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冬日之阳
“臣明白!”
张居正心中了然,当即应是。
除了粮食的问题之外,眼下城内还有个别劫掠杀人的情况……这些浑水摸鱼的社会活力团体,以及贫民区拉帮结派,鱼肉百姓的青皮。
随后都会受到大夏的铁拳打击。
大夏一路扩张,攻城掠地,接管城池,安抚民心,平定地方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
大概只需要十天时间。
整个金陵就会发生改变。
在王景、张居正以及从扬州调来的众多官吏的整治下,金陵迅速的恢复活力,码头的大船进进出出,把江北的大量物资调运而来。
这些物资,就像是流动的血液,让本来失血过多而休克的金陵迅速的恢复。
与此同时。
金陵上游的大胜关,还有周边的各处小城、村镇,随着夏军不断赶到,都望风而降。连朱元璋都跑了,他们自然不会为了忠心自寻死路。
神州世界从开始到现在,也才六年多的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人的忠心彻底凝聚,也无法在一个王朝都城沦落后,出现大量自杀殉主的官吏。
随着金陵的不断恢复。
在入城之后,就迅速向外扩散的军情司探子以及大军的探哨,传来了朱元璋的最新消息。
朱元璋撤走之后,大量的青壮、兵卒就屯驻在秣陵关。
更南面便是溧水城。
这里是高淳北面比较繁华的一处大城。
秣陵关,除了大量的兵卒之外,还有从金陵运走的海量物资。
很显然,明军这是以秣陵关为临时的防线,在这里驻守防备夏军的追击。
第99章 决胜之举
除了金陵周边的消息外,东南方向的情况也传到了金陵。
在王景亲领大军赶到金陵的时候,原本留守在无锡的兵马乘船南下,对湖州发起了进攻。
南宋的主帅虞允文和孟拱并非无能之辈,都明白后路的重要性。
在攻打长兴的时候,湖州的防御也没有忘记。
虞允文亲自在湖州坐镇,前去偷袭的兵马,只是在湖州北部占据了一些小城,
但无法威胁到湖州的主城,也无法断绝宋军北上主力的粮道。
韦睿在收到这个情报后,没有丝毫的沮丧,而是让林仁肇率领水师,带着甘宁和檀道济两个大将转过头向嘉兴方向发起进攻。
这一部分兵马,依靠战船的优势,以浩荡的太湖为后路,
可以随意的威胁长兴和嘉兴宋军的后路。
无论是虞允文还是韩世忠,对此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十分的头疼。
没办法,他们的水师太弱了。
想要遏制夏军水师轻忽灵动,随意来去的威胁,要么设下陷阱,等敌军上岸之后伏击,要么以水军对水军。
但檀道济有谋略,甘宁有武勇,再加上韦睿在长兴遥控指挥,无论是攻打湖州还是威胁嘉兴,从不攻打大城,来回的速度飞快。
根本不给宋军设计埋伏的机会。
“有林仁肇、檀道济、甘宁三人在宋军后路骚扰,长兴和嘉兴的兵马,胜算都能增加一成,朱元璋想等宋军和他汇合,怕是等不到了!”
金陵城内的王府行宫。
在收到军情奏报之后,王景便召见心腹群臣前来议事,文臣有高熲、张居正,以及谢晦、何稠,和从扬州赶来的李善长、裴矩等六部尚书。
武将有傅友德、宇文成都、王僧辩、陆抗等人。
高熲、傅友德等人分别看了最近的军情奏报之后,神色各异,如今宋军无法北上,明军日落西山,这次南征可谓是大获全胜。
大夏王朝,马上就能进行新一轮的大扩张。
王朝变得强大,气数就会越发的旺盛,他们这些文臣武将,只要是有官职在身,都能得到王朝气数的加持,加快修行的速度。
家族也能在王朝中得以延续,自身还能掌握极大的权柄……
这些都是好事啊!
不过,高熲在看完情报之后,尤其是朱元璋在秣陵关屯兵的消息后,面上稍稍有些担忧。
“陛下,朱元璋在秣陵关屯兵,臣以为没有那么简单!”
“明军如果真的想要直接退走,不会走秣陵关这条路,秣陵关以南是溧水,溧水更南面便是高淳,臣以为朱元璋很有可能,想要在败局之际进行绝命一击……以明军剩下的精锐,强攻高淳!强行打通道路!”
高熲沉声说道。
他的理由很简单,大明的疆土在舍去了金陵之后,就只剩下以宣城为核心的原东晋的土地,而高淳既是金陵的南大门,也是宣城的北方门户。
想要守住宣城,高淳就一定要拿到手。
傅友德眼神露出一丝亮光,立刻站出来,跟着说道:“陛下,高先生此言极有道理,末将请命,率镇江行营所部兵马立刻南下,攻打秣陵关,追击明军残部!”
“傅将军不要着急,在下还没有说完!”
高熲说道:“明军虽然兵力折损大半,但精锐并没有损失太多,甚至在汇聚了俞大猷、戚继光、徐达等名将之后,明军残部的威胁更强!”
“我们若是追的太急,对方很容易在绝境之下搏命,到时候,我军的九阶大将只怕会有所折损……”
这时候,谢晦再也忍耐不住,甚至不顾身份的差距打断了高熲的话,大声说道:“枢密使此言,在下不敢苟同,金陵虽然拿下,但明军主力还在,若是无法彻底将之击溃,金陵如何能安稳?”
“还有,明军如今已是丧家之犬,我军士气鼎盛,岂能因为将士的一些折损,而不去追剿残敌?”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其他人神色各异。
众人心中都了然,镇守高淳的大将谢玄,马上就会面临朱元璋的搏命强攻,到时候,强攻之下,谢玄和萧摩柯等人,怕是难以挡住朱元璋、徐达等人。
谢玄是陈郡谢氏在军中的顶梁柱,而谢晦和谢玄都是谢氏一员,如何能坐视谢玄出现危险?
高熲神色不变,淡淡的说道:“宣明误会了,在下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提醒陛下,不可追之太急而已……”
“在下的本意,是让谢玄将军退出高淳,然后我军主力从北面、东面缓缓合围,尽可能的发挥出我朝兵多将广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已!”
追的太急,容易引起朱元璋在绝境中拼命,高熲的本意,则是让夏军放慢追击的速度。
没有金陵为根基。
大明又损失了那么多的疆土,明军士卒的士气会不断的降低,等到对方变得虚弱,夏军再上去捡便宜,损失能大幅下降。
谢晦有些尴尬。
他还以为高熲有意让谢玄踏入危险境地,削弱谢氏在军中的力量呢。没想到,是他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按照高熲的说法,让谢玄直接让出高淳,根本不会和朱元璋对上,何来危险?
“傅将军,你的意见呢?”
王景面色不变,对这些臣子的言语交锋恍若未见,目光落在了傅友德身上。
傅友德在听了高熲和谢晦的话之后,原本急切求战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
“末将以为,两位先生所言都有道理,既然我军已经拿下金陵,甚至夺去了大胜关,高淳对我们来说,重要性便降低了一半!”
“谢玄将军率领三万北府精兵,若是在野外合战,能以一当百,但固守城池被朱元璋不顾一切的强攻,损失肯定不会小!”
“以末将之意,不如让谢玄将军率军撤回溧阳,不和明军死磕,而末将率领镇江行营兵马兵临秣陵关……强攻此地,再吞下明军的一部分力量!”
傅友德乃是大将之才,在知道高熲说的话有道理时,会认真的参考,对自己的计划进行修改。
夏军突袭高淳,本意便是从南面威胁金陵,给主力攻打金陵创造条件。
如今朱元璋直接舍弃金陵,高淳的战略地位直接下降。
当然,也不是说高淳不重要,此地位于金陵和宣城之间,是两地的门户,重要性还是有的。
只是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了。
所以,傅友德同意先行舍弃此地,以免让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三万北府军白白折损。
而他,则率领镇江行营的兵马一路强攻追杀,朱元璋若是亲自攻打高淳,那么留在后面的军队肯定不会太强。
以镇江行营的实力,足以克敌制胜。
王景微微沉吟,没有直接做出决断,而是暂时搁置这个话题,开始和众人讨论大胜关的事情。
大胜关是金陵上游的最后一个防线。
夏军水师占据此地,便可一路溯游而上,和庐江行营的兵马汇合,对当涂的常遇春展开狂攻。
如今夏军水师大将比较缺乏。
让那个大将领兵驻守大胜关,等待水师主力是个问题。
王景和众人商议了片刻,选定了陆抗为水师大将,暂领数万水师前往大胜关。
陆逊乃是历史有名的名将,他的儿子陆抗,也是不逊其父的顶尖大将,镇守江陵,让西晋不得寸进,即便是西晋有羊祜,也屡遭败绩。
陆抗一死,东吴很快就被西晋覆灭……
这位堪称东吴晚期顶梁柱一样的大将,对水师自然不会陌生。
议事结束后。
李善长、裴矩、何稠等人先行离开,而高熲、张居正、谢晦、傅友德四人留下。
王景带着四人来到书房。
除了张居正,其他三人都是跟随王景不短的心腹臣子,知道王景留下他们,肯定有要事商议,只是,不知道要讨论的是什么事情。
高熲在入座的时候,双眸微微闪动,似有所觉。
等到众人各自落座后。
王景的目光在他们身上一扫,说道:“四位爱卿都是朕的心腹,眼下没有外人,朕有些话便直说了!”
“你们对朱元璋,都是什么看法?”
这……
众人相互对视一眼,高熲微微沉吟,说道:“朱元璋虽然是我朝之敌,但臣也不得不说,此人乃是天下少有的明主,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能崛起一方,甚至一统天下!此人,乃是我朝的强敌!”
谢晦微微点头,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朱元璋这位身份无比卑微,却能开创三百年王朝之人的伟大。
至于张居正和傅友德,他们在以历史上都是大明的名臣名将,尤其是傅友德,对于朱元璋虽有恨意,但内心深处也不缺钦佩。
显然众人对于朱元璋的评价,都很高。
王景叹了口气,说道:“说的很对,朱元璋身份之低,比刘邦更甚,先后打败诸多对手,驱逐蒙元,一统天下,若是把史书中的帝王进行排名,此人绝对能排在前五!”
能稳稳压制明太祖的皇帝,只有秦始皇一人。
其下的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唐太宗……
固然都是顶尖的明君,但和明太祖相比差距不算太大。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比朱元璋稍稍强了一点,其他的皇帝,则和朱元璋是伯仲之间,把谁排在前列都没有太大问题。
但无论怎么排,朱元璋都不会落出前五。
高熲、谢晦想了一下,把史书上留下记载的帝王迅速过了一遍,也感觉王景说的不错。
“朱元璋!朕之强敌啊!神州世界南方,唯有此人可与朕争锋!若是不趁明军势力变弱的时候将之解决,他肯定会慢慢和我军纠缠,退出金陵,便以宣城为根基!”
“甚至,他还能继续向徽州、九江方向扩张,北损南补,只要他不死,就会韧性十足的和朕纠缠下去!”
“若是给他足够的时间,明军几年时间就能恢复元气,重新成为我军强敌!”
“如此人物,你们说,朕能给他继续纠缠的机会吗?”
王景的语气淡淡。
不过书房内的四人,都能感受到王景对朱元璋的忌惮之心,这种忌惮,远胜项羽、吕布、曹操。
高熲眼睛微动,没有回答。
王景也不需要他回答,王景的目光,看的是谢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