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晴了
这样的军国大事,不赶紧做出决定,还这么拖沓,真不愧是昏君。
大宋有这等君主,实非福也。
……
而高璋则跟着郑居中这位枢密使并肩而行小声地交流着。至于亲爹高俅则跟那帮子武将一边走一边嘀咕。
而那童贯,心情很不好的黑着脸大步而行。
身后边几位入职参谋院的武臣脸上同样也不好看,毕竟童贯是什么样的想法,他们焉能不明。
分明就是想要抢功,问题是童贯这厮行事太不地道。
经常都是倘若打了胜仗,他恨不得将功勋尽揽于怀,若是败仗,他绝对会第一个跳出来指责部下的过错。
这自然也就导致了他这位大宋第一武装太监在武臣圈子里边风评不佳。
至于郑居中,虽然对于军事方面没有什么天赋。
可好歹也颇为了解那童贯自请出征的目的,向着身边这位官家的心腹宠臣小高状元言道。
“其实依老夫之见,那位杨老将军言之有理,那童贯只要去了西北之地,就算是那西夏不欲战,他童贯也必定生事,挑起战端……”
高璋一副虚心请教的模样,朝着这位郑枢密使问道。
“那依郑老之见,朝廷是派人好,还是不派人好?”
看了一眼这位跟自己很有缘分,相处得十分融洽的年轻人,郑居中自然也不可能过度谦虚,颇为自信地道。
“当然是派人为上,可惜朝中无人啊,老夫……老夫年岁已高,腿脚不便。
不然,老夫定也要自请坐镇西北,以护我大宋边陲安宁。”
打量着这位在那辽国之时,还曾经暗戳戳跑去长春州的勾栏馆阁采风,被那周邦彦等人遇上,犹自厚皮实脸化妆陌生人的郑枢密使。
高璋自然不会揭穿他,哼哼哈哈的附和几句老大人牛逼六六六。
心里边想的却是老匹夫如此,吾必取彼而代之。
就在这二位枢密院大佬晃到了宫门口处,各自散去。
高璋还没来得及登上自己的马车,就看到了一位小宦官快步而来,凑到了车前恭敬一礼。
高璋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一刻钟之后,高璋再一次入宫,前往御书房。
……
“小高你来得正好,果然如朕所预料的一般,那童贯还是坐不住了。”
官家赵佶笑眯眯地朝着高璋招了招手,似乎早就胸有成竹一般地言道。
高璋乖巧地点了点头,顺着师尊兼岳丈的赵佶意思说下去。
“师尊所言极是,弟子也觉得,童观察心忧我大宋西北大局,足见童观察为国之心。”
听到了这话,官家赵佶呵呵一笑,手指头朝着这位一向都很喜欢把人往好处想的爱徒虚点几下。
不过这样也好,毕竟小高正是因为他这样宽容的态度,才能够在满朝臣工中,颇得好评。
入仕至今,哪怕是他小小年轻,升官之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但是却无人攻讦他德不配位。
顶多也就是觉得他年纪太轻,难承其重。甚至别有用心之人,也没有办法去挑小高人品秉性方面的问题攻讦。
特别他与福金的婚事,闹得整个东京汴梁沸沸扬扬,非但没有惹人不快,反倒是让百姓们都觉得,这小子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大好男儿。
第六百六十八章 为师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虚怀若谷,质厚宽简,既有宰辅之才,又有执宰气量,如此爱徒皆爱婿,实乃朕之幸事,亦是大宋之幸事尔。
“小高啊,你可知晓,为师为何单独唤你回来?”
“师尊必定是有要紧之事想要吩咐弟子,还请师尊尽管直言,弟子定当竭力。”
“小高你可还记得,当初那场军演,为师可是大受震撼。”
“那时方知,小高你不但文采斐然,亦有孙武之谋。”
“啊,这……”
高璋脸色一僵,师尊,过了过了,明显过了好不好。
可惜,师尊犹自一脸自我陶醉的继续下去,特别是下江南之时,发生了那场江南朱氏之乱。
被小高你三下五除二给解决掉之后,为师就已经认定了你跟范仲淹是一类人。
就是出可为良将,入可为良相。
所以,为师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下定了决心,给你一个更大的舞台,那就是西北。
而且你连施妙策,以商贾之手段,削弱那西夏的战备能力,更利用大力地支持皇城司情报体系。
利用商贾与诸国之间的贸易,让大宋的情报体系得到渗透进那西夏的方方面面。
现如今,那位皇城司的得力干探王甫业已经成为了西夏国主李乾顺身边的心腹。
如此种种,都足以让官家赵佶觉得,自己的爱徒,的确当得起孙武之谋这样的比喻。
而此番西夏遇上了数十年不遇的重大灾害,照此推算下来,西夏接下来必定会想办法兴兵洗劫大宋西北诸边镇。
“……故尔,为师欲遣你前往西北,主持军务。”
果然,终于来了,看来,师尊憋了这么几年,已经有些控制不住想要搞西夏了。
就在高璋正胡思乱想的当口,就听得师尊赵佶再次开口言道。
“小高,如今你那几策,在西夏已然显效,而今西夏又遭此大灾,我大宋是否能有机会,光复旧土?”
“???”高璋直接就被师尊这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法给震撼得不轻。
可是面对着师尊殷切而又期盼的目光,高璋还真不好直接说你别做梦了。
目光一移,落到了那还未移出去的沙盘上。打量着那上面的敌我双方均势。
……
高璋最终把目光落在了那兴庆府上,不得不承认,西夏对于王都兴庆府的保护十分的严密。
所设立的十二个军司,由南到北,严密地将那兴庆府给包围在中央位置。
特别是南面以及东南地区,面对大宋,错落有致地布置下了八个军司足足二十二万人马。
另外,西夏疆域的北面与西面也安排了兵力把守。
反倒是兴府府一带,没有多少兵力,当然这个没有多少兵力,也只能说是相对的。
西夏的李元昊建国之时,兴府府的兵力足有七万之数,之后,随着西夏开始向中四周扩张,为了防备辽国与大宋这两个大敌。
兴庆府的驻军日渐减少,之前收到的情报就是,兴庆府的驻军只有两万,但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毕竟不论是大宋,还是辽国与那西夏作战,都是习惯性的打呆仗,结硬寨,步步为营,一步一个坑的缓缓进逼。
而西夏也早就已经熟悉,并且麻木在了这样的套路之下。
双方之间的战争,不是以消灭多少有生力量为目的,而是以占领或者是捣毁多少堡寨为其主要目的。
这也是百多年下来,宋夏边境堡寨林立,大家都恨不得把堡垒修进对方的家里去。
这样的战争模式,就一直没有发生过变化。
这也是为何西夏敢于把重兵屯于国境附近,而非是集结于王都的原因所在。
如果能够有办法,将那西夏边镇的兵马,牢牢地牵制在外。然后以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精锐部队直插兴庆府。
类似于后方的斩首战略,或许还真可以收到奇效。
但是,怎么才能够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精锐部队直插兴庆府,并且还能够捣毁这个西夏王国的政治与经济中心。
高璋愣愣地站在那里,口中则是念念有词,而官家赵佶则很有耐心地在一旁等待着。
甚至还亲自为高璋添上了茶水,他甚至比高璋自己都更有信心。
这是他的直觉,他直觉这位爱徒一定可以想出解决西夏的办法。
就像辽国,他出使一趟下来,居然就办了那么多的事情,还跟那些辽国的诸多汉人臣工勾搭在了一起。
而对于西夏,这位爱徒可是早就未雨绸缪,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何况大宋最精锐也最能打的西军尽聚于此。
……
而高璋此刻在内心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那就是火药,那些已经准备了那么久的火药武器。
只要能够运抵兴庆府,必定可以让西夏王都付之一炬。
不过这又回到了一开始的难点,怎么运过去……
高璋的目光在那沙盘上反复地来回巡视良久,当决定动用火药开始,高璋感觉自己的思路一下子就拓宽了许多。
那就是,如果诸边兵军,稳步向前压制西夏诸军司城寨。
绝对可以控制住西夏诸军司兵力,而北方正忙着搞灾,短时间之内,没有余力南下增援。
而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利用每到严冬,必定会封冻,足以承载人马通行的灵州川这条直通黄河的支流。
那久经训练的五万精锐之中,以一万精锐骑兵沿河策应,四万精锐,踏着那封冻的灵州川快速挺进。
不必翻山越岭,不必攻城拔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最多一天,便可以进抵到兴庆府的门户,西夏的陪都西平府(灵州)。
西平府如今的驻军不过一万五千人马,还多为老弱。
“师尊,弟子倒是有一个想法,只是这个想法还不成熟,还需要仔细斟酌一番……”
高璋思来想去,觉得还是需要先跟那些曾经在西北边陲作战多年的老司机们商议一下,看看到底是否可行。
话音刚落,就看到师尊赵佶主动地站到了身边,抬手一指沙盘,意气风发地道。
“你且先跟为师好好说说,为师替你详参一二,说不定能助你一臂之力。”
一副为师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架势。
“……”
第六百六十九章 有梦想照进现实的案例为铁证
面对这位师尊,高璋也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一点点的厘清并详细解释了一遍。
当然,对于许多尚不确定的东西,高璋自然也不敢把话说死。
例如想要让那么一支奇兵,利用那寒冬中完全结冰的灵州川河道进抵西夏的陪都西平府。
虽然这几年来,皇城司将那关于西夏各地水文、气候、道路等诸多情报也都作出了科学而又严谨的收集。
但是,这支奇兵,能不能驾驭雪橇,又或者是爬犁,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另外,这支利用封冻河道挺进的兵马,需要精锐的铁骑保护策应……
站在一旁的师尊赵佶,听着高璋在跟前的陈述,听得亦是频频颔首不已。
作为一位立志要完成父兄光复旧土夙愿的天子,赵佶自然也对于军事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而在高璋的描述之下,居然还有那种可以行驶在那冰面或者是雪地,如履平地的运输器械。
这等于是,给了这一场有预谋的突袭战一个相当完美的加持。
而高璋的意思就是,放弃过去的攻城模式,这支奇袭大军,不会携带以往的那些攻城器械。
而将会携带皇城司辖下的神雷司所制作的飞雷炮,手掷飞雷这些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
高璋这才讲到武器的使用,就感觉到了肩膀一沉,耳边就传来了师尊赵佶那兴奋到难以自抑的嗓音传来。
“就这么办!”
“啊,这……师尊,弟子我还没……”
“为师相信你。”
师尊赵佶大手拍在了高璋的肩膀上,两眼放光的看着这位爱徒。
这样的相信,是不是有点于浮夸了?看着师尊,搞得高璋都有些心虚。
而此刻,兴奋的师尊赵佶满脸得色地抬手一拨拉。
“小高你可知晓,在你发明出了那飞雷炮,为师那日与你一同前往欣赏飞雷炮的威力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