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638章

作者:张围

  张阳拿起一旁的茶杯,喝下一口茶水,“倒也不是不可以,敢问朝中要多少?”

  “自然是越多越好。”

  看张阳有些咋舌犯难,也听说过此人爱财的秉性,岑文本又道:“朝中自然拿不出这么多银钱来采买纸张,随着连年的科举,早些年进贡的宣纸与桑麻纸早已不够用了,官吏越来越多,所耗费的花用越来越多。”

  “张侍郎身为度支郎,掌管朝中用度调配,且不说突厥要增设官邸所用银钱不少,张侍郎打回奏章他们重新商议也就罢了,但纸张捉襟见肘。”

  张阳皱眉道:“依岑侍郎所言,骊山要是不给纸张,朝中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是吧?”

  岑文本尴尬笑道:“何来巧妇,都是能臣干吏,至于价钱方面先有赵国公用赤铁矿换取骊山铁料,下官以为朝中也可用其他事物来换取纸张,张侍郎以为如何?”

  张阳不假思索道:“我们骊山什么都不缺。”

  “这……”岑文本一时语窒又道:“那骊山可缺少铁料?”

  “现在存有的铁料可以足够我们用一年。”

  “煤石?”

  “煤石也够用,而且漠北的煤石还在送来。”

  “这该如何还好。”

  别说朝中出钱买纸张,自己都囊中羞涩。

  张阳摆了摆衣袖道:“这样吧,朝中只要允许骊山的货物可以去河西走廊的互市贩卖,并且由骊山自己经营自己的买卖,如此一来,往年每月我给朝中三千尺纸张,如何?”

  这些纸张倒是可以解决朝中燃眉之急。

  岑文本还在思量,张阳又道:“若是朝中还想买纸张,也可以用赤铁矿来换,十石赤铁矿,换五石纸张,如何?”

  “在下可以先去朝中告知中书省的房相与赵国公,陛下准许之后,再与张侍郎做决定?”

  张阳点头道:“我会提前写好字据,若是朝中准许以后就这么安排。”

  岑文本起身告退了,只是当天下午,长安城就送来的消息,陛下答应了这场交换。

  骊山的货物不愁卖,但关中的市场早晚要有饱和的一天,为了拓宽销路自然是需要挣西域人的银钱。

第六百零七章 财力雄厚的对手

  有了安延偃的销路,再一次刷新了大唐对西域的固有认知,那些西域旧势力很有钱,他们的购买力也很大。

  一场买卖谈完,张阳拿到了李世民让岑文本带来的字据。

  这位县侯行事向来如此,信奉空口无凭,一切看字据,很看不起人。

  跟着李泰来到一处库房之前,打开库房,入眼的是如山一般堆叠在一起的纸张。

  黄灿灿的纸张一叠叠,狭长的库房一眼看不到头。

  李泰登上纸山,让人安排给长安城装货。

  岑文本脚一软差点没站稳,“没想到骊山有这么多的纸张。此生从未见过如此奇观。”

  这五年以来,骊山一直都在造纸,也没有停下来过。

  造纸不需要太多的人手,就是嗮纸和收纸麻烦一些。

  有了这些库存,骊山的纸张完全可以论斤卖。

  骊山就是最大的暴发户,也就一直藏着没有拿出来,骊山的生产力还在瓶颈期。

  只要蒸汽机落成,骊山的生产力还能再上升一个台阶,再加以机械化,生产力便能腾飞。

  张阳扶着他笑道:“文本兄,且站稳了,往后我们骊山还要生产更多的纸张,场面会更壮观的。”

  岑文本抚着胸口,深呼吸几次,“早知骊山有如此多的纸张,朝中何必……”

  话语说着,岑文本又是跺脚叹息,“没想到啊,到底这骊山还藏着什么,是下官不知道的?”

  “文本兄,不该问的不要问,咱们陛下小心眼,你要是知道了陛下的秘密,小心人头落地。”

  岑文本正了正神情,“那下官就不多问了。”

  一驾驾的推车上,堆放满了许多一人高纸张。

  张阳又道:“听说陛下罚了晋王殿下禁足?”

  “是呀,因为晋王殿下在国子监闹事,陛下为了平息非议这才让晋王殿下禁足了。”

  都是自家的弟弟妹妹怎能袖手旁观,张阳挥袖道:“魏王殿下,多给三千张。”

  “好!”李泰朗声答应。

  “那三千张就当是骊山送的,只不过还请岑文本劝谏陛下,让晋王殿下禁足早日结束,在下以后会多多劝导皇子公主们,让她们不再闹事。”

  说着话,张阳拿出一个包袱又额外装了一些纸张,挂在了他的肩膀上。

  “张侍郎这是何意?”

  看对方神色紧张,张阳安抚道:“文本兄,我们也是相识一场,虽说不过命的交情,可大家都是为了社稷,这些纸张就送与文本兄,平时练字画或写文章都可以,这又不是什么银钱。”

  岑文本很纠结,不过这些纸他确实很喜欢,骊山纸张的质量很好,好到让人不想拒绝。

  对文人来说笔墨纸砚才是所爱。

  “也罢,皇子不懂事需要好好教导,往后多加管束,眼下责罚未免太重了,下官会劝谏的。”

  张阳满意点头,算上三千册蒙学读物,还有三千尺纸张,一卷卷一叠叠放在那些推车上。

  与他写好契约,张阳确认着印信与画押的名字,笑道:“文本兄空手而来,此时是满载而归呀。”

  岑文本也收好契约,“惭愧惭愧,下官就告辞了。”

  “不留下用饭吗?”

  “不留了。”

  送别他,看他脚步匆匆像极了捡到了宝一般。

  骊山的经营少不了媳妇,张阳将契约放在她面前。

  李玥对这笔生意很满意,“真苦恼秋冬季节的肥皂要如何卖,就算是买了棉衣,寻常人家可以穿三两年,肥皂总不会一直泡在水里。”

  市场总有饱和的一天,骊山需要新的销路,在关中火热一时的货物卖到关外,还能再掀起一阵肥皂与棉衣的热潮。

  小清清数着婶婶给的三两铜钱很满意,一家人对将来又充满了希望。

  李玥破天荒拿出了一壶酒水,“今夜夜色正好,不如与夫君共饮?”

  “你不是戒酒了吗?”

  “知道夫君酒量不好,少喝点。”

  孩子也长成了,李玥的身体也养好了,自然可以饮酒。

  一碗酒水,张阳浅尝辄止,“下一次戒酒,还能坚持吗?”

  李玥喝着酒水笑道:“不是难事。”

  与媳妇拼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原以为两年滴酒不沾,她酒量会变差。

  三壶酒水下肚,她还是巍然不动意犹未尽的样子。

  夜里的秋风有些冷,也不知道又喝了多少酒水,张阳迷迷糊糊被李玥扶着躺下。

  像是酒劲上来了,她好似也支撑不住身子,两人醉倒在床榻上。

  看她脸上还有笑容,张阳又支撑着昏沉的身体,用热水擦了擦脸提神不少,给媳妇脱去外衣与布鞋,让她躺着舒坦一些。

  生活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困境,可每每解决一个困难,便会很高兴。

  媳妇难得如此高兴,这是自有了孩子,第一次这么高兴地喝酒。

  她的账本上记录着骊山的经营情况,从骊山开始建设工厂以来,骊山的买卖出奇地好,屡创新高。

  新的事物总会被人们习惯,也会习以为常。

  自去年开始其实骊山的经营与收入开始下滑,她一直没有说过这件事。

  哪有什么常青树,哪有永远的挣钱买卖。

  内销开始饱和,就要开始转出口。

  等出口也饱和之后,提升技术做出更好的布料,拿出更好的技术,才能再提升骊山的经营。

  这个大唐很穷,穷得不可理喻。

  这种穷并不是人们吃不上粮食了,反而粮食充足,就是金钱的流动实在是少,寻常人家买两件厚实棉衣可以穿三五年,田地与粮食充足,乡民手里能够拿出手的银钱却很少,所以大唐很穷。

  当骊山纸张进入长安城的第二天,早朝之后,李世民听着岑文本的话语。

  岑文本是个诚实的人,他将骊山所遇到的事情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包括张阳收买他的事情。

  “如此说来,朕收了他的纸张,也要还他一个人情?”

  岑文本躬身低头,“陛下,臣也以为对晋王的管束太过严格了。”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朕教自己的孩子还要他这个姐夫来插手?

  失落懊恼与无奈的情绪,萦绕了皇帝的心头,高傲的天可汗低声道:“让稚奴不用再禁足了,就快中秋了,让骊山安排中秋宴。”

  王公公点头去安排。

  长安城很热闹,尤其是文人与权贵,他们议论骊山的声音更多。

  骊山拿出了这么多的纸张,足足三千尺,甚至有人说装满了十余车的纸张哪里止三千尺。

  之前骊山给朝中书籍的时候,坊间就有议论和非议。

  现在这个非议坐实了,骊山是在昭告天下,他们不藏了,骊山有造纸术。

  长安城的一处宅院中,年迈的虞世南哆哆嗦嗦拿着两张纸作比较,纸张成色虽有差别,但大差不差。

  “就该是这样,老夫当初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虞世南痴痴道:“原来一直都在骊山,原来早在当初他就有了造纸术,那纸浆果真出自他手。”

  当初的迷案困扰了虞世南六年了,这六年以来都快忘了这件事。

  可再次回想起来,他老人家眼神激动,“老朽早该想到的,早该想到的,除了骊山还能有谁。”

  现在的虞世南几次上表要辞官,如今只等陛下点头了,这位老人家笑着又像是在哭,他握着笔的手在颤抖,已经无法像当年一样执笔书写。

  掌握了造纸术就掌握了书籍,这是大唐人的认知,皇帝与骊山的关系不需要多想,很多人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这也难怪骊山会被看守得这么严。

  长孙无忌心中有数看破不说破。

  按照岑文本的话语,骊山这一次送来的纸张不过是一部分,在他们的库房中还有很多的纸张。

  而这种纸张除了骊山自己用,还提供给朝中。

  长安城热闹,骊山宁静许多,狂人日记的风波也是来自骊山,这一次的风波刚刚平静不久,骊山就昭告世人,在骊山就有造纸术,从此朝堂不缺纸张了。

  骊山印书倒也没什么,写满字的纸张不值钱,但能够书写的纸张大家都明白价值几何。

  天可汗有了造纸术,只要皇帝想,他就可以培养朝堂想要的读书人,而且现在从朝中开始安排夫子开始,这位天可汗就已经在这么做了。

  骊山,一队人马安静地前来,马车三驾,来人到了村口当即被魏王的侍卫拦下。

  来人拿出一封信递交给侍卫,“还请将此信交给骊山县侯。”

  那人递交信之后,便将马车留下,带着余下两个车夫与护卫离开了。

  等魏王的侍卫去察看马车内的情形,掀开车帘看到的满满当当一马车的铜钱。

  张阳还在自己的温室中除草,这些野草在温室中的生命力很强大,三五天它们就会冒头。

  这位闲着无事做的县侯也会勤快地将那些杂草除去。

  再看一眼媳妇的花苗,长势果然不好。

  张阳对眼前的情况很满意。

  婶婶带着一封书信而来,“县侯,村外拉了三驾马车而来,马车内装满了铜钱,还有一卷书信请县侯过目。”

  张阳洗了洗手,打开这卷书信仔细看着,来信的人没有姓名,信中内容也没有说什么。

  只是写明了这些银钱送给骊山,并且希望自己这位县侯不要再著书,更希望往后骊山的纸张给了朝中,也能够给采买的商客。

  信的内容很简单,就这么几句话。

  对方没有留下姓名,张阳走下骊山来到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