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73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取值范围是可以拓展的,但具体拓展到什么程度,还是要看分析情况。”

  “这个方法和近似解很相似……”

  王浩正认真思考着,邻座有个人忽然惊奇的喊道,“王浩教授?”

  王浩下意识的转过头。

  邻座的人立刻伸手过来,“还真是你啊,王浩教授,我刚才看着就像。没想到,能在车上见到你,真是太巧了。”

  王浩和对方握了握手,疑惑问道,“你是?”

  “刘荣兴。”对方做了个自我介绍,“在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工作。”

  “刘教授?”

  “这么称呼也可以。”刘荣兴笑着说道,他是航天局系统工程司的司长,一般的称呼是‘刘主任’,但国内好多都称呼学者为教授。

  刘荣兴确实感到很惊奇,他很想认识王浩,因为王浩是计算机算法领域的顶级专家。

  两人寒暄一番也说了起来。

  “我们系统工程司,就是研究算法、研究系统的,为航天事业提供软支持。”刘荣兴简单做了介绍。

  王浩笑道,“这种软支持可太重要了,简直就是灵魂啊。”

  刘荣兴笑着摇头,“没有达到那个高度,而且我们的研究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两人一路畅谈。

  刘荣兴说起了碰到的问题。

  系统工程师为航天工程提供软支持,也就牵扯到大量的系统完善、信号传输、算法等问题,牵扯到很多自动化的问题,而且对于算精度要求非常高,有些算法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刘荣兴也说道,“有些问题还是要找专家出马,要是有机会,以后可能还要和王浩您这样的顶级算法专家合作。”

  “要是有用到我的地方就直说,能帮忙的肯定没问题。”

  王浩笑道。

  ……

  科学基金会,数学物理科学部。

  边侧一个办公室。

  负责审核交流重力项目的专家,正谈着相关的问题,他们讨论着首都大学刚完成的复刻实验,又重新谈起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的项目。

  向乾生说道,“那个项目真是走了狗屎运,两、三百万的经费,竟然能成功复刻实验,真是神奇了啊。”

  其他人也跟着点点头,他们也觉得很不可思议。

  向乾生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他带着超导实验室的人,进行了好多次实验都没有能够成功。

  西海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只进行了两、三次时间就成功了,怎么想都觉得是运气好。

  中间坐着的吴晖院士笑道,“也许不是运气呢?他们不是说了,提前进行了理论研究?”

  “肯定是运气!”

  向乾生的语气非常肯定,“这种研究还能提前进行理论论证?最多就是总结一下经验,我做了多少年了,不管是材料也好,理论研究也好,首先都要发现物理现象,才能够去分析理论。”

  “这个逻辑关系,不能否定吧?”

  其他人思考着也觉得向乾生说的有道理。

  超导的研究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就是不断的做实验,才能去根据实验结果研究理论机制。

  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的报告等于是把逻辑关系反了过来,先研究理论机制,再去用实验验证?听起来就很不靠谱。

  看着几个不断说运气的人,吴晖就只是笑了笑,也没有继续在话题上多说,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等王浩教授来了就知道了。”

  王浩很快到了。

  他在高铁站和刘荣兴分开,打了辆车直奔科学基金会,到门口的时候,就见到了等在那里的何毅。

  “王浩,你终于来了啊,我们都等了好几天了。”何毅见到王浩非常的高兴,他带着王浩进了大门。

  等到了楼门大厅的时候,就看到了肖新宇和颜静。

  三个人见到王浩都非常高兴。

  他们也兴奋的谈起了来做项目结算以及到首都大学复刻实验的事情。

  肖新宇道,“王浩你是没见到啊,当时看到气球往上飘,那些审核专家们都惊住了,他们估计想不到实验会成功。”

  “这次我们可是大出风头了!”

  “后来一大堆人听我讲解原理,那可是一大堆超导专家啊,其中还有院士。”

  他说着明显很是激动,似乎是在回忆着人生巅峰时期。

  “就是有个人很讨厌。”颜静接过话头道,“叫向乾生,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总是质疑我们的成果,还说我们是凭运气完成的研究。”

  何毅道,“我打听过了,那个向乾生做过类似的项目,花了两千多万,结果没成功,他估计是不想见我们成功。”

  “这种人真是……”

  颜静想了好半天,用了一个词,“恶心!”

  王浩摇头道,“你们也别担心,管他向前生、向后生,反正我们完成了交流重力实验,还能怎么样?”

  其他三人都点了点头。

  当见到王浩以后,他们都感觉自信了很多,就仿佛是找到主心骨一样。

  王浩先去了数学物理科学部的优青项目中心,他只是过去转了一圈,到文件上签一个字,然后就可以结束了。

  这就是走个形式。

  因为相关的研究报告都已经提交,论文也发表在了顶级期刊,研究可以说是众所周知,根本不需要特别去评审。

  等完成了优秀青年的项目结算,就不会影响到杰出青年项目的评审了。

  优青项目中心的张主任,也问起了王浩研究问道,“我看你杰青的申请好像是NS方程,对吧?评审肯定是没问题,你的研究有成果了吗?”

  “早就有了!”

  王浩感慨的说了一声,“我这次去沈城,就是做有关NS方程的研究报告,是应用方面的报告。”

  “所以我说,你们的项目审核速度太慢了,五个月、将近六个月,都不知道申请下来有什么意义。”

  他说着还摇了摇头。

  张主任尴尬的笑了笑,“这主要还是你的研究速度太快,不过没关系,已经有的成果也可以记入到项目中,没人会说什么。”

  “那就好、那就好。”

  王浩又和张主任寒暄一番,就再次和何毅等人汇合,去了数学物理科学部的面上项目审核办公室。

  好多人已经等在那里了。

  王浩进去以后和很多人寒暄的握手,包括吴晖院士、胡江峰,也包括向乾生。

  在寒暄的过程中,吴晖院士也说道,“提前恭喜你了,王教授,你今年可能拿一等奖啊。”

  王浩摇头道,“还不一定呢。”

  他心里则是忍不住吐槽,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就自己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其他人羡慕的讨论起来。

  国家的科技奖都是令人羡慕的,自然科学奖一般针对个人、针对单独的研究,就更是非常有重量。

  自然科学一等奖就更了不起了。

  那就代表科研的巅峰,最低也是世界顶级的成果。

  王浩还是凭借数学研究拿到奖项,可以说就是被当做标杆式的人物,就像曾经的华罗庚、陈景润一样。

  那个级别的奖项可不是一般研究能拿到的。

  好多人猜测应该和王浩在数学会上的报告有关,他研究的数学方法能解决一类的数论问题,绝对是世界最顶级的成果。

  如果只是单独的梅森素数、阿廷猜想研究,甚至角谷猜想的证明,大概率拿不到自然科学一等奖。

  这么一想,王浩的数学成果确实很多,以个人的研究成果贡献,确实足以拿到顶级奖项。

  虽然对王浩个人的数学成果十分赞叹,但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王浩来这里是做说明的,他来说一下交流重力实验的理论推导问题。

  这是成果结算的一个步骤,也就是说明实验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一群人去了会议室。

  王浩坐在左侧的位置就开始说了起来,“你们是想知道,理论推导的过程,对不对?”

  其他人跟着点头。

  吴晖道,“王教授,你就简单的说一说。”

  “好。”

  王浩继续道,“因为当时我们的资金有限,就只能进行一次实验,所以我就想着要好好的论证一下。”

  “这个论证就是开个会,让所有人都参与,我们要根据现有的资料、一些超导机制理论去做分析。”

  “有些资料当然是错误的,但有些资料可能是正确的,就像是理论物理的研究,我去推导再去证明,肯定要比胡乱进行实验,成功的概率大。”

  “我们认为,交流重力现象的出现,和超导材料内部形成离子晶格自旋的排列有关。”

  “当时有好多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但这个我认为是最有可能的。”

  这时,向乾生忽然问道,“王教授,你是怎么判断的?”

  “感觉。”

  “感觉?”

  “没错。”王浩道,“因为我们只有一次实验机会,而且也不可能推导出准确的理论,我综合所有人的想法,以及一些资料上的解释,做出的这个判断。”

  “当然,这个判断是有可能是错误的,但从实验效率的角度来讲,我们当然会选择最有可能的方式进行。”

  这个说法完全没有问题。

  任何实验成功都有个概率,人为要做的就是通过分析设计实验把概率提高。

  向乾生道,“王教授,我不是质疑你,但是你做这种判断是没有理由的。”

  “而且我认为你们的实验,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也不符合正常的研究逻辑。”

  “一般来说,我们也会讨论,但是,是根据实验结论做出的讨论,而不是去研究理论,理论是最后去分析的。”

  “乌拉乌拉~~”

  向乾生连续说了好多研究的方法、逻辑。

  王浩耐主心思听了一下,后来实在忍不住,打断问道,“向教授,我听说你做过这个研究。”

  “……对。”向乾生回答的很纠结。

  那是不愿提及的历史。

  王浩问道,“你们没成功,对吧?”

  “……对。”

  “所以,我的逻辑是正确的,我们成功了。”

  “……”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对视一眼,都觉得王浩说的有道理,成功了自然就代表逻辑正确。

  失败了,有什么可说的。

  胜者为王啊!

  向乾生还是不甘心,继续纠缠的说道,“这不是成功和失败的问题,这是研究方法的问题。”

  “你们确实是成功了,但也只是运气好而已。就比如买彩票,你中奖了,我没中奖,就说明你买彩票的方式是正确的吗?”

  “你们的运气……”

  “乌拉乌拉~~”

  向乾生又是一套逻辑砸下去。

  王浩的脸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