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巨商崛起 第368章

作者:人狼预言家

  众所周知,华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很多词汇的意思,洋人一辈子都理解不能。

  而就在叶洛于美国各种参与交际时,曾经在20年代影响深远的《小说月报》被停刊了。

  随着中央社的各种扩展,金陵国民政府开始对出版界施行严格管控,《小说月报》的大股东商务印书馆怕招惹麻烦,随即命令主编严格控制所连载的小说内容。

  叶圣陶、郑振铎等人不满此事,纷纷辞去了编辑职务,导致《小说月报》失去骨干力量。

  不仅小说质量每况愈下,就连其他版块的内容也大幅度缩减,老读者纷纷放弃了这本杂志。

  去年日寇侵略上海滩,总部位于郊区的商务印书馆损失惨重,正式宣布了停刊。

  叶氏报业则是看准了这个机会,由从美国赶回来的林远大肆收购起各类报纸杂志,返聘了那些离职人员,让他们依托叶氏报业继续产销。

  当然,叶氏报业虽然背靠校长,但也不能再公开出版和宣传一些偏离金陵国民政府核心思想的书籍报刊。

  叶氏报业的主要产物以画报、小说、新闻为主,对时事热点一向只报道,不评论,对校长最忌讳的那些东西明面上都不碰。

  实际上,叶氏报业会在暗中偷偷资助一些进步书刊,为那些地下文艺工作者们提供援助,钱粮笔纸,应有尽有。

  这些也算是对叶雨樵抗日锄奸团的另一种支持。

  叶氏报业这一次主要推行了一份新的报纸,名为《世界》。

  该报纸的所有版块都在介绍世界各国,无论欧美列强、东亚国度还是非洲贫民窟,都涵盖其中,主打一个让国人开眼界,见世面,了解下世界局势和其他国家的情况。

  为了提高报纸文章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叶洛特意嘱咐林远,报纸的编辑部要采用那些在各国有留学或者游历的正派知识分子,撰写文稿的作家也得有相应的生活经验。

  因为这类人在民国不多,所以叶洛还准备用钱送一批优秀的青年男女出国,他们以叶氏报业的记者身份奔走在世界各地,记录采访,写下文稿,再寄回来给编辑部刊登。

  为此叶氏报业公开对国内各个大学进行招聘,那优渥的条件一摆出来,学生群体里顿时引起了轰动,大家对此趋之若鹜。

  校长听闻此事后本来想要阻止,但从校长夫人那里看了几期新的《世界》报纸后,觉得这也不错。

  报纸的内容天文地理都涉及,唯独不谈政治,就是一纯粹长见识的报刊。

  而叶洛此行还能帮忙把那些爱游行和闹腾的进步学生们送出去,校长更开心了。

  不然天天堵在门口喊他抗日,他打也不是杀也不是,很是心烦。

  其实民国一直都缺这类报刊,期间有几次也有人兴办过类似的出版社,可惜最后都倒闭了。

  原因很简单,你要保证内容的真实与准确,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持。

  这赚的报纸收益,还不够塞牙缝的!

  这谁吃得消啊?

  也唯有家大业大的叶氏报业可以办到了。

第690章 去留

  周末,北平。

  陈德馨做好了早饭,朝着里屋大声喊道:“小珏,小琰,快起床吃饭了!”

  “知道了~”卧室里传来少女们娇憨迷糊的声音。

  刚起来的马欲藻身穿长衫来到楼下,打开自家的收报箱,里面除了平时订阅的几份报纸,还有两封信笺和一本厚厚的杂志。

  一封信是老朋友钱玄同寄来的,另一封却是写给女儿马珏的。

  “写给小珏的情书?”马欲藻顿时紧张了起来。

  他现在被人叫做“北大岳父”,背后无数男生这么喊他,就连学校里的一些男老师都用“岳父”的称号和他开起玩笑。

  谁让他的这个大女儿太漂亮太优秀了呢。

  尤其是最近马珏协助故宫工作者们转移文物,在进步学生群体里好好出了一次名,他这个“北大岳父”也跟着水涨船高,到处都是“女婿”了。

  回到客厅,两个女儿也洗漱完毕坐在桌前等开饭,马欲藻把信递给了马珏:“小珏,你的信。”

  “谢谢爸爸。”马珏顺手接过,把信拆开。

  信是从上海滩寄来的,但她不记得自己在上海滩有什么熟人呀。

  马珏展开信纸,愕然发现这是一封转寄信,原来的寄信地址竟然是美国!

  “姐,是谁的信啊?让我看看!”马琰凑过来好奇问道。

  马珏连忙捂住信笺:“去去去,看你自己的信。”

  “哼~肯定又是谁写给你的情书,北大校花~”马琰嘟起嘴。

  马欲藻的耳朵都竖起来了,连忙干咳几声,假装不经意的问道:“是谁写的信啊?小珏,你还在读书,有些事情其实不必这么早接触...”

  “爸!真不是情书!”马珏的脸颊都绯红了,这确实不是情书,但这信对她而言,比情书还让她心跳,“是二少爷从美国寄给我的邀请信。”

  “二少爷的邀请信?!”马欲藻声音顿时提高八度,“是什么邀请呀?”

  叶洛的大名在北平、天津城响彻,无论是他整治天津城洋人和买办,还是资助学生,亦或者转移文物,都被各种传播,被学生们奉为偶像。

  马欲藻也受过叶氏投资的恩惠,听到是叶洛的信,顿时放心不少。

  对方是有家室的人,肯定不会对自家女儿出手,自己女儿除了好看点,还有什么能配得上二少爷?

  就算样貌这块,二少爷的几位姨太太也都是倾国倾城,不输马珏。

  “说是让我去美国当记者。”马珏捏着信看了好几遍,心一直在砰砰砰乱跳。

  “美国当记者?怎么回事?”马欲藻更加胡涂了。

  马珏连忙把寄来的一份《世界》报纸递给了他,上面也刊登着招聘大学生的新闻。

  “难怪我最近在学校里总是听学生说要去叶氏投资上班呢。”马欲藻恍然大悟,拿过报纸一看,上面的待遇连他都心动了!

  只要被叶氏报业成功聘为外派记者,一切食宿费用全包,见习期每月100大洋工资,所发表的稿件另外算钱,转正后每月工资130大洋,外加各类福利补贴50大洋。

  每年有固定假期总计30天,往来交通费也可以申请报销。

  如果记者在海外考上了知名大学,叶氏报业可以给你保留工籍,资助你读书。

  他这个大学的教授,一个月工资也才200大洋出头,还经常发不出工资,工作强度就不提了,学校的老师离开一批后,他们留下的基本都是身兼数职。

  马珏这个邀请信更是非凡。

  叶洛亲自邀请她去美国担任叶氏报业的记者,那就是老板直接招人,待遇比之普通记者是翻倍的!

  马珏一直以为自从自己表白后,二少爷就不愿意再见她了。

  看起来,二少爷根本没放在心上,书信里都是哥哥般的言语和关照。

  甚至还说等马琰毕业了,也可以考虑一起过来工作。

  “这是好事啊,国内局势如此动荡,小珏和小琰要是能去美国避一避,是好事。”陈德馨更在乎家里人的平安,她不愿意战火燃烧到北平后,女儿们有什么闪失。

  马欲藻沉吟了片刻,叹了口气,说道:“女儿长大了,这种事就让她自己做决定好了。”

  “谢谢爸爸!”马珏高兴的说道。

  马琰羡慕的看了眼信封,笑道:“等我念完大学,我也要和姐姐一样去美国!去欧洲!”

  “你先把你的作业写完吧!”马珏瞪了她一眼。

  同一时间。

  叶氏报业驻北平事务处。

  名叫于佩琛的年轻女大学生拿着报纸过来应聘。

  她刚从天津城的监狱里放出来,罪名是与地下组织私通。

  还好张汉卿离开时听了叶洛的话,没有再为难监狱里那些爱国人士,一股脑儿都把他们放出来了。

  不然她这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在监狱里是死定了。

  于佩琛有个妹妹叫于立群,就是郭沫若的妻子,此时也跟着姐姐一起来到办事处。

  她们这些学生都十分乐意加入叶氏报业当记者。

  反正别去打仗的地方当战地记者,生命安全就可以得到保障。

  于佩琛原以为自己的“不光彩”经历会被叶氏报业拒之门外,但听说她的事情后,招聘人竟然主动和她握手,然后带她到了一个小房间里。

  那里有另外的面试,面试官赫然是跟着一群人来到北平的明台。

  自从上次叶洛把他从特务处救回来后,明家这个从香江留学回来的少爷就清醒了许多。

  他坚定不移的走上了支持地下组织的道路。

  叶洛也乐得见他往这个方向去,便欣然同意,把他调派到北方来做事。

  明台起身和于佩琛握手,笑道:“同志你好。”

  ......

  叶氏报业的大肆招聘惊动了各界。

  《世界》报纸一经发售就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在上海滩半个月的销量便超过5万份,全国更是销售过30万份。

  这在如今的民国报业,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报纸的抬头用的是叶洛说的一句话:“睁开眼睛看世界!”

  他希望能让民众们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世界,识破日寇的狼子野心,能在二战前做足准备。

这个月最后一次请假,调整好作息

  最近总是三四点睡,六七点起,请个假,今天调整作息。

第691章 戴立吃瘪

  《世界》报纸的热销还导致了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学校的校办刊物纷纷开始转载《世界》上的各类文章,一些居住偏远的人,没法买到当期报纸,就跑去学校借阅,闹得各个大学人满为患。

  这个现象顿时引起了校长等国党高层的注意。

  民国不是没有每期稳定销售过万的杂志报纸,就连销售过十万的都有(申报、新闻报和良友画报),但像这样热销到脱销,不管加印多少份都能迅速售罄的报纸,他们还真没见过!

  《世界》报纸有一个版面专门介绍日本的情况,如今大部分国人,甚至地方军阀都对日本两眼一抹黑,完全不清楚这批侵略者的情况,国内急需有人填补这块空白。

  之前有一份由留日学生自己创办的《留东学报》,专门介绍日本国现在的各种情况,他们在东京创刊,属于非法的地下报纸,漂洋过海都能在民国卖出万份销量,可见国人有多想了解日本。

  不过很快,见势不妙的日本人就通过大使馆向金陵国民政府提出了抗议,他们认为《世界》报纸的日本版块涉嫌抹黑日本国和关东军的形象,要求金陵国民政府立即取缔这份报纸。

  这么无耻的要求被提出,正准备“攘外先安内”的校长欣然接受,派了戴立等特务上门,找到叶氏报业的老板林远,委宛表达了委员长的意思。

  金陵国民政府前不久刚签署了《塘沽协定》。

  如果说张汉卿丢掉北方令人失望,那校长在热河之战的表现则堪称毁灭级。

  前线战事一塌糊涂,校长碍于舆论压力派了三个师去长城抗日。

  结果可想而知,那三个师什么都没干成,反而把这场仗彻底搞砸了。

  《塘沽协定》的内容,概括说就是变相承认了日寇对北方的占领,允许日军自由出入那些地方,愿意把整个华北向日寇敞开大门。

  连国党内部的一些人都看不下去,在国防会议上指出《塘沽协定》违法,不承认这个协定的合法性。

  这个时候,汪某人跳了出来,说自己愿意一力承担后果,力求推进协定的执行。

  江城,金陵,上海滩等地都在压制民众抗日情绪,禁止各种抗日游行,这个时间点上,《世界》报纸的火热确实有点尴尬。

  上海滩,叶氏报业总部,总经理办公室。

  戴立笑着走来,对着林远抱拳道:“林老板好久不见,冒昧来访,还请见谅。”

  “是什么风把戴处长吹来了?”林远起身相迎,假装什么也不知道。

  这报纸是叶洛授意发售,现在人也招完了,成本也投了,许多记者都分批次送出了民国,不可能停办的。

  “林老板,咱们就明人不说暗话了。党座口谕,希望《世界》暂时停止发售。”戴立让人把门关上,低声说道,“我知道你们办这个报纸是为了抗击日本人,但现在国党的情况,你们应该清楚吧。”

  对抗击日寇这点上,戴立心里还是有些认同的,但他最忠心的唯有校长,校长指哪他打哪,现在目标是“剿匪”,他的牙齿就咬着地下组织不放。

  后来校长同意一致对外了,他就立即疯狗般扑向了日寇。

  这人的性格很复杂,大奸大恶之下,未尝没有一丝丝爱国之心。

  林远面容严肃的点头道:“我坚决拥护党座的主张。”

  “我是很佩服林老板的拳拳爱国之心的,但这报纸内容,现在太敏感了,还请给个面子。”戴立又补充了一句,“或者删除日本版块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