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终永恒
或许,这样的牺牲,在这片黯淡的星空中是必然的吧。没有他们的牺牲,人类就没有办法更成熟、走的更远。
只有经历了这种事请,人类才能真正地成熟起来。在登陆下一个星球的时候,人类必然会更加谨慎了。
只是……死亡,总是一件不舒服的事啊。
23人,相当于万分之五的人口,太多了,于易峰真的心痛的很,可是他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地忍受着……
两个星期后,所有人都恢复了健康。
一场浩大的葬礼仪式开始了,于易峰在这种情况下是必须要出镜的。
23名勇士的遗体,就这样被火化,然后装在一个个金属盒子中,深埋于地下。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23位勇士就这样倒在了火星,在他们之中,有的是医生,有的是科研人员,还有的是科考队成员……他们就这样,永远倒在了星空之下的第一站……”
下边传来了低低的哭声,许多人正在抹掉眼中的泪水。
“冰冷的遗体没有任何温度,再多赞美的语言他们也听不到了……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了下来。”
“他们的勇气,也永远为我们所歌颂,他们是我们新人类最大的骄傲……让我们,为他们默哀五分钟。”
于易峰低下了头,为这些死去的人默哀。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整个飞船内部竟然真的雅雀无声,只有隐隐的哭声被闷在口中。
一开始,在得知人类战胜了病毒后,许多人还是喜悦的、兴奋的。但是现在,人们开始悲伤起来,痛苦起来。这可是23名同胞啊,就这样死去了,或许其中就有他们的亲朋好友,就这样埋葬在了火星,永远回不来了。
5分钟后,机器开动,骨灰盒放下,一个巨大的铜质纪念碑树立在地面上。它使用了人类最坚固的材料,足以保证亿年不倒下,上面刻上了23位牺牲者的名字。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是:约翰·克劳德,查理·维斯、李志祥……兄弟姐妹们,一路走好。”
“逝者已矣,我希望我们剩下的人,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能够幸福的生活下去。与此同时,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理想与愿望,将我们人类最美好的精神发扬光大……”
接下来是对第一线战士的褒奖。牺牲者的亲友以及第一线的研究者、医护人员、士兵都得到了奖励:大量的新币以及一套房屋的挑选权利。
对于这一点,没有人多说些什么,因为他们真的奉献了很多,嘉奖是应该的。
第二十八章 巨大铀矿
转眼间,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新人类历11月17号,第一批的病毒疫苗终于成功研制,标志着人类彻底战胜了火星病毒!
科学家们发现,一些灭活的病毒经过特殊处理后,能让人产生少量的免疫能力。对于有了防备之心的人类来说,少量的免疫能力已经足够了。
生物科学家依旧对这些火星生命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些火星微生物是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生物,刷新了人们对生命的看法,带来了新的科学思路。他们的研究还在继续。
当然,这段时间其他人也没闲着,新人类政府已经开始制定各种计划,各个小组地质探测还在进行。
好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人们在火星北极不仅发现了超大型铀矿,还发现了铁矿、铝矿、铜矿、钛矿等重要资源,这些还都是露天的矿源,开采非常方便。
不得不说,火星,真是一个丰饶的星球啊,人类来对了地方!
“你知道吗,地质勘察的正式报告终于出来了。那个超大型铀矿,储量甚至达到了106万吨!而且品相极好,基本都是0.5%-1%的富矿,最高的铀含量甚至在2%以上。”
几名科学家正坐在一起讨论,时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呼,他们为火星的富饶程度所感慨。
“这一次,可真的是有大动作了!就差政府的全局计划了。”
许多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狂热的兴奋,他们的内心深处开始蠢蠢欲动。
这是对强大工业的极度向往,在经历了几次危机后,所有人都迫切地希望整个文明能更加强大、更加昌盛。
“我听说,新政府正在批量建造大型的核电机组,只要核电机组造好,一切都可以动工了。”
“是啊,电能非常关键。这一次,要将核能发电量增加到3000万千瓦,足足是以前的三倍!”
3000万千瓦,这样的用电功率,已经比得上整个上海市了,要知道那可是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啊!
谈到这里,科学家们不禁有些感慨,也微微有些自豪,这些大计划的制定,他们也参与了其中的一部分。
这样的雄心壮志,不仅仅是于易峰的,也是他们的,甚至是整个新人类文明的!
诺亚号上,虽然只有五万人口,但是用电量是非常巨大的,这是因为要维持整个飞船的工业体系以及生态系统。
当初建立月球基地的时候,就是按照能部分自给自足的标准设计的,许多东西生活用品可以自行生产。
譬如说塑料之类的东西,是用甲烷等无机材料合成的,像纸张、面巾等等,基本上也是由特种塑料制作的,手感和真正的纸张类似。
这些东西用完了还可以分类回收,并重复利用。
月球上的工业工厂基本上都搬到了诺亚号。这些基本的工业,再加上诺亚号上的必备各种维生系统,平时功率大概是200-400万千瓦(不算重工业)。
而原先的电力系统,最大的功率在1100万千瓦左右,核电占据70-80%,可以说完全够用了。
但是放到现在,新政府想要扩大生产,那么这样的电力负荷就有点窘迫。特别是各种金属的冶炼,各种机械装备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电能。原先1100万千瓦的电力负荷就不够用了,必须要扩大核电站才行……
这一点暂且不说,因为火星病毒的出现以及超大型铀矿、大量金属矿藏的发现,许多计划需要重新制定,里面的各项内容是非常复杂的……
诺亚号,舰长室。
此时此刻,于易峰正在查看一份报告,是火星北极10万平方公里内详细的地质报告,历经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
上面写了各种矿藏资源,这个从未被开发过的富饶行星,真的非常诱人啊。
“106万吨储备量的铀矿?有没有搞错?”看到这个数字,于易峰眉毛跳了跳,有些疑惑地问道。
按照地球上的经验,几万吨的铀矿已经算不错了,突然来个106万吨,也太惊人了吧?
“当然,于先生,我们已经确定过好多次!其实我们也不敢相信……但事实上,这还是保守估计的结果,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回答他的是一位年轻的地质学家,名叫迪莫,原先是印度人,现在是新人类的一份子。
迪莫以一种狂热的语气说道:“这个大铀矿,我们怀疑是火星独特的地质运动导致的……在地球的澳大利亚,虽然也有这么丰富的铀资源储备,但是丰度远远比不上这个大矿,可以说,一个矿抵得上一国啊!”
“如果把这些铀矿全部开采出来,我们能获得106万吨的铀!按千分之七点二的比例计算,我们能获得7600吨的铀-235啊!”
“7600吨,这是什么概念,于先生你要知道!足够我们用几百年!几百年!”
迪莫眼睛通红,疯狂地喊了起来,他情绪非常激动,好像不去挖矿它们就会跑了似的……
一个地质学家竟然想去挖矿,你敢信?
于易峰苦笑了一下,这些科学家都只关注自己的领域,一旦疯狂起来,就什么都不顾了。
而且这段时间,这种狂热症有愈发蔓延的趋势,甚至蔓延到了普通民众当中……
“这应该是一种激情吧,应该是好事儿……”
于易峰也不迟疑,立马拿起笔计算起来,这种高中级别的物理题并没什么太大难度。
铀元素,原子序数92,元素符号U,是核裂变的主要材料,主要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制造原子弹。
铀-238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难利用的,其含量大于99.2%,真正有用的是铀-235,只占总量的千分之七点二。
一个铀原子核裂变时,平均会释放出200MeV的核能。发电能力为3000万kW的核电站,假设电能转换率为40%,那么……每天只要79.05千克铀-235做核燃料。
一天只要79.05千克的核燃料!
也就是说,诺亚号一年只要29吨左右的铀-235就能满足电力需求。
7600吨的铀-235,足够人类用262年!
两百多年啊,多么漫长的一段时间啊,于易峰不禁感慨核能的强大。
如果,人类能开发出更先进的“快中子增值反应堆”,那么,占据总量绝大多数的百万吨级别铀-238也利用上,人类在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内不需要为能量而发愁了。
算到这里,于易峰的心里也开始火热起来,起身说道:“迪莫先生,你放心吧!铀资源的开发一定会放在首要大事上!”
好不容易送走了迪莫,于易峰才激动地蹦了蹦,新人类不需要为能源发愁了!这是多么爽的事请啊。
在地球上的时候,人们的主要能源还是化石能源,其他的还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等等许多种类,但到了火星,哪来的什么石油煤炭啊,唯一的依靠便是核能。太阳能只占了少量。
虽然人们从月球也带来了不少铀矿,但总量并不大,就算省吃俭用,也就够用个十几年的,如果核电站马力全开,三四年也就用完了。
这种危机感,人们心中一直都有。只是因为近段时间,人们面临的危机太多了,这种未来的能源危机不是非常紧迫,反而淡了下去。
但是它依旧存在,如果不处理,反而会越来越危险。
这下好,人类直接得到了两百多年的能量份额,这感觉,就像夏天快热死的人突然获得了一根冰棍……不,是一个冰库的冰棍,一下子爽爆了!
于易峰终于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狂热了,面对这份大礼,不去挖真的有点忍不住啊。
第二十九章 方案制定
于易峰想了想,又将挖矿这件事提升了一个优先级……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感觉到其中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人口太少。
劳动力严重不足,只有五万人,真的太少了。
虽然现在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还不错,但怎么也得有少量的人管理才行,还挖掘机之类的机械更是得有人操作。这些人数林林总总的加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
对于这种重工业,最好的方法是研究更高级、更智能的自动化机器人,来代替人力。这些智能开发项目,已经有一些实验室在做了,于易峰只希望他们有一些好的进展。
“开发大量的机器人可以取代人力。不过,还有一些工作是没办法用机器人取代的……这些岗位还必须得安排人才行。”
一想到这些岗位,于易峰有些心烦。
譬如说:医生、老师、记者、警察等等,这些岗位一时半会之间,不可能用机器人代替,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
还有啊,最烦心的一点,随着新生儿的出生,劳动力将会大量减少!一些妇女已经怀孕了,这部分劳动力肯定得排除在外,总不可能让她们干重活吧?
生完孩子后,她们还得用几年的时间带孩子,照顾孩子。这一项工作是不可能用机器人完成的,或许将来可以……但现在的人类还没有到那个程度。
要是按照5%的生育率计算,一年就有两千五百个孩子出生!至少两千五百名妇女丧失了劳动力,这样一来,一年就丧失了5%的劳动力,两年、三年以后呢?小孩子至少得三岁才能上幼儿园吧……
不仅如此,为了迎接新生儿的大量出生,医生、护士的数量也得增加,务必保证没有任何医疗事故的产生。
在未来几年后,还要增加老师的数量,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这都是必须的。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整个人口虽然增多,但是可以真正利用的劳动力将会逐渐减少。
这……于易峰重重敲了敲桌子,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新生儿是必须要有的,但是带来的社会负担也太重了,他是真的头疼极了。
这就是人口转型的阵痛期啊,于易峰为难直皱眉头,这几年甚至这几十年,必须得咬咬牙挺过来,只要挺过来了,新一批的小孩子长大了,人口基数将会扩大,结构才会逐步合理……
“要是有十万人或者二十万人就好了啊,如此一来,人力资源就不会如此窘迫了……”
于易峰如是想道。
不过很快,他就骂自己太贪心了,现在虽然只有五万人,但是综合素质之高,可谓世间罕见。如果人口多,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可能就不这么好管理了。
从月球一直到火星,整个新人类文明的精神态度以及行动力都是非常让于易峰满意的。
在各种事端中,许多人都能积极自救,甚至自我奉献。可以说,整个文明的综合素质在一次次的危机中,有了很大的提升。
新人类文明的团结精神以及工作热情,真的没有办法挑剔。虽然还没达到可以共产主义的层次,但是,于易峰已经非常满意。
跟何况,整个诺亚号上可是有接近三万名顶尖的科学家啊,还都是全世界挑选过来的天才级,平均智商在140以上,这个数量真的不少了。大家都是聪明人,非常好管理。
如果将新人类文明,对比曾经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美国博士的比例大约不到总人口的1%,除去大量的经济学博士、EMBA博士等等,真正有能力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也就0.6%,也就是两百万人。
而这两百万人,他们在毕业之后,会被各行各业分流出去,他们会选择加入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之类的大公司。而真正从事国家级别的科研工作,可能十不存一,也就二十万人左右。
诺亚号上的三万科学家和美国的二十万科学家相比,数量上占据劣势,但是质量上占尽优势。因为这三万人是来自全世界精挑细选的精英,(包括美国自己)是真正的以一当十的存在啊!
科研工作,向来不是以人数取胜,而是以质量取胜,世界上99%的知识,都是由1%的人创造的。
美国人虽然牛,但牛的过全世界加起来的精英吗?
这三万名科学家从质量上,肯定比美国的二十万人高!而剩下的两万人,虽然不是科学家,也是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能力真的非常非常高,不能再挑剔了。
所以说,新人类文明的科研能力是非常强的,至少有整个美国四分之三水平。无论是丁一东教授,还是菲利克斯博士,还是罗曼博士,还是刚刚的那位地质学家迪莫,他们都是鼎鼎大名的存在。
许多人都是国家级的精英,不是这样,是没有资格来月球的。
还有其他的什么化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等等,无一不是超一流的人才……整个诺亚号的科研能力绝对强无敌啊!
于易峰心中一动,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在当前诺亚号的科学界,隐隐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新人类文明的科学技术,在地球爆炸后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加速发展了10年的水平!”
为什么?主要的原因还是各国科学技术的融合。
虽说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们是有国籍的。他们不可能将国家的机密技术和人分享。
这三万科学家都是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之中很多人,曾经为国家做过高端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技术。但这些机密在一般情况下,绝不会与同行交流。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各个国家已经成了往事,什么机密都不存在,科学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华夏人贡献出他们的高铁技术,日本人贡献出他们的电子零件技术,法国人贡献出他们的核电,德国人贡献出他们的自动化制造……当然还有美国人,他们贡献出更多五花八门的东西……
不要小看了这种交流,这些科技原本是国家级别的机密,任何一项都需要经验与时间的大量积累,没有几十年的研究根本拿不下来!
上一篇:餮仙传人在都市(上)
下一篇:爱情公寓之我前妻叫诺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