这次与研究团队的第一次碰面,还是挺激励人心的。
一开始,这些研究人员都满心欢喜的,期待着陈舟的到来。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陈舟好像是真的就挂个名,要不然怎么会一次都不来?
一直到这次的6篇论文发表,引起这么大的讨论,他们更是相信了这个说法。
可是,在这个时候,陈舟来了。
还给他们开了一场讨论会,就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遇到的研究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
更为关键的是,针对他们提出的各项问题,陈舟始终云淡风轻的解答着,不仅把他们的疑问全部消除了,还理顺了后续的研究内容。
那感觉,就像上学时,老师在给学生答疑解惑一样。
讨论会过后,这些研究人员当即便将先前相信的说法,在自己脑海里击得粉碎。
不过,他们并没有一个人去外界替陈舟澄清什么,他们既然能够被筛选出来,加入研究团队,那自然各方面都是值得信赖的。
这也是陈舟为什么在讨论会上,利用这段时间关于“夸父”工程的研究成果,来给他们进行研究内容梳理的原因。
在研究人员的这次讨论会之后,陈舟又要求潘老和吴志鹏安排了一次负责人级别的会议,也就是五大单项的负责人和他们三位的小型会议。
同样,在这次的负责人级别会议上,陈舟也将五大单项的研究内容作出了进一步的梳理。
看着侃侃而谈的陈舟,包括潘老在内,这些五大单项的负责人,还有“夸父”工程的副总指挥,都被惊呆了。
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没有来过一次实验室,没有与研究团队碰过一次面的陈舟,是如何将这些研究内容给往下推进到这种程度的?
他们更加想不明白的是,陈舟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妖孽啊?他是哪来那么多时间的?或者说哪来那么高的研究效率的?
他可是刚刚才发了6篇数学研究论文啊!这里面还包括了两个千禧年数学大奖难题!还有那个代数几何皇帝的标准猜想啊!
他能够这么短的时间,搞出这6篇论文,不应该已经是极限了吗?已经是匪夷所思的了吗?
怎么能还有余力,把“夸父”工程的研究,给往下推进这么多?
这简直不是人!
反正,纵观全世界,也没听说过哪位科学家,能够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做出这么多研究成果的。
但是,想不通归想不通,震惊归震惊。
陈舟的研究成果越多,对他们而言,对“夸父”工程而言,都是实打实的好事。
一方面可以像外界那样,坐实陈舟的挂名一事,让各方的关注降低,也让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个假把式。
另一方面则说明,陈舟的学术能力,是完全超越所有人的。
这段时间,他不仅没有放下“夸父”工程的研究,反而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有这样的总指挥在,他们只需要像这段时间一样,按部就班的进行研究就行。
总之,他们这位总指挥,不能用常理度之。
这几天的陈舟,主要便是在处理“夸父”工程研究上的事。
在两次讨论会之后,陈舟基本上掌握了整体的研究动向,后续的研究内容,按照他进一步的梳理走下去就行。
而他,只要掌握好研究的大方向即可。
当然,就整体的研究而言,他也依然要走在所有人前面。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方向的正确性。
回到燕大宿舍的陈舟,正思索着后续的研究规划,便听到手机响了起来。
看了眼来电提示,陈舟不由得有些疑惑。
燕大的邱校长,昨天才给他打过电话,恭喜了他一番,怎么会今天又打过来了?
上一篇:华娱之我即是天命
下一篇:人在港综,你管这叫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