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96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有的人用了一分钟跑了一百米,同样是用一分钟时间,有的人则跑到一百五十米。

  这都是常规数值范围,也没办法依靠跑动距离去判定正确方向。

  但是,有人在一分钟内跑出了两百米、三百米,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可以确定他跑动的方向,和正确方向已经非常贴近了。

  金属实验室以常规手段制造出抗拉强度1400兆帕的钛合金,也可能只是运气好,而不能确定研究就是正确的方向。

  自然,实验数据对比,就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但是,如果制造出抗拉强度1500兆帕、1600兆帕,甚至更高的钛合金,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彭辉,还真有点本事,是我小看他了。”

  陈建林感慨了一句,继续道,“马教授,现在最少不用再担心金属实验室了,他们提交了成果,项目也就快结束了,我们就可以放心了。”

  马文钧提起的心也放了回去,顿时感觉浑身都轻松下来,也开口问道,“周教授那边怎么样?”

  “晓龙啊。”

  陈建林叹了口气,摇头道,“这个不用担心,我已经和他说了,让他回家休息一段时间,等过上半年、一年,重新给他安排个工作。”

  “东港大学肯定回不来了,但可以去其他高校当个教职。王浩那小子,都能去西海大学,这点面子我还是有的。”

第一百零七章 第二次实验,震撼的结果!

  王浩开始了超抗压合金材料数据分析的研究。

  他从罗大勇和朱萍的打趣中得到了最后的灵感,然后发现其实很简单,核心、命中心脏,也就是从关键的地方来想解决办法。

  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实验工序。

  金属实验室做的几次整体制造的实验,以及前期的一些小实验,就是在研究元素配比、提升硬度的方式以及工序。

  他可以依照实验数据去分析工序,当工序一致的时候,就可以对比去分析数据。

  一次次的实验积累的数据是非常繁杂的,想要理清头绪并不容易,但他已经对数据有清晰的了解,简单和繁杂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最初的分析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实验工序和结果单独拿出来做对比,然后去分析同工序下的数据。

  其实就是对比分析法,把数据拿过来一起对比、计算,大小数字进行综合的解析,并进行作图统计。

  根据统计结果,来分别分析并做计算。

  整体思路就是排除误差、扩大差异,也都属于分析数据的常规方法,主要难点在于最后的计算设定,他的计算设定是非常精妙的,可以根据数据的差异,来最大化的减少误差,并扩大对比结果的差异。

  王浩仔细思考后开始撰写相关代码,他觉得分析计算的方式都可以写一篇专业的论文。

  这不是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却是好多种方法的结合,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数据挖掘领域的顶尖论文。

  当然,论文并不是主要的,数据挖掘领域来说,每一个复杂分析工作都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研究,即便发表论文也很难适用于其他研究,其他的研究也只能做参照而已。

  整整花费了两天时间,王浩才把分析计算代码打完。

  然后就是正式分析了。

  在进行一系列的简单电脑分析以后,他发现要统计每一个数字,牵扯的计算量实在太大了,他的电脑已经无法支持这种庞大的计算。

  “还是去计算机实验室吧!”王浩再次体会到电脑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对梅森数科学实验室有些期待了。

  如果新的实验室建立起来,他就是实验室的主任研究员,里面设备自然可以随意使用。

  不过去计算机实验室之前,王浩还是先给彭辉打了个电话,说了一下借用计算机实验室服务器做计算的问题。

  这牵扯到经费支出。

  因为是金属实验室的项目,也不是他自己的研究,和西海大学以及计算机实验室完全无关,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服务器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所以要申请一点经费,补给计算机实验室。

  “五千,差不多了!”王浩简单说了个数字。

  他考虑到计算机实验室的服务器,已经闲置了有一段时间,借用做一下计算,给五千块也不算少了。

  彭辉大手一挥就同意了。

  虽然金属实验室的项目经费也是有限的,但因为已经有了成果,剩余的经费还有不少,只要是正常的经费需求肯定会同意。

  同时,彭辉也问了一下王浩的研究进展。

  王浩道,“挺顺利的吧,周末前大概能出结果了。”

  彭辉听的一愣。

  那么复杂的数据只几天时间就出结果?

  王浩解释道,“所以我准备用计算机实验室的服务器来做计算。”

  彭辉似乎是理解了,说了几句‘不着急’以及其他鼓励的话,然后就挂掉了电话。

  等放下了电话,彭辉也仔细琢磨起来,最后还是摇了摇头,他是不太懂数据分析工作,而万益明根本分析不出来,有意见也没什么意义。

  如果万益明有本事能分析出有用的结果,他也不用去找其他人帮忙了。

  王浩去了计算机实验室找到了陈庆华,说明要借用服务器做计算。

  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陈庆华还很大方的说不用付钱,但王浩还是坚持要给钱,毕竟金属实验室的项目和计算机实验是完全无关。

  如果是他自己手里的项目,也可以直接借用,毕竟他是西海大学的一员,给计算机学院带来了成果、名气,还以自己的成果申请建造梅森数科学实验室,可以说属于学校的资源都可以正大光明的使用。

  但是,其他学校、实验室的项目就不一样了,正常的借用付钱还是必须的,他也没有必要给金属实验室省钱。

  材料实验室可比计算机实验室‘有钱’太多了。

  有了服务器的计算能力支持,录入代码等待结果就好了。

  即便是计算机实验室服务器的性能,也需要大概四个小时才能够完成计算,足以见得计算量的庞大了。

  王浩下午没有课,就干脆一直等在中心实验室,一边也注意不要出现错误。

  到三点多的时候,陈庆华再次找了过来,他开口问起了带研究生的问题。

  王浩道,“我已经和周主任说了,他帮我想研究人员打招呼,带四个学生。”

  “这个我知道。”

  陈庆华点头问道,“王浩,你考虑没考虑过多带几个学生?”

  “还能多带吗?我是第一年,不能带博士吧?”

  “当然可以。”

  陈庆华笑道,“你在计算机和数学领域都有很大的程度,这已经符合跨学科招生的要求,按照学校的规定,只要在另外的领域有突出成果,并且具备所需的科研条件和经费保障,就可以跨学科招生。”

  “不过硕士生导师来说,最多只能跨学科招两个人。”

  王浩还是第一次知道这条政策,大概也是因为少有导师会招其他专业的学生。

  他问道,“所以,我能招四个数学研究生,两个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对吧?”

  陈静华带着期待点了点头。

  王浩仔细思考起来,他一直想着带数学研究生,因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还是数学,计算机就只是附带的,他的计算机研究也是以数学为基础的。

  如果专门去带计算机的研究生,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就像是一些代码编写的工作都可以交给学生去做,而纯数学系的学生在这方面可能会不擅长,就纯粹是在教学生并辅导他们完成论文了。

  另外,他可是挂着一个梅森数科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的名头。

  虽然新实验室的审批还没有下来,即便是审批下来,也只能暂时划学校空置的教室、楼层,作为实验室的所在地。

  但是,又不是做什么重大研究,带带学生、指导他们做研发,写写论文也足够了。

  “好吧!”

  王浩思考了一番爽快的很快同意,能多带几个学生,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陈庆华看到王浩的表态,顿时非常高兴,他迫不及待的去了研究生院把消息说明,似乎是唯恐王浩会反悔。

  实际上,他之所以想要王浩带计算机的研究生,一个目的扩大计算机学院的招生规模,能多两个研究生的名额也不错。

  另外,研究生院、学校招生办,可都是准备把王浩当成西海大学的招牌导师来做宣传的。

  当研究生院知道王浩决定带研究生以后,立刻就决定让他做招牌,因为王浩有名气,成果高,还非常的年轻,被认为是未来的菲尔兹得主。

  现在他的名气还没有那么太大,和那些顶尖的教授无法相比,但任谁都能够看出他的潜力。

  好多知道王浩的学生都会想报他的研究生。

  想想……

  如果读了王浩的研究生,以后王浩获得了什么荣誉、国际奖项,学生说出去都感觉很厉害。

  毫无疑问,只要把消息放出去,肯定有许多学生会选择报王浩的研究生。

  这就是好处。

  西海大学每年的招生有些惨淡,好多导师根本就报不满,不少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

  这主要是两个因素影响,第一就是地理位置,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东部沿海城市的大学,再其次也是中部城市,像是西京市就很受欢迎,西海大学相对就有些太偏僻了。

  第二就是西海大学本身的实力不强,就只是一所普通的重点高校而已,和其他有名气的重点高校无法相比。

  现在有了王浩作为招牌,肯定会有一些优秀的学生报名西海大学,他们中即便是被刷下来的也可能很优秀,或许分数还会超过一些重点大学。

  这些学生被刷下来怎么办?可能会接受校内调剂。

  校内调剂是好多研究生的第一选择,那么学校可能会招收不少优秀的生源。

  当然了,报名王浩的研究生结果没有考上的学生,接受西海大学内部的调剂,大概心情不会好。

  但是,这就是规则。

  其实就和高考也是一样的,报名了顶尖院校没有考上,自然要接受调剂。

  如果是随机进行调剂,分配的、愿意接收的学校,可能还比不上西海大学。

  不管怎么说,以王浩做招牌来做宣传,肯定都是有效果的。

  ……

  王浩在计算机实验室一直待到了晚上7点多,他把剩下的计算也完成,才拿的结果走出了实验楼。

  第二天上午,他就一直在整理内容,并根据所有的计算结果进行手动分析。

  又是一天过去。

  周五。

  王浩终于完成了全部的工作,他在工序、温度控制以及加热速度三个方向的分析有了结果。

  之后他就给彭辉打来电话,然后把分析过程和结果发了过去,还做了个简单的说明,“这不是最终结果,接下来,我还要继续研究一下。”

  这一周时间,彭辉的心情非常的舒畅。

  周一的时候就把项目成果提交了上去,他都能够想到查看结果的人都会非常惊讶。

  事实上,完成了项目申请的时候,他就知道没有人看好金属实验室的研究。

  这主要是因为经费限制。

  科学基金拨款的项目中,类似的合金材料研究,好多都只能进行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要么找横向的投资,要么就是干脆把一半成果提交。

  彭辉知道最关键的还是王浩提供的方法建议。

  在任何研究中,灵感都是最重要的,而材料制造的研究,只是比别人少了一个步骤,制造出的成品性能就会有巨大的差异。

  而简单的一个步骤,也许能卡上十年、二十年无法突破。

  当知道了改善方法以后,确实是很简单的,不知道就能一直卡着。

  每当想到完成了超抗压材料的研究,彭辉都感觉心情非常舒畅,他和陈建林老对手了,因为研发的领域重合度高,也都是高校实验室的负责人,过去十几时间,他们在什么项目都要拼一拼。

  当然了,绝大部分时候,他们无法做同样的项目。

  现在做了同样的项目,彭辉就憋着一口气要完成,即便对方比自己拿走了经费高,又怎么样?

  合金实验室的项目垮了,金属实验室的项目完成了。

  这是重大胜利!

  在接到王浩电话的时候,彭辉依旧沉浸在喜悦中,听到说分析已经完成,他才意识到似乎项目还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