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26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交流重力场,就是降低湮灭力的作用,也就是降低空间挤压效果……”

  “在一系列构架、推导结束以后,还有和实验相关的结论……”

  这果然是王浩的风格。

  同样是做理论物理的研究,但是王浩的很多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而不只是构架理论的数学内容。

  很多结论可以直接联系实验,正因为如此,湮灭理论才快速被国际物理界所接受。

  这是弦理论无法相比的。

  爱德华-威腾很快看懂了结论,“所以说,结论就是光速和交流重力场强负相关。”

  “场强越高、光速越低,场强达到百分五十,光速会下滑百分之十五左右。”

  “场强达到百分百,光子就会失去波动特性?”

  爱德华-威腾看着结论皱起了眉头。

  最后的结论暂且不说,因为百分之百交流重力场,暂时肯定是无法实现的。

  但是,百分之五十……似乎可以啊!

  爱德华-威腾是弦理论的领军人物,但他也很敬佩湮灭理论的研究,摆在眼前的是,一种相当精湛的理论研究,他对于研究主体是否正确也很好奇。

  他马上找到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并联系到了反重力实验组负责人菲利普-罗雷尔,他直白问道,“关于最新的研究,交流重力场强百分之五十状态下,光速会降低百分之十五的结论,你们准备验证吗?”

  对面的菲利普-罗雷尔愣住了。

  当知道爱德华-威腾打电话找自己的时候,他还感到有些惊喜,因为相比爱德华-威腾来说,他就是个普通的实验类科研人员,学术鄙视链中肯定是处在下方的。

  可是听到电话里的内容,菲利普-罗雷尔的心情就不怎么好了,他思考着说道,“或许可以试试看?”

  然后解释了一句,“我还要问其他人,因为验证需要一些经费……”

  “另外,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

  经费,只是其中之一,技术问题才是关键因素。

  他们的研究组对外公开发布消息说,能以高温超导材料,制造出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反重力场。

  实际上,他们只能做到以低温超导材料,制造百分之五十的反重力场。

  这是现有的最高技术。

  如果是制造最高强度的反重力场,来针对光速进行检测,就不是他们一个实验组能做的了,还需要其他相关的团队进行配合。

  另外,想要详细的做检测,得出准确的数据,肯定不止是做一次实验,肯定会耗费大量的经费。

  菲利普-罗雷尔放下电话,还觉得应该拖上一拖。

  但是,和爱德华-威腾想法类似的学者有很多,菲利普-罗雷尔很快接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电话。

  这主要是因为能够制造超过50%反重力强度的实验组就只有两个,一个就是菲利普-罗雷尔的实验组,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反重力团队。

  中国的反重力团队发布消息说,能制造出超过70%的反重力场,他们对此是持有保留态度的,另外,研究就是王浩的研究组做出来的,中国的反重力团队做检测,不就等于自己检测自己吗?

  所以他们只能找菲利普-罗雷尔的实验组去验证。

  当被大量顶级物理学家们信任的时候,本来是个好消息,但菲利普-罗雷尔却有点想哭。

  在他看来,去验证王浩的成果,根本是得不偿失的。

  一则是耗费巨大。

  二则,需要其他团队配合,成果造假不就可能被曝光了?关键是,他们根本无法以高温超导材料,制造出50%的反重力场!

  即便是做结论的验证,最终验证是正确的,不就等于是给竞争对手做嫁衣吗?

  至于不去验证……

  那么他的实验组肯定会被怀疑,因为他们放出消息说,可以用高温超导材料,制造出超过50%的反重力场。

  这种情况下,制造50%的反重力场,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经费,验证结论也只是个小问题。

  罗雷尔顿时感觉进退两难。

  他只能希望王浩的研究是错误的,耗费大量经费验证对手的错误,似乎也是个好消息了。

  但是,损人不利己,对他们还是没有任何意义!

  ……

  当菲利普-罗雷尔还在纠结是否对王浩的结论做验证时,牛顿研究院发布消息,确认了王浩的研究组,关于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

  这个消息,学术界已经等待多时了。

  在王浩的研究组发布了弱化霍奇猜想的成果后,因为内容非常的深奥复杂,就导致长时间没有顶尖科研机构进行确认。

  现在牛顿研究院发布的确认成果消息,也让学术界长呼一口气,他们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很快。

  普利斯顿高等研究院也确认了弱化霍奇猜想的成果。

  对外发言人还接受了采访说道,“我们组织了十三名数学家,一起对于发布的内容进行研究。”

  “我们详细的对每一个部分进行了推导论证,最终确认结论是正确的。”

  “在符合‘公式’的情况下,所对应的半拓扑结构,可以用代数几何来表达,否则就无法表达,或者只能用近似表达。”

  到此,尘埃落定。

  两大顶级科研机构对于弱化霍奇猜想的确认,也让成果真正的被国际所认可。

  王浩的研究组听到消息自然是非常的高兴,梅森数实验室特别举行了庆祝会,主角就是研究组的几个人,包括比尔卡尔、林伯涵以及罗大勇。

  三人收到了各种恭喜的声音。

  国际顶级科研机构对于成果的确认,实际上,也只是让王浩的大成果增加了一个,对于他本人来说意义并不大。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王浩,国际机构的确认,对于其他人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成果以后就和他们关联在了一起,也能够以此来获得一些国际上的奖项。

  好多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推动了超导机制的更近一步简化。”

  “这拥有巨大的成果价值,不仅仅是数学,还包括物理。”

  “弱化霍奇猜想的数学意义重大,从半拓扑联系拓扑,就有可能解决霍奇猜想……”

  后者很关键。

  就像是高振明准备进行的研究,一些顶级的代数几何、拓扑学专家,也都对于进一步针对霍奇猜想的研究很感兴趣。

  只不过有资格进行霍奇猜想研究的数学家太少了。

  这主要是因为霍奇猜想关联到拓扑学和代数几何,能够在两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的数学家极少,而不同领域的数学家一起进行研究也是很困难的。

  大部分顶级的数学成果内容,都是由一个数学家完成的。

  数学,和其他领域不同,尤其是理论数学,是合作程度最低的科研领域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数学学科跨度太大,相互之间很难进行理解,即便是王浩的研究组,也只是因为王浩从中协调才能够进行合作。

  比尔卡尔、林伯涵以及罗大勇,根本就无法全部理解其他人的研究内容。

  但不管怎么说,弱化霍奇猜想研究,也为数学界提供了一种解决霍奇猜想的思路。

  这才是最重要的。

  ……

  当然,对于王浩来说,不管是弱化霍奇猜想得到确认,还是最新的光子结构研究能否得到实验证实都不重要。

  他自己知道研究的正确性就可以了。

  光子结构的研究,最大的作用是对于湮灭力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而二点五维拓扑结构,才是最有价值的。

  王浩能确定的一点是,导体内部半拓扑微观形态构造,和二点五维拓扑结构的关联性很强。

  可以这样理解,某种二点五维的拓扑结构,就是粒子和粒子之间连接的纽带。

  正因为有了纽带,才让粒子构成了半拓扑微观形态。

  这也让王浩对于CA005的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他思考的问题,则变成了如何去以CA005的微观结构,来分析出对于研究应用超导材料有价值的内容。

  其实,王浩是有方向的,只不过收集数据,需要大批量的实验,可不止是一个研究组能完成的。

  那会是一个系统性的科学大工程。

  “只是超导材料实验组,根本无法完成全部的研究。”

  “即便人手再扩大两倍也不可能……”

  “这需要很多实验室一起完成,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CA005的微观结构就是一个宝藏,想要挖掘其中的内容却很困难,需要系统性进行很多的实验,也需要海量的人手、经费。

  这个问题困扰了王浩,他确实可以申请到很多的经费,却不可能快速组建千人、万人的实验组。

  “怎么办呢?”

  王浩思考着皱起眉头,打开了邮箱以后,忽然看到了一封会议邀请邮件。

  那是国内举办的材料大型会议,主要议题之一就是超导材料。

  王浩就是超导材料研究的领军人物,自然是在受邀的行列中,他也准备去参加会议。

  之前他本来没有在意,可再仔细考虑会议,顿时就来了兴趣。

  一个实验组,确实无法完成系统性工程的超大型研究。

  如果是很多的实验组,一起进行研究呢?

  这就是个机会!

第二百七十三章 陈建林的结局,大型会议,王浩:我需要五十个亿!

  王浩对于即将举行的国内材料大型会议非常重视,因为会议关系到了科技部和材料基金会,对于超导研究各个方向的经费。

  不管对于任何的科研机构来说,经费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邓焕山的超导材料实验组倒是不愁经费,但其他相关的实验组,还是需要经费的。

  比如计算组,他们做理论研究,又不归属超导材料工业公司,拿的自然就是科技支持部门拨款的经费。

  另外,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材料组,加入到研究中,自然就需要认真对待。

  在会议开始前一个星期,王浩就和邓焕山、傅向东等人,一起讨论了一下会议。

  之后还和傅向东单独谈了谈计算组的项目问题。

  计算组做研究的是半拓扑理论对应的双元素问题,也会进一步论证双元素组合的关联,以及更进一步的三元素组合。

  这些都是半拓扑超导机制中的基础,因为大部分牵扯的都是基础计算分析,对实验的要求并不高,需求的经费也不是太高。

  很快。

  一个星期过去了。

  王浩、邓焕山、傅向东、何毅等人,一起乘坐飞机去了东港,抵达入住酒店以后,就去了会议现场。

  这次的会议非常的重大,关系到后续几年时间,上级部门对于材料相关科研的统筹支持。

  讨论的议题包括航空材料、复合材料、精密材料、生物科技材料,也包括最重要的超导材料,等等。

  来参会的人数也非常多,材料相关的大型企业、材料研究机构,都派出代表来参加。

  王浩才进入会议现场就见到了个熟人。

  丁宗权。

  丁宗权是武钢材料院的代表,会议和武钢材料院的关系不大,他的心态也非常轻松,正和其他人一起说着、走着,随后一抬起头,就看到了王浩。

  “王浩!”

  丁宗权满脸笑容的凑过来,赶忙说了一句,“现在应该叫王院士了,恭喜啊!”

  “谢谢。”

  王浩礼貌的回了声谢,纠正道,“还是叫名字就好,最近总是被叫王院士,总感觉怪怪的。”

上一篇:猎命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