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38章

作者:安心的石头

  权万纪见愤怒的李世民抽出剑,心脏一缩,浑身瞬身汗毛乍起,急忙哭嚎的叫了起来:“皇上误会了,臣是昨天中午见了蜀王一面才知道蜀王的打算,臣当时极力劝阻来着,只是人微言轻,无法改变蜀王的意图。”

  “皇上,冤枉啊.”

  见李世民依然不相信,权万纪再也顾不上了,他知道皇上要杀他,根本跑不了的,求生的本能迅速激发出头脑中的智慧,情急之下,权万纪心思电转,往前一扑,抱着李世民的腿就开始涕肆横流。

  悲嘁的解释道:“皇上,臣蠢笨如猪,呆板如驴,就是有这个立场,也没有那个头脑想出如此高明的毒计啊?”

  “您是知道臣的,传个谣言还被弄得面目全非,后来更是魏征抓个现行,搞得一头的屎。臣自己有几斤几两,皇上是知道的啊,根本想不出这样的点子”

  呃.

  李世民一怔,这句话迅速让他冷静下来,看了看在自己剑仞之下,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权万纪,此刻哭的像个无助的孩子,胖胖的脸看起来还有些呆萌。

  权万纪的话提醒了他,这么高明的计策,也不像是这种肥头大耳的蠢材能想出来的。

  但李世民又不好收回自己的话,居高临高的问道:“哦,不是你,那是谁,总不能是朕的儿子吧.”

  权万纪顿时心里一苦,你都这么说了,我还敢攀扯蜀王吗?

  于是脑中疯狂的想着能让人信服的‘智者’,忽然,一个最合适的人影出现在权万纪的脑海里,此人一向瞧不上权万纪,将他视为只懂阿谀奉承的小人,即然这样,那自己就小人一回。

  想到这里,权万纪脱口而出道:“一定是岑.”

  “岑什么.”

  其实李世民此刻也想到了岑文本,做为朝中重臣,中书侍郎,他的智慧是勿庸置疑的,李世民也怀疑到了他,所以说聪明人之间不用交流,只看计策的水平,就能让人猜出出自谁手。

  不过,此时李世民还不想将岑文本牵连进来,不待权万纪说完,就一脸虎视的打断了权万纪的话。

  呃.

  这个也不行啊?

  一看李世民的脸色,权万纪就知道,岑文本也是皇上想保的,合着就自己一个人最适合背黑锅吗?

  这次真的和自己无关啊

  见李世民死死的相着自己,脸色越来越阴沉,权万纪疯狂压榨着自己头脑中不多的智慧,忽然,眼前一亮,急忙说道:“皇上,臣是想说,一定是程蕴良。”

  “您想啊,他是个文臣,胸有文采,腑有韬略,这些毒招一定是他撺掇着心思单纯的蜀郡王干的。这段时间,岑大人在中书省侍驾,臣也忙着转运粮草,一时疏忽了对郡王的教育,这才让其钻了空子。”

  “皇上,臣等有罪啊.”

  权万纪虽是解释,却把岑文本给点了出来,还将自己和岑文本捆在了一起,一起请罪,有岑文本这个重臣替自己分担,皇上不处理岑文本,也不好意思再处置自己了吧?

  要是岑文本听到权万纪的话,非要抢上前去,把李世民的宝剑夺下来,将权万纪刺个透心凉,让你心飞扬。

  玛的,关我屁事啊?

  老子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和你一起有罪了

  李世民却假装十分满意,将剑丢到了地上,心里还暗赞一声,这‘赛诸葛’还真不是白叫的,颇有点儿急智。

  “好了,松手吧,朕相信你”

  等到冷静下来,李世民走向自己的御案,并开始思索起这件事情背后的东西来。

  把权万纪说的和马宣良汇报的情况一对,李世民就知道权万纪说的应该八九不离十,李恪得到了程蕴良,不第一时间交给自己,却去找了马上要嫁入东宫的海棠,定是没安什么好心。

  这让李世民即心痛又难过,他可以接受皇子之间的争斗,但却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是个小人,见色忘义,连自己的亲大嫂都惦记,虽然侯君集和他和冲突。

  可太子每次都是态度明确的护着李恪,哪怕是装,太子的表现也非常让自己满意。

  李恪明着做对,自己也可以接受,毕竟兄弟情义再重,也重不过江山社稷。可李世民却看不起李格去采取这种龌龊的主意,虽然这种策略不失为高明。

  他李世民接手四弟的遗霜,那也是在四弟不在了以后,而且后来兄弟关系已经相当恶劣,你死我活,却不会在自己兄弟们关系尚可的时候,去染指自己兄弟的女人。

  不知道是对李恪的举动失望,还是想到了上梁下梁的问题。

  李世民反而平静了下来,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问道:“接着说下去,然后呢?”

  听到李世民的提问,权万纪一怔,这才想起来刚刚的内情描述还没说完,被暴怒的李世民吓的只顾求生了,都忘了自己说到哪里了,细细思索了一阵,这才接着叙述起来。

  “蜀郡王被打后,非常愤怒,回到府中,就要把程蕴良交给皇上,折掉东宫一根柱子。可能觉得程蕴良已经暴露,自己的企图又被破坏,已经放不了长线了,蜀郡王当机立断,就要见好就收。”

  权万纪斟酌着说道:“估计是海棠姑娘回到府中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下朝的侯君集,所以侯君集组织了力量,对路上的蜀郡王车队进行了刺杀。”

  “胡说八道!”

  又是一个牺牲不起的人,李世民断然否定道:“刺客明明是突厥人,侯君集只是适逢其会,面且还帮忙缉捕凶手,那些人最后被堵在一个院子里,走投无路之下,才引火自焚。”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就连李恪也没有和朕说过侯君集有嫌疑,难道他会包庇侯君集。”

第742章 李世民的顾忌

  2024-07-13

  虽然李世民是在替侯君集辨解,但他心里却沉了下去,权万纪说的严丝合缝,海棠回府对侯君集一说程蕴良的事情,只要程蕴良一进宫,侯君集贪污公帑的事情就藏不住了。

  自身难保不说,和皇家联姻的事情也会做罢!

  在此情况下,侯君集挺而走险,半路截杀也是很正常的,侯府马上就要和太子联姻了,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万丈深渊,侯君集不可能坐视不理。

  而且他那么巧刚好在刺杀完成,就出现在了现场,后来又亲眼见证了那些刺客的‘闭嘴’,是十分可疑的

  “皇上,臣也不知蜀郡王为什么替侯君集隐瞒,可那天蜀郡王受伤回府后,十分愤怒,他亲口对臣说过,那些刺客就是侯君集派去的,在现场的时候,侯君集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还口出威胁之言。”

  李世民眼神一冷:“哦,侯君集说什么了”

  “侯君集当时对蜀郡王说,他打了一辈子仗,老婆孩子都让人杀光了,只有海棠一根独苗。谁要是敢打他女儿的主意,不管他是谁,不管他身份有多尊贵,背景有多深,他侯君集豁出老命,也要报复他”

  “临走时,侯君集还威胁蜀郡王,说郡王运气真是好,若是那些胡人在箭头上抹上毒药,由其是见血封喉的狼毒,恐怕就这会儿功夫,郡王就算不死,也得去掉一个臂膀。”

  权万纪也清醒了下来,他知道,身为蜀郡王的人,刚刚说的那么多都是对蜀郡王十分不利的,容易让人怀疑自己的立场。

  所以此时一口咬死侯君集,也可以撇清自己心向太子的嫌疑。侯君集是太子的铁杆,攻击他就是攻击太子,两边都攻了,自己的立场就容易让皇上相信了。

  虽然暴露自己心向太子的可能性不大,但权万纪却宁可小心些。

  而且,攀扯出来的大人物越多,才更让皇上忌惮,重重拿起,轻轻放下,他这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才更容易脱身。

  果然,李世民听到这里,眉头紧锁,沉思起来。

  他和侯君集在一起并肩做战十多年,侯君集对他一向忠心耿耿,鞍前马后。在李家起兵后,侯君集毫不犹豫的站在了他这边,成为他的前锋大将,立下战功无数。

  在玄武门的时候,侯君集也是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资历比尉迟敬德还要老,忠诚更在李靖程知节之上。

  自己也是有感于侯君集为了自己,老婆叫人杀了,儿子也战死了,只有一个女儿,这才定下了两家的亲事,意味着只要他在一天,侯家就和李家就不分彼此。

  侯君集就像一只伤痕累累的孤狼,只有海棠这一条血脉了。

  可想而知,他会将女儿看得有多重,若是自己的话也一样,虽然自己有这么多子女,可自己独爱淑妃的女儿安康。

  不管谁动了安康,自己也会和对方拼命的。

  李恪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攻击侯君集就算了,竟然去碰海棠,侯君集没宰了他,就已经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了。

  难怪自己总觉得这次的刺杀案有些怪怪的,即然刺杀李恪,怎么刺客连李恪都不认识,冲向了坐在马车里的人,而且一般这种刺客为了确保成功,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箭上抹毒药是常规操作,没抹才不正常。

  原来是这样,一起看似普通的刺杀案后面还藏着这么多的隐密内情。在程蕴良死后,李恪没有了证据,自然也不敢再起衅,再加上侯君集那副不要命的架势,估计也吓住了李恪。

  在这种情况下,李恪打海棠的主意没有成功,再将内情说出来,无论是侯君集还是太子都得罪死了,满朝文武都会不耻这种行为,思前想后之下,李恪选择了暂时认怂,结束掉这次事件。

  而侯君集之所以没有将事情做绝,也是不想影响到自己女儿的婚事,在干掉程蕴良,李恪妥胁之后,也默契的不再节外生枝,所以自己这个皇帝就被蒙在鼓里了。

  李世民气愤的在房内走来走去,一是生气,这么大的事情,下面的人斗成这个样子,自己这个皇帝竟然不知道,那他们那天拉起军队干起来,是不是也可以无视自己的存在。

  第二个是生气李恪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然一而二再而三的去挑衅侯君集这么一个军方重将。他真当侯君集是吃素的,乱世刚刚结束,这些人刚刚才从沙场上下来,他们的刀口上还滴着血呢?

  他们真的疯起来,连皇宫都敢攻打的,皇帝的脑袋在他们眼里,也是肉长的,皇权抵不过他们手中的钢刀,上一个肆无忌惮向文臣武将们下手的皇帝,已经在江都被勒死了。

  前车之鉴,谁不害怕.

  这些悍将们见惯了王朝更迭,从心底里不会把现在的大唐太当回事,前隋文帝时期,实力不比现在要强大多了,周围十多个国家和势力的使者前来朝拜,突厥的可汗还要隋文帝下旨册封。

  那时候文臣如云,武将如雨,国力何等强盛。

  但不过二世,就轰然坍塌,被大唐取而代之了,谁知道大唐又能延续多久呢?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自己面对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们,也得小心翼翼的去处理,以抚慰为主。而李恪一个毛孩子,却不知天高地厚,拿着程蕴良的一封折子就奏了上来,自己明明都驳了回去。

  却又不甘心,先斩后奏,撺掇着魏征,竟然带兵去搜查侯君集的府邸。

  要知道,侯君集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了一大批出身和经历类似的军方将领,身为朝庭的国公,右卫大将军,和皇帝的关系这么亲近,却被李恪这么一个小字辈的人欺负到这种程度。

  非但那群秦王府的将领们有意见,就是其他派系的将军们也是暗暗不满。

  大家多年带兵,刀里来血里去的,都是在死人堆滚过多少回的人了,侯君集为了大唐一家老小都死光了,就是贪点钱财那又怎么了,何况还是战场上缴获的,又不是喝兵血,从朝庭的公帑里苛扣下来的。

  你李恪一个靠着父荫才当上亲王的毛头小子就这么看我们不顺眼,逮着机会就往死里整,没有我们这些人抛头胪撒热血的,你有什么资格当上亲王,享受现在的荣华富贵和高高在上?

  对于侯君集贪污一百万公帑的事情,李世民不是不相信,也不是查不清楚,是压根就不想管。

  大唐刚刚从乱世中走过来,立国不久,骄兵悍将的群体很庞大,而且背方还有突厥年年寇边,时时威胁着大唐的安全,朝庭还要倚重这些人为大唐抵御外寇,保家卫国。

  将帅私吞缴获的事情司空见惯,李世民就是从一个将军一步步走过来的,他能不知道吗?

  正是因为朝中多次弹核军将贪污的事情被李世民压了下来,所以魏征才有所顾虑,做为一个老臣,魏征是知道这里面的轻重,知道李世民的为难的。

  李恪一个初生茅庐的牛犊子,却不知这里面的厉害,以为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随便处置犯罪的臣子,将前面的事情都办好了,这才找到魏征,把形势给逼到了墙角处。

  而且侯君集一次就贪污一百万贯,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大了,魏征也想杀鸡敬猴,震慑一下朝中武将们的贪腐之风,多少让他们有些收敛,别那么张狂。

  所以两人一拍即合,直接越过皇上,抄了侯君集的家。

  可是魏征是个文官,他也未必能衡量到此事背后的利害得失和影响之大。实际上这件事情非常危险,因为李恪触动的是整个武将体系的整体利益,容易引起诸将的反弹。

  当然了,若是证据确凿的话,他们不会以侯君集贪污的事情说事儿,但马上就要展来的定襄大战,这些将领们若是态度消极,出工不出力,就够李世民喝一壶的了。

  李恪此举直接将李世民给放到了火炉之上,其实证据并不难找,就像岑文本说的,一百万那么大的一个瓜,只要想找,肯定就找得到,这么一笔财富,总要有个落脚点。

  何况,窦氏的福源盛就在那里,再讲信用,皇上要查,他们也不敢隐瞒,所谓的死也不会透露主顾的一丝秘密,那是不包括皇上的。

  但李世民要是真的查出了证据,不但是个诺大的丑闻,而且依律侯君集一家老小都保不住。若是真的杀了,兔死狐悲,诸将就会联合起来对抗朝庭,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就算是李世民面对这种事情,也不敢深究,还得维护侯君集,不然万一将军们认为是李世民要兔死狗烹,要卸磨杀驴,行汉高祖故事,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可若是不杀,朝庭威信何在,律法军规何在,贪渎百万公帑你都不处理,那以后律法在臣民们的眼中就是一张废纸了,这对朝庭的恶劣影响更是无比的严重。

  进退唯谷,李世民深知这里面的轻重,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天大的灾难。

第743章 皇权和军权的隐秘较量

  2024-07-13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往侯府去制止,要知道一个帝王都等不到第二天,入睡后又爬起来紧急出宫去处理的事情,能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吗?

  匆忙之下,还不忘叫上了在宫外的房玄龄。

  那么着急就是为了不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李世民连查都不去查,直接当众宣布,那一百万就是抚恤飞虎军遗属的,就连房玄龄也马上为这件事做了背书。

  除了被李恪拿到的银票本就是皇上给的之外,房玄龄也知道此事根本就不能查。

  房玄龄考虑的是侯君集不但是奏王府军方势力的核心,玄武门九功臣之一,刚刚平定了襄阳丁节乱匪,功勋卓著,而且现在还是朝中的右卫大将军,掌京畿之地一半的禁卫军兵权。

  私下又编练着飞虎军,女儿和太子的亲事也定了下来。

  此时暴出他贪污百万公帑,这让朝庭如何向天下人交待,侯君集代表了一大批军方势力,未置可否。但马上要展开的定襄会战,侯君集不是带兵冲在前线,就要坐守京城,稳住后方。

  现在根本就没有时间让李世民再去从容的调整布署了,若动侯君集,要花多大的代价啊!

  可突厥却不会因为大唐内部调整而停下脚步,现在两方都知道,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战马上就要展开,胜则执掌这天下沉浮,败则成为阶下囚亡国奴。

  现在就是一场巨大暴风雨的前夜,大家都在厉兵秣马,为接下来始无前例的惊世一击积蓄实力,谁都停不下来。

  做为宰辅核心的左仆射,房玄龄知道,李世民为了对付突厥,对内部的文武百官和世家豪族们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就是为了统一所有的意见,一致对外。

  先搞定突厥,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然后再从容治理内部。

  这是国策,绝不能因为一些贪腐的事情影响到大局,所以侯君集贪读的事儿根本就不能查。

  李世民也不想查,这一点房玄龄知道,李世民知道,侯君集更知道。

  不然侯君集怎么敢用这种事情设下陷阱,诱惑李恪上钩,他是瞧准了李恪年轻幼稚,性格冲动又贪功心切,又没有那份眼力和阅励,看不到这件事情背后皇权和军权的隐密较量和博弈。

  更看不到大唐目前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大势,这才一头扎进了这无底深渊,这个亏是吃定了.

  其实侯君集这么做也担了很大的风险,他是在透支自己和皇上的交情,更是利用了李世民对朝堂的布局和接下来的定襄会战来逼皇上放弃李恪,支持太子。

  李世民做为一个乱世中杀出来的帝王,眼界能力手腕都是上上之选,看清了这背后的玄妙,所以只能当机立断,选择牺牲李恪,革去李恪亲王爵位,将其一脚踢出了争储的逐鹿场。

  对贪污的事情视而不见,安抚了侯君集,并且在定襄会战之前快速的让太子和海棠成了亲,给了侯君集一个定心丸。稳住了侯君集就是稳住了整个军方派系,为未来战胜突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