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冬日之阳
王景坐在上首,目光一扫,问道。
苏威当先站出,说道:“王上,如今朱元璋远在宣城,金陵明军不过是趁火打劫,绝没有和我军开战的底气。”
“不过我军刚刚大战,也急需休整,以臣之见,让贺若将军紧守城池即可,不用理会!”
“我军眼下之急,是休整大军,梳理江东政务……”
王景不置可否。
这时,萧道成主动站出来,顿时引起王景和苏威的注视。
苏威双眸微动,王上叫来萧道成议事,主要是看他久在江南,对明军的情况知道不少,准备当个参谋而已。
他还真把自己当成王上的谋主了?
不过,萧道成一开口,就让苏威赫然变色。
“以臣之见,王上当下要做的是顺天应人,早登帝位……臣闻淮军疆土万里,治下子民数千万,此乃帝王之业,俗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金陵朱元璋,早已立国大明,自称帝王,王上若夺江南,必和朱元璋为敌……王上以淮王之号,对阵大明皇帝,名位天然低了一等。以王伐帝,对军气民心不利!”
“还请王上早日登基,以全天意民心……”
萧道成大礼下拜,声如洪钟。
在场的众人齐齐震动。
他这是劝进来了!
苏威此时脸色青白交加,恨不得给自己一个耳光,自己身处王上之侧,劝进从龙之功,居然被一个刚投奔不久的人抢了先。
王景此时也有些震动。
称帝建国的事情,他心中早有准备,在拿下东吴、南齐、刘宋等地之后,他就有了这样的念头。
只是。
本以为劝进的是高熲、苏威或步骘这些人,没想到是萧道成……
第55章 各地动向
“萧公所言,无不道理,这件事孤记下了,不过眼下商议的是如何应对明军,其他事情容后再议吧!”
王景缓缓说道。
不得不说,萧道成主动劝进让他也有些震动,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对方这是用这种方法,来打消自己对他南齐高祖身份的忌惮。
若是他成了第一个劝进的功臣。
以后不管如何,王景都要卖他一个面子,减少对他下手的几率。
毕竟,萧道成身段放的够低了,还第一个以南齐之主的身份前来劝进,他以后要是出了什么事情,王景的名声多少会受到影响。
明白了对方的打算后,王景的情绪就平复下来。
苏威有些踟蹰着想要跟进。
却听到王景这话,只能停下脚步,心中对萧道成有些咬牙,暗恨对方抢走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功劳。
随后。王景和殿内的几个人没有说太多。
毕竟如何应对明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若是针对大明进行战略推演,高熲、谢晦以及步骘这些重臣少不了参与其中。
而在常州。王景身边只跟了苏威、胡宗宪,
这两人,既没有针对一个王朝进行战略推演的能力,在淮军当中也没有足够的地位。
显而易见,王景只是想要听一下他们的想法,并不是真的要以他们的意见实行。
不过苏威说道也不错。
眼下朱元璋刚刚平定东晋,大军急需要休整,在出兵攻打东晋之前,明军也才和刘宋休战不久,兵锋已经钝了。
王景的淮军,在连续拿下三个势力之后,也扩张到了极限。
若是再不顾承受能力的极限出兵,百万淮军也会被拖垮。
双方暂时都没有大战的底气。
所以丹阳的贺若弼、京口的傅友德,最多和徐达、李文忠所部对峙,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厮杀。
在议事结束后。
王景开始下令,准备前往江阴暂时驻留,然后乘坐五牙大舰返回扬州。
三地已经拿下,剩下的事情,便是平定各地城池的混乱,梳理内政,这些事情不需要王景亲自坐镇。
他要返回扬州,召集中枢群臣和各地重臣,一起商议淮军接下来的走向。
在王景准备离开常州的时候。
萧道成劝进的事情,开始迅速的传开,
尤其是淮军的众多将校,还有跟随淮王南下的各级官吏,都对这件事十分的关注。
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江南各地有身份的官吏,上到高熲、傅友德,下到军中的千户,都有所耳闻,身份地位越高,知道的就越清楚。
自然而然。
随后便是如雪花一样飞来的奏疏。但凡是有身份的文武,包括东吴境内的世家家主,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被迫都写了劝进表。
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事件。
王景答不答应称不称帝先另说,别人都写了劝进表,就你没有写,那你是不是对淮王有意见?是不是准备背叛淮军?
那么多奏疏,王景不会翻看,但谁要是没写,肯定会被军情司的探子重点关注。
这件事,无法隐瞒。
从上到下迅速的传递。
等王景到达江阴的时候,江阴城内的不少百姓或多或少都听说了。
在这个过程中。
少不了淮军文武群臣十分默契的推波助澜,军情司的探子不仅没有阻止,还在其中狠狠的推了一把。
……
江阴城内。
城头上的血色还没有清理干净,这是当初陈庆之守城抵御刘宋大军时的残留。
听闻双方依靠城池杀的十分惨烈,陈庆之对抗刘裕,多少有些支撑不住,不是陈庆之太弱,而是刘裕太强。
好在江阴作为南齐的临时都城,城内还有萧道成、褚渊两个九阶。
他们也出了不少力,这才勉强挡住了刘裕的迅猛攻势。
“若非萧公出手,末将怕是要辜负王上的期望,无法守住这座坚城……”
江阴行宫内。
陈庆之前来拜见的时候,说起不久前的战斗,还有些心有余悸,差一点,他就要被刘裕攻破城池,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王景到了江阴之后,先召见了陈庆之。
对方算是临危奉命,虽说是在南下的半路上投奔,但凭着守住江阴这个功劳,就能在淮军稳稳立足,甚至能被直接册封为杂号将军。
“萧道成的功劳,孤自然记得,不过你的功劳,孤也不会忘!”
王景笑道。
在南征大胜之后,少不了大肆封赏,
军中的大量将校,还有跟随南下的众多官员,都会迅速的上位,成为淮军的中坚。
如陈庆之,王景便准备册封他为武威将军,给予大量的资源,先把编制六千的特殊兵种白袍兵训练出来。
这次攻打东吴和刘宋,多是绕后突袭,带来南方的白耳精兵和白马骑兵都没有派上用场。
不过等以后对阵明军。
这些精锐无比的特殊兵种,肯定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在江阴城的时候。除了抚慰陈庆之这些立下大功的将校,王景还召见了原本南齐的不少文武,
在召见这些人的时候,王景的态度都很温和,多加抚慰。
这让刚归入淮军麾下的众多文武,本来紧张的情绪舒缓许多。
在这其中。
褚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对于这位原本的南齐开国丞相,王景沉吟了许久,准备提拔重用,让他担任江南行军大都督府的参军,依旧处理南齐境内的政务。
等到三地平稳之后。
江南行军大都督府这个临时机构便会废除。
东吴、刘宋、南齐三地的土地,也会划分行省,分割府县。
到时候,褚渊能直接成为某个行省的布政使。
和李善长、胡惟庸、高熲等人不同,褚渊跟着萧道成,以南齐之地归附,不亚于灭国之功。
灭别人的国可以,但灭自己的国……这个功劳听起来不好听。
不过王景只看事实,淮军不动一刀一枪,就让南齐归附,还通过南齐给了东吴致命一击……这些功劳,萧道成限于身份以后只能坐享富贵,无法领受。
所以功劳就算到了褚渊身上……这也是萧道成带着褚渊到常州拜见的一个原因。
这些功劳,除了让萧道成得到一个爵位之外,把褚渊送到行省布政使的位置,绰绰有余。
并且褚渊也有成为布政使的能力。
王景在江阴的短短时间。南方各地除了劝进表之外,还递送了许多军情急报。
尤其是嘉兴方向和东晋方向。王景在召见南齐文武,抚慰将校的时候,也时刻关注。
这一日。
嘉兴和东晋两处的军情终于送到。
王景先拿起来的是东晋方向的军情,在三大势力覆灭后,大明就成了淮军的首要敌人,
尤其是朱元璋,他的一举一动,军情司的探子都密切关注。
而朱元璋麾下,也有锦衣卫。
双方对强敌的情报都十分重视,而军情司和锦衣卫的探子,在暗中不知道碰撞厮杀多少次。
明面上,双方大军对垒。在暗中,也有这些探子在舍生忘死的打探情报,只为给自家君主提供精准的判断。
“宣城已破……东晋皇帝司马绍,还有司马氏的司马睿、王导、陶侃……尽数被俘!东晋主力溃败,各地郡县大乱……”
王景看着东晋的情报,微微摇头。
城破国灭,怎么也应该有一两个殉死的名臣大将吧?感情东晋死守城池,到最后君主、丞相还有大将一个没死?
“可惜……司马懿没有在宣城出现!”
司马懿若在,东晋司马氏的族人绝对会遭到朱元璋的清算。
毕竟三国时代以后的君主、文武,都知道司马懿老奸巨猾,只要有机会,绝对会先灭了这家伙。
不过司马懿属于西晋。自身的能力再加上名声的加成,也踏入了天阶门槛。
他这时候不出现,没有人能对他下手。
等他降临的时候,依靠天境的实力,只要不去建立势力,投奔其他君主,隐姓埋名享受富贵还是可以的。
因为他的名声,实在是太臭。
无论是当君主还是投奔他人,都是不可能成功的,神州世界中,权势富贵注定和司马懿绝缘。
或许这就是对他在历史上所作所为的反噬。
不过司马懿不出现的话。
东晋司马氏就有很大的几率在朱元璋手中存活。
朱元璋对自己的臣子心狠手辣,只要威胁到他的权势,都能下定决心,不过对于那些没有威胁的人,他也愿意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