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试炼,开局水浒我选黄裳 第103章

作者:无双小学僧

  这一刻,女子清雅的脸庞熠熠生辉,仿佛自有文气缭绕一般。

  “易安居士?”

  苏墨吐出一口浊气,问道。

  “嗯?不知公子如何认出小女子的。”

  女子的脸上露出一丝讶异,轻轻点了点头.

第九十四章 玩的这么大么?

  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很多。

  有班昭续汉书,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有谢道韫林下风气,更有上官婉儿称量天下士。

  但,所谓“千古第一才女”,却是眼前这位温婉清丽,一幅大姐姐人设的女子。

  易安居士李清照!

  知名度应该也是第一的。

  毕竟,她的好几首词都在课本上,标注“朗读并背诵全文”,让广大学渣痛恨不已。

  即便是小学中学教育的漏网之鱼,也多多少少听过这名字。

  嗯,苏墨如今,确实也见过不少名人。

  但,这妹子也算是他唯一见过的,能以作者的身份,写入语文书的名字了。

  非作者的话,倒是还有个“武松打虎”……

  故事的主角,正在边上醉成一坨泥。

  想到这里,苏墨稍稍有些恍惚。

  “公子一首《青玉案·元夕》,寥寥数字,已得词中三味。故小女子斗胆与公子论道,还请公子切勿推脱。”

  李清照见苏墨一幅沉思的模样,似乎微微有些担心,出声道。

  “李大家觉得,诗词本身难容么?”

  苏墨笑了笑,问道。

  “当然!诗文仅分平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根本便是不同的东西。”

  李清照轻哼一声,似乎有些怨气。

  她这个论题,其实还挺大的,算是一个时代的争驳。

  大概就是,词到底是以“唱”为主,还是以“文”为主。

  词这种东西,最早当然是唱的,是古乐府歌的衍化。

  早期的词,也是以旋律为主,将词文辅助旋律进行传唱。

  这里着重说一下柳永。

  他丰富了词牌内容,而且他通音乐。

  每一首词,都是为了能唱的好听,而写。

  所以宋词,某种意义上,是从他开始真正走向繁荣。

  有水井处,皆歌柳词。

  就是这种情况。

  但,到了北宋中后期苏东坡王安石这些大家,扎堆出现。

  比起柳永而言,这些人的音乐水平差得远。

  苏轼便另辟蹊径,以诗入词。

  某种程度上,这种写法,降低了词的写作难度。

  但同样,传唱难度也增大了。

  哪怕,流传非常广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不入当时的韵律。

  让,一众歌女都深恶痛绝。

  至此,词和传唱开始分家。

  很多词,其实已经没法唱了。

  李清照对词的理解,也是强调协律,崇尚典雅。

  甚至,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极为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当世大家里,周邦彦本身也是懂音乐的,甚至规范了词曲的音律,跟她的观点其实比较吻合。

  但,这时候,苏墨这一首《青玉案·元夕》突然就传唱开了。

  虽然,这词还真的能唱……

  但,显然也走的是以文入道的路子。

  导致李清照极为警觉。

  生怕,又出了第二个苏轼。

  “原来李大家,担心这个。”

  苏墨看着李清照认真的样子,有些无语。

  应该在,几年之后,李清照这种不满到了极限。

  干脆,写了个《词论》,化身大喷子,将宋代的一众大家喷了遍。

  人送外号“李怼怼”。

  比如什么: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

  什么:王安石、曾巩的文章有西汉古风,超凡脱俗,但,如果他们作词,只怕会“让人绝倒”。

  因为,这样的词,根本没法唱(也配叫词?)。

  “难道不该担心?”

  李清照一幅气鼓鼓的样子:“公子绝世之才,以文入词,或亦能传唱千载。但,旁人若是都去学你,又当如何?”

  “学便学吧,推陈方能出新。”

  苏墨微微一笑,神色洒脱:“若词和曲调有不谐之处,又,为何不能改曲调而奉词?”

  辛弃疾确实也是以文入词,动不动阴阳怪气讽刺朝政,一众典故多的吓死人。

  但,和苏轼不同,辛弃疾懂音乐,他的词能唱。

  坏就坏在,他的影响力太大。

  之后辛派,没辛弃疾的才华,却学他以文入词。

  结果,新词彻底没法唱了,词和曲子也彻底分家了。

  词传播的基础都没了。

  唱词的失传,某种程度上,也有苏辛的一份功劳。

  当然,结果苏墨也是知道的。

  即便,斗转星移,宋词的唱法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但,苏轼、欧阳修、辛弃疾等人的词,还是文以载道,青史留名。

  “推陈出新?公子大才,这用的是淮阴侯韩信的典故吧?让人耳目一新。”

  “至于,改曲调而奉词?”

  李清照怔了怔,眼睛微微一亮,又叹了口气:“这些曲调都是历代名家之功,谈何容易?”

  “可有琴?琵琶亦可。”

  苏墨问道。

  刚刚似乎有些乌龙,“推陈出新”这个成语,这时候应该还没发明。

  不过,李清照本身文化底蕴足够,倒是一听便知,让苏墨省了不少口舌。

  “有的!”

  李清照笑了笑,从一旁的行囊中,取出一张古琴,放在桌上。

  古琴造型奇古,乃梧桐木所制,琴尾有些焦痕,似乎被烈火灼烧过一般。

  “原来是焦尾古琴。”

  苏墨笑了笑:“在下便以东坡居士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试唱一曲吧,还请李大家不要见笑。”

  说话间,苏墨按宫引商,在琴弦上拨弄了几下。

  原本,黄裳是不会弹琴的。

  苏墨前世懂一些,但水平也只是业余级的。

  但,如今他可是堂堂正正的武道宗师。

  对身体的控制,已经到了入微的层面。

  虽然,限于自身感悟和专研。

  如果上升道“琴道”的层面,肯定是不如那些一代国手的。

  但,普通的专业琴师,也未必可以胜过苏墨。

  “东坡居士旷世之才,这词意境深远,便是比起前朝李杜之诗,也不予多让。”

  “但,若是强唱此词,未免有些……”

  “嗯,这调子……?”

  李清照原本目光还有些揶揄。

  但,她听到苏墨拨了几下琴弦,猛然一震,露出复杂难明的表情。

  “明月几时有……”

  与宋词唱法截然不同的唱调,在李清照耳边回响。

  她脸色变了变,似乎有些恼怒,又似乎有些迷茫。

  “这首歌原本是位女子唱的,他歌喉比我好的多,经历的事情也多,有些符合东坡居士写词时的心境。”

  苏墨轻轻叹了口气。

  这首歌被许多歌手翻唱过,甚至,不乏天后级的人物。

  但,苏墨想到的,却是那位风华绝代的邓莉君。

  配上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由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

  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

  某种程度上,同样诠释了唐宋的风范。

  “这曲调虽然怪异,但似乎是一条新的道路。不知,小女子可以试唱一下么?”

  良久,李清照叹了口气,幽幽道。

  “可以。”

  “那……斗胆还请公子为我奏上一曲。”

  “无妨。”

  苏墨点了点头,按了几下琴弦,婉转清越的前奏响起。

  “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有些幽怨的声音响起,跟曲调的风格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比我唱的好,这个曲调原本就是给女孩子唱的。”

  一曲终了,苏墨点了点头,微微一笑。

  李清照的歌喉,其实挺不错的。

上一篇:我在天庭做仙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