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318章

作者:大罗罗

李中山和李忠贤是不可能知道杨皇后把守城的清军(索额图部)都打发走了,然后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唱空城计。所以,李中山也就不会认为李忠贤的部队可以很快打下东平州。

而且现在也有比东平州和杨皇后更重要的目标——就是康熙皇帝本人和他率领的清军主力了!

康熙之前在地图上发现的“口袋阵”,其实就是李中山、周昌精心布置的!

不过他们也没想到这么个口袋阵,居然能把康熙装进来。

他们只是在那个孔圣公派人来报告说清军大队来源曲阜之后,临时修改了“口袋阵计划”。

当时他们只准备消灭个三五万清军,顺便再把曲阜拿到手里,最后再从孔圣公那里得到三五十万石的粮食。

这样,北伐大业就稳了!

可谁也没想到康熙皇帝居然领着将近10万清军一头扎了过来!

这不就是千里送人头,礼轻情意重吗?

这么好的麻子头,怎么能不一刀剁下来?

而要消灭康熙,那李中山和周昌准备的两个军团,共10万大军就有点不大够了。

10万对10万……双方的武器现在又没有代差,清军的骑兵数量还有压倒性优势!

明军能取得胜利就已经不容易了,想要取得歼灭性的胜利……得加兵啊!

好在济宁州和滋阳距离曲阜和邹县都不算远,也就是几十里上百里路,赶一赶就到了。

所以,李中山和周昌马上调整了布署。

一边让胡一枪努力诱敌,尽可能的把康熙皇帝往套里引。

另一边让李忠贤和常威从济宁州和滋阳城下退兵。然后分别向白马河和曲阜以北、以东运动,争取用四个军团20万大军包打康熙!

……

而在同一时间,杨小弥向杨起隆、赵良栋送出的亲笔信,终于抵达了天津卫城。

杨起隆和赵良栋二人这几日一边再等待杨小弥的回信,一边在静观明、清、周三国大博弈,同时他们也联络上了九门提督张勇,还从张勇那里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康熙居然还在北京这边留了一个后手!

老太后布木布泰守着太子保清(杨小弥之子),手里头还控制着五万科尔沁铁骑。

虽然这五万铁骑并不都在北京城内,但是离得也不算太远。只要老太后一声令下,这些骑兵就会开进北京城了!

此外,北京城内还是有一些八旗兵的,虽然数量并不太多,但还是可能守着紫禁城坚持到科尔沁骑兵赶到。

另外,杨起隆和赵良栋还得到消息,知道有数万明军正从大名府方向着北京城开过来!

这个是正经的大明王师……他们越接近北京,北直隶这里的老百姓迎大明的热情就越高!

所以,杨起隆、赵良栋、施琅、郑得胜都有点儿举棋不定。

就在这时,杨小弥催促他们进京勤王的亲笔信送到了!

第四百五十九章 康熙要跑?康熙反击战!

天津卫,杨家大宅内。

杨起隆、赵良栋、施琅、郑得胜四人已经传看完了杨皇后的两封亲笔信——一封是给杨起隆的,一封是给赵良栋的。

这两封信中的内容都差不多,一是告诉杨起隆、赵良栋,她杨小弥暂时安抚住了康熙,又获得了他的信任……但是康熙一旦击退大明的北伐军,形势就会立即发生逆转!

因为康熙已经不信任杨家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二是告诉杨起隆、赵良栋,现在一支人数多达数万的明军正在向北京城挺进……这就是杨家翻盘的机会!只要杨家能借口勤王,把北京城、老太后布木布泰和太子保清都拿在手里,那就有机会把康熙拱成太上皇!

三是告诉杨起隆、赵良栋,她已经下令将常宁、巴海麾下的军队从济宁州和滋阳调回东平州。

四是告诉杨起隆、赵良栋,她已经给张勇下了懿旨,让张勇放杨起隆和赵良栋的军队进入北京城!

看完了杨小弥的信,杨起隆、赵良栋、施琅、郑得胜四个人都吸了口凉气儿——杨小弥这是要发动政变啊!而且还是不顾大局,在康熙和李中山决战的时候,利用康熙出于大局考虑给予的短暂信任,坚决发动政变……这份果决、狠辣,实在和她的外表以及长期以来以柔克钢的行事作风很不匹配。

赵良栋、施琅、郑得胜这三个大男人愣了一会儿,都把目光投向了杨起隆,似乎在等他拿主意,可是杨起隆却只是眉头紧皱,一眼不发,似乎在苦苦思索。

赵良栋忽然大声道:“康熙害鳌拜,谋平西,图福全,简直六亲不认……我等再怎么小心谨慎,也必不为所容,不如挺身一搏!”

施琅也点点头:“搏一下,大隋功业也许就有了……隋国公,干吧!”

郑得胜也道:“隋国公,下令吧!”

“干!”杨起隆一拍桌子,“干就完了……只要拿下北京,咱们退可遁关外,进可据燕云,横竖立于不败。否则康熙一旦得胜而还,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

十月初六,夜。

忙活了差不多一整个白天,终于把手下的十万大军重新布置妥当的康熙皇帝实在有点顶不住了。他从率兵离开东平州开始,就一直处于亢奋和紧张当中,除了今天上午眯了那么一小会儿,就没再合过眼,就是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了,何况是个荒淫无道的皇上?

所以用了晚膳之后,实在乏的不行的康皇帝,就在行在南书房(康熙所在都有南书房)里面摆着的一张躺椅上睡着了。正做梦梦见他在邹县大决战中巧妙用兵,用一手诱敌深入再加一招半渡而击,用强大的骑兵军团正面冲击正在涉渡北沙河的明军……正是太美了!

正梦到高潮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有人在摇晃自己,还一边摇晃一边嚷嚷:“皇上……不好啦!”

“怎么又不好了?这都打赢了,还能有什么不好?”康熙刚被摇醒的时候,还有点迷迷糊糊,还顺口回了一句,梦话刚说出来,他已经瞧见李光地那张堆满了“大事不好”的表情的面孔,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了。

仗还没打赢,而且形势可能真的不大好!

“李光地,怎么回事?”康熙赶紧坐起来追问。

“皇上,咱们派去滋阳和济宁州探查敌情的骑兵回来了……”

“情况怎么样?”

“皇上,昨晚上他们在白马河和泗河之间的几条官道上都遇上了明军的大队步骑,损失不小啊!”

“什么……”康熙当时就给吓出一身冷汗,“白马河和泗河之间?大队步骑?还……几条官道上都有?那是攻打济宁州和滋阳的明军穿插过来了!常宁是干什么吃的?巴海是干什么吃的?”

根据康熙之前掌握的情报,攻打济宁州和滋阳的明军都在五万左右,也就是一个军团,而济宁州和滋阳的守军都在两万上下。两万对五万,乍一看优势在敌。但是战场上不是数人头,人多就有优势,人少就是不行。打仗要考虑的因素多了!

而在双方并没有代差的情况下,五万军队要从两万军队把守的坚城下撤离,理论上就不是个容易完成的任务……特别是这五万军队的后路还被对手的十万大军给掐断的情况下。在这个时候撤离加转进,那是既要防守坚城的部队来打屁股,又要防堵在他们退路上的敌人在前方设伏。

可他们怎么就大摇大摆杀到了白马河和泗河之间,而且还把康熙派出去的两个营的骑兵一顿暴打?

“皇上,也许恭王和巴海一时疏忽……”李光地分析道,“也许明军留下的殿军够多,挡住了恭王和巴海的追兵。”

康熙点点头:“多半如此……恭王和巴海背了扒黄河的罪过,若是明军得逞,岂会饶他们?”

“皇上圣明。”李光地问,“皇上,那咱们现在是不是收缩一下兵力,然后分兵据守邹县和曲阜,以成犄角之势?”

李光地提出这个建议,当然是知道形势不好了。

现在康熙是个红了眼的赌徒,已经开始他自己的战前妙算都在变成失算的现实——康熙之前打得是先痛击明军攻击曲阜的一个军团,然后再乘胜切到明军攻击滋阳、济宁州的两个军团背后,逼迫他们退兵。然后再用这场胜利向山东、直隶的汉人豪强证明大清还行……这样,得不到汉人豪强的粮草支援的李中山,必然会粮尽退兵,从而步了诸葛武侯的后尘。

可是现在战场的形势却和康熙的妙算完全不同,明军攻打曲阜的军团并没有被痛击,而是边打边退,把清军大队引进了一个大口袋!

同时,明军攻击滋阳、济宁的两个军团也顺利从滋阳、济宁城下转进到了白马河和泗河之间,开始威胁康熙大军的侧翼和后方。

而北沙河以南,现在又出现了李中山亲率的明军大队!

康熙的大军似乎就要陷入被敌人优势兵力前后夹击的困境之中了。

另外,明军还派出了数万人的部队迂回奔袭北京……这支军队距离北京越近,直隶、山东的人心就越向着大明!

直隶、山东的豪强一旦转向大明,那李中山的八十万大军可就没有缺粮的问题了……

在这种情况下,放弃决战,退回北京,求一个止损少输的结局,恐怕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过李光地也知道康熙听不进去,所以就出了这么一个固守邹县、曲阜的主意。

“不好,不好……”康熙不出意料地摆摆手,“固守邹县、曲阜根本不是打胜仗的布置,而是龟缩挨打的必败之策!”

康熙一边说话一边站起身,快步走到南书房里摆着的一张地图台前,双手按着地图台的边缘,俯下身子,凝视着地图。此时南书房里面的光线有点昏暗,李光地赶忙拿过来一个蜡烛台,替这位输红眼的皇帝照着点亮,好让他看清楚些再下注。

“有了!”康熙灵光一闪,居然已经想到了破敌之策,他指着地图上的北沙河对李光地道:“朕就在这里打李中山一个半渡而击……你看如何?”

“半渡而击?”李光地看着地图,“皇上的意思是……先假装撤退,引李中山的大军涉渡,等他们渡到一半,再以大军猛击?”

康熙点点头:“北沙河北面是界河,界河上的浮桥不多,朕只要派人堵住界河浮桥,造成大军拥堵的假象,李中山一定会督军渡河追击……这个时候,朕再命人烧毁界河浮桥,来个背水一战!背水一战加上半渡而击,应该万无一失了吧?”

“皇上……圣明!”李光地看着康熙麻脸上浮现出来的异样神采,也只好送上了一声“圣明”。

……

“大将军,大将军,康熙要跑!”

十月初七凌晨,正在荆沟河南岸的明军大营内睡觉的大明大将军李中山,突然被外头传来的周昌周培公的声音给吵醒了。

他二话不说,赶紧从窄小的行军床上爬起来,喊了一声:“进来说话。”

紧接着就瞧见周昌和两个山字营的亲兵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亲兵拿来了给李大将军替换的衣服和洗漱的脸盆、茶缸、猪鬃牙刷什么的。李中山也不用那两个毛手毛脚的亲兵伺候,直接挥挥手让两人离开,然后就一边自己穿衣穿袜穿靴,一边问周昌道:“怎么回事?”

“大将军,北沙河北岸的清军正在向界河方向运动,看起来是想跑了!”周昌说,“看来康熙已经发现了李军门、常军门的部队正在包他的退路。”

“反应倒是挺快的!”李中山一边说话,一边接过茶缸、牙刷,开始刷牙漱口。

“大将军,可不能让康熙跑回曲阜……尚淑英昨晚上派人来报告,说孔圣公已经答应投靠了,而且现在留守在曲阜的5000山东兵多半是孔圣公可以控制的,只要康熙的大军一时入不了曲阜,那曲阜很快就是咱们的了。她还说孔圣公在手头还有八十万石粮食和三四十万捆草料可以献给大将军!”

李中山已经刷完了牙,当下就大笑了起来:“淑英这次立了大功……不错,不错!看来我没白疼她!”

“大将军,那咱们现在……”

李中山又用凉水擦了把脸,顿时精神百倍:“指挥塔搭好了吗?”

“已经搭好了。”

李中山已经穿上了鞋子,笑着道:“传令第一军团、第五军团,全体出动,在沙河南岸列阵……培公,咱们先随便吃点早饭,然后一起登高指挥,痛打康熙!”

“是!”

随着李中山的一声令下,原本沉睡的荆沟河南岸大营,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里就完全苏醒了。原本隐藏在黑暗当中的明军营地中,很快就点起了不计其数的灯笼和篝火,火光星星点点,布满旷野,如同地上的星海。

在北沙河南岸列阵和涉渡作战的作战部署,早就由周昌领导的军令司拟定好了,现在只需要李中山一声令下,十万大军就会按部就班运行起来,根本用不着临时抱佛脚一样的去拟定计划。

李中山和周昌的早饭是月饼……甜口,豆沙馅,月饼皮很干很硬的广式月饼。吃月饼当早饭并不是因为中秋节的时候李大将军收了太多的月饼礼盒吃不完,而是因为月饼这种高热量,而且还比较容易保存和携带,口感也非常不错的食品,其实就是如今明军最高级的野战口粮!

一大块月饼加上一杯热腾腾的盐水茶,再加一块硬邦邦的咸肉干,该有的热量、盐分一次都能补齐了,上了战场砍上俩时辰也顶得住,如果砍人砍饿了也没关系,因为上前线之前还会再发四个月饼和两块肉干……两个月饼加块肉干是午饭,剩下当然就是晚饭,再加一大壶兑了点盐的茶水,差不多就能顶一天了。

可别小看了这份野战口粮,没有世界第一的白糖产业,谁能拿月饼当干粮?这年头白糖的价格可比牛肉还贵呢!

当李中山和周昌吃完早饭,走出营帐时,外面的天色只是些许有点放亮,不过整个营地已经开始全速运作了起来,集结号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士兵们都已经穿戴整起,按队列阵,各队的队正、队副和四个排长,则开始按照大明陆军的作战条例,开始挨个检查士兵的装备和干粮,每检查完一个便在士兵肩上拍一下,士兵就会扛上燧发枪。

当一整队士兵都确定无误之后,队正、队副就会将自己的笠盔戴在头上,队正、队副的头盔和普通士兵的头盔不一样,普通士兵的头盔上都有红色的盔缨,而每一队的队正、队副的盔缨都是黄色的,这样在战场上的士兵就能很容易找到长官。即便部队被打散,他们也能很容易找到“黄头盔”的长官,加入他所领导的队伍,重新投入有组织的战斗。

明军每队都下辖四个排,这样他们可以很容易组成一个空心方阵,在战场行军时,他们一般会组成正面比较宽大的纵阵,而在展开射击队形时,他们又会变成三列横队或两列横队。

“弟兄们,掘开黄河大坝,水淹了咱们淮北几千里沃土的鞑虏暴君康麻子就在界河北边……咱们该怎么办?”

“杀!杀!杀!”

“弟兄们,大将军有令,今日若能斩杀康熙或灭其主力,全军皆有重赏,募兵可升国人,国人可升国士,国士可获辽东赐田……”

“万岁!”

当李中山和周昌在山字营骑兵的护送下,策马出营,向荆沟河上的浮桥走去的时候,欢呼声开始在这座可以容纳十万人的大营当中不断响起。这是军官们再进行战前动员……共和大明的士兵们当然不能白白奉献,大将军府早就为他们准备了令人满意的奖赏。

这种奖赏又分为“集体功赏”和“个人功赏”,集体功赏又分大集体和小集体两种,前者在战役取胜后人人有份!后者则属于在作战中表现特别突出的集体。

至于个人军功,一般是属于军官和战斗英雄的,普通士兵并不容易得到。

就在这一片片的欢呼之中,十万明军,开始走向将要决定天下属谁的战场!

第四百六十章 康熙,昏君,顶住!

“光复北京城,活捉康麻子!”

“灭清虏,当国人,分田地!”

“起来,不愿意为奴仆的人们,满腔之热血已然沸腾……”

天色微明之时,震天的口号,让人热血沸腾的《大同歌》声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而刺耳的唢呐声和节奏感很强的鼓声也跟着一起奏响。一支支红色的队伍从明军大营的八座营门里走了出来,成千上万的士兵跟随着各自的营旗、旅旗结成密集的行军纵队,走向荆沟河上的浮桥。

荆沟河上早就搭好了八座浮桥——第一军团和第五军团的八个师都有一座专用的浮桥,也有一座专用的营门。在每个师的专用大门和浮桥之间,还用刺着该师番号的小三角旗标出了行进线路。

这个大明北伐军军令司的参谋们的确计划得非常周到!

除了现在正在前进的各师所属的骑兵、步军、炮兵之外,每个师还有一个最精锐的步兵营、一个炮兵队和一个轻骑兵队,早就摆在了荆沟河北岸,守着八个桥头堡,同时维持着和清军前沿的接触。原本布署在北沙河两岸的清军,开始向界河方向撤退,就是他们发现并上报的。

当明军大队浩浩荡荡开赴前线的同时,在荆沟河北岸,双方的骑兵、步兵已经开始了规模不大,但是非常激烈的交战,位于荆沟河和北沙河之间的几个小村内还传了一阵阵的火枪射击和手榴弹爆炸声。

这几个村子是用来掩护清军撤退的关键点。康熙要把明军引到可以涉渡的北沙河一线打半渡而击嘛!当然要装得像真撤退,所以就在这几个村子里面摆了骑马火枪兵,让他们依托村子抵抗,等到了顶不住的时候再骑马跑路。

可是明军的攻击力度却远远超过了守着这几个村子的清军火枪骑兵的想象!

被摆在荆沟河北岸桥头堡的部队都是明军的“种子营”,也就是在和平时期被当成“种子部队”保留下来的基干步兵营,里头全是长期服役的“长征兵”。虽然扩军的时候大部分“长征兵”都派出去当排长、班长了。但是还是有许多老兵留在这些“种子营”里面,继续当“种子”。而补进来的新兵,也都是从新兵营里面精选出来,当成“未来种子”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