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72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他们能够看得出来,王浩是真希望能够研究出反重力飞行器,而且也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

  既然王浩院士都这么有信心,他们还需要过多考虑什么呢?

  现在最大的难点,一个就是整体的设计,另外就是电子系统。

  不管是超导电池的失超监控、功率调节,还是飞行器的平衡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都可以归在‘电子系统’上。

  软技术成为了关键。

  在飞行器整体设计方面,他们还要论证驱动力问题,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包括电力推进器的问题、单旋转风扇设计,圆形环绕起降架,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论证会议,王浩很快就确定了主设计方案,飞行器会采用八个电力推进器的设计,其中有四个电力推进器可以做到多方向的扭动,一方面是辅助平衡体系,另一方面也作为横向推进的驱动。

  其他的四个电力推进器,只负责升空、降落以及平衡体系。

  在确定了主设计方案以后,几个技术组就开始协调合作,进行细节技术的研究工作。

  研究组每天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召开论证会议——

  刘明坤:“储能线圈的独立充电系统,可以在上方开一个特殊的管道,来独立充电维持的冷却体系。”

  段清柏:“主仓下面的四个电力推进器可以增加旋转的方向,只是后台控制会更复杂一些。”

  梁静叶:“在飞行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降低冷却温度,以保证电力输出过程的安全性。的”

  郝军:“我们依旧可以添加单风扇设计,当飞行到一定高度后,就可以关闭平衡电力推进器,这样会让飞行器更加灵活。”

  “……”

  不断的研究,不断的论证。

  反重力飞行器的设计可以说每天都有进展,一个设计方案的敲定,飞行器各个部分的设计不断的完善着。

  很快。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

  这一天的会议确定了主仓设计,决定在反重力装置的中心位置上方,独立建立一个凸起的主仓。

  这就能够保证主仓控制的飞行员,不会受到横向反重力的影响而引发健康问题。

  等主仓的设计完成以后,整个飞行器的设计全部完成,就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完善的构图。

  飞行器组的罗永军就负责整体构图,每一个设计方案确定下来,他就会依照方案进行构图,并记录下所有内容。

  等完成了主仓设计构图以后,就可以把其他部分构图缩小,并完成飞行器外在构图。

  罗永军控制把所有部分放在一起,还在外表添加了一层灰色的外皮,掩盖住内部的复杂器械,也就完成了飞行器的概念图。

  等完成了最后一步后,罗永军就一直盯着屏幕的概念图,眼神动也不动一下,就连旁边人喊了一声都没有听见。

  段清柏不满的喊了一声,“罗永军,干什么呢?你不是完成了吗?打印啊!”

  “哦、哦,知道了。”

  罗永军有些慌张的赶紧操作打印图片。

  段清柏走到了他的身后,也看到了屏幕上的概念图,不由得惊讶的喊了一句,“这不就是UFO吗?”

  这一声喊让办公室的几个人都愣住了。

  他们马上都过来看。

  屏幕上的概念图有个凸起的原型主仓,下面是主体的圆盘,因为圆盘中心有各种设备,还留出进入主仓的通道,就显得中心鼓鼓的。

  圆盘的两侧末段,就只有反重力体系的超导线路,并没有其他装置,看起来就显得薄了一些。

  圆盘下放占据最大空间的是圆形起落架,还有主仓的通道,也同样凸出了一块。

  所以整体来看……

  段清柏半张着嘴,指着屏幕,再次惊讶的感叹道,“这就是UFO啊!”

第三百零六章 为了测试,你们竟然打劫了外星人!

  “这个设计整体概念图,明显,它就是UFO啊!”

  “我也感觉是UFO,你们看看,我找到了一张图片,外形看起来差不多……”

  “只是整体的形状差不多吧,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如,设计图下面那一圈的推进扇叶,比你这张凸出了一大块,上面和下面也不一样……”

  “但还是很接近啊!”

  “我也找到一张类似的,只不过上面是透明玻璃罩,你们说,我们也这样设计,行不行?”

  “我终于知道了,原来我们是在研究UFO,研究外星人的科技!”

  “……”

  罗永军是在构架组的办公室工作。

  最开始看见概念图的也是构架组的人员,后来消息就快速传了出去。

  段清柏让罗永军多打印几张概念图,然后一起送到了王浩的办公室,其他人则忍不住纷纷讨论起来。

  很快,整个研究基地都知道了。

  每个人都带着惊讶和激动讨论着,他们实在感到非常惊讶,完全没有想到设计结合在一起,会是个很UFO外形很类似的装置。

  王浩很快也拿到了概念图,他盯着概念图上和UFO很类似的飞行器,也感到稍稍有些惊讶,随后就了然放了下来。

  刘明坤也是同样的动作,只不过他愣愣盯了好半天,忍不住说了一句,“王院士,我们是设计UFO吗?”

  段清柏也看向了王浩。

  王浩脸上带着轻笑,神色明显不太在意,他说道,“其实我从最开始就知道,设计出的飞行器会和UFO很相似。”

  “你们要考虑一点,横向反重力覆盖区域本来就是圆盘形状的。”

  “不管怎么去设计,都要考虑平衡性问题,那么最终的方案肯定会和UFO很相似。”

  刘明坤和段清柏一起点了点头,但他们再看一下概念图,还是感觉很不可思议。

  刘明坤忍不住继续问道,“王院士,你觉得UFO是否存在?”

  这是很多人心里的问题。

  如果以前去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大多数只有不在意的态度,全世界多数人都是这个态度。

  虽然说有很多发现UFO的说法,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证据,也很难说UFO是否存在。

  现在就不一样了。

  他们通过正常的研究手段,设计出了一款和UFO非常接近的飞行装置。

  这不正巧说明UFO存在吗?

  王浩仔细考虑一下,干脆决定召开一次会议,很多研究人员都来参加会议。

  他站在最前面,很认真说道,“我们完成了整体设计,构架组出了设计的概念图,大家都能看到,这个概念图,似乎就是个UFO。”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私下的讨论,现在我在这里,就做一个说明。”

  王浩的表情非常认真,他停顿一下继续道,“首先说一点,现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UFO存在,多数明确说UFO存在的发现,都是看到一些不能解释的光点,那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UFO的存在,我也不知道UFO是否存在。”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所有有关UFO发现的传闻,或者是对UFO外形的描述,都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

  “UFO的外形并不符合常规飞行器设计逻辑!”

  “不管是圆盘状的也好,是锥形状的也好,或者是其他形状,总归UFO的外形,不能用常规飞行器来解释,所以才会变得神秘。”

  “但是大家现在要改变看法了,我们以反重技术为基础做的飞行器设计,也同样不符合常规飞行器的逻辑。”

  “所以不管我们怎么样去设计,只要是依托反重力技术设计出的飞行器,放在普通人眼里,就一定会是UFO!”

  当王浩说完最后一句,其他人顿时讨论起来。

  他们明白了。

  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些影响外观的部分,也有其他的设计方案。

  不管哪一种设计方案,都是依托横向反重力技术,范围划定在横向反重力所覆盖的区域内。

  所以最终的设计就一定会接近UFO。

  现在的概念图接近UFO也就可以理解了。

  等大家稍微消化了一下,王浩继续道,“第二点,如果我们在湮灭物理上有更多的探索,也就是掌握更高超的、更先进的技术,可以畅想能设计出更先进的飞行器。”

  “比如,强湮灭力。”

  “可能有很多人知道,这是我正在研究的理论方向,我希望能够制造出强湮灭力场,但它一定不会和反重力场表现形式一致。”

  “在我的理解里,未来强湮灭力技术会用在很多领域,比如军事上的武器、防护,核聚变能源领域,也包括材料学,等等,会有更多的发展。”

  “如果强湮灭力技术应用在航天上,也许就会彻底改变反重力飞行器设计的逻辑,到时候,飞行器可能是圆球状,或者是其他奇特的外形。”

  “即便是圆球状,你们想象一下,是不是依旧可以当成是UFO?”

  其他人顿时想象着,一个圆球状的飞行器从地面拔地而起,能灵活的飞行直达太空,感觉比UFO还像UFO。

  王浩点头继续道,“所以我们不管怎么去做研究,只要依托的是新型科技,制造出来的飞行装置,就一定会是普通人眼里的UFO。”

  “最后,有一点,大家要注意,讨论UFO是否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只有站在科技顶点,研制出远远超出现有航空技术的飞行器,才有资格去探讨外星人是否存在……”

  ……

  王浩在UFO的问题上说了很多。

  他可不希望因为研究出的飞行器外形类似于,UFO而引起什么恐慌问题,即便只是影响到研究,也根本是没有必要的。

  这一番讲话还是有意义的。

  虽然很多人眼里,他们依旧是在研制类似于UFO的飞行器,但剩下的只是对工作的热情。

  每一个人都是干劲十足,满是斗志的投入到工作中。

  他们也非常期待能够完成研究,并制造出类似于UFO的飞行器,到时候,看着飞行器升空,也肯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飞行器的整体设计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各个部分和合作工厂进行对接,以便能够制造出相应的装置,每一个部分制造出来都会直接运送到研究基地。

  整个过程用时接近两个月,最有难度的还是一些关键位置的轴承以及冷却箱的制造。

  冷却箱内是个复杂形状的高压装置,内部会直接冲入高压液氮,只是对接口的制造都需要超过一个月时间。

  因为飞行器是全新的,设计好多部分甚至要人工来完成,自然用时是非常多的。

  好在飞行器设计组也包括王浩的研究组,有着科技处、航空集团的全力支持,一切的需求都会优先供给,也大大减少了制造时间。

  研究组并不是一心等待,他们还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软技术相关的攻关。

  软技术,也是飞行器研究的核心。

  包括超导电池组的失超保护、功率调节、自动控制检测体系,也包括反重力飞行组的推进装置自动控制、起降控制、平衡性系统,当然也包括故障检测,临时应激体系……

  等等。

  其中每一个部分的研究都非常复杂,不只是电子软件的工作,也要装配一些检测装置,并联通整个飞行器。

  这种复杂的体系放在其他团队,用时几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但放在反重力飞行器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浩亲自带队做研究,他还找航空工业集团的自动化研究中心以及科学院的电工所和软件所,直接开口要了十几个电子、软件以及信息学专家过来。

  针对每一个技术难关,王浩都亲自上任去做论证,并和其他人一起设计整个框架。

  每一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被分配下去,每一天都完成过万条代码,还要做大量的BUG修正工作。

  整个研究团队中,每一个参与软技术工作的人员,都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他们还是第一次发现,软技术攻关速度会这么快。

  他们仿佛找到了明确的方向,每一个部分都知道该怎么解决,然后就依照指示去打出代码,完善相应的功能就可以了。

  整个软技术公关用时达到了两个月,才终于进行了整体的运行,并开始漫长的‘改BUG’之路。

  电子软件系统总是充满了BUG,系统最开始运行就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在王浩的带领下,一些大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至于软件系统的小问题,就让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们慢慢的修正了。

上一篇:猎命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