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婿 第630章

作者:丛林狼

  “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若以此为案例推向整个大汉,岂不是真如陛下在报中所言,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做,人人住大瓦房?若是真能实现如此富饶国度,说不定陛下口中那个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度,真能实现。”

  裴仙竹的目光不由望向远方。

  她想起了童年时的悲惨境遇,若不是遇到第一楼的青凤姐,此刻她指不定在哪个世家望族中被人凌辱,正是青凤姐从小教他技艺,才让她他成为长安数一数二的花魁,更保住了自己的贞洁,才有机会于国宴上大展身手,引来陛下侧目,成为国乐府首,领天下曲乐,走向不一样的天地。

  陛下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她们也该为陛下做些什么才是。

  想到这,她不禁看向上官仪。

  “上官先生,陛下曾经在长安日报专栏中说过,想要构建一个人人平等国度和时代,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我们,也为此做些什么吧。”

  上官仪神色一震,看向这位美若惊鸿的奇女子。

  “你的意思是?”

  “上次陛下所定的乐曲《我和我的大汉》无论是风格还是词意都有一种绝妙的美感,在国乐府教学之时深受众多年轻人喜爱,只是独曲难支,上官先生,不如就由你我共同筹措创作,共同拓展此类新曲风,让大汉形成潮流的同时,又能将陛下所思所想传递给众多百姓,如何?”裴仙竹转头望向上官仪,神色闪烁。

  那份理想,目前只是陛下和少数人的理想,可若是人人歌唱传颂,或许会加速理想的实现。

  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工人还是权贵,人人生而平等,这意味着不会再有欺压,不会再有苦难,万贯家财的富家翁可以与家徒四壁之人坐而论道,一品大员走入民间,亦如普通百姓一般,没有任何特权。

  此时此刻,上官仪思绪万千。

  他仿佛已然看见那个美好的世界,无数诗词话语在脑海中不断涌出,形成一个个创意与字符在思绪中跳动,他们既像难以捉摸的精灵,时而上蹿下跳,时而整齐排列,又像是某些神秘力量将那个时代的光芒映射于此,借用上官仪之口述说着未来的故事。

  再看向裴仙竹双眸时,上官仪毅然点头。

  “新曲风吗?我明白了,那就将此事定为‘新世国风’,由你我二人借陛下之理念,掀起一阵完全不同的浪潮吧。”

  敲定新世国风事宜,上官仪立刻拜别裴仙竹,他要立马将脑海中的灵光一闪记录下来,身为文人,他深知此类灵光转瞬即逝,若不马上用纸笔记录,很快便会消散。

  谁能想到,在某个平静无奇的日子,某位狂士会遇到顿悟的光辉。

第1090章 :落到实处

  在他笔下,很快就书写了四五首词,内容各异。

  有描绘未来城池设想的《天工》,有传播陛下理念的《自由羽翼》,还有歌颂百姓的《太平歌》等,系列曲词的谱写,让上官仪兴致勃勃,又找来三五好友,皆是如同他一般的狂悖之士,共同参与修改调整,直到十日之后,才拿着这些曲词来找裴仙竹。

  拿到词后的裴仙竹,着手谱曲。

  按照《我和我的大汉》这首旋律,她他打开了谱曲创作新的大门,就在创作初期,她的脑中还时不时浮现这首乐曲的曲词。

  “我和我的大汉,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你来自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顺着这种曲风,裴仙竹谱下第一个音符,而后如同水到渠成,将上官仪所作之词很快便谱曲完毕,手下的乐师们再各自领唱,提出修改建议。

  国乐府的动作,很快就在长安流传开来,得知消息的薛学元超,特意跑到国乐府拜访裴仙竹与上官仪,为此撰写文章登上长安日报。

  而国事部四老与薛仁贵,亦非常支持国乐府的曲乐革新,这种新颖的唱颂手法与技巧,无一不让人耳目一新。

  等曲乐事项准备接近齐全之时,秦怀道带着几名将军,百名警备军,八百狙击团还有墨门众人,浩浩荡荡接近长安。

  得知陛下临近长安,以房玄龄为主的大汉国事部携百官出城迎接。

  “老臣房玄龄,恭迎陛下回朝!”

  “老臣李靖,恭迎陛下回朝!”

  “老臣程咬金、魏征。”

  “薛仁贵。”

  “恭迎陛下回朝!”

  “臣等恭迎。”

  一声声恭迎之声,象征着大汉上下齐心,尤其是在秦怀道此番下江南铲除江南东道毒瘤震慑其余州道,更是有着天大的功绩,此番回朝,自然志得意满,百官无一不顶礼膜拜,佩服之至。

  跟随秦怀道来到长安的墨门诸子何时见过此等阵仗?光是看着那些铠甲刀兵精良的警备军队伍就已经气势如虹,再观大汉百官,无一不是德高望重,面露威严之辈,如今却全部臣服于面前之人,此等场面,如何不让他们心神激荡?

  看到这等阵势之时,巨子墨宰才发现,之前他们的坚持有多么可笑。

  偏安于一隅确能保全自己的墨门子弟,可也将失去进步与创新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不断接触的新事物与新思想。

  好在他们在面对韩岐提议之时,主动作出改变,否则墨门终有一天,会消失于时代浪潮之中。

  见百官朝拜,秦怀道立于马车之上,高声大喝:“诸卿请起。”

  众臣这才起身,四老同薛仁贵一道上前将秦怀道扶下马来,秦怀道逐渐向百官走去,约还有数十步时,突然停住。

  他看向四老,又看向百官,朗声提问:“诸位爱卿,此番朕巡视江南东道,遭遇许多,也看见许多,朕想请诸卿回答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朕为何要提出普天之下人人平等?”

  众官员一愣。

  他们不解陛下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该讨论的,在之前的大朝会上不是已经讨论过了吗?长安日报发了文章,百官中认同的不认同的都没有再提出异议,此内容定为国策向下实施,不就可以了吗?

  为何在长安城外,还要多此一问?

  有官员尝试回答:“当然是为这天下百姓不再受苦。”

  秦怀道摇了摇头。

  又有官员回答:“是为大汉强盛而定此策。”

  秦怀道再次摇头。

  这下百官都没主意了,将目光全部聚集在国事部五位主事之人身上,五位主事重臣哪里能说得上来?他们也只是将目光投向陛下,希望陛下给予解答。

  见众人疑惑,秦怀道长叹不已。

  他立于长安城外,用其洪亮的声音向这个旧时代发出独属于自己的警示名言:“你们之所以回答成这样,是因为你们以为的天下人人平等,是在为朕而做,是在为大汉而做,却根本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天下本该如此!”

  “天下本该如此?”众位官员不断重复着这句话,脑中如闪过惊雷。

  秦怀道继续说道:“没错,人人生而平等不是一种理念,而是天下本该如此,诸位想过没有,无论是宗室百官,还是黎民百姓,除身外之物外,到底有何不同?”

  “自啼哭而起,入土而葬,短短不过数十载,所谓官员品级抑或是财富,不过是旧朝为站在黎民百姓身上享乐而设计的腐朽制度而已,在王朝出现之前,所有人又是何等光景?”

  “有衣同穿,有饭同食,同进同退,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朝代的更替与发展推动着更多的技术进步,但在人与人之间却建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权力桥梁,于是贵族出现了,世家出现了,他们大部分人不进行劳动,也不生产任何工具,却能锦衣玉食,肆意糟践百姓的劳动成果,这等行为,难道不该遭人耻笑吗?”

  “身为官员,不思如何为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而整天想着如何升官,如何搜刮民脂民膏,更有司徒兴者,私吞税银篆养山匪,放纵山匪肆意屠杀给他提供金山银山的普通百姓,这等恶官竟然从隋末一路混到大汉,还成了一品封疆大吏,这难道不是旧制和特权腐朽最好的证明吗?”

  秦怀道的话震耳欲聋,无一不在叩击着在场官员的心灵。

  他们知道,如果说出长安之前陛下所说人人平等之事只是将之提上朝堂,那么现在,陛下已然下定决心彻底改变。

  “从今日起,所有跪拜之礼一律免除,大小官员无论品级,皆与百姓同等,不得以官威压人,更不得懒政不办事,不仅如此,朕亦与所有人平等,平等一事,既然旨意下到各州道后州道官员和世家不以然,那此事便自朕而起,自长安而起。”

  “国事部设举告车架于长安,百姓凡发现有不平等之事,皆可投诉举告,只要事情属实,一律严格查办!”

第1091章 :朝会议修路事

  陛下回归,又在长安掀起轩然大波,除了人人平等之国策进一步落实之外,也证实了许多坊间传闻江南道发生的众多事件。

  秦怀道回到长安之后,仅仅休息一晚,便马不停蹄忙活起来,回到长安之后,他有很多事情要做,在甘露殿中,他将这些事一一进行梳理。

  首先是长安本城事务。

  这次下江南足足长达三个多月,虽然国事部统领国事,但仍有很多部分需要秦怀道亲力亲为,比如说《大汉思想》的编撰,比如说长安日报的进一步扩展和思想变革新风潮的推进,比如说代表国事部成员的指导与教育,又比如说工业城扩建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他最关心的其实是交通网络的打造,此次江南一行,他顺利理清江南道上各个关卡细节,再加上苏杭两地是整个长安最为富饶之地,商业贸易最为繁华,是他想要打通的第一条要道。

  至于别的道路,需要大量的白银投入,大汉一时间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的银钱来。

  除长安事务外,他还有一事需要处理,那便是由李雪雁掌握的蛛网。

  建汉之后,李雪雁被封为雁贵妃,天眼一事,他也逐渐过问得少,只是此次江南之行,天眼所起作用甚少,连司徒兴的消息他都是到了江南东道才堪堪得知,可见天眼如今存在的问题。

  至于京杭大运河的水都监转运使,需要重新选拔人员调配。

  之前让国事部任命令狐德棻去负责,因为别的事务缠身,他还没有完成交接启程前往。

  次日,大朝会。

  朝臣站位已然发生变化,不再是由之前三部分立。

  国事部五位重臣站至最前,而后朝臣与代表国事部的议事堂成员分庭而立,各处一方。

  待诸臣将众多秦怀道不在的这段时日各项事务一一汇报之后,秦怀道拿出三横三纵地图递给众臣,朗声说道:“诸位爱卿,大汉国立,天下各道闻风而投之自是事好,不过朕忧虑之事有二,一为各地百姓生于忧患之中,存于贫苦之刻而不得解,二是州道各地位处偏远,大多时候长安鞭长莫及,因此,朕决意修建大汉交通网络,以此三横三纵为核心,将整个大汉通过道路编织成巨大网络,自此,一可以通过交通促进各地贸易,二是可以加强长安对各地的管控,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此事之前秦怀道并未知会众人,今在朝会之上抛出,顿时引起巨大讨论。

  户部侍郎张尤瑾率先迈出,面带忧愁之色:“陛下,大汉初立,修路造桥所耗之资巨甚,按旧例造价,每里路需纹银三百两,若是按照陛下三横三纵规划,每横每纵各需造路近两万余里,共计修路长度超出十万余里,免除赋税之后,今年税银入账暂未可知,再修如此长度道路,国力堪忧。”

  众臣闻言各自点头,认为他说得颇有道理。

  代表国事部议事堂的百姓代表们,亦有忧色。

  他们月前就已参与朝政议事,但面圣而谈,还是头一回,此次表达意见多少还是有些顾虑。

  思来想去,这些百姓代表仍然抛出自己的意见。

  “陛下,修路一事,定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三月前陛下曾颁圣旨免除百姓徭役,如今修路重征,恐会失了民心,引起民意之变。”代表诸位百姓代表发言的是议事堂主事刘庸,此人来自河南道徐州,自幼也读过些书,可惜后来家里供应不上,最终返贫归农。

  又有大臣表示:“陛下,修路之事不急于一时,臣等可徐徐图之,不可冒进,否则容易被人利用。”

  众位大臣各抒己见,唯有国事部几位重臣,面色凝重不发一言。

  朝堂之上,这些大臣的意见几乎一边倒。

  秦怀道任由他们讨论此事,意见当然是越讨论越充分,只有充分讨论过后,他才知道这些大臣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直到一个时辰过后,讨论之声才渐渐降下去。

  龙椅之上的陛下见户部尚书唐俭还未发声,故意向他提问:“你们讨论这么激烈,朕看执掌天下钱粮的户部尚书唐俭还没说话嘛,唐俭,你的意思呢?”

  本还在沉思的唐俭见陛下亲自点名,心思一震,抬头将自己所思说出:“陛下,臣认为,修路确实所耗巨大,无论就目前国库存银而言,还是物力人力而言,似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严肃拜向秦怀道而后说道:“不过臣相信,陛下此时拿出此图,必有定计,臣等意见,不过是弥补修路之后的意外罢了。”

  “哼,你倒是机灵。”秦怀道不由笑着摇头,能做到唐俭这种位置的,无一不是精明得很,这话说得滴水不漏,进退有据,就连秦怀道想找他碴都无话可说,他又扭头看向国事部五大重臣:“房老,你们几位呢?”

  房玄龄带头拜向秦怀道,而后朗声说道:“臣认为修路乃大汉未来必为之事业,道路通,天下通,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大汉才能欣欣向荣,至于所耗钱财与人力物力,臣大约知道陛下想如何为之。”

  “哦?”这倒让秦怀道有些欣喜,不管他是不是真的知道,他这个态度足以说明是有在考虑可行性的:“说来看看?”

  房玄龄再拜:“臣惶恐,若有不当之处,还请陛下指点。”

  而后,他迈着蹒跚的步伐,在朝堂之上踱步。

  “以臣之见,陛下可以商代养商,通过大汉事业部围绕修路打造一系列修路行业,引入大量商贸之术,有银钱开路,大量商人必会进入其中,百姓亦因有银钱可赚而自愿参与修路,如此可通过道路推动大汉的商业繁荣,实乃一举多得之事,至于具体如何实施,事发突然,臣还未想好,就算臣想,也未必有陛下想的更妙。”

  闻言秦怀道眼前一亮。

  房玄龄所提之事,不正是他所想?

第1092章 :不动国库

  他本就欲以长安-杭州两段道路建设,大力推动以道路为核心的整个产业链和工业城市群发展中心。

  见房玄龄将自己的思路提了出来,秦怀道不由大为夸赞:“房老不愧是国之重器,未曾想能提出无限接近朕之思路的提案,国事部有房老在,朕心甚安。”

  “没错,依房老之言,朕打算通过修路形成自给自足的全新产业,而这项产业完全不需要动用国库的一两银钱,国库之财,兵部、治河、宗室、赈灾等该花就花,唐俭你不必担心。”

  秦怀道的话,如同再度向朝堂扔出一枚重磅炸弹。

  不需动用国库之财?

  这该怎么修?

  下方大臣呆若木鸡,就连与秦怀道想法极为接近的房玄龄,都没有想过不动国库的钱,听到这话,他也傻眼了。

  不用国库,除了抢还有什么办法?

  见众人带着震惊的脸安静无比,秦怀道笑了。

  这些人不懂他的操作是必然的,这个朝代,思想与方法还没那么先进。

  他向锦衣卫喊道:“传景臧。”

  此人正是李景仁之族弟,自李景仁跟随秦怀道麾下入军部之后,之前商贸之事便交由李景臧日渐积累起不少财富,正是他此事产业推动的核心。

  不一会儿,一位翩翩公子带着满面春风,迈步走向朝堂。

  “草民李景臧,拜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