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罗罗
“没说啊……就是让今儿一大早穿上官服,戴上帽子,拿上板子到监国府大门外候着。”
“你不会问一个?我告诉你吧……咱们今天是来上早朝的!”
“早朝?怪不得那么早!”
“这个在京城当官都是要上早朝的!以前之所以不上早朝,就是因为上早朝的地方被东王占了……定王没办法,只好在监国府,也就是原本的两江总督衙门里面再修一个文华门,这样就能搞个御门听政,也就是上早朝了。”
“为什么修个文华门?”
“因为依着大明的旧例,文华殿是皇太子观政、摄政的地方。定王是先帝唯一在世的儿子,就相当于太子,现在又在监国摄政,所以摄政的地方就该是紫禁城里面的文华殿。可是现在……”
“嗯咳!嗯咳……慎言,慎言!”
既然有人说“慎言”了,那大家伙儿就不说东王占皇城的事儿了,改说刚刚传回南京的江北捷报和未来天下三分的大好形势了……现在李中堂和北王已经把徐州城都拿下了,而且还在睢水和符离集大破清军,斩首两万级啊!
这两万是斩首数啊!
一个个数出来的,那肯定错不的!
而且围攻南京的清军这几日明显徐徐而退,南京西边的清军已经放弃了大胜关和长江北岸的和州城,撤到当涂和采石矶去了。南京东边、南边的清军则在逐步放弃南京外城的各个城门,开始向栖霞山大营和溧水县城退却。
这摆明了就是要撤兵了!撤兵之后回防镇江、苏州都算是形势尚可,如果再严峻一下,没准就要从江南滚蛋了。
看来这场南京保卫之战是打赢了,而南京小朝廷的字号也算是立起来了,那大家伙刚刚到手的官位,可就是保住了……以后大家可就都是大明复国功臣了。
那怕这个新大明不如那个旧大明景气,有个三分天下和五十二年家国(从孙权称帝到三分归晋正好五十二年),大家伙儿也够吃两三代了。
另外,现在的这个新大明和过去的旧大明他不一样,旧大明是朱家占大股,大小功臣占小股的天下,而眼下这个新大明的监国定王可不比朱洪武……他是个连皇城被耿精忠占了都不敢要回来的弱主,其实就是个拿了朱三太子的金字招牌入了一股的傀儡皇上。
所以卸磨杀驴屠功臣的事儿,是不大可能发生在新大明的,以后大家一定可以安享荣华!
种种桩桩的好事儿加在一块儿,能不让这些拿了新大明股份的小功臣们嗓门儿越来越大么?
大家伙正说得起劲儿的时候,忽然有人喊了一声:“东王殿下、卢中堂、陈中堂他们到了!”
现在的南京朝廷已经形成了“五大佬”共保三太子的局面,这五大佬当然就是二王三中堂了——东王、北王、李中堂、卢中堂、陈中堂。现在北王和李中堂在江北带兵,南京朝廷这里就是东王耿精忠和卢三好、陈永华这俩中堂唱对台了。
而且谁都知道这两王是一党,三中堂是一伙。这次李中堂督师江北和北王刘进忠共取淮西时,就因为不信任北王刘进忠,把刘进忠的老婆尚淑英要去当了人质。
现在眼看着江东小明朝的前途稳了,这二王三中堂该不会来一场火并吧?真要打起来,大家应该支持谁才比较稳?
一想到这事儿,文华门外头的这些人全都老实了规规矩矩往两边一站,一个个都是忠臣孝子好爸爸的模样儿。
耿精忠和卢三好、陈永华倒是有说有笑的,看来这两伙人暂时还不会火并!
“监国驾到!”
随着一个穿着锦衣卫衣服的壮汉吼出这么一嗓子,新开张的“小明王朝”的大小股东们全都行了揖拜之礼。然后就听见脚步声响和朱三太子遮掩不住笑意的声音:“平身,平身!”
大家直起身,笑呵呵往那个文华门看去。就看见朱三太子一身朝服,坐在御座上面儿,脸上的笑容也多得没地方堆了,看见群臣都和自己一样高兴,于是笑道:“都知道了吧?我们打赢啦!哈哈哈,李中堂果然是国家柱石,大明有他,这三分天下是稳稳的。”
“监国殿下!”在文华门外有一把交椅可坐的耿精忠这时候笑着插话道,“臣建议重赏李中山。”
朱慈炯点点头:“赏他什么好呢?”
“给他封王吧!”耿精忠建议道,“臣建议封李中山为英王……英者,英雄也!李中山击破满清江东大营精锐数万人与淮泗之间,斩首两万……封他个英雄之王才不算亏待他。”
他没有再拿“英国在淮南”说事儿,而是在手下的军师喻仁英、黎道人的建议下,改了个吹捧李中山的说法。
“封英王……”朱慈炯想了想,“可他家已经有个南王了。”
朱慈炯曾经当个李中山的师爷,跟着他一起在广东创业,当然知道广东那摊子事业李中山是占大头的!所以他才能把广东最肥的广州府变成自己的领地。
而李辅臣心中意属的王位继承人也是李中山!
你现在给李中山直接封个英王……这个南王、英王都是一字王,一边大啊,不存在英王继承南王的可能吧?
“南王李辅臣的儿子那么多,有这么会嫌家里的王位太多?”耿精忠笑道,“况且淮西那边也的确需要一个王爷才能镇得住!现在满清的江西大营总管是康亲王杰书,武昌那边还有忠王李来顺,襄阳那边有西王吴三桂……朝廷派到淮西的督师如果仅仅是个兵部尚书,是不是太小了?”
好像有点道理……不对啊!李中山怎么就要出镇淮西了?
“东王,你的意思是李中山要常驻淮西?”
“这是必须的,”耿精忠道,“现在淮西的庐江、安庆、六安、颍州等四个府的地盘大多还在满清江西大营的控制下。现在满清的江西大营实力犹在,杰书可以以九江、安庆为根本,西据李闯,南抗广东,显然也是知兵善战的。如今朝中除了李中山,还有谁能确保拿下庐江、安庆、六安、颍州等四个府?”
“说的也是……”朱三太子想了想,又看了看那两位大中堂。
“大王,臣也觉得应该给李中堂封王!”陈永华起身对朱三太子道,“此外,臣建议命刘北王进驻徐州,并出任山东、河南两省督师。同样授予便宜行事之权和尚方宝剑。”
卢三好笑着附和道:“大王,臣附议。”
这两个中堂显然也不是很想让李中山返回南京……不过他们也不愿意“白白失去”李中山,想要“搭”上一个刘进忠。
耿精忠笑着点点头:“大王,臣也觉得应该让刘北王负责经略山东、河南。”
你们说好了是吧?
朱三太子马上就明白了!
耿精忠、卢三好、陈永华这是联手把李中山和刘进忠都“请”出了南京!
不过他就算什么都明白,现在也只能老老实实按照这三位权臣的意见去办。
“既然三位都是这个意思……”朱三太子说,“那么就再征求一下李中山和刘进忠的意见,如果他们没有异议,朝廷就正式颁布大诏。”
这事儿就先只能这样了。
李中山、刘进忠可是“议政”,是能否决朱三太子旨意的大佬!
“大王,”尚之信这时候出班上奏道,“现在淮北刚刚大捷,徐州兵要之地又被朝廷收复,正是虏贼人心惶惶的时候,朝廷应该趁此良机,清剿江南的虏贼,至少也要打破虏贼的江东、江南两座大营。所以臣建议应该立即任命江南督师,全权负责消灭江东、江南两大营,并使之和江北督师、河南山东督师拥有相同的职权。”
“不知谁可以当江南督师?”朱三太子问。
“大王,臣愿意督师平江南!”自告奋勇提出要当督师的当然是耿精忠了。
“东王?”朱三太子心头就是一乐……这个东王要出城督师,那是不是可以把南京紫禁城还回来?
不过他也不敢一口答应下耿精忠的请求……献帝嘛!得有当傀儡的觉悟。
“卢三好,陈永华,你们怎么看?”
“大王,臣赞成东王督师江南。”
“臣也觉得要督师江南,非东王不可!”
朱三太子笑着点了点头,“好,既然你们两位没有异议……那东王督师江南的事儿就这么定了。”
耿精忠督师江南因为不涉及到李中山、刘进忠的“包干区”,所以不必征求他们的意见。
耿精忠笑了笑,似乎奸计得逞了一半,站起身揖拜一礼:“臣令旨。”
朱三太子又道:“东王,本王也给你尚方宝剑和便宜行事之权……在虏贼未曾退出浙江、福建两省和江苏的江南之前,南京之外,长江以南,江西以东,东王都可以专权行事!”
“谢定王!”耿精忠又是一拱手。
“东王,那你准备什么时候领兵出城去?”朱三太子笑道,“到时候孤家要摆宴为你践行。”
“出城?”耿精忠笑着反问,“大王,臣为什么要出城?”
“什么?东王,你不是要出兵攻打江南大营、江东大营,还要督师江南吗?你不出南京城,又怎么打江南江东大营,怎么督师收复江南?”
“大王,”耿精忠一笑,“臣自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何须出城剿虏?臣坐镇南京,调度东南兵马,就可以不负大王之望了。”
不出城……还有拿尚方宝剑和便宜行事之权?你想干什么?对,你一定是想挟天子、令诸侯,将来当个万岁爷吧?
朱三太子这下是彻底没想到,不过他还是不愿意答应耿精忠——这个耿精忠看上去是不想让他安安生生当傀儡啊!他这个一边掌握江南兵马,一边还要在南京掌握更大的权力,他恐怕是要当个耿孟德,来篡大明的皇位?
想到这里,他赶紧扭头看着卢三好、陈永华……可是他看到的,却是两张没有一点喜怒的面孔。
第二百七十三章 衣带诏,谁说满人不能当贰臣、三臣的?
卢三好和陈永华当然看见朱三太子求助的目光了。
而他们脸上虽然没有喜怒,但嘴上还是有话要说的!
现在淮北大捷,江南、江北还有那么大的蛋糕等着大家伙儿去分,他俩怎么能什么话都不说?
“监国殿下,如今淮北大捷,金陵这边也是取胜有望,形势不可谓不好。但是国家草创,府库之中没有历年的储蓄,朝廷控制的富庶地盘也只有南京一地。现在又连连用兵,花销巨大,应天府库中已经空空如也,江北犒军之资还不知在哪里?东王又要督师江南……臣这个户部尚书实在不知该如何筹集军饷了。”
听了卢三好的话,朱三太子也连连点头,然后又望着陈永华,盼着他能和卢三好一唱一和,用军费卡一卡耿精忠的脖子。
“监国殿下,臣愿意为国分忧,去江北的扬州、淮安向那里的盐商发官债、卖功名以筹集军饷。”
陈永华的话却让朱三太子有点怀疑耿精忠、卢三好、陈永华他们仨暗中勾结了。
耿精忠要督师江南,卢三好说府库没钱,而陈永华马上就说要去江北找盐商发官债、卖功名……他们一定是说好的吧?这是要把江苏的江北淮南之地分给陈、卢二人吗?
“东王,你看陈尚书去扬州、淮安的事儿……”
“监国,臣觉得陈中堂一定可以替朝廷收复扬、淮、通二府一州之地的。”耿精忠马上表示了赞同,“只要扬、淮、通收复了,岳乐北逃之路就完全断绝,就会成为朝廷的瓮中之鳖了!”
“可是扬、淮、通三州在长江以北,应该归江北督师管啊!”
耿精忠道:“可以让江北督师都督江西军务,以交换其对淮扬之地的专征之权。”
江西在长江以南,应该归江南督师管,但耿精忠愿意拿出江西的利益换取淮扬的利益,再把淮扬让给陈永华、卢三好……另外,刘进忠也分到了徐州、海州并且拥有了征伐河南、山东的权力。
这个二王三中堂人人有份,难道他们私底下已经说好了?
朱三太子这下又稍微放心一些了,二王三中堂只要能保持平衡,那他的明献帝就稳了。只要献帝能当稳,他也就放心躺平了。
“好,只要能和李中山说好,那孤就放心了……对了,陈永华,你这次去扬州筹钱如果筹得比较多,能不能给孤分一点?孤也不是要乱花钱,孤只是想把这个定王府改建一下。等复明大会开好了,定王府就改成皇宫,省得再耗费巨资修复皇城了。”
这个献帝当的皇城都不要了……实在是够“献”的。
陈永华笑道:“大王放心,臣一定能为大王筹集到一大笔银子用来修皇宫的。”
“好好好,”朱三太子连说了三个好,显得非常满意,然后沉吟了一下,接着又道:“复明大会开得如何了?现在南京之围马上就要解了,收复东南也指日可待,是不是可以正式恢复大明了?”
“回禀监国,恢复大明之事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闻言出班的是个清瘦老头,正式儒家维新派的领袖黄宗羲,他现在的官职是议政学士,这是一个李中山发明的很符合“原君”、“原臣”精神的官职。具体任务就是主持复明大会这样的议政之会!
在南京保卫战进行的同时,黄宗羲主持的复明大会也一直在运作。
可别以为这个复明大会在南京城外战火连天的时候还在开会是在找事儿添乱,实际上恰恰相反,这个复明大会对于动员南京百姓参战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个大会实际上就是一个“国人议政”大会!
卢三好、陈永华再会筹钱,也不可能在危如巢卵的南京城中筹到可以给十几万“国人民兵”发饷的银子,所以要让他们义务保卫大明,就必须让渡相应的权利。这个就是义务和权利必须对等嘛!
而这相应的权利就是国人议政,而根据周制,国人议政的权利包括“询国迁”、“询国危”、“询立君”等等。
之前南京的情况,要“国迁”是没地儿可迁的,国危已经很大了,危在旦夕啊!所以得好好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办?然后就是立君了!这是最能体现国人权利的地方,而国人的权利得到了体现,他们也就会对新大明产生极强的认同感。
所以南京之战,甚至东南之战只要不结束,复明大会最好也别结束……只要复明大会不结束,那么各地的国人就会通过“询国迁”、“询国危”、“询立君”对新大明产生极其的认同感。他们保卫大明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当然了,这个国人……也不是是个人就能干的,得有功名在身(多半是花钱买的)或是为国征战过,那才是国人。
不过恢复大明那么大的事儿,光是南京的国人商量还不行,至少得东南几个省的国人一起商量,最好再能拉上两广、湖广、云贵川和陕西的国人。
而要请两广、湖广、云贵川、陕西的国人代表来南京开会,那南京保卫战就必须取胜,最好南京朝廷还能席卷东南。
朱三太子满意点点头:“很好,东王、陈中堂,寡人的东风什么时候能吹起来,就看你们的了!”
……
南京,龙江关港口。
朱三太子正式任命陈永华为淮扬督师的令旨还没下来,北征淮扬的士兵,就已经在龙江关港口这边排着队登船了。这次的淮扬征伐是陈永华和卢三好合股的,所以从南京这边出动的陆师都是卢三好的应天团练军。而在龙江口码头附近,则拥挤着大批来给应天团练军送行的家眷,生离死别之际,难免有点激动,发出了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呼喊声。
在码头边上的一座长亭内,两个乌纱蟒袍的朝臣正在低声交谈。这两个乌纱蟒袍的朝臣当然就是南京三中堂之中的卢三好和陈永华了。
看着港口状况的大军出征的场面,这两人的眉头却都没有解开。
“三好兄,你一共就一万六七千团练军,我这次带走一万是不是多了一些?要不我给多留五千人?”
“为什么要多留五千?”
“耿精忠摆明是不会带着他的一万精兵出城的,尚之信和他的几个兄弟还有三千人应该也不会出城……这可就是一万三千了!你的六七千人能应付?三好,你不会是从西王那里得了什么言语吧?”
卢三好淡淡一笑:“现在耿精忠排挤忠臣良将督师江北,自己在南京挟天子、令诸侯,那位候补天子再发衣带诏请外镇诸侯出兵勤王清君侧……复甫,这事儿好像什么时候发生过!”
“三好!别开玩笑了,”陈永华眉头大皱,“咱们可是自己人,西王要是能来南京,你可不能瞒着我!”
“他来不了!”卢三好摇摇头,“李自成不会让路,杰书更得拦着他……而且,我是云南人!不是关宁铁骑或山陕义军出身。我若在西王麾下,是当不上中堂的!”
“好!咱们果然是自己人,”陈永华点点头,“那你打算怎么对抗耿精忠?”
“耿精忠是想当天子的!”卢三好笑道,“我又不和他争这个,谁和他争,谁去想办法对付啊!复甫,你那个联宗兄弟陈翰林是不是该去三太子那边说一说了?”
陈永华笑了笑:“已经在说了!”
卢三好说的陈翰林就是陈梦雷,他现在是朱三太子身边的翰林学士,也是大明翰林院里面唯一一个学士……既要管草诏,又要为朱三太子出谋划策,真是重用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不过真正给陈梦雷知遇之恩的,其实还是陈永华,是陈永华把他推荐给朱三太子,又替他搞了一个翰林院唯一学士的位置。
而这个时候,翰林院的唯一学士正在定王府后宫(后花园)里面向朱三太子进谗言呢!
“殿下,现在李中堂、陈中堂都不在南京了,而且陈中堂又带走了卢中堂手下的一万精兵……而南京围城一解,耿东王就能从太平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等处调兵入京,南京眼看就要被他给掌握了。这个耿东王素有不臣之心,如果让他控制了南京再扫平江南,那殿下可就危了……就算殿下愿意当个献帝,他未必愿意当个魏文帝!前朝天子还能善终的事儿,在历史上可不多!”
上一篇:师姐,我不想努力了
下一篇:诸天至高:从吞噬开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