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冬日之阳
不过猜测出夏军的目的后,曹操没有对外泄露的意思。
对曹魏来说,东汉的威胁比夏军更大。
如果不是东汉主力正在和李唐争夺河内,汉军的精锐人马早就向东进军,和曹魏展开大战了。
夏军的目标,无论是汉川的汉军,还是江陵的桓温,都会和襄阳、汉川的汉军产生冲突。
因为江陵是长江中游的核心重镇。
不仅是夏军想要,北面的汉军,还有巴蜀的蜀汉都想要。
江陵被桓温这种实力不强的势力占据,蜀汉和东汉还能勉强接受,但若是落在大夏这个南方最强王朝之手,襄阳的汉军和蜀汉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刺激。
到时候,夏军可定要和汉军发生剧烈的冲突。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夏军和曹魏的战略目的不一样,有很深的互补特行,只要夏军和汉军大规模开战,曹魏就可以放心的展开河北攻略了。
至于夏军屯兵徐州,曾威胁曹魏,让曹军击溃高齐的时间向后拖延了很久……这些矛盾,在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中不算什么。
曹操这个受害者可以把以前的恩怨全部放下。
“陛下,打探清楚了,高欢父子回到青州之后,带着少量精锐和家眷一路向北,进入了渤海地界……他们这是投奔燕国慕容氏!”
负责一部分情报搜集任务的程昱这时候前来禀报。
上次击败齐军之后,曹操就派出了麾下众多大将前去追杀,但高欢父子动作太快,太机敏了,号称行军速度最快的神速将军夏侯渊,都没有追上。
好在青州已经被拿下,高齐的城池失去了根基,在曹军的威胁下纷纷投降。除了靠近徐州的一些城池还没有拿下外,其他地方都已传檄而定。
高欢父子即便留在青州,也没办法应对曹魏军队了。
“去了河北?”
曹操微微皱眉,没有消灭高欢父子,有些未尽全功。不过高欢父子既然逃到了河北,那他只能暂且停下追杀。
河北现在十分热闹,冉魏正在接收曹操答应割让的一些城池,
燕国的慕容恪,则带着大军正在围剿项羽。
项羽的人格魅力很强,在河北,尤其是燕国境内登高一呼,就招募了许多不甘心被燕国统治的汉人青壮。截止到现在,项羽已经在燕国境内连续转战,屡屡击破燕军,连续攻破了十几座城池。
项羽麾下的兵卒也在连续的大战中迅速变强。
慕容氏和项羽短时间内,谁也无法解决对方。
而河北越是热闹,曹操心中就越是高兴。并且越发的关注北面的情况。
南面夏军铁板一块,而河北各大势力乱战,正是攻略北方的好机会。
“无妨,高欢父子投奔燕国,未来还会和我军对阵,孤早晚必擒之!”
曹操迅速稳定心态,沉声的说道。
程昱恭声应是,他对于曹操非常信任,高欢汇聚数十万大军都不是曹魏的对手,如今成了丧家之犬,对曹魏的威胁更小。用不着过于担心。
“陛下,徐州的情况……”
程昱又提起了南面的徐州,当提到夏军的时候,他眉头下意识的皱起。
“夏军这是虚张声势,也不用过于担心,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要调一部分兵马防备!”
曹操说道。
他准备调心腹大将曹仁,再带上一些实力比较强的武将前往兖州府,没办法,他能信任的大将并不多,曹仁也是宗室之内比较适合独当一面的人才。
至于高敖曹、张郃,于禁、秦明、索超之类的武将,要么勇而无谋,要么实力不够强横,并且不是夏侯、曹氏的宗亲。
曹操看似爱惜人才,重用人才,但实际上,他对于兵权的归属很看重。
和王景比较起来,很明显王景放的更开,可以让傅友德、贺若弼、史万岁、韦睿这些大将统帅大军出征。
在曹魏兵马调动的时候。
大夏金陵方面已经暗中做好了准备。
许多的物资、战船,都在大胜关的水师大寨中堆积,在众多官吏的指挥下,先行通过长江一路送到安庆等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至理。
当谢玄、韩擒虎等人做好准备时,粮草早已运到了前线。他们这些精锐兵马,在大夏境内可以轻装上阵,以最快的速度行军。
河面上,水汽迷蒙。
滚滚的水浪向东流淌,一直注入大海,这条宽敞无比,一眼看不到边的大江上,有许多的商船来回航行。
当挂着夏军旗帜的战船经过时,这些商船纷纷向两侧避让。
原本在长江、鄱阳湖、巢湖等江河湖海出没的水贼,在大夏军队和官府来到后,就逐渐的消失。
一部分的水贼直接被收编,成了大夏水师的一员。
还有一部分不愿投降的被歼灭,他们的战船、打劫而来的物资金银,都成了大夏的缴获。
“韩将军,你是天下名将,不知这次突袭江陵,可有什么建议?”
舰船上,谢玄和几个大将站在甲板上,在看了江面一会儿后,谢玄便主动的开口。
这次数万里突袭,并且要瞒天过海,在桓温没有发现端倪的情况下,就像是封喉利剑一样,一剑刺穿江陵……
这个任务,想要完成没有那么容易。
桓温能割据江陵并向周围不断的扩张,麾下还是有些强者的。
夏军一旦来到江陵,就等于四面八方都是敌人,一旦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城池,那谢玄这支人马,就会被桓温团团包围。
甚至连东汉都会派兵前来。
谢玄心中的压力不小,不过相对应的,只要能拿下江陵,那他就立下了灭国之功,有此功劳,以后在大夏军中,他谢玄就能成为排行前五的重将。
压力越大,谢玄心中就越是谨慎。
他看到身边的韩擒虎,想到对方在历史上的战绩,就想听听对方的意见。
原世界的历史中,韩擒虎能率领少部精锐渡江,一路穿过南陈的各处防线,甚至率领数百人马夺取建康,擒拿南陈后主嫔妃……
这种率领少部分精锐,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攻破敌军国都,擒拿皇帝的战绩,历史上也比较少见。
一战就让韩擒虎进入武庙,成为历史有名的名将。
如今谢玄统帅精锐人马万里突袭,和源世界韩擒虎以少部分精锐攻打南陈有些相似。
韩擒虎想了想,沉声说道:“在下以为,我军这次出兵,最关键的便是隐藏消息,只要能在桓温发现之前率领兵马兵临江陵,敌军必然惊惧。”
“此时我军无论是强攻还是用间,都能事半功倍!”
谢玄微微点头,想到了陛下调给他的数万精锐,他心中的担心情绪就消散大半。
北府军,神州世界一流的特殊兵种,步战骑战水战攻城,没有多少缺点。
还有白耳精兵、陷阵营,也都是一等一的特殊精锐。
将近五万的精锐兵马,在夏军各个大将的统帅下,实力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威能相当于数十万的夏军战兵。
以此精锐攻城,何城不破?
很快。
战船在江面上飞掠,进入了安庆地界。
此时宽阔无比的水面开始收缩,眼力好的将校,甚至能看到江水对面的景象,安庆落入大夏手中时间不长,但大夏的官吏已经开始接收此地。
安庆行营正在向安庆行省过渡。
各地都在大夏官吏的督促下开垦农田,修建水渠,没有粮食的百姓,还能得到赈济,各地的百姓从水深火热恢复正常,能享受安稳的生活,民心还是迅速的向大夏归附。
刚落入不久的安庆,正在以最快的速度稳定,相信再过一年,就能持续稳定的向大夏提供兵源和粮草。
韩擒虎看到安庆的情况,暗中点头。
单凭大夏的治政能力,就比文皇帝更厉害,再加上所向无敌的夏军精锐,可以想象,以后大夏的根基无比的稳固。
就算和北面的几个王朝大战败几次,也动摇不了大夏的根基。
九江。
贺若弼留下吕蒙、甘宁等人看守江夏,自己则悄然乘船回到了九江,等待谢玄所部的到来。
在王景下令调动精锐,准备展开行动之前,贺若弼就已经知道了金陵的计划。
他对于这个计划没有意见。
“谢将军……”
在谢玄等人赶到后,贺若弼亲自迎接。
面对谢玄,贺若弼面上带笑,比较热情,但在看到韩擒虎的时候,贺若弼脸上的笑容顿时消散不少,有些不冷不热。
他们虽然都是大隋的开国元勋,也是同列武庙的顶尖名将,但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就像是贺若弼和史万岁的关系一样,贺若弼和韩擒虎也有一些矛盾。
历史上,贺若弼和韩擒虎为了争夺灭陈之功,可没少相互攻讦。
贺若弼认为是自己击败了南陈的主力,而韩擒虎率领少部分精锐拿下建康,是偷鸡行为,偷了他的功劳。
韩擒虎则认为贺若弼为了争功,不惜折损麾下兵卒的性命,要不是他及时拿下建康城门,对方早就被南陈趁势击败……
反正两人在杨坚面前闹得不可开交。
如今两人都来到了神州世界,杨坚也早就陨落,独孤皇后也变成了大夏后宫的嫔妃。但贺若弼、韩擒虎他们的矛盾,可不会就此消散。
面对贺若弼的冷脸,韩擒虎只是冷哼一声,没有理会。
其他将校,如路上一直保持沉默的石达开,他对史书颇有研究,知道两人的矛盾,所以对眼前的情况并不赶到奇怪。
“诸位一路奔波,先在大营休息片刻……”
贺若弼在前面带路,请谢玄等人进入军营。
为了尽量保持秘密,谢玄所部没有入城,而是在九江城外的水寨中休息,九江城本身就驻扎着行营本部大军,谢玄所部五万人,在行营大军的掩盖下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随军的大将,如谢玄、韩擒虎、石达开等人,都能施展遮掩兵卒煞气的兵家秘技。
所以寻常能观气望气的文臣谋士,也无法看穿兵马的气息。
贺若弼作为地主,和韩擒虎的矛盾再大,也不会因此针对对方。一视同仁的给众人接风洗尘。
沐浴更衣后。
贺若弼便请谢玄、韩擒虎、石达开等人来到大帐内。
大帐中已经挂上了江夏、江陵还有江北竟陵等地的详细地图。地图上,山川河流、各地的城池村镇,都被精准的标注。
早在进攻江夏之前,大夏军情司的探子,还有贺若弼派出的间谍,就开始四处的活动。除了关注金陵和襄阳等地的兵马动向外,主要做的便是标注地图。
地图,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军国利器。
一副清晰的军用地图,能让将校清晰的看到敌我形势,能消除大量的战争迷雾。
贺若弼对江陵等地的地形图非常关注。
只是人手有限,无法把桓温和襄阳的所有城池村镇标注出来,展现在众人面前的,主要是江陵以东的情况。
其他方向的地图有些简略,只有简单的山川地形。
“这是……江陵的地形图!”
谢玄在看到地图后,顿时露出惊喜之色,一副详细的地图,能减少他三成的麻烦。
“不错,江陵乃是我朝的战略目标,所以在安庆的时候,我就派探子调查江陵的地形,可惜,到现在也只画出小半的地形,对一些重要的城池标注……更详细的坤舆图,只有攻下江陵之后,才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补充完整!”
贺若弼笑道,言语之中,还有些遗憾。
制作地图,耗费的人力物力极多,历史上某些王朝夺取天下后,皇帝首先要统计的便是自己的土地和人口,制作一副天下坤舆图。
历史上,有些国家覆灭的标志,便是献出地图、人口黄册。
连秦始皇,都因为一幅地图差点被刺,可见一副地图的重要性……
“贺若将军辛苦了!这次若能拿下江陵,将军便是首功!”
谢玄叹道。
第167章 三条路线 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