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355章

作者:安心的石头

  “而我大唐养着边境数十万大军,守着几千里的边境线,每年支出的军响钱粮又有多少呢?”

  “一旦开战,各项物质更是水一般往战场上流。”

  “如果就这样耗下去,我中原虽然地大物博,却耗不过草原民族,他们就像荒漠上的野草,就算你将他们烧光,等到春天一到,照样一茬接一茬的长出来,继续拖着我们,最后他们没垮,我们反而受不了了。”

  “所以,父皇”

  正在这时,在御书房外侍侯的王德进来行了一礼,禀告道:“皇上,岑大人说蜀王李恪已经准备前往绥州了,岑大人来请示,皇上是否需有什么事情交待的?”

  李世民此时正听得认真,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吩咐道:“你告诉岑文本,让他去送一下李恪,那些该叮嘱的细节他都知道,让恪儿不要失了我大唐的体面。”

  “尽快谈判妥当,将绥州军民救回来就行,朕就不见了!”

  “是,皇上!”

  王德偷偷撇了一眼李言,低着头退了下去。

  见王德出去了,李世民催促道:“嗯,乾儿,你说的有道理,继续说,刚刚说到哪儿了?”

  “哦,父皇!”

  李言拿起桌上的羊奶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父皇,与其通过战争这样惨烈的方式,不如通过正常的商品交易,往草原输入一些必需的生活物资,换回一些我大唐需要的东西。”

  “比如用盐铁粮茶布帛等换回草原上的牛羊马匹等我大唐急需的东西,马匹可以用来做为军马,牛可以用来耕田,而羊可以食肉。”

  “其实草原上的人们也未必人人都愿意抛家舍业,拿着弯刀,拎着性命来抢掠,毕竟每次都会死伤不少人,若是能用草原上随处可见的牛羊等牲畜换取必要的生活物资,谁愿意去打仗啊!”

  “天生的劫匪毕竟是少数,若是大部分牧民都不愿意打仗了,那颉利这样的可汗,就算是有天大的野心和能耐,也无法动员起能和我大唐一较高下的军力。”

  “这样等于釜底抽薪,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战争,不用战场上厮杀,却悄无声息的削弱了突厥的战心。”

  ‘嘭’的一下,李世民一掌击在案上,兴奋的说道:“不错,不错,有理,有道理。”

  “朕只想着积蓄力量,在军事上和颉利一较高下,却没想过,除了军事上,还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去打击削弱对方,这样可以暂时稳往颉利,为我们大唐修养生息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货物互市的方式,一点点加强突厥对我们的依赖性,减少两个民族的对抗,就算以后打败突厥之后,也可以以这方式来统治管理突厥。”

  “是啊,父皇!”

  李言一脸的赞赏,说道:“草原风调雨顺,草青马肥的时候,突厥人实力大增,会侵袭我们;而草原上糟了灾,人们活不下去的时候,为了生存,他们依然会南下抢掠。”

  “草原和中原的对立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无解的难题,隋文帝时期,国力强胜,又不是没有制服过他们,可后来中原势弱,他们又卷土重来。”

  “儿臣从来没有怀疑过,以父皇的英明神武,积蓄几年实力,不能击败突厥,可能管多少年,谁也无法保证,只靠战争想完全消除这种外患,几无可能啊!”

  “若是通过经济方式,稳住草原还是可以做到的,在我们自己不虚弱的情况下,这样等同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互市,我们可以在他们风调雨顺的时候,用粮食和布帛,将草原上多余的马匹买回到中原来,减少他们的战力,瓦解他们的实力;而遭灾的时候,又可以通过互市,给他们一些粮草,让他们安然过冬,没有了生存的危机,无形中也会减少突厥的侵略性。”

  “毕竟,打仗也不一定能赢,就算赢了获得的物资也不一定有交易获得的多,而且还要死伤不少人,与其这样,还不如通过正常的互市的好一些。”

  呃.

  李世民一愣:“他们都遭了灾,自己都没有吃的,还有什么和我们交易?”

  “父皇,就算没有,也可以拿土地,或者先欠着,等到来年收成好了再还嘛,总比逼得他们直接来抢要好的吧?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出钱,让他们出人出力,雇佣他们帮我们打西域高昌诸国,打室韦高句丽等这些一惯和我们大唐做对的敌人嘛!”

  李言挑了挑眉头,一脸深意的说道:“父皇,假如突厥明年糟了灾,我们拿出一百万石粮草来,要求颉利拿整个高句丽来换,伱说,在我们军力强盛的时候,颉利是侵略我们严阵以待的边镇,还是去欺负更加软弱的那些东西边境上的小国呢?”

  ‘嘶’

  李世民顿时深吸一口凉气,若是换位思考,颉利十有八九会去打那些小国,不但可以抢夺物资,而且还可以拿剩下的人口城池土地和大唐换来巨额的粮食布帛等物资,这样等于祸水东引,而且还让敌人去消耗敌人,而自己要做的只是付出一些物资罢了。

  “而且经济手段的作用远不如此,比如在正常年景里草原上一头牛要十贯钱,一只羊只要两贯,一匹马却要五十贯。而我大唐地域广大,粮食产量却比较高,我们可以大量以粮食布帛来换取牛羊,而少要马匹。”

  “那么,草原上的牧民为了获取更多的粮食布帛,就会养更多的牛羊,而少养马匹,此消彼涨之下,草原上牛羊越多,可供征战的战马越少,不是变像的消弱了突厥的实力吗?”

  “若是用草原上不值什么钱的牛羊等牲畜就可以换来战争流血都得到不的物质,那谁还会跟着颉利来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攻击边疆的坚城硬塞呢?”

  “再者,若是袭扰大唐边镇可获得价值等同一百万石的粮食,而通过边镇贸易,同样可以获得得这么多,那突厥人还会选择流血死亡,付出那么大的成本吗?”

  “可实际上,突厥人每次入侵,拿走一文钱,便会给我大唐靠成十文钱的损失,其中大部份的损失都凭空的蒸发掉了。突厥人没有得到,而我们也没有得到,全都变成粮草军械马匹,城镇房屋财产等损失毁于战火之中了。”

  “还有帮助百姓过冬,后续战后重建,来年的耕牛种子等物资更是数量巨大。”

  “若是通过战争,他们消耗一分,我们就会消耗十分。”

  “与其这样,还不如通过互市,给突厥一些,他们增加一分力量,我们却少付出九分,这些省下来的资源,装备到军队上,更是不知道要强过突厥多少倍了。”

  “经年累月下来,此消彼涨,换算下来,还是我们划算啊?”

  这时李世民忽然插嘴提醒道:“你还漏算了为了防御突厥,我们多征招的这部份守边军士每年的巨额的军响开支,还有通过战争死伤军士的疗伤和抚恤费用。”

  “父皇说的是”李言连忙附合道。

  随着李言算起经济帐,李世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焦虑的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颇有些坐立难安的模样。他从来没有想过,帮助敌人,竟然可以让自己节省这么多实力,实际上节省下来的,就等同于获得的实力。

  李言说得很是清楚,李世民也很容易就能搞懂。

  只是一时半会儿的,以旧的思维方式,李世民的脑子还有点儿转不过弯儿来,怎么搞的,打击敌人,还让自己一方损失更大,帮助敌人,反而可以更快的战胜故人,这个帐到底是怎么算的?

  难道自己以前信奉的制敌措施,都错了不成?

  但李言摆出来的这些帐,李世民本能的想抗拒反驳,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难道忽略经济帐,纯粹的去算感情和国仇家恨,那样明显是不划算的?

  难怪自己节衣缩食的,整个大唐勒紧了裤腰带,国家还是这么穷,难道是自己的帐算错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额头也不禁的冒出了冷汗,难道自己省吃敛用的,还不如资敌才能更快的强大自己,拉开和突厥人的实力差距。

  此时王德又进来了,李世民一般没有重要事情的时候,都在承庆殿处理公务,若是哪个部门大臣有要务,可以直接来参奏,甚至李世民可以在承庆殿招来几个臣子在此商议。

  而现在又是上午的办公时间,所以不时的有大臣前来拜见李世民,就这样,王德知道李世民和太子在谈事情,已经自做主张推了不少不重要的官员。

  但遇到一些朝中重臣,他也不敢擅自决定。

  这不,宋国公,御史大夫萧禹要面见李世民,萧禹可是三朝老臣,为人正直,几起几落,却依然在朝堂上居重要职位的重臣,王德不敢阻拦,只好进来通报。

  “皇上,萧禹萧大人请求招见.”

第580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四)

  2024-07-13

  李世民此时心慌意乱,思绪百结,李言赤果果的经济帐,让他这个无论面对何种境地都坦然无惧的天子,也不禁有些方寸大乱,脑中正疯狂的计算着。

  若按照李言的说法,颉利攻打一次大唐,自己的损失就成倍的增加,和颉利的实力差距就更大一些,若是这样的话,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占胜这个敌人。

  反而和平相处,要不了多久,自然而然的就会不战而胜。

  怎么会这样呢?

  李世民头脑一阵混乱,心里一团乱麻,额上的豆大的汗水也汨汨而下,这时候,又听到王德禀报,当即就愤然做色道:“滚,给朕滚出去。”

  “没看到朕正在教导太子嘛,谁也不见,无论是谁,都给朕推掉!”

  王德被吓的一个激伶,跟着李世民三四年,除了武德九年,突厥兵临渭水,少有见到李世民发火,连忙吓的退了出去。

  出来后,和在外侯着的萧禹吐着苦水:“萧大人,老奴都说了,皇上现在正在给太子上课,无暇接见大臣,你非要让咱家进去通报。”

  “这可好了,皇上发了雷霆之怒,将奴才一顿臭骂,咱家是不敢再进去了,咱家也劝劝你,除非是颉利打进来了,否则,再急的事情,这时候也别进去打扰皇上。”

  萧禹刚刚听到殿内传出的怒吼声,脸上也是一阵诧异。

  他虽然年老,但又不傻,想到自己参奏的大臣收贿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皇上本来心情就差,自己再火上浇油,最后将火发在自己身上,实在不划算,只好悻悻的离去了。

  而李世民这边,赶走了王德,发了一通无名火,郁闷的心情缓解了不少,于是对着李言说道:“这下没人打扰了,你继续刚才的话题,继续说下去.”

  李言点了点头,思索着说道:“父皇,我们和突厥的战争,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分出胜负的,就算父皇仗着数年积累,打败了颉利,可草原上的根本问题没解决,杀掉一个颉利也并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的问题。”

  “远得不提,隋朝时期的沙钵略可汗,后来的都蓝可汗,西突厥达头可汗,启民可汗的长子始毕可汗。”

  “中原的朝代由魏变成了北周,又换成了隋朝,现在轮到我唐朝,而草原上的可汗也是一茬接一茬,循环往复,除之不绝,杀掉一个,又换来另一个。总是在一开始和我中原交好,实力强大了就反叛攻略中原,如今颉利可汗又开始重复他们先辈的老路。”

  “儿臣相信,以父皇的雄才大略和英明睿智,解决掉颉利不难。但颉利之后,草原依然会选出一个新的大汗,继续和中原的战争,重复着隋朝和现在的旧事,无休无止,直到我大唐遇到一任孱弱天子。”

  “或许又会改朝换代,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而且还不单是对外的问题,我们大唐四周敌人委实不少,除外突厥外,高句丽、吐谷浑、吐蕃、高昌等西域诸国。”

  “要对付那么多的敌人,军队少了不行,可养那么多军队,一样成本很高。而且疆域大了,距离远了,军队多了,不但开支比较庞大,而且还容易在地方边锤形成军镇,尾大不掉。”

  “六镇之乱、河阴之变,可都改变了天下大势,殷鉴不远,父皇不可不慎啊!”

  “是以,父皇完全可以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相互呼应,一硬一软,一刚一柔,平时以经济的方式来应对羁糜,削弱控制和影响,若经济手段达不到效果,则可以施以军事雷霆手段,一举定乾坤。”

  ‘呼’

  李世民一脸的惊愕,神情巨震,显然受到的冲击极大。

  李言所说,若是能够施行的话,完全颠覆了李世民对于战争和扩张的理解,从另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以国家为主体,以经济商业为触角,伸向敌国内部,润物细无声的将敌国消解于无形当中。

  而且经济战相对于传统的军事战争,明显优点大很多,可以大幅度减少国内军队的数量,也少了海量的军费开支,只保留一些精锐军卒,减少了将领坐大的隐患。

  经济战可以随时发起,依靠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受国家军队将领的影响,给敌国造成极大的麻烦。

  李言停了停,拿起羊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拿在手上慢慢的品着,等待着李世民慢慢消化。

  思虑良久,李世民神情复杂的看着李言,他当然知道,做为太子,李言也会巩固自己的实力,确保太子的地位,所以李世民才会投其所好,让李言参与朝政。

  见其并不是很乐意,以为他更看重军权,所以放出了左屯卫五千禁卫军来帮其稳定东宫,另一方面也是试探。

  但这个长子比自己想像的更加优秀,没有学着走自己的老路,而是用另外一种更加新颖温和的方式来发表着对于国事的看法,而且还不是说随便想想,所说的内容很是成熟,更让自己眼前一亮,用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待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但是,不得不说,太子虽然年少,但视角和格局很是广大,已经超出了一般臣子那种揽权扩张实力的老套路,用一种新的思想来解释国家大事,一边影响着自己,一边扩大着太子的影响力。

  李世民想到前段时候还夸过英武类已的李恪,他当然知道,李恪其实就是在模仿自己,走自己的老路,用以来争宠。可实际上,李世民虽然靠着铁血手段上位,却非常讨厌自己的孩子们有样学样儿,这正是他所忌讳的。

  很明显,李言意识到了这一点儿,从来不去主动争权夺利,一心扑在太子宫里,和诸位老臣们学习治国理政,对待军权,更是避而唯恐不及,像这次左屯卫翊府中郎将空缺一事。

  就是李世民有意放给两个儿子,让他们去争的。

  本来两边都推出了自己人,李世民还比较得意,因为两个儿子的所作所为,都不出自己意料之内。

  而今天,李世民将这个问题主动抛出,更是想试探一下长子的态度,没想到他根本就没有去争的意思,反而主动将这个位置让给了李恪的人。对于履行太子的职责,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却有自己的看法。

  本来李言提出要建立一个物殊的部门,发展一批卧底潜入突厥,打探消息,以供朝庭在应对突厥的时候帮助决策,就已经让李世民高看一等了。

  李言虽然年龄不大,却已经知道了权力和责任是一体的,想要扩张权力就要承担责任,在为朝庭做贡献的同时,将自己的实力一步步的发展起来。

  李世民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他能坐稳大唐皇帝,决非仅靠着一时冒险赢得的玄武门之变,而是从他起兵以来,征伐各方诸侯,为大唐打下一块又一块地盘的时候,就已经在打基础了。

  不能为朝庭解决问题,而获得巨大的权力,不过是痴心妄想。

  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军权是第一位的。

  李言只要不表现出对军权这个暴力机构的贪婪和野心,至于其他的一些辅助性的部门,就算没有左屯卫翊府中郎将的事情,只要李言想做事,有想法,李世民都会无条件的支持,让他去尝试。

  但他还是小看了李言,李言从一个密探的机构谈到涉及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后面更是用商业经济的方式,辅助正面的军事战争,甚至李世民隐隐感觉到,似乎李言的方式才是自己一直苦苦寻求的更加柔和的扩张治理方式。

  但李言又说的不是很清楚,东一句西一句的,让李世民总觉得有些意尤未尽的感觉,恨不得钻到李言的脑子中,看看这小子脑袋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父皇,这些事情,都是儿臣闲来无事,观看历来治国理政的典籍,还有和各位老师们的探讨,启发出来的一些想法。嗯,也不是很成熟,儿臣无论是人生的阅历还是对治国经验都不如父皇丰富,想来和父皇探讨一下,父皇能想出更妥当的办法。”

  李言也有些无耐,自己三世为人,原世界中也只是一个高中生,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政治经济学,对于经济对国策的影响,也只能是通过大国之间的博奕,知道个一鳞半爪的。

  在李言生存过的两个现代世界中,自己所在的国家基本上都脱离了直接的军事暴力冲突,而大国之间更多的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领域不断的争锋。

  后世的鹰酱利用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发起对外战争,扩大国际影响力,遇到小国就挑拨内斗,发起代理人战争。

  遇到大国就搞经济制裁、发起金融贸易壁垒,通过军事竞赛,文化入侵,价值观影响等各种非直接冲突的方式消弱分化瓦解之。

  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赤膊上阵,以军事手段介入。

第581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五)

  2024-07-13

  而李言现在所处的大唐时代,大唐在已知的区域中,就扮演着鹰酱的角色,完全可以把他的那一套拿来使用,一来更加适合大国博弈,二来也可以增加自己和文臣的重要性,削弱这个时代大国争霸中对于武将和军权的依赖。

  李言相信,这一定也是李世民希望看到的,和平年代的竞争,自己在文臣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避免刺激到这个时代当权者十分敏感的军事权力,而又能潜移默化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李言知道,无论自己在文臣中的影响力有多大,势力有多大,只要不去触碰军权,李世民这样思想传统,将军权看得无比重要的土著都不会介意,反而还会支持自己。

  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只要自己握住了刀枪,大局都翻不了天。

  而如何在合情合的方式下增加影响力,而又避免引起皇帝的忌惮,就成为李言是否能顺利接班的基本保证。

  而从一个国家的发展上来看,经过了李渊和李世民这样开疆拓土的君主打下基业后,他们更加看重继任者守江山的能力,将他们传下的基业治理的国泰民安、海清河晏。

  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治理江山上显示出卓越能力的皇子,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也更符合大势的发展。

  所以李言在将杨岌送到李世民身边,掌握了最核心的一道程序后,就不再涉及其他的军事权力,而是一心将重心放在如何辅助李世民治理天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