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172章

作者:天不负01

  “行,那我先拿着这个回去,其他的等我找好人,再过来清理!”

  李长河拿着木盒,然后跟沈君诚离开。

  随后骑着自行车,李长河来到了张士奇的四合院。

  这一次张士奇难得在院里。

  今年,伴随着很多他的老熟人回到京城,张士奇也不像以前那么悠闲了,开始忙碌了起来。

  就连过年,他都是跟几个老友一起过的。

  所以李长河现在,想要跟他碰头,也是看运气。

  不过今天他运气不错,张士奇正好在家里。

  “你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张士奇一眼就看到了李长河手里的画盒,笑着冲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也不以为意,将画盒放到了老张的面前。

  “好东西,绝对是好东西,不过我们还都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

  “先拿来给您老看看,掌掌眼?”

  “金丝楠木的画盒,一看就是好东西啊,一般的画可不配这么好的画盒。”

  “走,上你屋,去那张紫檀案上开盒。”

  两个人来到了李长河那个房间,随后在宽大的紫檀岸上,张士奇将画盒放在上面。

  “这东西你从哪里得到的?”

  拿毛巾将木盒上面的灰尘轻轻地擦掉,张士奇认真的问道。

  “就附近的农村里,当时那人据说十多年前在城里偷出来的,一直埋着没敢往外漏,然后被我朋友换到手里了。”

  “换?”

  张士奇有些吃惊。

  “对,五十块钱外加五斤排骨换的。”

  李长河轻声的说道。

  张士奇闻言,愣了一下,随后叹了口气。

  “世人蒙昧啊!”

  “也罢,看看到底是什么好东西。”

  张士奇说完,打开了画盒,里面安静地并排着两个长卷。

  张士奇先将左边的长卷拿出来,然后将上面包裹的牛皮纸轻轻地揭开,里面露出了一张泛黄的画轴。

  张士奇将画轴上面的系带打开,随后慢慢的铺展开来。

  李长河好奇的看上画上的内容,是一副赏月图,画上还有几个人。

  除此之外,上面还有几个印章。

  而张士奇看到画面的第一眼,神色一下就变得凝重了起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画卷旁边还有一首诗,正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没想到这东西竟然真的存在,小子,你特么走大运了!”

  张士奇这一刻,忍不住感慨的冲李长河说道。

  “这是谁的画?”

  李长河闻言,好奇的问道。

  “赵佶,知道是谁吗?”

  “宋徽宗,北宋亡国的那个蠢货呗。”

  李长河怎么可能不知道赵佶是谁,后世历史网文都把这废柴给骂烂了。

  “不错,就是那个道君皇帝,这是他画的画,中秋赏月图,而且看上面的题跋,当年的消息恐怕是真的。”

  张士奇感叹的说道。

  “什么消息?”

  李长河听到老张的话,来了兴趣。

  “先看看另一幅,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另一幅,说是稀世珍宝也不为过。”

  张士奇将这幅画卷收起,然后轻轻地打开了另一幅。

  而另一幅并不是画卷,而是一副字帖。

  李长河认真的看了一下,同样还是一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当年的传言是真的,原来真的有这幅书帖。”

  张士奇这时候感叹的说道。

  “张老,别卖关子了,这到底是谁的书帖?”

  李长河有些无语,老是感慨,倒是说这是谁的啊。

  “你小子,明明对文物一窍不通,但是这种稀世珍宝,却能落到你的手中。”

  “没看到吗,水调歌头,你不知道谁写的?”

  张士奇这时候指着名字冲李长河问道。

  “苏轼写的啊!”

  李长河下意识的回答说道,随后一下睁大了眼。

  “你说这是苏轼的真迹?”

  “大概五十多年前吧,京城那时候兵荒马乱的,但是忽然在典当行里流传起了一则消息。”

  “有一对土夫子,是父子俩,两个人找到了蔡京的一处墓地,然后从里面找到了绝世珍品,苏轼的《水调歌头》的原稿,称之为《中秋帖》”

  “当时这个消息流传并不广,也没几个人相信。”

  “毕竟《中秋帖》这个,历史上也没几个人记载,根本没从分辨真假。”

  “再说那年月,造假的也多,谁知道是不是放出消息准备坑一波大的。”

  “但是后来我听说,确实有人见到了苏轼的《中秋帖》,同时挖出来的,还有道君皇帝画的一副《中秋赏月图》”

  “你看这上面,这幅字帖上,除了这首诗,旁边印章,印章有两个,一个是蔡京的,另一个有意思,则是赵佶的。”

  “你再看这幅画,画上的词,很明显是瘦金体,可能是赵佶自己写的。”

  “这里还有这幅画的由来,崇宁元年中秋,赏月,见苏词,无过如此!”

  “崇宁元年,这一年九月就是大名鼎鼎的元祐党籍碑。”

  “所以从历史上来说,这幅苏轼的字,应该是蔡京带给赵佶,赵佶看不上苏轼的字,作画,又同样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然后赏给了蔡京。”

  张士奇认真的在那分析说道。

  李长河则是安静地听着。

  “那这两幅是真迹?”

  李长河这时候惊喜的说道。

  赵佶的也就算了,如果苏轼的这幅字帖真的是真迹的话,那价值可就大了。

  “真迹?”

  “我觉得大概是真的,但是到底是不是真迹,我说了不算。”

  张士奇摇了摇头,冲着李长河说道。

  “像这种稀世珍宝,它的真假判断,很麻烦,首先得尽可能的找到历史依据,比如说崇宁元年这场中秋宴,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记录。”

  “其次,这上面的笔迹,画作,到底是不是赵佶和苏轼的。”

  “这个是真是假,我一个人说了不算!”

  “这种字帖要是真的现世,想要辨明真伪,最好的办法就是集齐多个业界知名人士共鉴。”

  “大家都认为它是真的,这样才会被判定是真迹。”

  “不过这东西一旦出世,造成的轰动可想而知。”

  “当年收藏的人为什么没有公开,恐怕怕的就是惹来杀身之祸,这种稀世珍宝,用价值连城已经不能形容了。”

  “现在嘛,你要是想公开也行。”

  “不过如果真的是真迹,说实话,你留在手里的可能性不大,故宫那边,九成九的要跟你商谈购买。”

  “到时候,你卖还是不卖?”

  张士奇这时候似笑非笑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摇了摇头:“那还是算了,这玩意儿还是先别展示出来了。”

  这东西可是传家宝,最重要的是,能给他的博物馆计划当镇馆之宝的。

  前提是,它是真的。

  “张老,你给个准话,你觉得这是真的假的?”

  李长河这时候认真的冲着张士奇问道。

  张士奇又低头仔细看了一番,随后缓缓地开口说道:“从纸张和字迹风格上来说,赵佶这幅画应该是真的,至于苏轼的《中秋帖》,他的字帖我见得不多,不好判断。”

  “我个人认为,有很大的概率是真的。”

  “这种辨别,其实找书法大家,比如说启功辨别是最方便的,故宫那边我记得有几件苏轼的珍藏,到时候可以对比。”

  “但是还是那句话,这东西一旦重见天日,你留在手里的概率不大。”

  李长河点点头,他不知道前世这两样东西是不是真的存在,也有可能被卖了,也有可能被人收藏了没有公开。

  毕竟这种稀世珍品不排除有人暗藏起来。

  “先收起来吧,这东西现在还不适合重见天日!”

  李长河想了想,还是决定不鉴定了,不管真假,先收着。

  等以后自己地位和身份都上去了,国家改开也规范了,到时候再让这东西现世就行了。

  反正李长河也不打算把这些宝贝带走,肯定是留在国内的。

  “嗯,先收着吧,等以后有机会,再公布出来,画还好说,苏轼的《中秋帖》,这要是真的,那可了不得。”

  “你小子,这到底是什么运道啊,这种东西千年难现,都落到了你手里。”

  字帖上面没有题跋,说明如果是真迹,这东西在蔡京墓里藏了千年,还没有损坏,期间也没被别人收藏。

  前面收藏的那人也没有上印,估计命不好,赶上了风云动荡的年代。

  最终,东西完好无损的落到了李长河的手中。

  这得多大的运势,别的不说,蔡京的真墓假墓这么多年多少都被挖过了,就这这东西还能保留住,简直就是奇迹。

  张士奇这时候又想到,上次的龙凤印也是机缘巧合的落到李长河手里。

  这种运势,真的是难以想象啊。

  自己是不是该找个人,给这小子算算命?

  张士奇心里这时候忽然间想到。

  (今天冇了)

  (本章完)

176.第176章 人算不如天算

  176.

  “把这两件东西收好,还是装在这盒子里就行。”