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晴了
“这是五百里急递捷报,高枢密率军已破西夏王都,生擒了西夏国主李乾顺,大宋全胜……”
郑居中的筷子,直接就从手中掉了下来,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对方。
“我大宋赢了?”
老夫这是吃撑着了?
第七百二十一章 没有完全丧失道德的咸鱼郑居中
“是啊,此乃高枢密亲手所书之捷报,还有高枢密给您的一封私信……”
郑居中的心腹郑寄很快就查觉到了自家老爷的异样。
先是满脸的错愕,旋即难以置信地瞪大了双眼,之后,更是不加掩饰地露出了有些羞涩的表情。
直接就把郑寄给看得有些懵逼了都,自家老爷也是老几十岁的人了,脸皮向来厚实。
而今居然能够真情流露出这等羞涩,就如同一个纯种处男老几十岁突然开花一般。
难道,莫非,这也太离奇了吧?……
年纪不到三十,长得颇为玉树临风的远房堂侄郑寄不由得脸色微变,菊花一紧。
良久之后,就听到了自家老爷幽幽一声长叹。
“想不到这小高还真是仗义啊,如此一来,老夫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老爷您此言何意?”
“你来看看这份捷报。”郑居中将那份捷报递给了心腹,这才背负起了双手在屋内缓缓地溜达,思量起来。
高璋这小子,当然会做人,哪怕是自己被撂在京兆府当咸鱼,啊不……是养病。
可是这小子的捷报里边,可是给了自己不少的功劳,捷报上可是言及自己这位陕西路经略安抚使。
多次书信与高璋沟通与交流,并为其平夏出谋划策出力甚众。
并且哪怕是自己年事已高,身患重疾不能亲临战阵,却也在后方指挥若定,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大军的后勤与补给问题。
为了大宋平夏,立下了赫赫之功。
……
打量着这份捷报,再看向那此刻眉舒目展,整个人显得甚是意气风发的老爷郑居中。
郑寄都想要呸他一口,难怪方才还知道脸红,看来还没有完全丧失道德。
“老爷,那接下来咱们该当如何?要不要赶去夏境,与高枢密汇合?”
“老夫的确该活动活动,明日一早起程。不过今日,老夫尚有一事要做。”
“珪璋贤侄为大宋平夏,在前线征战,甚是艰辛,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大宋既已平夏,如何治理好这光复之旧土,才是最紧要的。”
“老夫身为陕西路经略安抚使,也该尽一份心力才是。”
“老夫要向朝廷上奏,请朝廷恩准在这光复旧土的诸州县之上,单设一路,置官吏以主持光复旧土之军政民事。”
这位在京兆府当了月余咸鱼,现如今斗志勃勃的郑老爷想要挥毫泼墨,郑寄自然赶紧用心侍候笔墨。
……
大宋的神童状元高璋率禁军前往陕西北路,结果居然只花了短短月余之功,就破了西夏王都,生擒西夏国主李乾顺的消息,被印刷在了《东京商报》之上。
近二十万份《东京商报》到得市面之上,不足一个时辰,就被一抢而空。
街市之上,无数的大宋百姓难以满脸的欢欣之色,东京汴梁的饭肆酒舍皆尽人满为患。
更是有无数的东京百姓,自发地来到了大宋皇宫外,欢呼之声,祝贺之声此起彼伏。
甚至还有一些人抄起报纸,当街大声诵读,惹得无数人叫好喝彩。
神童状元高璋在大宋天子赵佶的英明领导之下,率领大宋虎贲,连战连捷,最终攻破了西夏王都,生擒其国之主。
雪了大宋百年之耻,光复了大宋旧土。这可以称得上是大宋百年以来未有之幸事。
至于天子做梦梦到了西夏覆灭这种过于扯蛋的说法,自然没有落于《东京商报》之上。
《东京商报》自然刊载了高璋这位大宋神童状元亲手炮制的捷报全文。
可以说,高璋的这篇八百里急递捷报,堪称皆大欢喜的捷报范本。
对于官家的英明神武,各种先见之明,各种布置准备,尽数罗列其上。
数载之前,官家就已经开始暗中筹划灭夏之战,之后,更是又设立了参谋院,就是为了定灭夏之策,再加上各种准备。
总而言之,不但把官家夸得犹如唐太宗复生一般牛逼,同时也对于朝堂上的君臣齐心协力方才能够有这样一番酣畅淋漓的大胜。
就连那位一直在京兆府当咸鱼的郑居中这位陕西路经略使,也被夸奖得就像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牛逼型人材。
总之,灭夏之功,我高璋只不过是无脑听从官家的英明指导。
并且还得到了大宋朝堂广大文臣武将的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资上的支持。
特别是大宋君臣力排众议,决定实行军功授田制之后,天下虎贲,皆感念皇恩浩荡,对于朝廷诸公的大气也是狠狠的翘起大拇指,喊上一波六六六。
当然也少不了那咸鱼正使郑居中远在京兆府(长安)的意念指挥。
还有就是大宋西军的将士,以及禁军将士,还有大宋皇城司的功勋……
反正,这份捷报,官家很满意,一干恬不知耻的朝堂诸公也很满意,哪怕是觉得高璋这位天子新宠臣太年轻。
但是,这位年轻的高枢密做事周全,说话又好听,他在前方累死累活作战,却能够让满朝文武皆大欢喜。
自然也就没有谁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挑三拈四,毕竟小高枢密这封捷报太过出彩,大伙的脸都是还有点烧,谁特么的还好意思去挑刺?
甚至于,朝堂之上的不少臣工已经纷纷开始上书,认为光只是去宗庙,去天地社稷坛告祭已经不足以表达。
奏请官家,希望能够去封禅泰山,以告天地。
好在,官家赵佶虽然昏庸,但好歹还愿意听小高之言,毕竟高璋除了捷报之外,还有一封私信。
信里边的各种厚颜无耻马屁之词就不必一一述说,但是高璋也在私信里边恳请师尊慢些浪。
且等那李乾顺等一干西夏战俘被押回东京汴梁,告祭祖庙之后再封禅泰山,更显隆重。
官家赵佶当然更加认可爱徒的方案。而大宋这边还没热闹几天,大辽天子耶律延禧也终于收到了来自于西京留守萧察传回来的一个震惊大辽上下的消息。
西京道的河清军、金肃军,以及宁边州三地,都有来自于西夏的残兵败卒来投。
纷纷言称,西夏王都已为宋军所破,西夏国主李乾顺也已经率西夏文武归降了宋国。
也就是说,西夏已然亡国……
第七百二十二章 趁火打劫的辽国
辽国天子耶律延禧听到了这个消息,整个人都是方的。
就连刚欣赏到了段氏商社用海船运来的两头大象的喜悦与兴奋也消散不少。
而辽国臣工们也都哗然一片,无数人发出了愤怒的咆哮觉得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
可是,西京留守萧察想来也不敢拿这样的军国大事来欺瞒天子。
这位昏庸程度堪与大宋昏君赵佶相媲美的辽国天子作出了他生平最快的反应。
第一时间就下令,命西京留守萧察立刻增兵河清军、金肃军,以及宁边州。
并且相机行事,万万不能让宋国轻而易举的全取西夏全境。
若是有机会,最好能够将那西夏王都从宋军手中抢下,顺便把宋军给打回姥姥家去。
毕竟在大辽的眼里边,南边的宋人就是人傻钱多的怂包,他们能拿下那西夏,肯定是趁着西夏北部今冬的严重雪灾,然后搞了什么阴谋诡计,这才走了狗屎运夺了西夏王都。
这样的论断,可以说是大辽朝堂之中的主流论断。
萧奉先这位辽国权臣,最终力排众议,成功说动昏君耶律延禧。
将一干辽国名将踢开,恩准其弟萧嗣先为帅,领兵马五万,星夜兼程往西而去,自然打着增援西京的旗号。
实则是为了让自己亲弟萧嗣先去蹭一蹭开疆拓土的功劳。
马植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居所,在屋中枯坐了近盏茶的功夫之后,这才开始提笔疾书。
他开始向刘范、李奭、张觉等一干意气相投的执友传书去信,告诉他们,自己在朝堂之上所获知的消息。
之后没有多久,就有一只信使,从那马植家中飞出,翩翩往南而去……
……
“摊粮城已落入我军之手,右厢朝顺军司与那白马强镇军司大部皆降,不过还是有不少西夏残兵往东北逃窜而去。”
“刘法将军如今主力已抵顺化渡,前锋姚平古将军进抵黑山威福军司之时发现,黑山威福军司的都统军没藏慕洧弃了军司治所,率兵直入辽境不知所踪。”
“刘法将军命折可求将军领军五千往兀刺海城驻防,让姚平古将军继续东行,防备辽国天德军犯境。”
“刘法将军自领主力大军,正沿河岸往东疾行,意图夺取下位于河北岸牟那山堡……”
“种师道将军已破嘉宁军司,都统军嵬名令勇自杀,余者皆降,左厢神勇军司……”
随着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高璋跟前巨大的沙盘上,原本属于西夏的城塞上代表着西夏的绿色旗帜一个个地被拔除。
插上了代表着大宋的红旗,而至于代表辽国的蓝旗,仍旧在原夏宋辽交界处巍然不动。
“已经开春了,再有月余,黄河就要解冻,到了那个时候,辽国就算是收到消息,遣大军而来,也得好好掂量,来了之后能不能回得去。”
站在高璋身边的将军们,正打量着这个巨大的足有近丈方圆的沙盘,指指点点不已。
现如今,虽然形势一片大好,大宋诸军多路出击之下,国都已破,国主为大宋所擒的西夏,再无昔日之士气战力。
不是一触即溃,就是举城而降,可以说,大宋百多年来,从来没有打过这么顺风的仗。
高璋这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童状元,现如今在一干大宋将军们的眼中,已然成为了一个传奇。
此刻高璋站在沙盘跟前,打量着那上面绿色越来越少,红色越来越多的沙盘。
就在这个时候,赵押班脚步匆匆地赶到了跟前身边,递过来了几封情报。
高璋看到之后,终于吐了一口浊气,还好,看来这些辽国边军终究是忍耐不住,开始伸手了。
然后高璋随手取来了几枚蓝色的旗帜,这一举动,直接就让原本一直在窃窃私语的众将注意力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看到了高璋将蓝旗插到了西夏河南之地,与大宋麟州相持的西夏边镇诸堡寨上。
直到此时,苗履这才凑上前来拱手问道。
“高帅,辽国真动手了?”
高璋点了点头,抬手一扫沙盘。
“就现在收到的消息是,辽国西京开始在筹措兵马,而河清军,金肃军的兵马已经入夏,连取了好几个堡寨。”
“至于那宁边州,亦已屯兵于我大宋麟州边地……”
“看来,北遁而去的祥祐军司兵马,已经投了辽国,正在引辽入夏。”
东南面的三个西夏军司,唯有位于长城以北的祥祐军司主动地放弃了地盘,北遁而去。
……
“辽国如此行径,简直就是趁火打劫,无耻之尤。”
“西夏国主已降我大宋,这亦代表着西夏之地当属于我大宋之地,辽国此举,等于就是在犯我宋境。”
“就是,他们这也太下贱了,咱们大宋累死累活,他们倒好,蹿过来想要捡便宜。”
“高帅,末将愿领军前往,夺回被辽国所侵占的边塞堡寨。”
“高帅,末将亦愿让那辽狗试一试我大宋兵锋之利。”
看到一下子跳出来七八名将领纷纷请战,其余那些老沉持重者也都满脸跃跃欲试的看向高璋,一副颇为意动的模样。
这亦是让高璋甚是欣慰,打出来的士气和军心,如今这只大宋虎贲,当真是精神面貌强了一筹不止。
就在这个时候,梁师成暗戳戳地凑到了高璋身后边,小声地提醒道。
“状元公,我大宋与辽国有盟约,倘若贸然兴兵与之交战,恐受朝中诸公非议,还请状元公三思。”
“多谢梁中官提点,本官省得。”
面对着梁师成的示好,高璋自然也是笑而纳之。
自打进入夏境以来,这位梁监军几乎如同隐身一般,从来不会在人前跟高璋有任何的意见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