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995章

作者:张围

  李丽质还抱着小兕子。

  李治也站在一旁看着。

  李世民端着这把枪对准了远处的靶子,一枪打出,子弹精准地落在靶子上。

  当即就有工匠上前查看,回复道:“入木只有两寸,比之强弓还差许多。”

  李世民叹道:“这张阳也不知怎么了,总是喜欢这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事物。”

  李丽质解释道:“姐夫说现在还在改良,等以后造得更好了,便可以取代强弓与劲弩了。”

  “嗯,若真随了他的心意,往后朕的大军是否还需要看他骊山的脸色。”

  李丽质笑道:“谁知道呢。”

  小兕子又道:“父皇,母后,女儿想去骊山玩。”

  这才来宫里呆了大半年,这女儿便想出去玩了。

  长孙皇后道:“今日先去国子监将夫子交代的文章去写了,再去骊山。”

  “好。”

  小兕子开心催促皇姐带自己去国子监。

  李丽质与李治一起带着妹妹来到国子监。

  国子监的夫子对这位小公主有些面生,她自小就养在骊山,鲜有在人前走动。

  她面对夫子礼貌地行礼道:“小女李明达,见过各位夫子。”

  看到这么一个乖巧懂事的公主这些夫子也都满眼地喜欢,便给她了纸笔,让她写一篇尚书中的洪范一篇。

  小兕子在屋内书写着。

  李治与李丽质站在屋外。

  “皇姐,最近姐夫想让房相做心安的老师。”

  “房相同意了吗?”

  “还没有。”李治颔首道:“房相不会轻易答应的,且不说朝中这么多事,收骊山的孩子做这弟子,此事一旦朝中议论了,对房相更不好。”

  李丽质低声道:“如果心安的天赋足够好,房相也会收他做弟子的,至于朝中的议论,平日里对骊山的非议还少吗?”

  李治抬头看了一眼皇姐,现在的皇姐年龄也二十有一了。

  十六岁的李治叹道:“今年弟弟就能及冠了。”

  李丽质问道:“及冠之后,你想要去做什么?”

  李治回道:“弟弟想去看看泰山,也想去辽东与江南,出去游历一番,想看看如今的天下的社稷,游历一年再回来。”

  “弟弟想过,与狄仁杰一起出去游历,回来的时候,也正是他能够参与科举的年纪。”

  现在的李丽质出落得越发漂亮了,正是一年中风光最好的年纪,也没有嫁出去,也不像其他人家的女子,早早出嫁,出嫁之后便失去了最好年华该有的气色与容光。

  皇姐的身高很不错,比之寻常男子都要高,眉宇间有着和父皇一样的气度。

  兄弟姐妹们都愿意听这位皇姐的。

  不多时,太子李承乾来到了国子监。

  他诧异道:“丽质,稚奴,你们都在呀。”

  李丽质看向屋内,“夫子们又在考校妹妹了,她想要去骊山。”

  李承乾笑道:“她不愿意留在母后身边吗?”

  李丽质解释道:“她在骊山有许多的玩伴,就算是在骊山小兕子也能随时回来陪着母后。”

  “也对。”

  李承乾点头。

  其实话语中也能感受到,兄弟姐妹中她的地位更重要,话语强势。

  有时候,李承乾觉得就连这个太子也要看她眼色行事。

  倒不会因李丽质的号召力,而觉得失落。

  李承乾感到只要丽质还在,弟弟妹妹更能团结一心了。

  目光看向一旁的李治,颔首道:“稚奴,父皇命你在中书省办事,听闻你这些天都没有去走动?”

  李治行礼回道:“非是弟弟不愿去,就算是弟弟开口了,那些老臣也不见得会弟弟的言语,他们所不能理解的,又何必强求。”

  不多时,小兕子带着一张纸走了出来,“皇姐,皇兄,妹妹写完了,夫子们都觉得明达很有天分。”

  李丽质牵着她的手,将纸张递给李治,“将文章交给父皇与母后,我先带着小兕子去骊山了。”

  “嗯。”

  李治接过文章点头。

  小兕子写的文章很简单,她也只能写一些对范洪一篇的简单理解。

  就是这简单的理解,也超越了许多的同龄孩子。

  公主的车驾行驶出了长安城,李丽质坐在马车内听着小兕子念着骊山的诗篇,诗篇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关中没有姑苏城,姑苏是东吴的鱼米之乡。

  或许也没有寒山寺,可能只是姐夫一时的有感而发罢了。

  骊山村外,张清清正盘腿坐在熊大宽大的后背上,手中捧着一卷书念着论语。

  马车刚停下,小兕子便喊道:“清清!”

  熊大朝着这里走来,小兕子站在车辕上,之后又爬到了熊大的背上。

  李丽质下了马车对宫里的车夫吩咐道:“回话给父皇,就说已到了骊山了。”

  车夫收到话语,又赶着马车离开了。

  现在的骊山看起来更美丽了,道路的两侧种着整齐的山茶树,山茶树开着彤红的花。

  它的花很漂亮,远看像是一颗颗红色的宝石。

  因花种的不同,今年的秋季较为温暖,它们的花一直开到了秋天。

  李丽质陪着这两个小丫头,领着走入村子里。

  如果遇到面生的人,这个小丫头也会自我介绍道:“我叫李明达。”

  这骊山已成了弟弟妹妹们心中的一片小天地,在这里她们可以肆无忌惮,不用担心会有责备,想要如何玩耍都可以。

  张心安捧着一个比自己的脸还大的南瓜,他坐在路边将南瓜敲碎,喂给家里的熊。

  现在的骊山有熊十六头,喂起来格外地费事。

  张阳与李玥正在一旁给另外三头小熊洗着,忽听远处一声欢呼,那是工厂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拖拉机车。

  这车很简陋,各种零件都暴露在外,运作起来的噪音特别大。

第九百三十四章 骊山钢笔

  那蒸汽机拖拉机运作时抖动得厉害,它开动了一段路,很快就出现了故障,有齿轮掉落,连履带也卡住了。

  刚刚欢呼的工人们,登时安静下来,纷纷围上这台失去了动力的拖拉机,开始了一场混乱的争论。

  见状张阳叹息一声,火车的运行很顺利,但小车的改造一直没有头绪。

  “家里铺设铁路三年了,这三年一直在亏钱,多半我们家就要入不敷出了。”

  听到夫君的话,李玥笑道:“这些银钱家里也亏损得起。”

  张阳叹道:“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将这成本收回来。”

  张心安听到爹娘的话语,同样一声长叹。

  小兕子一到村子里就与张清清还有一大群孩子玩闹在一起,孩子们总是有做不完的游戏,就算只是坐在一起,她们也有说不完的话。

  李玥现在越来越喜欢坐在山头什么都不做,看着这个村子宁静的样子。

  风吹过山林的时候,感觉很舒服。

  张阳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她身边,也不说话就这么坐着。

  王婶脚步匆匆而来,递上一卷纸,笑道:“县侯,公主殿下,这是礼部新绘制的大唐版图。”

  张阳将这张图打开,这张图很大,东起辽东,略过中原,直到西面的碎叶城,其中一直以来与中原分隔的吐蕃也被合并在一起。

  王婶又道:“听说朝中又派出了不少官吏,前往各地治理,礼部要在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以天山为界,东起天山,西抵咸海。”

  “嗯,图上都画着的。”张阳满意地点头,“天可汗呐,现在一定很高兴吧。”

  李玥喝着茶水道:“大唐越来越强大了,我们家也会越来越富有的。”

  张阳颔首道:“铁路的成本是巨大的,想要扭亏为盈还需一段年月。”

  她低声道:“岁月这么漫长,来得及吗?”

  “来得及,当年在我的家乡贫穷时还是泥土路面,建设成一座像模像样的城市只用了十年,而之后的十年,它更加美丽了。”

  “二十年啊,一辈子我才活了二十年。”她眼中带着希冀,“以前总觉得一生很短暂很短暂,没想到二十年也会这么漫长。”

  张阳握着她的手,低声道:“我们还有很多的岁月。”

  “是呀,我的一生也开始变得漫长了,以前没觉得有这么漫长。”

  李玥说着话,她的目光看向夫君的侧脸,此刻他的目光正望着远处。

  风吹来的时候,吹起他两鬓的碎发。

  夫君又在傻笑了,也不知道他到底在笑什么。

  李玥又道:“夫君和我说说家乡吧。”

  张阳握着她冰凉的手背,直到她的手背也有了些许温暖,低声道:“我的家乡是个很美丽的地方,它以前很贫穷,后来……”

  晴空万里的关中大地,有许多人都在种树,他们将荒地重新开垦之后,种上一颗颗的树苗。

  铁路沿线的来往商贩越来越多了,骊山的火车越来越长了,现在看去一共有二十节,可以装载运输的货物也越来越多。

  由于吞吐货物需要巨量的人力,以至于骊山在几个重要的站点车站都建设的摊位,只是短短一年时间,这些摊位费已涨到了五百钱一个月。

  就是这么高的价格,还是有许多商户对此趋之若鹜。

  等朝中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觉骊山已经通过贩卖这些摊位与经营权,赚得了数千贯的银钱。

  成本最小,顺手而为的事,骊山轻描淡写的一个举措,就能这么轻松地多赚一笔,令人咋舌不已。

  甚至还有几个新建的车站,当车站还没建设好的时候,就已经将位置卖出去了。

  都是挣商人的银钱,朝中也没什么好说。

  中书省,此刻正在商讨着因为铁路带来的种种变化,他们已不得不拿出一些举措,让朝中加入到火车的经营中。

  长孙无忌皱眉道:“房相。”

  “嗯?”

  “听闻最近骊山与您走动频繁。”

  房玄龄淡淡道:“无非就是张阳的一个孩子想要拜老夫为师。”

  长孙无忌了然点头,“就只看中房相一人吗?”

  房玄龄又道:“现在只有老夫一人。”

  他又问道:“那骊山还有考虑他人吗?”

  房玄龄喝下一口茶水,“不清楚,他们做事向来是没有章法的,老夫总是拒绝,那骊山还是不死心。”

  长孙无忌的眼神中多有失落,此刻的中书省内,马周与岑文本各占一方开始了争论。

  马周道:“骊山不能这般赚取银钱。”

  岑文本正色道:“骊山赚取的是商户的银钱,而且铁路车站的物价也都是骊山在控制的,任何商户不能将货物的价格随意提高。”

  “岑中丞似乎在为骊山开脱。”

  坐在马周身后的官吏插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