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252章

作者:张围

  世家门阀和那些大族掌握着书籍资源来控制读书人。

  绝大多数的书籍传播也都靠着这些书贩。

  书籍承载着知识,传播书籍也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

  传播学也是一门学问,人类的传播行为一直都在变化,在这年头的传播媒介全靠人们口耳相传,掌握传播途径的官府大多也都是贴一张告示了事。

  一边考虑着来到朱雀门口,就见到了张大安。

  这小子正站在门口狼吞虎咽吃着一张饼。

  张阳上前道:“没吃早饭?”

  他刚要说话,又像是被咽到了,不停拍着自己的胸口。

  张阳气馁道:“把背挺直,跳一跳。”

  原地蹦了两下,张大安这才缓过气,“来得着急,这才在门前吃饼,失礼了。”

  “不妨事,去见过老师了?”

  张大安点头,“昨夜就住在村子里,天不亮就起床来长安城,怕误了时辰。”

  从骊山到长安的路程来算确实要天不亮就起床,赶到长安城的时候天已经亮了,而且正好是城门开的时辰,也是上早朝的时辰。

  之前上官仪在弘文馆任职也是这么过来的。

  再看张大安窘迫的模样,张阳笑道:“你怎么还穿着这种粗布衣裳,在东宫任职也要穿得体一些。”

  张大安拱手道:“父亲说了我是一个笨人没什么大本事,该是什么模样就要什么模样,我和其他孩子不能比,他们的本事远比我大得多。”

  看他手里还有半张饼,张阳惆怅道:“先吃完这张饼再进去吧。”

  张大安笑着把饼收入怀中,“现在就进去吧,想来太子也该下朝了,这半张饼我可以等饿了时候吃。”

  张阳又笑又摇头,愚痴的孩子总是纯良的,老师把大安教导得不错,这种孩子虽然会被欺负,至少不会走歪路。

  跟着他走向东宫,张阳又问道:“以后我也在东宫任职,在东宫要注意一些什么?”

  张大安又道:“以前在李纲老先生在的时候,太子听课之时不能打扰,现在老先生不在了一切都听太子吩咐。”

  又看了看张大安的神色,这家伙还是憨憨笑着。

  走入东宫的时候,李承乾已经在这里了,在这里还有一个人,乍一看好像之前见过。

  李承乾连忙起身道:“父皇已经下旨了,任你为东宫舍人。”

  张阳点头道:“即为东宫舍人,在下掌东宫辞见之礼,及承令劳问事,以后太子殿下但凡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可要批评殿下了。”

  李承乾爽朗地笑着,“那是自然,还有这位是长孙冲。”

  张阳客气地行礼,“见过长孙公子。”

  说话间张阳又看向张大安,他已经在收拾东宫的杂务了。

  李承乾解释道:“大安是个热心肠的人,这东宫的繁杂事情他都会帮忙。”

  张阳低声道:“大安是老师的孩子,他时常说自己笨,我倒是很欣赏他务实的精神。”

  “务实?”

  张阳点头道:“做实在且行之有效的事情。”

  长孙冲开口道:“你的意思是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

  “长孙公子学识渊博,在下佩服。”

  看张阳如此客气的模样,长孙冲想要再说什么也只好作罢。

  要说读圣人典籍还真不如这些门第子弟来得多,再怎么说他们也是读着这些书长大的。

  李承乾重新坐下来,“当初高履行在礼部自作主张,派出使者去吐蕃想要交好松赞干布,没想到出了这等事。”

  张阳站在一旁低语道:“高履行公子的出发点是好的,这也是为了社稷,为了边境安宁。”

  长孙冲双手背负走了两步,“如果扣押的使者那便好了,如今安排在吐蕃的探子来报说是要向大唐求取公主。”

  听着李承乾和长孙冲的讨论,张阳思量着大唐和吐蕃的纠葛早在李渊即位时就开始了,在河西与陇佑一带经常有吐谷浑和吐蕃人来袭扰。

  好在平定的中原之后,朝中才能空出手脚来整顿边关,平定凉州和玉门关,这才稳住了边疆。

  张阳不自觉道:“吐蕃这么快就打算来求取公主了?”

  长孙冲道:“一直以来与突厥和其他边陲诸国和亲的事情都有,如今只是传出消息,是松赞干布和禄东赞议论的,不过朝中众人以为这是早晚的事情。”

  还没等李承乾开口,长孙冲又道:“当初吐蕃攻打吐谷浑动用了二十万兵马,这二十万兵马就算是大唐接下来那也是一场硬仗,朝中必定会打算求和。”

  听着两人的议论,张阳站在一旁安静想着,以吐蕃现在的形势现在的人口能够拉出一支二十万人的大军?

  说有二十万大军,其中水分应该挺大的。

  长孙冲依旧和李承乾讲述着现在的形势,以及边关兵马的安排,颇有一副当朝大臣的模样。

  你要装便让你装,你强由你强,清风拂山岗,你横任你横,我自明月照大江。

  说了好一个时辰,长孙冲这才昂着头离开,好似他觉得自己的这番话很有道理。

  年轻人太显摆不是一件好事,这种莫名的排外感让人很不舒服。

  可惜了我早已过了年轻气盛,多了阅历,吃了亏便会低调的。

  李承乾道:“你觉得长孙冲这番话如何?”

  看了眼长孙冲已经走远了,张阳行礼道:“长孙公子一番真知灼见在下很佩服。”

  李承乾拉下脸叹道:“真知灼见不是这么用的,孤觉得长孙冲长篇大论一番,你根本没有在听。”

  张阳愕然一笑,“让太子见笑了,其实我刚刚是在想着回家个做什么菜吃,比如所葱油煎荷包蛋。”

  “荷包蛋?好吃吗?”

  张阳重重点头,“好吃,太子要尝尝吗?”

  李承乾摆手道:“孤以为在东宫议事还是要以国事为重。”

  看了一眼天色,张阳叹道:“现在吃午饭的时辰,想来太子也饿了,不如我给太子做两个菜吧。”

  “也罢,孤也乏了。”

  和太子的交谈要小心翼翼,李世民整日要处理这么多朝政,他对自己的儿子的教导多少有些松懈,可要教导太子殿下还要掺和朝政?这种事情风险太大。

  东宫舍人本就是提提意见,也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太嘚瑟容易倒霉,在大唐为官风险太高。

  生杀大权都在皇帝手里,人家一个不高兴就把你剁了。

  像张大安这样没什么存在感地呆着也挺不错,心中感慨老师真是用心良苦了。

  张阳走到殿外,“大安,东宫是做怎么做菜的?”

  张大安指了指一旁的铁锅,“都在那口锅上,那边还有陶碗也可以用来做饭食。”

  “还真是简单呀。”

  张大安解释道:“东宫一向俭朴。”

  熟练地生火做饭,两个陶碗闷上黍米饭,在这里宫女不可置信的目光下熟练的割下一些动物脂肪放入锅中,这是獐子的肥肉。

  一个东宫舍人好歹也是一个官,就在东宫做起饭来了。

  给太子煎了两只荷包蛋,再煎几块樟子肉,没想到东宫还有胡椒。

  最后把胡椒撒上,两个菜端入殿中。

  李承乾看着獐子肉上的胡椒,“你连胡椒都用了?”

  张阳擦着手,“有现成的胡椒我就用了,太子殿下记得饭前要洗手。”

  李承乾拿起筷子欲言又止,迟迟不下筷叹道:“其实这点胡椒孤打算找个好日子再吃,这是东宫仅剩的了,孤一直不舍得。”

  “是……是吗?”张阳愣了愣,胡椒虽然贵,可这么点胡椒不至于不舍得用吧,心说东宫的日子这么艰苦的吗?

  看李承乾吃起来倒是很香,张阳带着张大安便离开东宫。

  甘露殿,殿内很安静只有三两宫女太监站着。

  看是李君羡来了,李世民问道:“张阳这才第一天做东宫舍人,他在东宫做了什么?”

  李君羡回话道:“张阳到了东宫先是听了长孙公子与太子谈论今日朝政。”

  “谈论朝政?张阳也谈论了?”

  “回陛下,东宫的人说张阳只是听长孙公子和太子谈论朝政,没有插话也没有看法安静地站着,只有太子问了他才说一两句,倒是临走前他给太子做了两个菜便走了。”

  “就这些?”

  “只有这些。”

  李世民批阅完一本奏章冷哼道:“只做了两个菜就离开?也不敢谈论朝政,说他年轻气盛他倒是明白自己的斤两。”

第二百五十章 需要强权

  李君羡躬身道:“陛下,末将查了之前的天空异象,每次出现这种异象总会在地上发现一些硝石碎末。”

  “硝石?”李世民颔首道:“这硝石有何特别之处吗?”

  “去年异象只是在长安城一角确实发现了硝石,今年天空异象也有硝石的痕迹,这种硝石平日里的用途不大,倒是长安城的一些方士有用过硝石。”

  李世民低语道:“你是说与硝石和方士有关?”

  “末将已经让人去盘问那些方士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你接着查。”

  “喏,末将告退。”

  有人总喜欢在除夕夜让夜空出现异象。

  李世民心中是最不信什么天命所归,皇位都是靠手段抢来的,也不信这是什么祥瑞之兆。

  看似对方没有什么恶意,可不查明其中缘由,心里总有一块石头悬着。

  离开甘露殿,李世民来到吏部,高士廉正在这里。

  官吏任免大权交给中书省之后,吏部也没有以前这么繁忙了。

  年近六十的高士廉精神还很不错,他起身带着吏部行礼,“陛下。”

  李世民笑道:“不用多礼,朕有话与许国公商议。”

  高士廉清退了左右,亲手为李世民泡上一碗茶,“陛下,老臣虽看不上张阳那小子的手段,这个炒茶确实不错。”

  “经上一次礼部的事情,朕又观察过他,如今的他收敛许多。”

  “那他是一个可造之才,将来也能成为陛下的肱股之臣。”

  “要真能这样,朕也放心了,只是他的玩心依旧很重。”

  高士廉笑了笑,“让他枯坐崇文殿是为了锻炼他的心性,年轻人不该如此用手段,一个乡野小子最需要的就是教导,这孩子身上若没有刺,想来也会成为一个能臣。”

  李世民点头,“有张公瑾做他的老师,近日又有魏征提点他,就连李纲临终前也让他入东宫为官,年轻轻轻却能让这么多长辈照顾。”

  高士廉看着李世民的神情,“因为张阳很干净,他没有家世更没有羽翼,有能力又懂敬重,就算行事毛糙也能看得出他是一个有手腕的人,此人用之要慎之又慎。”

  “朕明白。”

  听高士廉讲话,李世民感觉又回到了当初在晋阳,自己还是一个听长辈教导的晚辈。

  高士廉又道:“若能用好,陛下可以利用此人完成设计的野望,若此人不堪重用,就让他做个闲散驸马,对陛下而言也是无害的。”

  话语之外也说明了,张阳这种臣子利用起来最没有负担,也没什么好顾及的,将之利用干净便可。

  李世民品了一口茶水,“吏部的茶水味道与朕平日里饮用的炒茶是有分别?”

  高士廉笑了笑,“那是老臣平日用封蜡的罐子保存,炒茶此物最忌潮,只要保存得到其风味便也能保持良好。”

  “朕受教了。”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

  李世民放下茶碗,“朕听闻清河崔氏嫁女陪嫁之礼上万贯。”

  高士廉叹道:“老臣很久没有过问那些世家门阀之事了,他们还是一样的作风呀。”

  世家很古老,古老到像是活了数百年的巨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