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1038章

作者:张围

  夜里的学术院很安静,书院的宿舍也到了熄灯的时刻。

  夜风在学术院的上空吹个不停。

  李泰又道:“不用劝姐夫了,现在他已听不进去劝,我们还是按照计划,如果再要继续铺设铁路,这已不是骊山能够负担的了。”

  阎立本道:“骊山只是这么小一片地方,走到今时今日到负荷了。”

  说罢,他又补充道:“自县侯退休之后,骊山学术的科学一篇再也没有后续,从猜想到概念,再到可行性,我们现在缺少理论。”

  身为学术院的院长,李泰当然知道,发电机的电压问题至今找不到稳定的电流,也找不到突破口。

  蒸汽机改来改去依旧没有发生质变,本质上原理与贞观十一年一样,没有改变。

  其实早在发电机造出来的那一天开始,骊山的技术发展就停止了,这一停就是五年。

  如今学术院所用的理论,也都是当年所编写的。

  缺乏理论知识的弊端正在一一出现。

  技术制造停滞不前,便是现在学术院最大的危机。

  阎立本又道:“我们还缺少什么?”

  李泰迟疑道:“以前听姐夫说过一种叫做橡胶的东西,这是一种长在植物中的汁液,本王派人去中原各地打听过,从未听说过这种东西,想要找到替代品更难。”

  阎立本道:“老夫的想法是没错的,现在的学术院就应该将脚步慢下来,夯实基础,巩固自身,将现有的理论吃透才最重要。”

  李泰望了眼远处的骊山,低声道:“那就这样吧。”

  有一个杂役脚步匆匆而来,他行礼道:“院长,长乐公主派人来问,女学子什么时候可以入学。”

  想到这个皇姐,至今也没有出嫁,而是一直带着高阳与清河在倡导骊山学术,并且以女子为核心,志向在让更多的女子加入生产与劳作中。

  李泰思量片刻又道:“过了今年的腊月,下一次骊山学术院招生便会招收女学子,已经让各县开始准备了。”

  骊山一直以来妇女也是主要劳动力,并且女子掌握的技术并不比男子来得少。

  甚至骊山还有几个女子正在书院中教授学问。

  以前的骊山是这样,现在的骊山学术院也该这样。

  长乐公主像是一个女子的领头人,她带着人甚至走遍关中各县,统计关中赋闲的女子数量,鼓励女子自主与自信。

  现在的关中女子越来越彪悍,有长乐公主一份功劳。

  父皇对此放任,坐在皇位上的李承乾也不管不问。

  说到底也是不敢问,因李丽质是骊山的首徒,是最早接触骊山学识的,有皇姐与姐夫护着。

  这大唐还有很多问题,但又能怎么办呢?

  问题还不是要一个个地解决。

  阎立本与李泰谈了许久,说着今后的打算。

  深夜的皇宫中,传来剧烈地咳嗽声。

  宫内有不少太监与宫女,侍卫来回走动。

  良久这咳嗽声才停下,李承乾的气息终于平稳了。

  卢照邻躬身道:“陛下年幼时就身体孱弱,前些年好不容易有些好转,前两年劳顿政事,又时常心神不宁,才会落得现在这般。”

  李承乾一手扶着桌案,问道:“朕只是喉口不舒服。”

  卢照邻又道:“若只是喉口不舒服,也不会这样,这是内脏肺腑有了问题,加之天凉,一受凉便会如此咳嗽。”

  “你用药便是。”

  李承乾板着脸道。

  卢照邻再次劝道:“陛下,臣已经将病症命人送去骊山,还望陛下在今年休沐期间去一趟骊山,让骊山的医者会审。”

  李承乾缓缓点头道:“朕知道了。”

  卢照邻神色担忧,再一次叮嘱道:“长久下去只会拖累身体,还望陛下早作调养,现在陛下还年轻也还来得及。”

  李承乾沉默着没说话。

  知道再说什么也不合适,卢照邻只能再三躬身行礼后,走出了兴庆殿。

  刚走出两步,卢照邻抚须沉吟片刻,便招手叫来一个小太监。

  “卢医正有何吩咐?”

  卢照邻小声道:“赶紧将消息送去骊山,给骊山的县侯。”

  “喏。”

  现在没人能够劝得住陛下,李承乾对臣子严苛,对自己更是严苛。

  卢照邻知道自己的话语没用,回头看向灯火通明的兴庆殿,能够劝说他的也只有骊山县侯。

后记(十)

  宫里的消息送去骊山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早晨。

  杨婶将一卷书信放在桌上,低声道:“县侯,这是宫里送来的消息。”

  张阳放下碗筷拿起书信看了一眼,便道:“我去见见陛下。”

  杨婶点头应声。

  其实这些事情交给心安去办就好了,他平时闲着也是没事做。

  两位婶婶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她们该到了养老的年纪,往后要让孩子照顾她们。

  张阳看了眼屋内,李玥还在收拾着孩子们的衣服。

  婶婶是媳妇最亲近的人,也是陪着媳妇长大的家人。

  拿起手中的书卷,张阳站起身走出了家门,这个家还是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变化。

  唯一的就是家里多了一片平地,平时用来晾晒衣服和书籍。

  走到山下,来到天可汗的小行宫,李世民正在打着太极拳。

  张阳将书卷放下,道:“这是宫里送来的消息。”

  “嗯,朕已经听宫里来的人说过了。”

  这些事本就不用告诉天可汗,宫里的风吹草动一清二楚。

  张阳又道:“他这种情况确实不太好。”

  李世民收起了打拳的架势,低声道:“朕又何尝不知道,他这样下去只会油尽灯枯。”

  “劝劝他吧。”

  李世民先是写了一封书信,张阳也当场写了一卷书信,命人送入宫中。

  骊山的两卷书信送入长安城。

  李承乾肯定是看到了这两卷书信,他也不得不看。

  只不过看过书信之后,李承乾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变化,他还是一样地勤政,朝中每件事他都要过问。

  贞观一朝的第一位天可汗,李世民有着龙傲天般的人生。

  后继任者的压力可见有多大。

  正因李承乾感受到身上的压力,他才不敢松懈。

  有太多人正在看着他,贞观一朝的老人也好,从贞观一朝来的同龄人也好。

  李承乾在意的目光太多,他想要勤政,想要励精图治。

  关中又下起了秋雨,与往常一样张阳每天都会来看作物的变化,虽说已经不是太府寺卿了,不过种地这种事不限于个人职业。

  小麦,黑麦的长势都不是太好。

  甜菜也不错,还没到可以收获的时候。

  大唐的远征还在继续,能从欧洲带来的作物并不多,想要从这些麦子中培育出更好的麦种,这是一件需要长久坚持的事。

  见李泰正带着他儿子在田埂边走着,张阳笑道:“胖子!”

  李欣快步跑来,“见过姑父。”

  李泰惆怅道:“这田地里的作物都研究多久了,有成效吗?”

  张阳苦恼道:“一点成效都没有,学术院的农科学子专研得如何?”

  李泰挠头道:“他们最近还在专研大棚蔬菜,高陵县用二十亩地给学子们做实验,这场秋雨下过,入冬之后就可以开始实践了。”

  “其实还是一点进展也没有,对不对?”

  李泰闻言叹息道:“确实一点进展也没有,目前为止还没有成果。”

  面对张阳的目光,李泰无地自容地低下头,好似在说你这个院长是怎么当的。

  这都三年了,一点成果也没有。

  李泰颔首道:“有些事不能急的。”

  张阳惆怅道:“今年骊山给学术院拨了有三十万贯吧?”

  李泰不住点头,“嗯。”

  “火柴的价值确实也能回本了。”张阳拍了拍李泰的肩膀,又道:“是有什么难题吗?”

  李泰啧舌道:“技术发展是需要理论的,我们现在的理论知识不足,想要自己的培养人才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多等几年吧。”

  说罢,他又连忙补充道:“姐夫如果有相关的理论学识,也可以交给学术院。”

  张阳苦恼地敲了敲脑门,“我再想想吧。”

  “听说宫里的那位,近来身体不好?”

  “嗯。”

  张阳迈开脚步走着,现在的骊山变化很大,村子里的道路越发干净。

  如果骊山加入每年的劳动模范县和卫生模范县的评比,那么每年的评比都会是骊山,所以从一开始要准备评比,骊山就被排除在外了。

  张阳叹道:“宫里的那位给了他自己很大的压力,其实他没必要这样的。”

  李泰也惆怅道:“他这样还不是只让父皇担忧。”

  “你把今年骊山学术院的专研报告送来给我看看。”

  “好,我这就让人去准备。”

  张阳回到了山上,李泰的动作很快,当天就让人送来了一车的学术报告。

  书卷很多,要一卷卷地看。

  看这些卷宗要有耐心,现在的县侯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看看现在的骊山学术院都缺少一些什么样的理论。

  张阳也拿出了一副近视眼镜,这是自己的。

  李玥皱眉道:“要看这么多吗?”

  “嗯,这些都是学术院送来的,我想看看他们现在的进展如何。”

  “我让小武与小慧来帮你。”

  “嗯,那就帮我归类下。”

  一家人又开始了加班加点,直到天色入夜的时候,张清清这才回家。

  爹娘与两位姨姨正在批阅着奏章。

  秋儿与小慧姨姨的孩子两位婶婶正在看着。

  小武姨姨秋天的时候就有了身孕,此刻还没显怀,现在也帮着爹娘翻看学术院的卷宗。

  家里很安静,饭菜就在桌上。

  张清清看着家里的状况,饭菜就在桌上。

  王婶笑着道:“小郡主呀,菜刚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