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379章

作者:安心的石头

  堂堂一个四品武将,死得如此窝囊。

  从现场了解到的情况看来,这件事纯粹只是一个意外,看不出半点人为的影子。

  无论是水渠新发现的百来丈的缺口,还是朝廷正四品的高级武将殉职,都不是小事儿,得马上让皇上知道。岑文本回到工地,拉上在程怀亮尸体边伤心的李恪。

  两人匆匆回了长安城,进宫向李世民禀报。

  李世民得知后,上朝时的好心情顿时就没有了,再想到之前权万纪的事情,将李恪劈头盖脸的训斥了一顿。

  不过这件事到目前为止,只是正常差使出现的意外,也并没有原剧中的倒卖库粮,左屯卫兵哗变的恶劣事件发生,所以李世民虽然生气,但也并没有失去理智。

  岑文本见皇上骂了一阵,然后上前奏道:“皇上息怒,此事臣听说后,也亲自去了一趟决口的地方查看,那里离渭河干道很近,地势险要,又荒无人烟,除了永通渠,也没有官道经过那里。”

  “这段时间雨水又多,除非每天都有人巡查,否则被冲出口子,还真不能马上发现,这次也是意外,若不是这个被新冲出来的溃口,今天永通渠应该就能恢复了。”

  “至于程怀亮将军,也是当时被这个突然出现的口子弄得有些慌张,急于去查看情况,并没有察觉到地面的基础被水泡散了,一人一马又站的靠前,他所立的地块脱离大地向水中倒塌,再加上他穿得盔甲。”

  “也只有吴庆和一个士卒在场,两人救援不及,才使得出现了这样的意外,这是谁也没想到的。”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和李言两人相视看了一眼,都换上一幅焦急的神情,进到了御书房里。

  长孙无忌还没有说话,李言撇了一眼低着头跪在御案前的遭受连翻打压如丧考妣的李恪一眼,先是行了一礼,也跪在旁边说道:“父皇,此事儿臣已经知道了,这次粮草周转的差事是儿臣在负责,三弟只是帮着儿臣修永通渠。”

  “而现在出了这么大的意外,儿臣也是难辞其疚,请父皇一起责罚!”

  李世民发了一通火,心里已经舒坦了不少,见到太子进来就请罪,为兄弟分旦,缓缓点了点头,心中略有一些慰籍:“太子起来吧!”

  “你们两人分头行事,一个负责陆路,一个负责水道,该是谁的责任,朕心里清楚。”

  李言叩谢之后,起身站于旁边,然后说道:“父皇,出现这样的意外,谁也没料到的,三弟自从接了差事后,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连七八天没回府,吃住都在水渠上,渭南段的河堤已经被修复了。”

  “若是一早就发现这道口子,三弟断然不会置之不理。前几天华州下了一天一夜的大暴雨,想来这道口子就是新冲刷出来的,并不能算在三弟的身上。”

  “而程将军更是忠于王事,急于替朝庭分忧,才出现这样的意外的。程将军是在为大唐修建水渠的时候出事的,儿臣建议父皇对这样的壮举进行嘉奖,以表彰程将军的英勇事迹。”

  呃.

  李世民一愣,太子说的也有道理,说到底,自己还是在为权万纪散播谣言的事情再发火。

  无论永通渠新裂开的口子,还是程怀亮的意外身陨,都不能怪到李恪身上,更谈不上什么有罪了,这件事情发展到现在,也并没有出现什么人为的意外,都是天灾。

  李世民舒了一口气,就着李言的话下了台阶,赞许的看了看重情重义,为李恪求情的太子,又严厉的瞪了李恪一眼,随后说道:“即然太子为你求情,那朕就不再降罪了!”

  “此事你也不要管了,回蜀王府闭门思过,好好想想以后该怎么做这个亲王。”

  “儿臣知道,多谢父皇宽恕!”

  李恪脸色难看了谢了恩,起身又行了一礼,看也没看李言一眼,就退了出去。

  见到这幅情形,李世民的脸色顿时又板了下来,而李言倒是一脸温和关切的着李恪,心里并没有什么生气。

  非但没有,反而还乐开了花,李恪有三个铁杆手下,今日一天就断了权万纪和程怀亮两条臂膀,可谓损失惨重。由其是程怀亮的离去,对李恪的打击可是致命的,间接会影响到程咬金的态度和立场。

  李恪又被李世民痛骂一顿,简直可是说陪了夫人又折兵,元气大伤,没个几年功夫,根本缓不过来。

  他心情能好才怪,连在皇上面前控制情绪、装模作样的虚情假意都不会,这种人怎么能是自己的对手呢?

  岑文本也是叹了口气,心事重重的,他到现在都不明白,前两天还是一幅大好的情势,蜀王在朝中还是民间的威望都隐隐超过了太子,才一天不到,情势就急转直下,接连遭受重创,被打入了尘埃!

  小心的打量了一下,一脸关心兄弟的李言,岑文本如同心里吃了鳖一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看向李世民。

  “太子,即然蜀王的差事出了大纰漏,这修渠的事情,还是伱自己兼起来吧!”

  李世民脸色严肃的说道:“再从长安附近的几个县里征招五千劳役,务必要尽快复永通渠,让洛阳的粮船能顺利到京,不然,别说边兵会断了粮,就连京师的百姓也没有米下锅了。”

  “是,父皇放心,儿臣接下来会亲自盯着工地的,务必保证在一个月内修通水渠。”李言从容的应诺道。

  见李世民没有其它的事情,李言告辞离开了!

  回到东宫,李言叫上薛仁贵和剩下的侍读们,刘仁愿和孙仁师去了潼关,还在替自己监督收税事宜,而家里年龄稍大的只剩下席君买、高侃和萧嗣业三人。

  三人都有十八九岁了,来东宫也有两个月了,可以试着做点事情了,修永通渠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事情,刚好可以让他们锻炼一下,看看他们的才能。

  准备妥当正准备出发的时候,正好遇见了前来‘汇报工作’的常胜。

  “太子殿下,这是出了什么事情?”常胜假装什么也不知道的询问道。

  李言心里暗赞一声常胜做事漂亮,干净利索的干掉了程怀亮,果然不愧是自己看中的人,时机、方法和案发现场都无可挑剔,完美了隐藏了他们的意图。

  于是也装作不知情的说道:“常胜,永通渠出事了,裂了一道百十仗的口子,而且左顿卫翊夫中郎将的程怀亮,为了堵口子,把自己的命也给搭了进去。”

  “刚刚父皇撤了蜀王的差使,让我将这一摊子事儿接管起来,我正准备去渠上看看呢?”

  常胜一脸关切的说道:“太子,臣兼的东宫卫率的差使平时也没什么事情,鸿胪寺那边更是闲的连值也不用当,不如臣跟你一起去工地上吧,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李言心里微微一笑,脸上不动声乐的说道:“这样也好,刚好左屯卫大军现在群龙无首,我手下的这些侍读们又没有带过兵,你久在军伍,刚好替我将这些人暂时管起来。”

  “要是做的好,说不定等水渠修通了,父皇论功行赏,就让你接了左屯卫的差使呢?”李言使了个眼色,一脸兴奋的说道。

  常胜心里一跳,脸色一阵激动,双手一抱拳将自己的表情给摭住:“臣不在乎职位,只愿为殿下鞍前马后的效力。”

  “嗯,说得好!”

  李言赞许的点了点头:“去收拾一下,待会一块儿出发吧!”

  一行人来到永通渠谓南段的工地上的时候,程怀亮的尸体已经被程府的人接走了。

  李言在左屯卫军的大帐里,招集了军中大小将校,还有朝庭派来修渠的官员和劳役们的工头儿们,了解了现在的进展。

  不得不说,李恪还是花了心思的,这段之前冲溃的水渠已经被修复了,今天一天时间,上层的官员们跑来跑去的忙碌,那些劳役们也没闲着,将缮后的活儿收了一下尾。

  刚好,李言下令,把大队人马迁往华州龙王庙一带,寻找有利位置扎营,再从都水监河渠署调些物资,另外让常胜暂时将左屯卫军统领起来,分派人马去关中各县再征集五千劳役。

  李言安排好一切后,让自己的侍读们,各自盯着一摊儿事,督促大家各行其事。

第627章 李世民的良苦用心(上)

  2024-07-13

  在这个时代,修渠这种事情,都是眼见的活儿,也没什么难度。只要人力和物资到位,后勤跟得上,按步就班的挖崛石块,装填土袋一点点顺着两边河堤,往中间填堵,也没什么巧儿的,都是些力气活。

  李言也就负责解决工地上需要的各项物质和大部队的后勤工作,避免出乱子就好。

  李言不会像李恪那样一连七八天吃住在工地上呢?

  李恪摆明了是在装样子给李世民看,显示他蜀王修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何况,左屯卫军可是一个火药桶,随时都会炸的。

  自己这个太子和他们可是有着血海深仇的,万一他们一个想不开,把自己解决了可就不好了。再说了,多年享乐的生活腐蚀下来,李言也有点儿吃不了苦了。

  安排好一切,李言带着薛仁贵就准备离开:“常胜,孤就把这里交给你了,你管理好左屯卫军不出事,其他的保证那些施工人员的工作按步就班的进行,给他们排除干扰就行了,过几天,孤再过来瞧瞧。”

  “殿下,这么大的口子,您就这样交给我了?”

  “臣也不知道能不能在一个月内修复,万一误了您的大事儿,那怎么向朝庭交待啊?”

  常胜今天出现在东宫,就是为了趁机来工地,接手这左屯卫。他没想到事情比自己想的还要顺利,还没等自己开口,太子就自顾自的将自己放到了左屯卫检校中郎将的位置上。

  有吴庆在,常胜再有了太子的暂时授命,完全可以控制军队,干很多大事儿,而最容易最简单的,就是继续在水渠上动手脚,将朝庭的危机往后拖,直到出现大的变故。

  李言拍了拍常胜的肩膀,拉着他走到一边儿小声说道:“放心,这水渠你慢慢修,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

  “呃?”

  常胜一愣,有心傻眼的问道:“殿下,漕运断绝,边地和京城的粮草都有些供应不上了,朝庭上下都很着急,听说您还在皇上面前立下军令状,保证要一个月修通。”

  “您怎么能这么不上心,若是延误了时辰,朝庭会出大事儿的。”

  李言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一幅诲莫如深的样子悄声说道:“常胜,伱也不是外人,孤就和你交个底。”

  “父皇和我透露过,为了对付颉利,他每年都在私下偷偷的藏了一批粮食,几年下来,攒了也有一百多万石,就在京畿的几个粮仓里,实在不行的话,就让孤调取这批压仓粮来应对局面。”

  “你想想,一百多万石,就算洛阳不往长安运一粒粮食,也可保长安三四个月无虞。再说了,像赵王李元景、鲁王元昌、酆王李元享等那些孤的亲叔叔们,哪个不是田庄无数,家里随随便便都屯着十多万石粮食。”

  “还有长安城中那么多文臣武将豪门大族商人巨贾,可以说加起来,长安城的粮食几百万石都不止,真到了十万火急的时候,还可以拿他们开刀,把粮食给挤出来。”

  看到常胜一脸的惊愕,李言随意的说道:“不过是他们看到永通渠断了,都不愿把粮食拿出来,想着囤积居奇,到国库没粮的时候抬高价格卖个好价钱罢了!”

  李言当然欺负常胜不知内情在这里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不过他觉得事实和自己所料的应该不会有太大差距,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都年中了。眼看年底就发起对突厥的倾国一战了,两大势力的对决,不知道要消耗掉多少物资。

  此时京里的钱粮甲械战马草料等物资肯定是积攒的海了去的,怎么可能缺粮呢?

  原剧中李世民随随便便就放出四十万石的所谓压仓粮出来让李承乾折腾,而且还不管不顾。这只能说明,李世民并不在乎,他想看的是太子的处理事情的水平,考验太子的全局把控能力。

  之所以搞出一副虚弱的样子,李言从一个帝王的超然视角去揣摩,从大局上考虑,觉得大概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李世民在示敌以弱,正是因为年底要开战,所以才在这个时候向突厥展示出一种自顾不瑕的错觉,影响颉利的战略判断。

  兵法有云,进而示之退,攻而示之守,若是颉利知道大唐会在冬季发起对突厥的全面进攻,肯定会提前做好准备,这无疑会增加大唐军队做战的难度。

  向外显示一种虚弱,则会让颉利认为大唐不太可能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大规模进攻突厥,以放松警惕,这样大唐可以出其不意,打突厥一个措手不及。

  其次,将内部可能存在的危机和隐患激发出来,客观上来说,效果非常好,经过太子这一折腾,暴露了左屯卫禁卫军的问题,将旧东宫一系的势力彻底铲除。

  为接下来的大战,扫清了内部隐患,避免了在关键时刻腹背受敌、变起肘掖的险恶局面。

  若情况真的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混乱和危险,李世民连地也下不了,走路都有问题,京帅军队频繁动乱,那他稳定局面都有些勉强,那还打什么颉利啊?

  开什么玩笑?

  要知道这才贞观三年,离武德九年颉利二十万铁骑大军压境才过去了三年,李世民就敢发起对颉利的大规模反击,只能说李世民对大唐的领导和统治,十分坚强有力,国内情况也是非常稳定。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部的问题,基本上都已经被他搞定了,这才有精力发起对外战争。

  这段时间,李言一直在思考一些剧中没有显露出来,而自己身临其境的出现在这种环境之中,通过蛛丝马迹,才发现的问题,这就是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李世民在这个关口,将周转边疆钱粮调动的事情交给李承乾,并不单单只是为了替其撑场子,压一压李恪,竖立太子权威,这些在铁血帝王李世民的眼中,都是不值一提的。

  实际上李世民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接下来唐突之间的倾国一战。

  做为一个帝王,李世民将国内能打的军队都派往前方,而内部十分空虚,若是有人在内部生事,就容易遭受内外夹击的危险局面,所以要稳定后方,只能由他亲自坐镇长安。

  可大军都派往前线,很容易失控,若是败了,大唐有亡国之危;若是胜了,这旷古的诺大功劳就会让给臣子,更容易形成将领军权过重,威望过高,以致尾大不掉的可怕后果。

  到时候,李世民为了江山稳定,不得不做出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将立有大功的武将们给除掉一批。

  做为同样出身将领的李世民,也实在不忍心做出这样的事情。

  朱元璋是普通百姓出身低微,见识有限,江山打下来后才察觉到骄兵悍将之害,但此时大错已成,没办法,为了江山的稳定和延续,只有事后补救,将这些将领们一批批送上断头台。

  为了斩草除根,彻底的清除隐患,又大肆诛连,动不动就灭九族,赶尽杀绝。

  而李世民出身关陇权贵世家,又生在经历三百年混乱结束后的隋唐时代,有些事情几乎是从小看到大的,他自然知道将领们一直顺风顺水的走到最后,是个什么结局?

  要么就是像他一样,武力夺权,江山易主。要么他就只能效仿汉高祖,行兔死狗烹之事!

  他不能眼睁睁将这些本来安安份份的将领逼到那个不属于他们的荣耀之地,然后再行卸磨杀驴之举,所以才想学隋文帝,有意让太子李承乾主持对突厥一战。

  这样的绝世荣光被太子所得,一举两得。

  即避免了将领们的野心膨胀,又能为一向被朝野视为温良敦厚有余,能力威望不足的太子,添上一份厚实的功勋,为江山的稳定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来想法,李世民才煞费苦心的将钱粮周转一事交给李承乾,即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考验。

  若是经过此事,太子的能力还过得去,那两国之间的战争,就可以把李承乾派往前线,哪怕是什么也不做,只要出现在前线,这灭亡突厥的盖世之功,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太子身上。

  隋炀帝杨广,正是因为参加了灭南陈的一战,才积累了崇高的威望和功勋,后来才能顺利取杨勇而代之,成为新太子。

  李世民这是在为李承乾造势,积累资历,也算用心良苦。

  想通这一切后,就连李言也是暗自赞叹不已,不得不说,李世民真是中华几千年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圣主,在李言看来,其能力智慧格局不输始皇帝,甚至尤有过之。

  只可惜,李承乾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连这么一次大战前的小小考验,都被其弄得一踏糊涂,差点让左屯卫军祸乱长安,生生错过了自己人生最好的一次机遇。

  李言现在想想都觉得李承乾真是天资愚笨,只懂愚孝,在这种关键时刻,你修什么宫殿啊?

  先要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再谈尽孝的事情,真是舍本逐末!

第628章 李世民的良苦用心(下)

  2024-07-13

  杨广灭陈还有兄弟秦王杨俊一起分功劳,而李世民为了避免杨广代杨勇,自己代李建成的覆辙重蹈,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其他人,他为李承乾准备的可是独一份的荣耀。

  不然同岁的李恪,还有小一岁的李泰,同样可以担任此职。

  可见,李世民当时是真的宠爱李承乾,而且也不想让前代旧事重演,想为大唐后世竖立一个表率,告诉世人,太子不是摆设,做了太子储君,是可以顺利继位,治理好天下的。

  做为同样做过大国帝王的李言当然,李世民人为拉高太子的分数线,对于下面的皇子们,又何尝不是一种爱惜,正因为李承乾太过无能,搞得下面有才能的兄弟们个个不服。

  李承乾的天花板过低,以至于其他兄弟们稍微冒下头儿,就要受到李世民、长孙无忌、还有朝臣们的严厉打压,不得不趴得更低,来凸显李承乾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