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397章

作者:鲇鱼头

  奥匈帝国的主力部队在东线,和德国携手应对俄罗斯帝国的庞大陆军,意大利方向处于防御位置,指挥官S·B·博伊纳手中的部队只有十万人,意大利王国有空军和炮兵协助作战。

  纸面上看,第一次伊松佐战役,参战双方实力差距巨大,意大利王国占据绝对优势。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意大利王国损失了六万人,只攻占了奥匈帝国在伊松佐河东岸的部分阵地,没能突破伊松佐河。

  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以意大利王国的失败结束。

  不过这肯定不是意大利王国最惨痛的失败,至少意大利王国占领了一些奥军阵地,并不是毫无收获。

  “不能对意大利王国的部队抱有太多希望,他们作为驻屯军都不够合格。”伊恩·汉密尔顿对意大利王国不屑一顾,意大利王国就像是核武器,没有参战的时候,对交战双方都是巨大威胁,参战之后原形毕露,估计爱德华·格雷很后悔,他为了诱惑意大利王国参战,给了意大利王国很多承诺,现在承诺中关于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大部分都已经处于协约国控制中,不过却是地中海远征军打下的,和意大利王国没有一毛钱关系。

  让罗克都没有想到的是,意大利人并不是这么认为,奥斯曼帝国第二集团军的残军撤往君士坦丁堡之后,意大利人马上就迫不及待跳出来,要求地中海远征军移交一些地区的控制权,理由就源自爱德华·格雷给意大利人的承诺。

  “想当驻屯军——哪有这么好的事。”罗克才不会让意大利人如愿,地中海远征军浴血奋战攻占的土地,凭什么说给意大利人就给意大利人。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爆发以来,地中海远征军伤亡15万人,其中四万人死亡,奥斯曼帝国损失四十万人,其中大约十万人战死,二十万人投降。

第783章 华工

  在之前的作战中,澳新军团的伤亡最惨重,占比达到差不多百分之六十,仅仅在澳新军团海湾,就有一万五千名澳新军团官兵血洒疆场。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结束后,轻伤员都已经被转移到条件更好的塞浦路斯休养,重伤员已经被送回家乡,很多重伤员选择前往南部非洲,他们未必是移民,或许只是想看一看,增加一些对南部非洲的了解。

  罗克相信,只要他们到了南部非洲,或许就会改变主意,世界大战爆发后,主动移民南部非洲的人越来越多,南部非洲几乎所有州的农场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上涨,以前无人问津的纳塔尔也成为香饽饽,世界大战爆发后刚刚占领的坦葛尼喀最受欢迎,不过新移民没有在坦葛尼喀购买农场的资格,战争还没有结束,坦葛尼喀境内的农场就已经被瓜分一空,尼亚萨兰公司和南非公司再次成为大赢家,两家公司拥有的土地超过一千万公顷。

  在已经改名为“圣乔治”的达累斯萨拉姆,几乎每天都有移民船抵达,新移民要在桑给巴尔岛隔离14天,然后才被允许上岸,进入1914年,南部非洲对于卫生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传染病的风险不断下降,去年雨季刚果共和国和刚果王国都爆发了鼠疫,距离刚果王国和刚果共和国最近的尼亚萨兰和罗德西亚没有受到影响,这要归功于卫生部的严格要求。

  联邦政府成立之初,卫生部就已经成立,甚至比国防部成立的时间更早,在各级政府的强力宣传下,不喝生水、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邋遢鬼没人喜欢,连对象都找不到,欧洲男人常见的大胡子,在南部非洲也越来越少,面白无须逐渐成为南部非洲的审美标准。

  这里的“白”,不是白人那种近似于病态的白,其实最初并没有“黄种人”这个概念,清代以前的西方著作,提到华人的时候都是用“白”来形容,到清代以后,“黄”才逐渐成为华人的肤色。

  主要还是经济原因,如果清国的经济依然和以前的历朝历代一样,动不动就占据全世界经济规模的一半以上,那么就算华人是黄人,“黄”也是世界主流审美标准。

  南部非洲不搞“荣誉白人”那一套,凭什么跟白人相关就是荣誉了,南部非洲别说民族,连人种区分都没有,“阿非利卡人”是所有南部非洲人的自称。

  当然了,这里面肯定不包括非洲人。

  时间进入八月份,塞浦路斯岛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远东的华裔劳工。

  华裔劳工是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事的工作很复杂,不管是工业生产,还是后勤保障,都有华裔劳工的身影,一部分华裔劳工甚至深度参与过战争,不过因为华裔群体在世界范围不受重视,所以没有人关注华裔劳工的贡献。

  其实去年英法联军最危急的时候,就有征调华裔劳工参战的声音频频传出,南部非洲远征军中的华人,已经用战绩证明了他们和白人相比丝毫不差,甚至更加出色,所以连带着华人在欧洲的整体地位都在慢慢提高,最起码在法国,没有人敢使用“黄皮猪”这样的贬义称呼,倒是很多法国人对非洲士兵学猴子叫,给非洲士兵扔香蕉,雇佣非洲人摘棉花。

  说到歧视,欧洲人真的是种族天赋,简直花样百出。

  来到塞浦路斯岛的华裔劳工没有受到歧视,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还留着辫子,但是没人敢歧视他们,他们和来自其他地区的印度、波斯、非洲劳工不同,从事强度低,但是技术含量稍高的工作,挣的钱当然也更多。

  “征调华裔劳工组成部队参战,这,这不好吧——”伊恩·汉密尔顿第一次质疑罗克的决定,这些华裔劳工是以工人身份来到欧洲,不是合适的兵源,不符合英法联军的要求。

  “为什么不好?他们都是18到25岁之间的青年,来到欧洲之前在远东至少经过了半年的身体调养,稍加训练就是合格的军人,地中海远征军中的华裔士兵表现有多出色有目共睹,他们不缺乏战斗热情,具备高超的作战技巧,给他们一支步枪,他们至少比意大利人做得更好,要知道将会有35万劳工陆续来到欧洲,他们都是符合要求的适龄兵源,我们完全可以抽调几万人,或者是十万人组成部队参战,这会让他们更有价值。”罗克居心不良,35万青壮年,背后代表的人口超过百万,如果这些劳工战后不是返回远东,而是移民南部非洲,南部非洲的华人实力会进一步增强。

  这几年南部非洲一直在积极移民,远东是最重要的移民来源,南部非洲一直重点在华人中对南部非洲进行宣传,了解南部非洲的华人越来越多,罗克相信只要南部非洲表现出诚意,35万华裔劳工不说全部移民南部非洲,弄走一半还是有把握的。

  另一个时空,大约有14万华裔劳工来到法国,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战后返回远东,也有很多人留在法国定居,据说当时的跨国婚姻高达5000多对。

  这个时空来到法国的华裔劳工人数更多,不仅仅是华裔劳工,英法联军充分利用每一份力量,英国的海外自治领已经全部向法国派出了作战部队,法属东印度派到法国的劳工高达66万,印度派到欧洲的军队和劳工加起来有200万。

  “他们的身体条件符合要求,但是我们和他们的政府签订的有合同,不能把他们用于前线作战。”伊恩·汉密尔顿还是有顾虑。

  这个套路听上去有点熟,很多在南部非洲工作的非洲人也都是这种情况。

  “合同不重要,如果有工人愿意参军,那肯定是他们主动放弃合同,这和协议没关系。”罗克不在乎合同,劳工的薪水是通过政府结算,发到劳工手中肯定也会层层盘剥。

  和劳工相比,士兵的薪水更高,会直接发到个人手中,不会经过层层抽水,而且还有更好的福利,这都是劳工无法拒绝的诱惑。

  现在看起来合同还有点约束力,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合同的约束力在逐渐减少。

  以法属东印度的劳工为例,最初法国政府承诺的也是不抽调劳工参军。

  结果东印度工人来到法国之后,在工厂里每天要工作11个小时,每个月只能休息一天,繁重的工作让工人疲惫不堪,为了摆脱工厂的环境,很多东印度工人自愿参军,有大约百分之三的东印度人在战争期间牺牲。

  伊恩·汉密尔顿的反对无法改变罗克的决定,从踏上塞浦路斯的第一天起,这些劳工的命运就被改变。

  劳工们也确实是对塞浦路斯的一切感到新鲜。

  虽然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欧洲的物价都在飞涨,但是在塞浦路斯,物资还是相对丰富的,劳工的饮食标准还不错,土豆管够是基础,劳工每一餐中还包括面包、水果和肉,这些肉并不一定是牛肉,也可能是鸡肉、猪肉或者其他肉,不管什么肉,对于劳工来说都不可思议。

  东方的华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推翻清政府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好起来,反而因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平民别说肉,连饭都吃不饱,去年远东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内陆地区有数十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易子而食不是文学夸张,而是正在发生的惨剧,悲惨程度难以用笔墨描述。

  华裔劳工来到塞浦路斯的第一个晚上,晚饭的主食是不限量的牛肉炖土豆,餐后水果是一个苹果和两个香蕉,如果有人愿意剃掉辫子,那么就能得到一身新衣服作为奖励,衣服的质地不算好,最普通的牛仔布或者帆布,但是做工还算不错,而且牢固耐穿,在南部非洲很受欢迎。

  至于闷不闷?

  抱歉,这是有选择的情况下才有资格考虑的问题。

  第一批抵达塞浦路斯的六千名工人中,有近四千人当天晚上就选择剪掉辫子,剩余的工人在随后的几天内也做出同样选择,他们被安排在港口和尼科尼亚当建筑工人,为远征军伤兵修建医院和营房,远征军对于房屋的要求标准之高,同样让华裔工人们吃惊。

  很多华裔工人在家乡,连一栋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屋都没有,即便有,也是用土坯砌墙,茅草盖顶做成的茅草房,罗克将地中海远征军司令部放在塞浦路斯之后,尼科尼亚旧城区全部被推平,新建的住宅是南部非洲前几年最流行的木板房,这些房屋的主体结构都是使用木材,防火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在南部非洲,越来越多的木板房换成砖石结构的永固建筑,但是在塞浦路斯,结构简单造型别致颜色鲜艳的各种木板房就成为最佳选择。

  别管这些木板搭建的房子能用多少年,先把地方占下来再说。

第784章 睡不着

  虽然名义上华工是工人,但是华工是以军队形式抵达欧洲,在协约国内部,华工被称为“华工旅”,本来就是使用军队方式进行军事化管理。

  来到塞浦路斯的这些华工都是来自民国北方的直隶地区,他们的年龄全部都在18到25岁之间,身体健康是基本要求,来欧洲之前已经经过几个月的身体调养,以适应欧洲的高强度工作。

  这些华工的身高普遍在一米七零以上,这在目前的欧洲都可以算是身材高大,不过他们的身体还比较瘦弱,臂围和南部非洲的华人相比普遍少两厘米以上。

  负责管理这些华工的是一个叫斯派克的英国人,他是尼亚萨兰人力资源公司的雇员,组织华工到欧洲工作就是由尼亚萨兰人力资源公司负责的。

  “能被分配到塞浦路斯你们真的是走了运,尼亚萨兰勋爵本人就是华人,你们也看到了,地中海远征军中有很多华裔面孔,他们其实也刚刚移民南部非洲没几年,但是看上去他们和欧洲的白人并没有多少区别——”斯派克对华人的评价高,实际上还不够,但是身为白人,斯派克不会承认华人比白人表现的更出色。

  南部非洲的华人,尤其是在南部非洲成长的第二代华人,他们比白人更受欢迎。

  虽然白人不愿意承认,但是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华人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比白人更好,很多刚到南部非洲的华人都极端贫困,生活异常窘迫,不过他们一旦稳定下来,就会以惊人的速度适应南部非洲的环境,华人经营的农场,普遍好于白人经营的农场,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很多华裔农场主不管自己认不认识字,都要在家里布置一间书房,尽可能购买各种书籍。

  虽然这有附庸风雅的嫌疑,但是这本身表达的是对文化的向往,对知识的崇拜,白人农场主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打猎,华人农场主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下棋,这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短时间内,打猎和下棋看不出多大区别,时间长了就能看出差距,现在即便是在年轻的白人女孩中,更温和、更卫生、学习成绩更好的华裔学生明显比白人学生更受欢迎。

  塞浦路斯的军人,又是南部非洲华人另一种形象的代表,这个形象是勇气和纪律。

  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世界大战进行到现在,南部非洲军队凭借自己的战绩,已经充分证明了南部非洲的实力,这个实力不仅仅是充分的物资供应和强大的工业实力,军人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重要条件之一。

  客观上必须承认,在来到欧洲之前,南部非洲的军人,不管是华裔还是白人,在面对欧洲人时,都是有些自卑心理的。

  现在自卑心理已经基本消失,“胜利号角行动”后,南部非洲军队证明了在没有英法联军配合的情况下,依然能战胜强大不可一世的德军。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强化了南部非洲军队的信心,奥斯曼帝国虽然是“欧洲病夫”,但毕竟也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结果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奥斯曼帝国一败涂地,第五集团军被彻底歼灭,第二集团军几乎被打残,南部非洲军队用实力证明,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战场主导力量。

  华裔士兵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有目共睹,几支表现出色的南部非洲远征军部队,官兵都是以华裔为主,非洲师中的军官也是以华裔为主,塞浦路斯地中海远征军司令部近七成参谋军官都是华裔,对于绝大部分欧洲人来说,“东亚病夫”只存在于离谱的传说中,南部非洲的华裔军人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华人。

  “我家乡也有很多人移民南部非洲——”斯派克的副手是来自河间的常山。

  “你为什么没去?”斯派克好奇,和南部非洲相比,以前的我大清确实是没什么可留恋的。

  “我——”常山表情复杂,想解释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只能是一声长叹,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无奈,人离乡贱、父母在不远游、儿不嫌母丑,不移民的理由实在是太多了。

  和家无长物的贫民不一样,常山是十年前清国少有的外派留学生,而且还是清国的公派留学生,在河间,常山的家族是名门望族,家大业大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常山家族的一些佃户就已经移民南部非洲。

  可是移民的理由也很多,活下去就是最正当的理由,民不聊生的远东,常山出身的大家族都已经自顾不暇,常山本人甚至不得不“卖身为奴”才能挣扎求生,华人的传统思想中,为洋人工作也和卖身为奴差不多,如果不是因为尼亚萨兰人力资源公司的老板是华人,常山就算饿死,也不会为尼亚萨兰人力资源公司工作。

  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常,我不想干涉你的生活方式,但是你看看这些工人的晚餐,看看他们刚拿到的新衣服,再看看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你该知道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你也一样,你的弟弟好像是在县长的书办里工作是吧,他也是个很出色的年轻人——”斯派克和常山也在吃晚饭,和其他劳工相比,斯派克和常山的晚餐明显更丰盛,除了牛肉和鱼之外,每人还有一瓶产自南部非洲的果酒。

  果酒包括但不仅限于葡萄酒,世界大战爆发后,酒精类饮料的消耗越来越大,前线每天需要的酒精以吨为单位计算,葡萄酒的产量明显不足。

  除了葡萄之外,南部非洲还盛产其他多种水果,所以以其他水果为原料酿造的果酒品种越来越多。

  工人们正在进餐的时候,担任监工的士兵也在休息,他们大部分都是华裔,汉语使用的很熟练,和劳工没有语言障碍,言语间也没有盛气凌人的高高在上,面对所有人都是还没说话先笑,而且还是一笑就露出八颗牙那种,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会和传说中一样勇猛无敌。

  一个胸前佩戴勇士勋章的军官,就在和颜悦色的向周围的劳工分发香烟,南部非洲的富足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上体现的很充分,士兵不管抽不抽烟,每天都可以得到一包香烟的标准配备,军官的供应更充分。

  很多劳工以前根本没抽过香烟,所以在拿到香烟的时候不舍得抽,夹在耳朵上准备饭后再好好享受。

  佩戴勇士勋章的军官乐呵呵不以为意,一包香烟很快就散完,然后又拿出一包奶糖开始分,每人一颗虽然不多,但是同样会成为劳工们记忆中的一部分。

  “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去印度人或者波斯人的工地上去看看,有对比才能体现出你们作为华人受到的特殊照顾,不要把这一切都当成是理所当然。”斯派克吃完晚饭准备去洗澡,这是劳工的标准程序,不管工作结束时有多晚有多累,必须洗完澡之后才能睡觉。

  常山都不用去印度人或者波斯人的工地,都知道印度人和波斯人有多惨。

  别以为负责监工的士兵脸上挂着笑容,这些监工就好糊弄,华裔劳工下船的时候,码头上吊着整整一排尸体,都是作奸犯科的本地奥斯曼人或者来自其他殖民地的工人。

  华裔劳工居住的营地旁边就是奥斯曼人的营地,华裔劳工这边,一日三餐经常有酒有肉,清国的地主老财都没有这么奢侈;奥斯曼人就惨多了,他们一日三餐除了土豆还是土豆,有时候土豆都吃不饱,工人的工作也比华裔劳工更辛苦,华裔劳工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奥斯曼人每天工作11个小时,一分钟都不能少。

  南部非洲的福利虽然好,但是对于犯了错的人,惩罚的时候也从来不手软,而且惩罚还比其他地区更重,类似以前清国那种打板子示众之类的惩罚,放在南部非洲都是要坐牢的,不死也要脱层皮。

  洗过澡之后,常山躺在大通铺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房间里的其他几个人都兴奋不已,他们本来已经做好了漂洋过海当猪仔的准备,没想到却被当成“老爷”供着。

  清国的老爷日常也不会大鱼大肉,农忙的时候也要下地干活。

  “咱们还只是出苦力的下等人,每天就能大鱼大肉,想想真正的南部非洲人过什么样的日子,那还不天天大饼卷肉吃个够——”

  “我老家就有人去了南部非洲,当初都以为回不来了,没想到前年突然发了财,还把老婆孩子一大家都接走了,听说走的时候还是县老爷送走的——”

  “那你咋没去?”

  “这种事没亲眼见到,谁知道是真是假——”

  “现在去也晚了,听说以前去南部非洲,人家的官府直接分房子分地——”

  “还有这好事!”

  “那还有假——”

  这些天,晚上睡不着的真不止常山一个。

第785章 有你的初一,就有我的十五

  罗克这些天晚上也睡不着,七月份的开始是好的,但是到了八月份,一切又开始向坏的方向倾斜,地中海远征军的出色表现,愈发反衬出其他战场联军的无能。

  春季攻势失败后,西线战场陷入诡异的沉寂,英法联军和德军都在积蓄力量,准备在秋季再次发起更大规模的战役。

  东线的俄罗斯帝国依然在节节败退,俄军在七月份向德军发起短暂反攻,没有进展不说,反而再次损失了近20万军队,开战到现在俄罗斯已经损失了数百万人,沙皇穷兵黩武,还在继续征召士兵,不知道俄罗斯人忍耐的极限在哪里。

  七月中旬,同盟国高层在德军总司令部召开会议,各方都有诉求难以调和,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提醒所有人英国远征军正在快速增兵,西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德拉建议向意大利王国发起进攻,这是为了解除奥匈帝国在伊松佐河一线的压力,但是没人重视他的提议。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建议趁夏季向俄罗斯帝国发起进攻,尽可能消弱俄罗斯帝国在冬天里的优势,但是因为法金汉的反对,德皇举棋不定。

  世界大战爆发前,德皇威廉二世雄心勃勃要征服全世界,但是世界大战爆发后的一系列挫折,给了威廉二世沉重打击,他开始变得犹豫不决,给总参谋长的支持不够,其他方面军也对威廉二世不满。

  现在威廉二世继续犯错,面对帝国重臣的争议,威廉二世什么都没做,结果宝贵的七月份就这么被浪费。

  康德拉没有在德国得到足够的支持,奥匈帝国反而在塞尔维亚王国取得了进展,就像塞尔维亚王国担心的那样,保加利亚还是参战了,不过却是加入了同盟国一方,七月底,保加利亚王国的两个集团军配合奥匈帝国军队向塞尔维亚王国发起进攻,塞尔维亚王国在之前的战争中表现的很出色,但是到现在,塞尔维亚王国也终于耗尽了战争潜力,部队开始崩溃。

  同盟国高层召开会议的时候,协约国高层也在巴黎召开会议,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和战争部长基钦纳,以及接替温斯顿担任海军部长的前首相阿瑟·贝尔福都参加了会议,会议上霞飞介绍了他精心准备的秋季攻势,基钦纳以近乎嘲笑的方式反对该方案,阿瑟·贝尔福也不同意,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地中海远征军身上,希望罗克能率领地中海远征军打破目前的僵局。

  七月十七号,联军高层在加莱召开会议,这一次参加会议的是英国和法国的将军们,霞飞再次介绍他的秋季攻势,这一次提出反对意见的是黑格,黑格发现在霞飞的计划中,英军要负责的战线太长,黑格手中的部队不足,火炮的数量也很少,不过这不能让霞飞改变决定,即便很多人都反对霞飞的秋季攻势,霞飞还是固执己见。

  八月初,在击败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二集团军之后,地中海远征军的前锋部队终于从陆地上逼近博思普鲁斯海峡旁的君士坦丁堡。

  自从七月初俄罗斯帝国向君士坦丁堡发动进攻,战争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君士坦丁堡依然在奥斯曼人的控制中。

  参战双方都伤亡惨重,赞德尔斯为了防止俄罗斯帝国在博思普鲁斯海峡登陆,在君士坦丁堡布置了大量军队,俄罗斯帝国付出沉重代价终于登陆成功,但是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

  和地中海远征军拥有海空控制权不同,俄罗斯帝国没有制海权,也没有制空权,全凭“灰色牲口”的勇气在发动进攻。

  罗克已经指挥地中海远征军攻占了加里波第半岛以及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几乎所有土地,俄罗斯帝国总司令尼古拉大公没想到地中海远征军在罗克的指挥下进展这么迅速,俄罗斯帝国还没有从加利西亚脱身,地中海远征军就赢得了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尼古拉大公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他被沙皇尼古拉二世解职,尼古拉二世做出惊人决定,任命自己担任俄罗斯帝国·军队总司令,亲自指挥前线部队作战,这在所有参战国中绝无仅有。

  除了解除尼古拉大公的职位之外,尼古拉二世还解除了战争大臣弗拉基米尔·苏霍姆利诺夫的职务,顺带解除了俄军总参谋长尼古拉·努什科维奇的职务,任命有能力有经验的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为总参谋长,新的战争大臣是阿列克谢·波利瓦诺夫。

  除了任命自己为总司令之外,尼古拉二世的其他任命都还不错,弗拉基米尔·苏霍姆利诺夫要为俄罗斯帝国部队在世界大战爆发后的节节失利负主要责任,他蛮横而且专断,昏聩又无能,为了讨好女人居然置前线部队的实际情况而不顾,苏霍姆利诺夫担任战争部长的时候,炮兵司令找苏霍姆利诺夫要炮弹,苏霍姆利诺夫居然说:“闭嘴!见鬼去吧!”

  买炮弹的经费被苏霍姆利诺夫挪用从南部非洲购买奢侈品了。

  任命了新的战争部长和总参谋长之后,俄罗斯帝国部队在前线的表现并没有马上为之一新,刚刚成立的第11集团军在君士坦丁堡损失惨重,一个月内伤亡超过15万人,自从世界大战爆发以来,俄罗斯帝国每个月损失23.5万人。

  神经大条的斯拉夫人没有被巨大的损失吓倒,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爆发之初,为了给地中海远征军制造麻烦,俄罗斯帝国停止了对君士坦丁堡的进攻,现在俄罗斯帝国不惜一切代价要攻占君士坦丁堡,地中海远征军也不会给俄罗斯帝国丝毫帮助。

  虽然前锋部队已经抵达君士坦丁堡,但是罗克命令部队停止进攻,坐看君士坦丁堡守军和进攻的俄罗斯帝国第11集团军同归于尽。

  有你的初一,就有我的十五,罗克才不会上赶着当舔狗,大局观?

  去汝娘的大局观!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