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纣王,人族大帝! 第234章

作者:细雨润如酥

眼看着这种局面,他的面部露出欣慰的表情,没想到还能碰到这般人物。

他伸出手指放在嘴角露出噤声的动作,示意观看辩论的众人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到孔仲尼顿悟的状态。

观察着辩论结果的众人完全无法理解,只能按照老子的指导不敢出声。

他们对于局面完全不理解,这孔仲尼怎么几句就不说话了,反而坐在原地一动不动?

这第一次辩论,到底是谁输谁赢啊?

第292章 人之道,敬天法祖!

偌大的广场之上,明明有无数人在此围观,但在此时此刻,却变得鸦雀无声。

“这孔仲尼该不会是顿悟了吧?”许久之后,一道细微的声音浮现。

在这诺大的广场之上,甚至让人无法分辨出这声音的来源。

只是这一句分不清来源的解释,让在场的观众们对于孔仲尼的情况有了猜测。

围观的普罗大众们对于顿悟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孔仲尼在进行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可齐国的诸多学者和文武百官,他们却明白顿悟二字的意义。

事实上在很多学派之中也有关于顿悟的记载,儒家和法家的初代首席,就是在知晓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后,进行了顿悟。

这两位初代首席更是几百年来,诸多学者和学派公认的思想大家,被所有的文人弟子称呼为文道亚圣。

几百年来,能做到顿悟的人就只有这两人。

现在,孔仲尼在与老子的辩论之中,竟然也做到了顿悟。

今日他们也算是见证历史,几百年来能够顿悟的人物又多了一人。

原本齐国中的诸多学者,只是听闻过孔仲尼的名号,认为孔仲尼的学术水准虽然高,但有文道圣人之相的言论完全是夸大其辞。

但现在,在亲眼见证了孔仲尼的顿悟后,他们的内心已经动摇。

历史之中,儒家和法家的初代首席就可以证实,能够顿悟之人的成就绝对不会太低。

此时此刻,老子还在观察着感悟天道变化的孔仲尼。

在场的观众之中,也有不少的学术大成者,能够知道顿悟并不奇怪。

他更奇怪的是,自己刚刚只不过说了一句话,孔仲尼竟然就进入了顿悟的状态。

而且从维持的时间来看,孔仲尼的顿悟并非浅显的顿悟,而是对他的话语有着极深的感悟。

他不由得开始想象,这孔仲尼难不成真的能成为文道圣人不成。

不敢说其他,就从孔仲尼掌握的学识和顿悟的状态,他认为真的有可能。

一段时间后,朦朦胧胧之间,子受原本已经融入天道的意识开始慢慢回归。

紧接着,他睁开自己的双眼,一眼就看到了眼前位置面带笑意紧盯着自己的老子。

在他的感觉中,好似只是瞬息的时间,但却好似经历了漫长的一生。

此刻,他已经明白,刚刚那融入天道之中的情况,正是进入到了顿悟的状态。

他之所以能够顿悟,除了他自身的原因之外。

一切的诱因,都是因为眼前之人老子,如果不是他解释关于天道的核心观念。

他也不至于对天之道有更深的认知,并且借此机会顿悟。

“老子先生对于天道的感悟之深令我佩服,今日还要多谢您为我解读天之道!”子受开口道。

这三年来他进行了无数次的辩论,甚至还和儒家首席有过辩论。

可却从来没有今天一般,直接理解天道,并进入顿悟的情况出现。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老子身为太清圣人的三尸,确实是非同凡响。

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能让他有这样的领悟,实在是功参造化。

“仲尼莫要自谦,能够借我之话语助你顿悟,主要在你不在我。

只有你的学识和思想足够,才能感悟这天道核心!”老子开口夸赞道。

在他看来,孔仲尼能够顿悟主要原因在于自己。

通过他对于孔仲尼的观察,他能明显感觉到这一刻钟时间里,孔仲尼的气质变化。

那隐隐与天道相融的感觉,足以证明孔仲尼收获颇丰。

听闻老子亲口承认孔仲尼顿悟的话语,还未等到孔仲尼开口回答。

那围观的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惊讶于顿悟的事实。

就连不清楚意味的观众,在看到齐国文臣的表情,也能猜测出孔仲尼的不凡。

至于这些齐国大臣们,则完全按捺不住与周围人讨论的想法。

文道广场之上,嘈杂的讨论声再度出现。

“这孔仲尼真是顿悟吗?几百年来顿悟之人可是屈指可数。”

“能得到道家首席老子的肯定,还能有假不成,这孔仲尼就是顿悟!”

“顿悟之人成就最少也是文道亚圣,孔仲尼掌握百家学问,难不成真的能成为文道圣人?”

......

这些讨论之人,无一不是齐国之中的重臣和学术大成者。

如果说之前的他们还有些怀疑,但在老子的亲口承认之下,他们对于孔仲尼已经十分的佩服。

那可是顿悟啊!

几百年来只有三人能够做到,这孔仲尼的文道未来将会达到他们难以企及的高度。

此时此刻,在听到老子的夸赞后,子受没有丝毫的自满,他很清楚,自己能够明悟,其实依然在于老子。

原本的他在三年的辩论中,已经可以说没有任何对手。

他自认为,就算和老子辩论,也不会失败。

可刚刚的关于天道和人道的理解,足以证明老子对于天道和人道的感悟。

现在的他已经没有和老子辩论的想法,而是想和老子请教问题。

想到这里,他不再保持坐着的姿势,而是主动起身。

老子的学识和思想,足够他起身行师礼请教。

广场之上,那些围观这场辩论的观众在看到孔仲尼的动作后,纷纷自觉的噤声,等待孔仲尼的下一步动作。

“老子先生学识渊博,对天道人道理解颇深。

今日借此机会,想再度深入请教一番人道和天道的道理。”子受开口道。

他对于老子此刻以师礼对待,显然是极为敬重。

今日的机会不可多得,能和太清圣人这位六圣之首的三尸请教问题,足够他这般姿态。

眼看着孔仲尼的动作,老子并没有其余动作,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孔仲尼的礼节。

他作为太清圣人的三尸,太清圣人本就是人教教主,单单是这身份就足够承受孔仲尼的师礼。

既然孔仲尼有求学之心,他不介意作出解答。

“你想问什么,直言即可!”老子开口道。

天道和人道的道理实在太多,又涉及诸多方面。

他虽然对于天道和人道有所了解,却不知孔仲尼到底想要询问什么方向。

“先生曾言,大商延续其实也是天道显化,那面对天道定数要如何?

人道既然不可改变天道,人道又该如何自处?”子受开口道。

这就是他想要询问的问题!

虽说大商延续几百历史,是因为他本身遁去的一的身份,暗合天道。

可改变部分的历史走向毕竟是事实,难道天道所定就一直无法更改了吗?

既然如此,人道又该如何自处,如何发展?

“道法自然,面对天道,面对天地大势应该敬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亦是天道。

历代有天下者,皆以祖配天,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

这么说,你可明白?”老子开口解释道。

这几句话,就是他对于孔仲尼问题的解答。

这其中的说法在于他对于天道和人道的看法,至于孔仲尼能够明悟多少,就看孔仲尼的悟性了。

听闻老子的话语,孔仲尼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他在思考老子话语中的含义。

在刚刚明悟了天道的更深层次之后,他对于人道很是迷茫。

既然人定胜天不能成立,那人道该如何改变结局?人道又要如何发展?

可在听闻了那句人道亦是天道之后,他有了新的想法,同时也明白了老子话语的含义。

原来对待天道要敬畏,要明白天道发展脉络,对于人道要尊奉祖先之法。

“先生言论,是想告知我对于天道和人道,要敬天法祖吗?

观天之象,究天之极,行天之道。

安祖于土,守祖于陵,习祖于慧。”子受开口回答道。

这是他对于刚刚老子话语的总结和理解。

刚刚说完这句话,他就陷入了一种熟悉的感觉。

如同刚刚一般,自身虽然身处文道广场,却好似出现在洪荒大地之上,感受着洪荒天地的运转。

此刻,他居然再一次的融入天道之中。

而且这一次的情况明显与之前有所不同,除了感觉自己可以融入天道之外。

他还能观察到洪荒大地之上人族走过的历程,从三皇到五帝,从大夏到大商。

从禅让皇帝之位到继承皇帝之位的变化。

从逐鹿之战到鸣条之战最后再到封神之战。

这种种场面,让他对于人道也有了全新的感悟。

顾不得多想其他,这种情况对于他而言同样的意义非凡,此刻的他顾不得多想,急忙借助这种状态感悟天道和人道的含义。

而在其身前位置的老子,原本充满笑意的表情再度变得正经。

从上一次的对话中,他已经清楚孔仲尼的悟性非凡,对于他的话语绝对会有所感悟。

可是他却没想到,这一份感悟竟然远超他的想象。

孔仲尼理解后的话语,不但将他刚刚的话语详细刨析,还补足了其中的缺失。

观天之象,究天之极,行天之道。

安祖于土,守祖于陵,习祖于慧。

一句敬天法祖,简直就是对天道和人道的最好总结。

这孔仲尼到底是什么怪物,二十几岁的年龄,竟然有这么高的悟性和学识。

最重要的是,他发现眼前位置站立的孔仲尼竟然又一次的进入到了顿悟状态!

第293章 三次顿悟,旷古未有!

短短半个时辰内,竟然接连顿悟两次。

饶是他为太清圣人的三尸之一,经历了无数岁月,也从未见到过这等天资之辈。

老子现在甚至开始怀疑,眼前这孔仲尼是不是其余某位圣人的三尸。

可这方天地之中的其余五位圣人他都有所了解,并没有对于天道和人道能够有如此理解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