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讠戒
第314章 既是传统,也很现代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熟悉那个年代的老中医们,听到这八个字时,也是不由得怀念起来。
尽管那个时候条件艰苦,但当时无论是谁,都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大家看病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解决病人的痛苦,至于钱财,不说看得很淡,至少不是最主要的需求。
当时,很多医生都自发地宣传卫生手册,挨家挨户,走街串巷。
因为当时很多人都不识字,卫生宣传不到位的话,一些可以预防的疾病都得不到解决,老百姓就因为不懂,白白遭罪。
一旦生病了,医生就得上门看病,但当时的医疗资源太短缺了。
所以,预防疾病就成了最核心的医疗理念。
现如今,生活水平上来了,医疗资源也丰富了,可由于全都集中在大城市,这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相对短缺。
但凡是厉害一点的医生,几乎都不可能留在小城市,这是经济社会的必然规律。
如此一来,医疗过度集中化,预防疾病就形同虚设了。
三年疫病下来,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如果不是上面集中调控医疗资源,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预防这一概念如果不提上日程,再来一次这样的疫病,国家又会承受巨大损失。
想来,这也是为什么疫病结束之后,国家就开始大力推广中医药了。
因为在预防这个领域,中医完全找不到对手。
如果黄傅生说的这个医院的所有制度,都是真实存在的,那么还真挺符合预防为主的方针。
“黄老,请问这家医院现在日接诊人数是多少?”
黄傅生道,“目前在九千到一万之间徘徊。”
四个月就能让日接诊人数达到这么多?
众人听到这个数据,也是相当吃惊。
因为很多市级中医院经营了几十年,或许才能有这个数据。
“黄老,我有个疑问,这家医院的医生水平如何,就算您这些模式都很新颖,可如果没有经验老道的中医维持你所说的治愈率,恐怕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拥有这样的接诊量吧。”
这人显然是个懂行的。
一家医院如果以医生为主体,同时又不靠中药赚钱,并且三大盈利科室都必须要有其他科室医生开的处方才行,这就等于是强化了医生的决定权,迫使医生不得不拥有超高的水平。
否则,医生水平太次,疗效不显著,患者来一两次,肯定也就不会再来了。
黄老点头,“你说的没错,目前这家医院的绝大多数医生,都是我的学生,以及沈院长从他们医院带过去的医生,其水平和经验相对于一个市级中医院来说,确实要高出很多。”
果然!
如果是这么个班底,那黄傅生说的这家医院,其医疗资源已经不弱于部分省级中医院了。
他们缺的只是大量的普通中医。
“那在我看来,您这个医院并不是可复制的,全国恐怕也没有几个中医院,能达到您这样的标准吧。”
黄傅生笑道,“达不到那就规模小点。”
那人摇头,“不可能的,就算规模再小,也是需要像样的中医,您也知道,中医的培养太难了,根本做不到批量生产。”
黄傅生道,“这话我不敢苟同,的确,中医学起来很难,但那是学精,如果只是简单的由养生入门,只学一些简单的把脉功夫,和两三个能治疗风寒的经方,培养起来根本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比西医还简单。”
“你我都很清楚,中医所有理论都有一个总纲,只要把握了这个总纲,再针对性地从最简单的经方开始教学,哪怕是一个完全不懂中医的人,也可以在两三个月内知道如何治疗感冒这类小病。”
“倘若中医以此入门,将绝大部分患者的感冒都给治好,那么患者每一次感冒,都不用担心病邪入侵脏腑,外邪自然就不会在身体里面积累,这样一来,大多数新入行的中医就能够得到海量的患者练手,从而在临床上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
“大家之所认为的中医难学,那是因为只从课本学,而不从临床学,等到苦读了八九年书再上临床,却依旧跟个门外汉一样,殊不知,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患者,让他明白什么是健康的人,什么是有症状的人,先从简单的病开始治起,再一步步积累经验,一边抄方,一边观摩,同样花八九年,后者绝对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中医。”
中医难学的误区其实一直都有。
事实上,西医学起来也不简单。
它就跟学英语差不多。
每年都有新的病名出现,每年也都有新的医学理念诞生,同时也会有旧的医学理念被淘汰。
换言之,后来者学医,其要掌握的知识,绝对要比前面那些学医的人多得多。
很多学西医的人,其实也不轻松。
中医的理论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已经完善的差不多了。
所要掌握的经典也无非就是几本最关键的书,区别在于,你学了这些之后,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国医大师,都是以前跟师出来的?
学院里培养的中医,很少有人能达到他们这样的高度?
就是因为同样的学习时间,跟师接触到的患者,要比学院培养的学生多几十倍都不止。
再加上很多学生毕业后,没有足够多的中医院为他们创造继续学习的条件,中医的规模自然就扩大不起来。
倘若按照黄傅生这样的想法,让一些中医学生毕业后,来到医院,先从最简单的感冒经方学起,那么不仅可以得到练手的机会,还能为医院进行疾病分流。
同时,这样还能保证中医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触患者,这就使得每一个来医院的中医学生,都有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再加上独特的医生工资体系,他们还能获得丰厚的报酬。
如此培养起来,只要是个用心学中医的人,就绝对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中医。
学院的模式肯定是改不了,但只要有学生来陆九中医院,那么这里的环境,定然是能让他们拥有绝对的提升空间。
“黄老,您的意思是,您这家医院要以传统的跟师方式,培养新人?”
黄傅生笑道,“既是传统,也很现代,至少咱们这家医院,培养新人的同时,工资也管够。”
不得不说,听完了黄傅生对陆九中医院的全部介绍后。
现场有很多中医都心动了。
但,一个是金陵,一个是江汉,两个位置云泥之别。
不过江汉除了地方小之外,其他几乎全是优点,独特的模式不必说,最关键的是,这里是中医改革的八大试点城市之一。
就算它的重要性比不上四大药都,可它再怎么说也是试点城市。
一旦这里出了成绩,被上面的领导看中,今后或许江汉的地位都会变得举足轻重。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跟进,那就等于是加入了一个初创团队,其功劳也绝对不小。
不过这都是理想状态,倘若不出成绩呢?
那丢掉金陵跑去江汉,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着实有些很难抉择啊!
“黄老,我……”
黄傅生看了看时间,随即打断了又一位发言人,“抱歉,我的时间到了,如果有什么疑问,会后再聊。”
说完,黄傅生便走下了舞台。
接下来便是第三位演讲人,只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专心听了。
他们都开始对黄傅生的医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第315章 超过国医大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午的大会便结束了。
午饭之后,下午还有半场。
似乎是非遗展会,展厅内陈列着诸多中医非遗疗法,应该是供人参观的。
会议结束,黄傅生和沈从玮便结伴而行,顺便把陆九叫到了身边,一同去食堂吃午饭。
然而,不少人却都开始围在三人身旁,不断地询问他们有关陆九中医院的细节。
同时,有人也从参会名单中,发现了有个江汉本地的中医接受了此次的大会邀请,他的名字就叫陆九。
人名与医院雷同,又是同一个地方,那毫无疑问,陆九应该就是这家医院名义上的院长。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猜测陆九的身份。
可他太年轻了。
看上去连三十岁都没有。
这样的人当院长,还是黄傅生和沈从玮共同投资的医院,这让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
因为按照黄傅生的介绍,这家医院的制度建设极为大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现在所有医院的制度。
毫无疑问,这肯定是黄傅生等人为了扩大中医药试点城市影响力,从而新建的医院。
这么重要的医院给一个小孩来当院长。
说出去谁信啊!?
“傅生。”
人群中,有人喊了下黄傅生的名字。
众人正纳闷是哪位敢直呼其名时,只见一个穿着灰色马褂,留着一头白发的老者,一脸笑意地看着几人。
“魏老!”
魏正先!
中医协会有名的算卦中医!
这位在五运六气的造诣上,也是非常惊人。
据说疫病初期,有领导找到他求助,询问他如何才能遏制藏龙市的疫病。
后来也不知是说了什么,然后国家就开始在藏龙市建立了两座方舱医院,地理位置和起名也非常讲究。
一个叫火神山,一个叫雷神山。
很多人猜测,这两个名字绝对不是随便起的。
其用意恐怕颇为讲究。
只不过这里面蕴含着很多阴阳五行,以及易经卦象的知识。
官方也从不予解释,民间自然就只能胡乱猜测。
如果是从卦象上来推测的话,那么无论是火雷噬嗑卦,还是雷火丰卦,其寓意都是非常利于遏制瘟疫的。
可见,易经在官方看来,并不是迷信,遇到重大事情时,也会考虑到这方面的东西。
“魏老,怎么早上没有看到您?”黄傅生极为热情地凑了上去。
魏正先笑道,“在医馆坐了两个小时的诊,赶过来就晚了些。”
黄傅生拉着魏正先,“走,咱们先去吃饭,饭桌上详聊,咱们可是好长时间没叙旧了。”
魏正先点点头,忽然转头看向了陆九,“这就是你跟我说的那个孩子?”
黄傅生笑道,“没错,这次把他带过来,也是想让他跟您这些人混个脸熟,这孩子天赋不错,用不了多久,只怕连我都比不上他了。”
啊?
听到黄傅生对陆九这么高的评价,周围的人都极为诧异。
黄傅生是谁啊?
国医大师好不好!
全国能有几个国医大师?
魏正先笑道,“小小年纪就会烧山火和透天凉,还懂易经,超过你确实不是难事。”
中医最能看出上限的地方,就在于是否懂得易经。
不懂易经,可能这辈子都只能卡在中医这个层次,但懂了易经,便有机会踏入上医境界。
到了上医境界,就能从治病跳到治人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