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743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S波还有强弱的分别?”

  “还有……制造定向的强湮灭力场,什么意思?强湮灭力场还能和S波联系在一起?”

  徐老师马上把文件发给了薛建平院士。

  薛建平是出身军方科研部门的院士,在科学基金会工作个三年时间,才刚被聘用为科技部门的顾问,他顶替的是邓怀真的工作。

  邓怀真院士,已经离开科技部门,重新回到所属大学发挥余热从事教学工作了。

  薛建平也同样是发挥余热。

  他才刚刚担任科技部门的顾问,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所表现,上任以后,恶补了很多前沿科技相关内容。

  比如,湮灭力场技术、湮灭粒子技术、S波、引力场技术等等。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原理,不知道底层的数学逻辑,但也对于技术本身有一定的了解。

  薛建平收到了徐老师发来的文件,仔细看了好半天,就去了徐老师的办公室,说道,“我看了您刚才发过来的东西,强S波,应该可以理解为强引力场吧?”

  “我看过具体的文件,之前制造的引力场倍率最高不超过2.5倍地球引力。”

  “现在是强s波,应该是强度非常高的引力场,可能是几十倍、上百倍?”

  他说完赞叹道,“不愧是王浩院士啊!到他这里技术仿佛就是没有上限,没有瓶颈!”

  “这才刚过多久,就开始研究强引力场了!”

  徐老师理解的点头,他看向薛建平的眼神充满欣慰。

  之前邓怀真担任科技部门的时候,真可以用一问三不知来形容,每当王浩发来报告的时候,邓怀真知道的甚至都不比自己多。

  现在换成了薛建平,就直接理解了新项目研究内容。

  这很好啊!

  “还是薛建平的水平更高啊!”

  徐老师带着感慨批复了项目,然后看了一下时间,就准备去参加高层会议。

  下午的时候,徐老师见到了赵老师,就顺带说起了王浩新申请的项目,“是个大项目,研究几十、几百倍的引力场,很厉害呀!”

  “等有了这种技术,我们……”

  徐老师想不出要怎么应用,他说的就干脆卡住了,有些尴尬的摸了摸嘴角。

  赵老师疑惑道,“制造这么高倍率的引力场?那不会形成引力塌陷吗?我对这方面还是有了解的。”

  他说道,“就比如一些恒星会坍塌,就是因为中心位置引力太大了。”

  “制造非常强的引力,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徐老师顿时有些担心。

  他们干脆就找了个物理专家咨询了一下,了解到高倍率引力技术会产生的作用,就听到了一大堆的专业说法,最后留在脑子里的是……

  超高倍率引力可能制造出黑洞?

  “王浩院士不会是在研究制造黑洞的技术吧?”

  “难道是他打算把这种技术当成是武器?这也太可怕了,到时候地球可能会被吞噬。”

  “我们是不是应该阻止他?”

  “那个项目审批了吗?不能通过呀……已经审批了?要不要一起去看看?这实在太危险了。”

  “别是理解错了?”

  “不可能!”徐老师很认真的说道,“薛建平老院士说的还能有假?强S波就是制造超强引力场技术,超强引力场啊,即便不代表制造黑洞,也很危险。”

  赵老师也认真起来。

  两人仔细讨论了一下,决定抽时间一起去看看,否则总有一种不安心的感觉。

  制造黑洞的技术,太可怕了!

  ……

  王浩可不知道自己的研究,被薛建平、徐老师以及赵老师进行了错误的理解。

  强S波,可不是强引力场,就只是制造强度高的S波。

  从理论上来说,强S波会被常规环境所排斥,根本不会对常规环境造成影响。

  湮灭力场实验基地,所有研究小组都已经到位。

  有些人是第一次来到湮灭力场实验基地,比如,钱宏宇,他参与过反重力的研究,现在负责引力场技术的研究,但没有参与过强湮灭力场实验,第一次来实验基地也感到好奇,还在基地到处参观了一下。

  所有人集合好以后,王浩就召开了研究会议,他们的目标是研究‘强s波’,明确指出了两个方向。

  “一个是以引力场技术为基础,试验在强湮灭力场内制造定向S波。”

  “当处在强湮灭力场环境内,利用不会被磁化影响的β材料,也许能制造出特殊的S波……”

  “第二,就是研究直接制造定向强S波的方法。”

  制造定向强S波,就和引力场技术一样,撇开反重力长(湮灭力场)技术,直接制造出定向强S波。

  这种方法的难度很高。

  他们能实现掌握引力场技术,还是因为研究材料反重力特性的过程中发现了特殊的引力场。

  现在直接制造出强S波,就等于是从无到有的研究出技术,甚至,还不知道制造后的具体表现,就像是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的讨论,强S波制造出来会怎么样?

  在受到常规环境的挤压限制后,强S波是否会表现出来,又或者刚一出现就传统超远距离,出现在完全不知道的其他区域,甚至是宇宙空间里?

  这都是不确定的。

  所以更多的人还是看好,以引力场技术为基础,试着在强湮灭力场内制造强S波的方向。

  “如果强S波出现在强湮灭力场内,很可能会让强湮灭力场区域大大增加,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强湮灭力场内物质的受力影响。”

  “若是能制造出来,就能直接检测到。”

  “在研究正式开始前,我们还是要做另一个实验,看引力场是否能穿透强湮灭力场。”

  王浩对实验工作进行了交代。

  反重力中心的实验已经发现,引力场可以穿透反重力场,那么引力场是否能穿透强湮灭力场?

  谁也没有确定答案。

  但实验还是很简单的,和之前的实验很类似,只不过对象换成了强湮灭力场。

  实验所用的是四倍率弱化强湮灭力场,还是让引力场设备调转九十度,两种场力会产生一定范围的重叠,随后就可以开启设备。

  很快,结果就有了。

  在实验会议,颜静报告说道,“没有检测到场力受挤压现象,强湮灭力场似乎没有受到引力场作用。”

  “也没有检测到场力穿透现象。”

  “同时,重叠场力区域,引力场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没有检测到任何的力,强湮灭力场对物质的磁化特性也没有受到影响。”

  “整体来看,引力场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第六百一十章 竟然真是黑洞技术!

  研究组制造定向引力场和强湮灭力场进行叠加实验,发现湮灭力场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定向引力场叠加到强湮灭力场的部分,仿佛根本不存在一样。

  实验没有任何现象,还是很令人苦恼的,但是没有现象也是重要的结果。

  当面对全新的物理现象时,总会引发诸多不同角度的分析,从而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处在同一个研究组中,每个人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理论组内部产生了争议。

  这个争议已经出现过一次,是在研究宇宙膨胀论的过程中,保罗菲尔-琼斯和海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保罗菲尔-琼斯提出了‘空间短波论’。

  海伦提出了‘空间粒子论’。

  现在面对S波的研究,情况也很相似,海伦倾向于把S波看作是粒子组成,保罗菲尔-琼斯则更倾向于S波是由一个个的短波组成。

  保罗菲尔-琼斯认真说明自己的观点,“s波和湮灭力具有极大相关性,也就是说,S波不能够被湮灭。”

  “弱S波可能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就可以进入到强S波区域。但是,弱波强度低,不会对强波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弱S波也不会影响到强S波区域的物理性质。”

  保罗利用‘空间短波论’解释了,为什么引力场可以穿透反重力场,而不能穿透强湮灭力场,他所表达出的意思,就像是一个水瓶里装满了石头,但还是有空隙的,沙子放进去也石头造成影响。

  如果水瓶里装满了沙子,石头就不能再放进去了。

  保罗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海伦则对此嗤之以鼻,甚至进行了人身攻击,“保罗,你已经老了,不适合做研究了!”

  “你那套还是弦理论,你代表的还是弦理论!”

  “你总是喜欢把事物的微观组成,看成是短波、看成是弦,但实际上,完全错误!”

  保罗听的咬牙切齿。

  如果对象换成是一个男的,他觉得自己都忍不住上去挥拳头。

  当然,也只有对象是女生时,他才会这么想……

  海伦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她拿出的是自己的‘空间粒子化’理论,“我很早就做过研究,空间可以看做是粒子组成,s波也是一样的。”

  “如果把空间或S波的基本组成看做是粒子,那么定向S波就可以看做是一大堆粒子连成的串,常规环境、反重力场以及强湮灭力场,都可以看做不同强度‘空间粒子’无序逸散、自由运动形成的空间。”

  “‘空间粒子’,可以简称‘空子’。”

  “常规环境,可以看做是大量常规强度空子支撑的空间,而引力场,可以看做是制造出有序传播的空子串。”

  “当有序传播的空子串,遇到强湮灭力场时,空子之间的连接就会被打断,空子串就会重新变成无序逸散的空子……”

  ‘空间短波化’以及‘空间粒子化’理论,都不是什么全新的理论了。

  当初研究宇宙膨胀论的时候,保罗和海伦就有过同样的争议,他们看待空间的角度截然不同。

  王浩也对于两种理论有过了解,保罗还发表过他的空间短波论,引起了理论物理界的广泛讨论,理论是否物理学界接受暂且不说,很多弦理论的学者对保罗的印象变好了一些,他们认为保罗还没有‘放弃弦理论’,甚至有人说保罗是‘忍辱负重打入湮灭理论内部的英雄’。

  所以,海伦才会抨击保罗‘你代表的还是弦理论’!

  平心而论,保罗和海伦提出的两种观点,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能够对于实验结果做出解释。

  之前王浩的态度是比较中立的,不管是空间粒子论还是空间短波论,都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就像是物理历史出现的波和粒子的争议,最终也只能用‘波粒二象性’来做为结尾。

  但实际上,‘波粒二象性’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也只是拿出了一个‘你对,他也对’的结论。

  当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时候,要么就把光看成是粒子,要么就把光看成是波。

  现在碰到的就是实际问题,同时采纳两种观点根本就没有意义,王浩更倾向于海伦的‘空间粒子化’理论。

  这主要是因为空间粒子化能够解释更多的问题,甚至能够去解释湮灭力存在的本质。

  ‘空间短波化’,覆盖的领域则相对狭小的多。

  但以上也只是理论的争议而已,实验研究上来说,还是要依靠真实的实验发现以及技术提升。

  理论的完善是需要实验结论来支持的。

  实验组希望能够在湮灭力场内制造出定向强S波,他们不断对于设备进行改造,希望把引力场设备和强湮灭力场结合在一起。

  三个星期后,研究宣告失败。

  首先来说,实验没有任何的进展,他们进行了多次设备的改造,根本没有任何的发现。

  另外,很重要的是,王浩召开了多次技术会议,甚至得不到一点的正确反馈,也无法得到任何的灵感值。

  一定程度上,王浩就能判断研究方向很可能是错误的。

  所以他决定暂停研究。

  “我们要改变方向,撇开强湮灭力场技术,直接制造定向的强S波!”

  在会议上,王浩确定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建立了新的研究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制造定向强S波(S级)。】

  【灵感值:0。】

上一篇:猎命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