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431章

作者:鲇鱼头

  现在看来,应该是病毒的第一阶段,虽然这个阶段造成的影响不够大,不过罗克也不能掉以轻心,远征军的物资购买清单上,马上就出现了大约十亿副口罩。

  “干嘛要买这么多口罩?现在是夏天。”自己带着口罩的保罗·科克尔一脸不解,他已经被确诊为感冒,不过病情并不严重,不需要每天前往医院报到。

  按照保罗·科克尔对罗克的了解,除非是在冬天的巴黎或者伦敦,否则罗克是不会佩戴口罩的,也不会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佩戴口罩,今天的罗克很反常,保罗·科克尔早上来上班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司令部工作人员都带着口罩。

  甚至包括罗克在内。

  “知道西班牙媒体报道的这次流行性感冒吗?”罗克未雨绸缪,现在不先买口罩屯着,到时候想买都买不到。

  当然了,罗克也已经发电报给安东,尼亚萨兰很有必要成立更多的医用品工厂,尤其是口罩这种军民两用产品,要加大生产力度。

  至于安东能领会多少,这就不是罗克担心的问题了,反正还有约翰内斯堡纺织品公司。

  “不太清楚——”保罗·科克尔老老实实回答,不是谁都有心情关注一个中立国家的报纸每天都在报道什么新闻,罗克其实也没看过西班牙报纸,看也看不懂,但是这并不妨碍罗克装那啥。

  “这次的流行性感冒很危险,我们必须提高注意力,甚至比正在进行的战争更重要。”罗克的话在保罗·科克尔看来绝对是本末倒置,数百万德军正在两百多英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全面进攻,身为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的罗克却在担心一场流行性感冒——

  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可能又是一桩来自英国远征军的丑闻,保罗·科克尔都能想象得到报纸上的标题:不务正业的远征军总司令!

  “保罗,想不想赚钱?”罗克一脸戏虐,现在罗克就可以肯定,下半年欧洲最紧俏的物资是什么?

  不是粮食,也不是军火,而是口罩。

  特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然想,不是谁都跟你一样有花不完的钱——”保罗·科克尔半真半假抱怨,其实千万别以为保罗·科克尔他们这些高级军官没有外快,据罗克所知,骑兵第二师在布鲁塞尔就曾经秘密搬空了一个私人博物馆。

  当然了,这种恶劣的行为肯定不会是骑兵第二师干的,只有邪恶的德国人才会如此可恶。

  而且这种有组织的“搬空”,一个两个人根本办不到。

  “那就买一些口罩屯着,别说我没有提醒你,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像保罗·科克尔说的那样,也就罗克现在有花不完的钱,所以罗克才不在乎这仨瓜俩枣。

  现在囤口罩的话,到下半年口罩价格上涨的时候就可以出手。

  然后到明年春天,病毒就会暂时性消失,到时候口罩的价格下跌,还可以趁机再屯一波,等到明年冬天再出售。

  这一来一回,赚个三五倍真的是轻轻松松,十几倍就别想了,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也不会允许这样大规模囤积倒卖。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懂得适可而止。

  “真的?”保罗·科克尔还有点怀疑,这个可怜的家伙一辈子从来没有做过生意,如果是小斯在这儿就绝对不会问是不是真的,而是马上行动起来。

  罗克微笑不说话,保罗·科克尔马上就恍然大悟。

  罗克在南部非洲还有一个绰号是财神,跟着罗克做生意就没有不赚钱的,看看亨利和克里斯蒂安。

  小斯不算,就算没有罗克,小斯依然是南部非洲首屈一指的富豪。

  回过头来,罗克也没有忘记提醒手下的官兵,尤其是和美军阵地向邻近的南部非洲远征军,在和美军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罗克也没忘记发电报提醒阿德,从现在开始,南部非洲要执行更严格的卫生政策,这两年因为世界大战爆发,南部非洲在执行一些规定的时候有些放松,其他方面放松一些无所谓,卫生方面的要求绝对不能放松,趁着这个机会,联邦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南部非洲人的卫生意识,尤其是那些刚刚来到南部非洲的新移民,要纠正他们一直以来养成的那些坏习惯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第866章 正名

  千万别高估1916年人们的生活习惯,现在的南部非洲,即便是联邦政府三令五申,但是如果没有强制性要求,很多人一年都不见得洗一次澡,随地大小便、喝生水、吃来源不明的野生动物等等更是家常便饭,南部非洲的医疗水平放在全世界来说都已经够高了,但还是无法满足全体国民的医疗需求。

  这时候就体现出政府管理的水平了,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其他殖民地,每年因为疾病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在南部非洲大规模流行性疾病已经很少发生,联邦政府成立之前南部非洲还经常爆发鼠疫天花等等大规模流行病,现在这些疾病已经基本消失,即便是有零星病例出现,造成的影响和传播的范围和以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

  具体到西线战场,情况反而更好控制。

  因为参战国都在大规模使用毒气等等生化武器,所以士兵们在作战的时候不需要军官们提醒就会自觉戴上防毒面具,即便一场战斗下来,参战双方都没有使用毒气也无所谓,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防毒面具能不能抵抗细菌病毒还不清楚,但是口罩肯定可以有效预防,现在那种缝在衣领上,可以反复使用的口罩已经基本淘汰,因为喷熔布还没有研发成功,口罩是使用浸泡了消毒药水的纱布制成,为了提高防护能力,一个口罩要使用十几层纱布,看上去又厚又重。

  “我们已经开始对西班牙大流感进行研究,发现已经被治愈的流感患者对于西班牙大流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西班牙大流感很可怕,但是还没有到让人束手无策的地步,我们有一个医生提议,可以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感染西班牙大流感以获得抗体——”卫生部长德里克·吉布森对西班牙大流感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罗克也没想到,这才1916年居然就有了“群体免疫”这个说法。

  真神奇!

  不过罗克对于“西班牙大流感”这个名字很不满意,西班牙招谁惹谁了,就因为西班牙媒体对这次“大流感”进行了报道,就因为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病毒,就把这次“大流感”称为是“西班牙大流感”,这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

  罗克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所以罗克马上就纠正:“病毒是从美国首先爆发的,所以应该叫美国大流感才对,为什么是西班牙大流感?”

  德里克·吉布森眨巴着眼睛,明显没想到罗克会提出这个问题。

  纠结了好一会儿,德里克·吉布森才挠着头承认:“这算是习惯吧,毕竟西班牙的疫情最严重,美国毕竟是咱们的盟友——”

  “得了吧德里克,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你敢说咱们大英帝国的流感患者比西班牙更少?”罗克真的很不喜欢欧洲这种非黑即白的做事风格,不管是什么事,不制造点话题,好像就对不起事情本身。

  如果按照绝对人口比例来说,大英帝国完爆西班牙王国,毕竟现在统计人口的方式,是连殖民地人口也记入统计数据的,也就南部非洲那种奇葩,不承认非洲人是南部非洲人,所以南部非洲的数据不包括非洲人,其他例如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在统计人口的时候都是连当地土著一起统计了的。

  澳大利亚、加拿大地广人稀,本地土著没多少可以忽略不计,印度本地人就太多了,去掉印度土著,英国的人口总数连俄罗斯、美国都不如。

  用罗克的话来说,英国之所以看上去感染病毒的人不多,那是因为英国根本不检测,媒体也不报道,所以谁都不知道有多少,如果英国也能像西班牙那样提高重视程度,那么英国的数字估计会很惊人的。

  这在英国也算是传统。

  “洛克,世界大战已经够可怕了,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他们无法承受更多的坏消息。”德里克·吉布森不是不想是不敢,这就跟世界大战爆发前军人都想打仗,世界大战爆发后政客都想谈判一样,谁都想争取更多的权力。

  “你不是民众,不要代表民众做决定,民众最起码有知情权,我们即便无法做的更多,最起码我们可以提醒民众提高重视。”罗克不是一定要把这盆污水泼到美国人身上,虽然这个锅本来就是美国人的。

  就像马丁·尼莫拉牧师在《我没有说话》中写的那样,当他们追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

  所以这不是泼脏水,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每一个人。

  罗克不是说说而已,在发现大流感已经开始爆发之后,《泰晤士报》转天就在头版头条粗体加黑:来自美国的流行性感冒正在大规模爆发,一定要提高足够的重视。

  这篇报道犹如石破天惊,一时间舆论哗然。

  《泰晤士报》在新闻界的地位不需要强调,罗克收购《泰晤士报》之后,《泰晤士报》大幅调整价格,以客观的立场和犀利的评论获得“英国良心”称号,关键是《泰晤士报》的价格不仅没有和其他报纸一样上涨,反而是在逐渐下降,现在已经到了一份《泰晤士报》只需要两个便士的程度,这大大增强了《泰晤士报》的影响力,连美国都有《泰晤士报》的分社。

  《泰晤士报》的报道,不出意外的引来美国政府的强烈抗议,美国政府强烈反对《泰晤士报》把流行性感冒和“美国”联系起来,虽然事实上这个感冒的源头就在美国。

  因为《泰晤士报》和罗克的关系,潘兴特意找到罗克,向罗克转达美国政府的抗议。

  好神奇啊,美国政府居然也会抗议!

  “约翰,你知道的,报社的记者和编辑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他们拥有言论自由,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罗克都不用想就有一大堆借口,而且还都很好用。

  “屁的言论自由,如果不涉及美国,《泰晤士报》的记者和编辑就可以自由表达,但是如果和美国相关,《泰晤士报》的记者和编辑就要慎重考虑,洛克,我们是朋友,美利坚和大英帝国是盟友,我们的敌人是德国人,现在我们需要一致对外——”潘兴直言不讳,所谓的“言论自由”听听就算了,谁信谁沙比,here there都一样。

  别误会,这里的“here、there”指的是英国和美国,《泰晤士报》也不能免俗,自从北岩勋爵和罗克见过面之后,《泰晤士报》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对南部非洲远征军不利的消息,即便是地中海远征军搬空了君士坦丁堡,《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也没看到。

  关于加里波第半岛,《泰晤士报》的报道永远是一团和睦军民一家亲。

  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出大英帝国比奥斯曼帝国更有资格统治那片土地,至于真相——

  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约翰,我一直认为,你是个实事求是的人。”罗克幽幽叹道,声音里充满了对潘兴的失望,这很符合罗克的人设。

  潘兴吭哧吭哧不说话,再不要脸的人也都有羞耻心,就像英国的某些贪官污吏在法庭上陈述时经常使用“我对不起我的选民”这句话一样,言外之意就是选民把我选上来的,所以我犯了错选民也有责任。

  这好像更不要脸!

  好吧,不重要。

  潘兴是个要脸的体面人,所以在罗克说完之后,潘兴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我从南部非洲来到法国,你从美国来到比利时,我们都是为了正义而来,为了自由和公平而来,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更多——”罗克差点脱口而出的是: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算了,这个不能写。

  不过站在道德高度上居高临下的感觉真的很爽,怪不得欧洲人那么爱搞事,反正不管是西班牙大流感,还是美国大流感,都和英国没关系,所以罗克这时候就表现的很英国,再怎么说罗克也是全世界最强大国家的远征军总司令,这个时空美国对于协约国的重要性远不如另一个时空,所以潘兴在罗克面前真的强势不起来。

  美国政府在大英帝国面前也强势不起来,这个时空的美国政府还欠英国政府钱呢,世界大战没有让美国人翻身,反而让美国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想想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人对美国人的普遍看法,所以这个锅美国人甩不掉。

  就在《泰晤士报》将大流感还给美国之后,西班牙媒体和法国媒体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美国大流感正式取代西班牙大流感和法国大流感,成为这一次大规模流行性感冒的正式名词。

第867章 扛不住

  现在的美国,还不是另一个时空那个想甩锅就甩锅,想坑谁就坑谁的美国。

  另一个时空的美国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功翻身,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取代英国成为全球唯二的超级大国,然后又通过冷战走上巅峰,这才造就了之后那个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美利坚。

  现在的美国,在欧洲人的概念中,依然是那个小偷、强盗、破落户组成的氓流国家,依然是“暴发户”的代名词,巴黎的很多餐馆为了照顾顾客心情,门上依然挂着不欢迎美国人用餐的牌子,所以美国在“冠名权”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多大发言权,就算是美国人强烈抗议,《泰晤士报》依然不搭理美国人。

  就在美国人强烈抗议的时候,德国的进攻正在持续中。

  鲁登道夫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整个西线全部处于德军的攻击范围中,阿拉斯附近的防线突出部是德军攻击的重点,鲁登道夫投入了十五个师,用于对维米岭的进攻。

  这一次进攻发起前,负责防守维米岭的是加拿大军团。

  进攻发起一个星期后,加拿大军团主动撤出阵地,防守维米岭的部队换成了战斗力更强的澳新军团。

  仅仅一个星期之内,加拿大军团就付出了近6.5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整编第三师和整编第五师基本被打残,失去作战能力;整编第一师参加战斗的22个连队,4个连队全军覆没,11个连队伤亡过半,幸存的官兵几乎人人带伤,作战期间有近百名官兵情绪崩溃,有些士兵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主动走出战壕,向德军阵地走去,这些人往往在刚走出战壕不久就被德军的精确射手射杀。

  罗克及时调整防线,部队在前线作战不会超过一个星期,然后退到二线之后至少要休息一个星期只后才能返回前线。

  野战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大,英国国内紧急将两艘邮轮改装成医疗船停靠在佛兰德斯港口,但是依然无法收治所有伤兵,轻伤员只能接受简单治疗,依然要在前线坚持作战,重伤员也被直接放弃,野战医院要尽可能节省医疗资源,向那些有可能回到战场上的伤员倾斜。

  约翰内斯堡医学院和尼亚萨兰大学医学院的新一届新生直接来到法国参战,他们要在实战中快速成长,有可能上午刚刚接触到伤口缝合,下午就要去野战医院帮忙,和他们的老师们以及师兄师姐们一起工作。

  自从德军的进攻开始后,远征军司令部气氛非常压抑,罗克开始时还会关注远征军的伤亡数字,后来就对每天的战报感到麻木,和英国远征军相比,法军部队和美军部队伤亡更惨重,贝当和潘兴也在咬牙坚持。

  和阿拉斯相距不远的康布雷,是骑兵第二师负责的防线。

  从战役爆发开始,骑兵第二师就坚持在前线作战,骑兵第二师也是战役爆发后,少数几支还没有被轮换的部队之一,这充分证明了骑兵第二师的战斗力。

  德军的进攻也是有选择的,鲁登道夫并不傻,不会将所有筹码全部扔出去梭哈,面对骑兵第二师这样战斗力强大的部队,德军在发起一两次试探性进攻,发现几乎没有胜利可能之后,就会马上转变目标,将攻击重点放在更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地段。

  骑兵第二师就是这样,战斗爆发后,只有大约两个师的部队,对骑兵第二师的防线发起了两次试探性进攻,然后德军就把攻击重点改为更有可能突破的维米岭。

  这就导致一个很神奇的情况出现,骁勇善战的骑兵第二师自从开战之后就无所事事,而备受折磨的维米岭每天都会遭到战火的蹂躏,这让骑兵第二师师长唐璜很不爽。

  “德国人不进攻我们的阵地不是好事吗?你有什么不舒服的?”参谋长布拉德祈祷德国人永远不进攻骑兵第二师负责的阵地,这样骑兵第二师的好小伙子们就不用和德国人拼个你死我活。

  荣誉和勋章不是那么好玩的,每一个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就是不舒服,我是来击败德国人的,不是来度假的。”唐璜有理想,这才是一个合格军人应有的觉悟。

  战死沙场的觉悟!

  “得了吧,你去问问泡在战壕里的战士们,他们一定不会这么想。”布拉德不想看到部下牺牲,南部非洲很多将军都和唐璜一样渴望战争,布拉德认为这种思想很危险,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纠正。

  或许也不需要纠正,一个国家不能被战争绑架,也同样不能畏惧战争。

  天气是永远的敌人,康布雷自从一个星期前开始下雨,雨势大到战壕内已经开始积水的程度,部分地段的战壕内,五英尺高的战壕里有两英尺高的积水,士兵们每天泡在水里,很多士兵都被疾病困扰,非战斗减员越来越多。

  在整个英国远征军中,骑兵第二师的医疗资源是比较好的,几乎每个连队都配备有专业的战地医生,师部同时设有专业的战地医院,医生的水平并不亚于巴黎和敦刻尔克的野战医院。

  即便如此,骑兵第二师的野战医院也已经被伤员挤满,大部分伤员都来自加拿大军团和澳新军团,骑兵第二师的医生们不能见死不救,加拿大军团和澳新军团的将军们主动来找唐璜和布拉德,希望骑兵第二师的野战医院能收治来自加拿大军团和澳新军团的伤兵。

  “我觉得或许我们可以发动反击,分担一些澳新军团的压力。”唐璜也不想让士兵们泡在战壕里,虽然罗克和贝当都认为防守才是最好的进攻,但是依然有很多将军们信奉“攻击至上”。

  尤其是在英国远征军和法军部队拥有越来越多的坦克部队之后。

  世界大战爆发时,法军部队中有很多人信奉“攻击至上”,霞飞、尼维勒、曼京都是这种思想的受害者之一,也正是因为“攻击至上”,法军部队在世界大战爆发后初期才会损失那么大。

  现在“攻击至上”又有了新的内容,尤其是对骑兵第二师这样的部队来说,这一次德军进攻之前,骑兵第二师多次进行步炮协同、步坦协同之间的演练,就是为了将来的反攻做准备。

  随着南部非洲送来的坦克越来越多,骑兵第二师现在也有了一个装备168辆坦克的装甲团,现在这些坦克都被分散到防线上协助防守,这和罗克一直以来强调的坦克部队使用方式完全是相抵触的。

  罗克一直以来强调的是对坦克部队的集中使用,用于大规模集团攻击,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坦克的作用,而不是现在这样作为固定炮位,或者是机枪阵地协助防守。

  “别冲动,司令部没有下达作战命令,做好我们该做的事。”布拉德坚决反对,现在发起反击也不合适,连绵的阴雨给坦克部队制造了巨大障碍,布拉德相信司令部的参谋人员肯定注意到了这一点。

  “师长,参谋长,我们失去了维米岭——”一名参谋人员匆匆来报,德国人终于攻上维米岭,这是个坏消息。

  30公里外的阿拉斯,约翰·莫纳什也得到了相关报告。

  “命令乔治把阵地夺回来——”约翰·莫纳什的声音很平静,就像是暴风的前兆。

  “乔治的部队伤亡惨重,我们需要更多的援兵——”布拉德·南希现在是澳新军团的参谋长,作为最早来到欧洲的指挥官,布拉德·南希很了解澳新军团的将军们,如果乔治手中还有预备队,那么乔治就不会丢掉阵地。

  “我不管乔治怎么做,他都要把阵地夺回来,我没有更多的援兵给他,到处都需要援兵——”约翰·莫纳什比罗克更冷血,他这个总指挥现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可以给司令部发电报,装甲第一师就在亚泯待命,如果洛克元帅把装甲第一师派过来,我们就能夺回阵地,守住维米岭。”布拉德·南希在加里波第半岛经历过最糟糕的情况,当时布拉德·南希还怨恨罗克没能给他更多的帮助,现在布拉德·南希终于能理解罗克。

  不是不给,实在是给不了。

  约翰·莫纳什不说话,默认了向司令部发电报请求援助,这不是闹情绪的时候,稳住防线才是一名合格将军应该做的事。

  装甲第一师是罗克手中最后的底牌,不到万不得已,罗克不会派出装甲第一师。

  不过澳新军团的请求也不能无视,罗克派出的是南部非洲远征军第12师和第15师,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比装甲第一师稍微弱一些,但是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尤其是第15师,开战不久就从南部非洲来到法国,也是屡立战功的功勋部队。

  第15师师长艾德里安是来自开普的英裔土著,虽然有一部分德国血统,但是值得信任,战争爆发后,艾德里安和英王乔治五世一样,放弃了自己的德国姓氏,这样的情况在英国有很多。

第868章 新的进展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